老师版 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1879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版 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老师版 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老师版 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老师版 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老师版 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师版 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docx

《老师版 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版 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师版 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docx

老师版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

八年级下册理解默写

19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

1、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矣。

3、表现陈涉想改变现状,改变贫困命运的句子是:

苟富贵,无相忘。

4、表现陈涉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与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的句子是:

苟富贵,无相忘。

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表现了陈涉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句子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鲁迅先生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赞美司马迁的历史名著《史记》。

20唐雎不辱使命刘向《战国策》

1、当秦王想要以换地设置骗局时,安陵君就用“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等话加以回绝。

2、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3、唐雎勇敢机智地用“士之怒”来跟秦王的“天子之怒”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天下缟素”。

4、文中有两处秦王神态的描写,其一处是“秦王怫然怒”,第二处是“秦王色挠”。

这充分说明唐雎斗争的结果。

21、隆中对陈寿《三国志》

1、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隆中对》,有一个比喻句恰当地写出了刘备得到诸葛亮相助的欣喜之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22、出师表诸葛亮

1、《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句子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指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句子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一句话/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不宜妄自菲薄。

5、《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7、《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9、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了一段对往事的回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诗句是: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1、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受任于危难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来形容。

(用《出师表》原句)

14、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出师表》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名利禄(或表明作者隐居隆中的志趣)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陆游评价《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3、词五首

(一)《望江南》温庭筠

1、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词中充分体现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痛苦的词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默默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3、词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无尽相思之情的两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4、《望江南》中与《天净沙·秋思》点题句“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

肠断白蘋洲。

5、词中表达女主人公深切思念的句子是:

肠断白蘋洲。

(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渔家傲》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词中渲染古代西北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词句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词句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事紧张的三句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词中抒发征夫戍卒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8、《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0、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作者壮志难酬句(主旨句):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渔家傲》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围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极言出猎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是:

千骑卷平冈。

2、词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声的词句是/运用孙权的典故,特别突出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的句子是: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3、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词中运用典故,直抒希望杀敌报国、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词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词句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表现诗人报国之志的词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主人公“聊发少年狂”的表现: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四)《武陵春》李清照

1、交待季节特征的句子:

风住尘香花已尽。

2、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3、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悲苦之情的词句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4、《武陵春》中表现景物依旧、人事已变,引发人内心伤感的词句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武陵春》抒发生离死别之情的句子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6、《武陵春》中揭示作者悲苦的原因的句子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7、词中写词人想泛舟解愁,却最终无奈作罢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9、《武陵春》中诗人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苦物化,从而抒发自己内心深重苦闷的诗句是: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0、《武陵春》中把抽象的愁具体化,显得新鲜奇特的名句是: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词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与“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词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5、词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6、词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7、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功名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8、词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9、词中抒发词人斗志难酬的感慨的词句是:

可怜白发生。

10、《破阵子》中,由梦境回到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凝聚着作者壮志难酬、万千感慨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

24公输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

25《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天时不如地利。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地利不如人和。

3、“战必胜”的条件是:

“得道者多助”。

4、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6、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5《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句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才经受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正面论证,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句子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恒亡”的原因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课文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必先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行拂乱其所为;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7、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8、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事例是: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6鱼我所欲也孟子《孟子》

1、《鱼我所欲也》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鱼我所欲也》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得出结论的句子是: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的句子是(与“不食嗟来之食”意义相近的句子):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善论”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鱼我所欲也》中的“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概括成一个成语是:

嗟来之食。

8、《鱼我所欲也》点明“舍生”的原因的语句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9、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的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1、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不会逃避呢: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2、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7《庄子》故事两则庄周及后学著作集《庄子》

28扁鹊见蔡桓公韩非《韩非子·喻老》

1、《扁鹊见蔡桓公》中最能体现蔡桓公“讳疾忌医”观点的句子是: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扁鹊见蔡桓公》中最能表现桓侯盲目自信、怀疑扁鹊为自己治病的动机的句子是: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课外古诗词背诵

行行重行行

诗中用比兴的手法,说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都有思念故土的本能和情感,暗示思妇对游子思念的句子是: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月下独酌

李白的《月下独酌》中以花、酒来表现孤独的诗句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幻出月、影、人,点醒题目/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写诗人钟情与月光、身影永结无情之游,看似浪漫神奇,实则凄凉、孤独无比的诗是: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

杜甫的《羌村三首》中民风淳厚是: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时局艰困的诗句是: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登楼

描写登楼所见的诗是:

锦江春色来大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

锦不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表明心系国运,情牵社稷的诗句是: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议登楼所想的诗句是/咏古讽今的诗句是: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借前朝昏君讽谕当政者,表达诗人对时势的忧虑之情的句子是:

可怜后还祠,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表现风的狂暴强劲的诗句是: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写行军气氛,反衬军容整肃,军威雄壮的诗句是: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渲染奇寒的天气,表现将士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的诗是: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从敌方侧面烘托唐军的军威,表达对胜利充满期待和自信的诗句是: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写出沙重风狂的诗句是: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揭示了风看似微弱实际无坚不摧的力量: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

”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中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借景抒情,流露出对家国的眷恋,对前途悲观失落的诗句是: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句子是: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望月有感

运用比喻,揭示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表现孤独之感的诗句是: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以工整的对仗,形象的比喻,描写兄弟分离的凄苦情态的诗句是: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写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含不尽情思于望月之中的诗句是: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

既写景,又写事,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残酷的诗句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写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的诗句是: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诗句是: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有“欧洲的良心”之称。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4、《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我国先哲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

(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答:

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

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7、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

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精神和道德的角度,改造社会。

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部传记。

其中,贝多芬饱受耳聋折磨。

9、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

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10、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三人共同的特点是:

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11、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信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唯其痛苦,才有快乐”。

12、《贝多芬传》是一部人物传记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战胜不幸、战胜痛苦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是德国人。

1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

他11岁加入戏院乐团,13岁担任大风琴手。

多芬佩服歌德的天才。

14、1796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

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两个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

贝多芬认为晚年时的他没有朋友,孤零零地活在世上。

15、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英雄的第三交响曲,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16、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丽埃塔。

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

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

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17、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雄心灵的箴言是: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贝多芬传》还附有:

(医嘱、书信集、和思想集)

18、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人,他的父亲是法官。

被寄养在石匠的妻子家里。

米开朗琪罗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19、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琪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20、使米开朗琪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或《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21、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

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莎画室里的惟一作品是:

《胜利者》

22、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于勒二世召赴罗马。

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23、在重建圣比哀尔大寺事件中,建筑家勃拉芒德利用于勒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24、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庭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顶和墙壁画,作品中充满了生杀一切的神精神。

25、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悔迭西斯坟墓和于勒二世纪念物的新雕像中。

26、米开朗琪罗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加伐丽丽,是她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比哀尔大寺穹隆的木雕模型。

18.佛罗伦萨教堂没有建成,连木型也遗失了,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27、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巨匠,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曾攻读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童年》是他的成名作。

28、托尔斯泰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他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29、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哥萨克》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斯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30、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31、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

32、《复活》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

33、托尔斯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34、名言: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

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

”(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

”(米开朗琪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