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虚像
放大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2)单位:
千克(kg)。
还有克(g)、毫克(mg)、吨(t)。
换算关系是:
1t=103kg1g=10-3kg1mg=10-6kg
(3)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天平(托盘天平):
(1)天平的用途:
测量物体的质量。
(2)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注意事项:
①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
②取用砝码用镊子;
③不要超过天平的量程;
④测量液体、潮湿物体或化学药品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3.量筒:
(1)量筒的用途:
测量物体的体积。
(2)构造(图略)。
刻度单位是mL(毫升)或cm3。
(3)注意:
在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液面是凹形的、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
4.密度:
(1)物理意义:
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
(2)定义:
①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②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定义式:
ρ=m。
V
(4)单位:
千克每立方米(kg/m3)。
常用单位:
克每立方厘米(g/cm3)。
换算关系:
1g/cm3=1.01×03kg/m3。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6)水的密度:
1.0×103kg/m3。
第七章力
1.力:
(1)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用字母F表示。
(2)力的作用特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注意:
①一个力的存在、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②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4)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牛(N)。
(5)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6)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7)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
2.弹力:
常用字母FN表示。
(1)弹性形变:
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
叫弹性形变。
(2)弹力:
①定义: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②产生条件:
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②使用:
a、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b、指针调零。
C、测量时、让弹簧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d、读数时、视线垂直刻度盘。
3.重力:
用字母G表示。
(1)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方向:
竖直向下。
(3)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
G=mg、其中g=10N/kg。
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该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物体受力不为零时、运动状态将会改变。
2.惯性:
(1)定义: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
性。
(3)注意:
惯性不是力、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者由于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或产生或获得惯性。
(4)大小: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仍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3)二力平衡概念: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若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运动和力的关系:
受力情况
速度大小和方向
运动形式
运动状态
不受力
都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不变
受
受平衡力
力
受非平衡力
至少一个变化
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改变
5.(滑动)摩擦力:
用字母Ff表示。
(1)(滑动)摩擦力:
①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②产生条件:
两个物体接触并且接触面间有弹力、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
(2)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①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②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两种摩擦的比较:
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
方
法
增大摩擦
减小摩擦
增大压力
减小压力
使接触面粗糙
使接触面光滑
变滚动为滑动
变滑动为滚动
缠绕
使接触面分离
第九章压强
1.压强:
用字母p表示。
(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2)压强的物理意义: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
(3)压强的定义:
①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②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压强的公式p=F。
S
(5)压强的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Pa)。
(6)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
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①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②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7)增、减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强: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②减小压强:
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
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有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测量仪器:
压强计(原理:
通过U形管液面高度差显示橡皮膜受到压强大小)
(3)液体压强规律: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同种液体、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
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5)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①连通器原理:
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②应用:
日常应用、船闸的工作过程。
3.大气压强:
简称大气压。
(1)定义: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
(2)原因:
空气受重力作用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像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验证存在:
马德保半球试验。
(4)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托里拆利实验):
测出大气压所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这段液柱所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的数值。
由此制成水银气压计。
(5)大气压与高度的定性关系: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6)标准大气压:
105Pa。
(7)抽水机:
①工作原理:
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②两种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
4.流体(气体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规律: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和机翼的形状:
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
机翼上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短不同、因而速度不同、造成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
1.浮力:
用字母F浮表示。
(1)定义: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方向:
总是竖直向上。
2.测量:
(1)测量工具:
弹簧测量计。
(2)方法:
F浮=G―F。
3.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
重力。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公式:
F浮=G排;导出公式:
F浮=ρ液gV排。
(3)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4)适应范围:
适用于液体、气体。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浮沉条件:
①F浮>G、物体上浮;②F浮<G、物体下沉;③F浮=G、物体悬浮或漂浮。
(2)浮沉条件的密度关系:
①ρ液>ρ物、物体上浮、最终漂浮;②ρ液<ρ物、物体下沉;③ρ液=ρ物、物体悬浮。
5.浮力的应用:
(1)轮船:
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将它做成空心的、从而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受到的浮力增大。
钢铁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2)密度计:
密度计(或者一个可以漂浮的物体)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所受浮力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
(3)潜水艇:
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通过水舱的进水和排水改变自身重力、从而实现下潜和上浮。
(4)气球和飞艇:
它们气囊中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功:
用字母W表示。
(1)做功的二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定义:
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3)定义式:
W=Fs。
(4)单位:
J。
2.功率:
用字母P表示。
(1)物理意义: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①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②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定义式:
P=W
t
。
(4)单位:
瓦(W)、常用还有千瓦(kW)。
换算关系:
1kW=103
W。
(5)机械功率与牵引力、速度的关系:
P=Fv。
3.能: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单位是焦耳(J)。
4.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动能:
①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速度。
a.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b.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势能:
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是两种常见的势能。
①重力势能:
a.定义:
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b.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高度。
(a)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b)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②弹性势能:
a.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b.决定弹性势能大小因素:
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5.机械能的转化: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6.机械能守恒: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杠杆:
(1)概念: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力臂: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
①支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②动力F1:
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1(L1):
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l2(L2):
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
F1l1=F2l2。
(4)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
杠杆种类构造
特点
优点
缺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L1>L2
省力
费距离
钳子、起子
费力杠杆L1省距离
费力
钓鱼杆、理发剪
等臂杠杆L1=L2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天平、翘翘板
2.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小轮、它可以绕着轴转动。
(1)定滑轮和动滑轮:
分类实质
特点
优点缺点
应用举例
定滑轮等臂杠杆
改变力的方向
不省力旗杆上的滑轮
动滑轮L1=2L2的杠杆省一半力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拉到二楼
(2)滑轮组:
①滑轮组省力规律: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
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公式:
F=G。
n
②特点:
滑轮组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和重物升高距离h的关系为:
s=nh。
3.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使用机械时所做的所有的功(总功)中、有一部分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还有一部分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系式:
W总=W有+W额。
5.机械效率:
用字母η表示。
(1)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定义式:
η=W有。
W总
(3)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第十三章内能
1.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
分子特性
外在特性
物态
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一定形状有无一定体积
固态
很小很大
有有
液态
较大较大
无有
气态
很大很小
无无
2.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热运动:
(1)概念: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扩散现象:
(1)定义: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发生的范围:
固体、液体、气体间都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