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1740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4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x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x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

 

山东省地质图

 

说明书

1:

500000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〇七年三月

 

绪言

一、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

处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8′。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半岛突出于渤、黄二海之间,海岸线全长3024km,居国内第二;内陆自北而南与冀、豫、皖、苏四省接壤,东西最长700km,南北最宽420km,陆地面积约15.78万km2。

山东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坦荡,东部低山丘陵连绵,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环列其内的地势特点。

泰山雄踞中部,海拔1532m,居全省高山之冠。

按地形特征大致可分三部分。

鲁东沿海低山—丘陵区:

半岛主体组成部分,呈广谷低丘之势,海拔多在300m以内。

由花岗岩组成的五莲山、崂山、牙山、昆嵛山、艾山、大泽山挺拔其间,峰回路转,景色秀丽,最高者崂山(1133m)矗立于黄海之滨。

中西部为坦荡无际的平原盆地,边缘波状起伏,残丘散布,海拔多在50m以下;鲁中南中低山—低山区:

中部山地突起,泰山、鲁山、沂山、蒙山等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山岳构成主脊,两侧为海拔500—600m巍峨群山所组成的低山地带,泰莱、蒙阴、泗水等盆地被夹持其间。

山脉突出者五岳之首泰山,主峰气势磅礴,异峰矗立,绝壁千仞,雄伟壮观;鲁西南—西北平原区:

华北平原组成部分,海拔在50m以下,为黄河泛滥的冲、淤积而成。

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黄河斜穿鲁西北,京航运河纵贯鲁西平原,较大水系还有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潍河、胶莱河、五龙河等。

湖泊多分布于鲁西南山前与平原交接地段,有南四湖和东平湖等淡水湖泊。

山东省地处中纬度北温带,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东部半岛近海环境造就了春风多雾,夏雨湿热,秋季温凉,冬无严寒的海洋气候。

西部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夏令偏热,冬日冷寒。

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雨量550—950mm。

山东省陆、海、空交通网络颇为发达,交通十分方便。

经济基础雄厚,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机构布局合理。

矿产资源甚丰,矿种颇多,其中黄金、金刚石、石油、菱镁矿、石墨、滑石等矿产誉满国内。

农业发达,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处全国领先省分。

二、目的任务及研究程度

(一)目的任务

当前山东诸多地勘系统及相关单位所悬挂的1∶50万山东地质图,多系1980年前、后的第一代或第二代产品。

该图在图面结构,内容展示和资料的时限性上,已不适应当前之需。

上世纪末应用新成果编制的数字化山东省地质图(1∶50万电子版)亦末普及于各相关单位,相邻省分亦鲜为人知。

因此利用最新成果资料编制出版1∶50万山东省地质图(挂图)及说明书已迫在眉睫。

基于上述原委,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于2005年5月提出“山东省1∶50万第三代地质图编图出版”项目立项申请书,同年12月下旬批覆下达了“关于山东省1∶50万第三代地质图编图出版委托任务书”,责承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组织人员具体实施,于2006年底交付审查验收。

1∶50万山东省地质图(挂图)属基础地质专题图件。

目的旨在突出和展示山东省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所获取的基础地质新成果,统一省内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的称谓,提供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普查、地质科研、水文、工程、环境、农业等各地质领域的基础信息。

主要工作任务是:

在1999年编制完成的1∶50万数字化地质图基础上,搜集近年来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的1∶25万、1∶20万、1∶5万区调及个别专题研究的成果资料,编制并出版第三代纸载体1∶50万山东省地质图(挂图)及说明书,相应建立山东省1∶50万地质图数据库。

(二)研究程度

因篇幅所限,对建国前后至现今的一些路线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勘探及诸部门、学者们的地质科研及其它的工作概况恕不赘述,仅就与编图息息相关的区域地质调查作简要概述。

众所周知,山东省的区调工作几经周折,其始于1958年由地质院校开展的1∶20万区调,1968年由山东地矿局805队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编,出版了地质图供内部使用,其所形成的资料年代久远,陈旧粗糙,研究程度低。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区域地质调查复苏,相继开展了第二轮1∶20万区调修测(重测)和1∶5万区调工作,特别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于区调工作以来,所形成的资料确切新颖,全面系统,研究程度高。

山东省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世纪末期间,由山东地勘局所辖地调院、地勘单位和地质院、校共完成第二代1∶20万区调22幅,面积达11.23万km2,1∶5万区调173幅,面积6.31万km2。

近年来由厅所属地调院完成1∶20万区调两幅,1∶25万修编六幅,1∶5万区调四幅。

至此,1∶20万区域覆盖了全部基岩区,1∶5万区调占65%,其中80%图幅是在全面推广新方法的“八五”及其之后的期间完成的,其余为“七五”期间试点新方法过程中完成的。

近四十年的区域地质调查,对山东的地层、岩浆岩、构造等各方面作了系统而详细的工作,取得了丰富而翔实的地质资料,成果颇丰。

上世纪末省地勘局地矿处信息中心应用丰硕的成果资料,以全省地层清理成果—“山东省岩石地层”(1996),山东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初稿(1998)和山东省区域地质图计算机技术标准(试用1999)和“国标”(GB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为依据,通过统一转换,综合取舍,编制完成了1∶50万山东省数字化地质图及说明书初稿。

山东省地质图(挂图)是在“山东省数字化地质图”的基础上,补充近几年来新完成的1∶5万、1∶20万和1∶25万区调成果和科研资料,进一步综合编制完成的。

区域地层

省域地层隶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以安丘—莒县断裂和齐广、聊兰断裂为界,前者以西为鲁西地层分区,以东为鲁东地层分区;后二者之西和以北为华北平原分区。

鲁西地层分区地层发育较全,出露有太古宇、古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等年代地层。

鲁东地层分区则相形失色,仅有太古宇、古元古界、震旦系、白垩系和少量的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等年代地层。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第四系覆盖甚厚,钻孔揭示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地层,基底有新太古界、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

详见山东省地层划分简表(表1)。

一、太古宙地层

太古宙地层零散地分布于鲁西和鲁东地层分区内,呈大小不等的包体残留于花岗质片麻岩等变质变形的深成侵入体内。

系一套层理已被置换的有层无序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

原岩为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等火山沉积建造,经历了麻粒岩相或高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和韧性变形作用改造所残存的“表壳岩类”。

岩石地层单位有中太古代的沂水和唐家庄岩群,新太古代的泰山和胶东岩群。

(一)中太古代地层

1.沂水岩群(Ar2Y)

鲁西地层分区最古老的变质基底,前人曾划为泰山群。

局限散布于沂水县城以东及北部一带,呈长条、透镜和不规则状包体赋存于太古宙和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等变质深成侵入岩内,末见与泰山岩群接触。

系一套出露分散、连续性差的麻粒岩相的表壳岩类。

自下而上分为石山官庄岩组(Ar2Y)和林家官庄岩组(Ar2Yl)两个岩石地层单位。

两组未见接触,亦未见底,厚1781m。

下部岩性:

二辉麻粒岩、紫苏黑云变粒岩、紫苏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等;上部紫苏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等。

原岩为超镁铁质—镁铁质火山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所组成的一套多旋回火山—沉积建造。

变质程度达麻粒岩相。

同位素年龄值多在2800Ma上下,推测原岩形成于3000Ma前后。

2.唐家庄岩群(Ar2T)

鲁东地层分区最古者,最早划为胶东群和胶东岩群唐家庄组,零星的散布于莱西唐家庄和莱阳谭格庄一带,呈不规则的包体残存于新太古代TTG花岗质片麻岩中。

规模小,连续性差,未见底,亦未见与胶东岩群关系。

岩性为:

磁铁或石榴二辉麻粒岩,磁铁紫苏麻粒岩夹磁铁石英岩及斜长角闪岩,厚度>24m。

原岩为一套基—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的硅铁建造,变质程度达麻粒岩相,同位素年龄值集中于2700—2800Ma区间,推测原岩形成于3000Ma左右。

(二)新太古代地层

1.泰山岩群(Ar3T)

鲁西地层分区主要变质地层,分布于沂水、沂源、新泰、长清、蒙阴、枣庄等地区,北西或近东西向的长条或不规则状包体分散地残留于新太古代或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内,未见与下伏沂水岩群关系。

岩石组合以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分主,间夹角闪变粒岩、透闪阳起片岩、磁铁石英岩等,底部以石榴石英岩为主,各地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总厚1466—8677m。

自下而上分为孟家屯岩组(Ar3Tm)、雁翎关组(Ar3Ty)、山草峪组(Ar3T)和柳杭组(Ar3Tl)。

除孟家屯岩组与上、下地层关系未见外,其它三组为整合关系。

原岩:

底部为成熟度低的碎屑岩建造;下部为超基性—基性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局部硅铁建造;中部碎屑沉积含铁建造;上部中基性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

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各组同位素年龄值均在2600—2800Ma之间,形成于新太古代。

2.胶东岩群(Ar3J)

分散的出露于鲁东地层分区的栖霞市苗家、大方山—郭格庄一带,其它地区亦有零星出露。

呈规模甚小的不规则状包体残留于新太古代TTG花岗质片麻岩和震旦纪二长花岗岩中,未见与下伏和上覆地层关系。

系一套成层性好,韵律明显的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黑云变粒岩夹磁铁石英岩等岩石组合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

自下而上划分苗家岩组(Ar3Jm)和郭格庄岩组(Ar3Jg),厚度>274m。

原岩为中基—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沉积—硅铁沉积建造,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

同位素年龄值2477—2497Ma,侵入其内的岩体同位素年龄值均大于2500Ma,推测原岩形成于2500Ma之前。

二、古元古代地层

古元古代地层广泛发育于鲁东地层分区内,而鲁西地层分区仅在济宁地区钻孔中见及,称济宁(岩)群(Pt1Jn)。

鲁东地层分区的古元古代地层共划分出荆山群(Pt1J)、粉子山群(Pt1F)和芝罘群(Pt1)三个群级岩石地层单位。

分布于半岛北部,其岩性稳定,连续性好,群间关系虽不明,然各自的组间为清晰的整合接触。

出露于胶莱盆地以南者则零散分布,连续性差,呈包体残存于青白口纪花岗质片麻岩内。

是山东石墨矿、菱镁矿、滑石矿、大理石板材等非金属矿产的赋存层位。

关于荆山群与粉子山群关系为韧性剪切构造接触,二者是叠置的异时同相,抑或平行的同时同相异地关系,现尚有争议,目前多倾向后者。

1.荆山群(Pt1J)

荆山群主要展布于胶北地层小区南边缘的莱阳荆山、旌旗山、莱西南墅、平度仙山、明村、牟平光山、祥山、海阳晶山、乳山午极等地,此外在诸城、胶南、荣成、文登、莒南亦有零星出露。

近东西向孤岛状或断块环绕新太古代TTG花岗质片麻岩展布,呈韧性剪切构造接触盖于新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之上。

与粉子山群为韧性剪切构造接触。

被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震旦纪花岗岩穿切,被早白垩世莱阳群不整合覆盖。

由一套高铝片岩、变粒岩、透辉岩、大理岩和石墨岩系等岩石组合构成的孔兹岩系。

自下而上划分为禄格庄组(Pt1Jl)、野头组(Pt1Jy)和陡崖组(Pt1Jd),各组二分两段,组、段间整合关系,总厚3349m。

是鲁东地层分区变质结晶基地之一,是省内石墨矿、滑石矿及大理石饰材的赋存层位。

其岩性延伸稳定,变化小,可比性强。

各组二分性明显,其代表了荆山群由三个海侵旋回组成。

原岩为一套高铝、富碳的粘土质、砂质等碎屑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属类复理式-碳酸盐岩建造。

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局部角闪麻粒岩相,多由相似同斜和倒转褶皱组成开阔的纵弯叠加褶皱,同位素年龄值集中于1847—2487Ma区间,为古元古代裂陷槽沉积产物。

2.粉子山群(Pt1F)

该群主要分布于胶北地层小区北部沿海地区的栖霞庙后、福山门楼、烟台市南部、蓬莱金果山、莱州粉子山等地,另外在莱州大黄山、平度灰埠、昌邑饮马、五莲坤山及诸城等地亦有零星出露。

是由含铁岩系、变粒岩、片岩、长石石英岩、大理岩、透闪岩、含石墨岩系夹菱镁矿、滑石矿等一套复杂的岩石组合构成的又一套孔兹岩系。

与下覄的新太古代TTG花岗质片麻岩及荆山群为韧性剪切构造接触,与芝罘群因第四系所盖而关系不明,被震旦纪蓬莱群不整合所盖。

自下而上划分为小宋组(Pt1Fx)、祝家夼组(Pt1F)、张格庄组(Pt1Fg)、巨屯组(Pt1Fj)岗嵛组(Pt1Fg),各组为整合接触。

该群不同地区发育程度具差异性:

福山、蓬莱一带后四组发育,莱州以南小宋组发育,五莲坤山仅出露前三组。

厚度:

福山2281—3393m,粉子山2000m,坤山831m。

各组岩性组合与荆山群各组相近,对比性强。

原岩系一套高铝砂、泥质碎屑岩、富镁碳酸盐岩、钙镁硅酸盐岩、含碳质、泥质碎屑岩类。

属碎屑沉积—碳酸岩盐沉积局部硅铁建造。

区域上多形成近东西向的开阔的纵弯叠加褶皱。

经角闪岩相变质,是省内菱镁矿、滑石矿主要层位。

同位素年龄值多介于1848—2478Ma,推测原岩形成于古元古代,亦属裂陷槽沉积。

3.芝罘群(Pt1)

局限出露与烟台市芝罘岛、崆洞岛及其附近岛屿。

呈北西西向延伸,并向南陡倾的单斜产出,因第四系覆盖和海水淹没,未见顶、底及上、下压覄关系。

是一套含镜铁矿的石英岩为主,间夹片岩、大理岩的岩石组合。

自下而上划分为老爷山组(Pt1l)、兵营组(Pt1b)和东口组(Pt1d)。

原岩为一套分选性好的陆源碎屑岩,为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同位素年龄值2171Ma,系古元古代形成。

4.济宁(岩)群(Pt1Jn)

该群是被第四系覆盖的隐伏地层,局限于济宁城东,兖州市嵫阳山一带分布,被寒武纪长清群不整合所盖。

未见与泰山岩群的关系。

是由板岩、千枚岩、变英安玢岩及赤(磁)铁矿组成的岩石地层单位,含球形藻类,厚122m。

变质程度低绿片岩相。

同位素年龄值在1700Ma,判断其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

三、新元古代地层

新元古代地层不甚发育,仅见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分布局限,鲁西地层分布者为青白口—震旦纪土门群(Qb—ZT);鲁东地层分区出露者称震旦纪蓬莱群(ZP)和朋河石岩组(Zp)以及未分的云台群花果山组(Pt3Yh)

(一)青白口—震旦纪地层

青白口—震旦纪地层仅出露了土门群,局限分布与安丘—莒县断裂以西及其附近的昌乐县黑山官、苍山县石门、二青山、莒县浮莱山、峄城、沂水五山、佟家庄等地区一带。

出露广而零散,是一套未变质的砂岩、灰岩、页岩等旋回性沉积为特征的岩石地层单位。

不整合盖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基地岩系之上,被寒武纪长清群不整合覆盖。

岩性为砂岩、粉砂岩、页岩、灰岩、白云岩及过渡型的岩石。

除上、下部各地略有变化外,基本稳定,然厚度变化大,自几十米—数百米不等。

自南东向北西逐渐变薄,显示自南东向北西渐次超覆的沉积格局。

自下而上划分为黑山官组(QbTh)、二青山组(QbTe)、佟家庄组(Z1Tt)、浮莱山组(Z1Tf)和石旺庄组(Z2T),前二者属青白口纪,后三者为震旦纪,其间为平行不整合关系,组间整合关系,青白口系多出露与南、北两端,震旦系散布其间,该群出露分散,多发育不全,为滨海向浅海至潮下带之浅海环境下的碎屑岩—碳酸岩沉积。

生物地层划分出一个大型疑源类,二个微古植物和一个叠层石组合,据生物组合和同位素年龄值,下部二个组为青白口纪,上三者归震旦纪。

(二)震旦纪地层

1.蓬莱群(ZP)

分布于鲁东地层分区北部的栖霞、福山地区,另外在龙口、蓬莱和庙岛群岛亦有所见。

近东西向延伸,不整合盖于新太古代TTG花岗质片麻岩系和粉子山群及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之上,被早白垩世莱阳群不整合所盖。

系一套由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及灰岩等浅变质岩系组成的岩石地层单位。

岩性稳定,变化甚小,自下而上划分为豹山口组(Z1Pb)、辅子夼(Z1Pf)、南庄组(Z1Pn)和香夼组(Z2Px),组间整合关系,厚31000m。

为潮下带(潮间带)浅海环境下的碎屑岩—碳酸岩沉积。

划分出三个微古植物组合,下部三个组遭受低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和动力变质作用,归属震旦纪。

值得提及的是在蓬莱群香夼组和土门群石旺庄组出现地震震动液化碳酸盐泥晶脉层,反映在震旦纪后期有强烈地震事件发生。

2.朋河石岩期(Zp)

局限出露于鲁东地层分区南部的莒南县王家道村峪—朋河石一带,邻省江苏省称石桥群。

呈北东向不规则长条状展布,韧性剪切构造接触盖于青白口纪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之上,未见顶。

岩性为变砂岩、板岩、石英片岩,厚10m,原岩为砂岩、泥岩,属滨海—浅海环境沉积,低绿片岩相变质,同位素年龄值620Ma,原岩形成于震旦纪。

(三)新元古代云台群花果山组

主要见于山东与江苏接壤海域内的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上,其岩性与江苏所划云台群花果山组可对比,系一套浅变质酸性火山岩系,归属新元古代。

四、古生代地层

古生代地层广布于安丘—莒县断裂以西的鲁西地层分区内,出露不全,仅发育了早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和晚古生界晚石炭统和二叠系。

缺失志留系至早石炭统的沉积。

鲁东地层分区未见及,仅在早白垩世莱阳群地层中见含古生代生物化石的灰岩砾石,华北平原区钻孔揭示有灰岩、白云岩沉积。

以寒武—奥陶系最发育,石炭、二叠系相形见拙,分布局限。

(一)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地层

广泛出露于鲁西地层分区,基岩裸露,地层连续,研究程度高。

底界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盖于震旦纪及其之前的地层和变质基底岩系之上,上界被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平行不整合覆盖。

系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细碎屑岩沉积,富含三叶虫和头足类生物化石。

寒武纪岩石地层(含怀远间断面之下早奥陶世三山子组a—b段及冶里、亮甲组)分长清群、九龙群,奥陶纪地层在怀远间断面之上者谓马家沟组,与九龙群三山子组a—b段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1.早—中寒武世长清群(∈1—2)

该群广布,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盖于震旦纪土门群之上,或直接超覆不整合盖于泰山岩群及新太古、古元古代变质岩系之上,其上被九龙群整合所盖。

是一套以砖红色、紫色页岩、泥岩为主,灰岩、白云岩为辅,底部常有砾岩、含砾砂岩、顶部砂岩、粉砂岩等海相沉积的岩石组合,产丰富三叶虫化石。

该群自南东向北西逐渐上超沉积;临沂地区三个组均见,向北西张夏地区仅见朱砂洞组上部丁家庄白云岩段和馒头组,厚度亦渐变薄。

该群区域延伸稳定,总厚度190—450m。

自下而上划分为李官组(∈1l)朱砂洞组(∈1)和馒头组(∈1—2m),其中后二组依据岩石组合又各分四个段,组、段间均为整合关系。

共建立了Megapalaeolenus延限带—Bailiella延限带等九个三叶虫生物带,地质时限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自下而上为沧浪辅期、龙王庙期、毛庄期和徐庄期。

从早到晚由高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变化,属潮间、潮上带碳酸岩潮坪相、藻滩相动荡环境下的沉积

2.中寒武—早奥陶世九龙群(∈2—O1J)

该群广布,其下与长清群为整合关系,被中—上奥陶世马家沟组平行不整合覆盖。

其岩石组合是:

下部厚层鲕粒泥晶灰岩夹页岩,中上部竹叶状砾屑灰岩,上部白云岩等。

岩性稳定,厚度变化小,总厚度517—658m。

产丰富三叶虫化石。

自下而上划分出张夏组(∈2J)、崮山组(∈3Jg)、炒米店组(∈3J)、三山子组(∈3—O1Js)其中张夏组和三山子组各分三段。

除盘车沟段外,其余均为非正式地层单位,各组段间为整合关系。

应提及的是三山子组是一穿时的以白云岩为主的岩石地层单位。

自下而上划分c、b、a三个段,C段属晚寒武世,b、a两段为早奥陶世。

C段东起沂南,向西尖灭于淄博市博山区三角湾村北,西部始于平阴县刁山坡镇,向北东尖灭于长清县孝里镇崮头村西。

另外在青州尧王山地区,三山子组b、a两段被早奥陶世冶里组(O1Jy)和亮甲组(O1Jl)替代。

共建立Lioparia延限带—Mictosaukia延限带等12个三叶虫生物带,三个笔石生物层及四个牙形石带和二个头足类生物带。

自早到晚归张夏期、崮山期、长山期、凤山期、新厂及道保湾期,地质时代为中寒武—早奥陶世。

早期为高水位体系域,浅潮下带滩相沉积—低水位体系域,深潮下带陆棚盆地相低能沉积(凝缩段)—高水位体系域,深潮下带至浅潮下带到潮间带变化的滩相—藻礁相沉积;晚期为高水位体系域,泻湖相—浅潮下带—泻湖相沉积的变化,其显示了整个由海侵—海退环境下的沉积。

3.中—晚奥陶世马家沟组(O2—3m)

该组广布于鲁西地层分区,平行不整合盖于九龙群三山子组之上,被石灰纪月门沟群本溪组平行不整合所盖。

是一套由灰岩与白云岩相间出现,富含头足类化石为特征的岩石地层单位。

自下而上分为东黄山段(O2md)、北庵庄段(O2mb)、土峪段(O2mt)、五阳山段(O2mw)、阁庄段(O2mg)和八徒段(O3mbd)。

段间整合接触。

该组各段在各地区发育程度差异较大,淄博—新泰地层小区发育齐全,厚达903m;沂沭断裂带内发育了东黄山—五阳山四个段,偶见阁庄段,厚550m;西部肥城一带则缺上部三个段,厚100m。

共建立了Polydesmia、Zuezshanensis延限带—Conioceras、badouense延限带等5个头足类生物带和6个牙形石生物带。

自下而上归大湾、达瑞威尔、艾家山等期。

东黄山—阁庄段为中奥陶世,八陡段为晚奥陶世。

自早到晚为高水位体系域,潮间带潮坪泻湖相—潮间、浅潮下潮坪碳酸盐相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

(二)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地层

局限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的断陷盆地和山前盆地内,此外在安丘—莒县断裂南段西侧偶见之,其岩性稳定,连续性好,然出露窄且零散。

仅发育了上石炭统和二叠系,平行不整合盖于奥陶纪马家沟组之上,被三叠纪石千峰群不整合所盖。

自下而上出露有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月门沟群和中—晚二叠世石盒子组二个岩石地层单位。

1.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月门沟群(C2—P1Y)

该群主要出露于淄博、章丘、莱芜、枣庄、蒙阴、临沂等地区的山间、山前盆地内,此外在莒南、沂南亦见及,济宁地区为隐伏地层,是我省主要含煤地层。

平行不整合盖于奥陶纪马家沟组之上,与上覆中—晚二叠世石盒子组整合关系。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陆相含煤岩系,底部铁质泥岩、铝土质泥岩、铝土岩,下部长石石英砂岩、砂质页岩、钙质泥岩;中部泥岩、页岩、粉砂岩夹砂岩、灰岩及煤层,产丰富的、腕足、珊瑚、头足、复足及植物化石;上部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煤层。

自下而上分为本溪组(C2Yb)、太原组(C2—P1Yt)、山西组(P2Y)、组间整合关系。

厚度各处不一,一般在94—456m。

其中太原组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层位,是莱芜、淄博採煤层位,山西组乃陆相含煤地层,是枣庄、济宁一带的含煤岩系。

本溪组属晚石炭世达拉期,太原组归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包括逍遥、紫松、隆林三个期,山西组为早二叠世栖霞期。

2.中—晚二叠世地层—石盒子组(P2—3)

分布于淄博、章丘地区者发育良好,其他地区出露不全且零散。

与下覄月门沟群山西组为整合接触,其上被三叠纪石千峰群平行或微角度不整合所盖。

由绿、黄、紫等杂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夹黑色页岩、煤线等岩性组成的岩石地层单位,厚度变化大,40—540m,含丰富植物化石。

自下而上分为黑山(P2h)、万山(P2w)、奎山(P3k)、孝妇河(P3x)四个段,各段整合接触,形成二个由粗—细的韵律沉积,前二段为中二叠世茅口期,后二段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

五、中生代地层

中生代地层广布于各古老隆起之间的中生代盆地之中,系一套陆相碎屑岩和陆相火山岩沉积,发育有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其中以白垩系出露广,连续性好,而三叠系、侏罗系局限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发育不全,少而零散,另外在华北平原分区的第四系覆盖区钻孔揭示亦有之。

(一)早—中三叠世地层

局限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的淄博、章丘中生代盆地边缘,称石千峰群,其平行不整合(局部角度不整合)盖于中—晚二叠世石盒子组之上,其上被侏罗纪淄博群平行不整合所盖。

下部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底部厚层砂砾岩偶夹玄武岩、长石石英砂岩(或细砂岩、粉砂岩),顶部砾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