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透镜教案.docx
《第三章透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透镜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透镜教案
第一节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1、焦点、焦距的定义。
2、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空气玻璃
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
如:
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透镜:
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让学生实物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两种透镜的特征。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透镜的画法(教师板演)
学生练习画透镜,结合图介绍:
主光轴:
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
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结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给学生演示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光路图(三条特殊光线)
5、焦点和焦距:
焦点: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作业:
P623、4、5题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3、照相机的原理。
4、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
什么叫焦距?
3、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
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介绍照相机的结构和基本的使用方法,并画出照相机成像的光路图。
2、投影仪:
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合图3.2-4介绍投影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有条件可以用实物介绍),并画出成像光路图。
3、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每个小组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并画出成像光路图。
4、实像和虚像
通过学习过的仪器成像的特点分别介绍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配套练习。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试验。
重、难点:
5、试验的过程。
6、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
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5、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6、什么是焦点?
什么叫焦距?
7、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
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投影仪:
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
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学生猜想……(引导“可能与距离有关)
1、演示试验:
如图示
FF
有关概念:
物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
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
用f表示
2倍焦距:
用2f表示
注意事项:
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
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
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1)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
(2)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
(3)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4)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对照电脑模拟)
物距
像距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u=2f
f
u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FFFF
(作图法)
实像:
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
讨论:
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2、完成配套练习。
P681
四、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
7、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器材: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空气玻璃
FF
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
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
课本P63示
总结:
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图3.4-3示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
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
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
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3、完成配套练习。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8、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器材:
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图3.5-1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
课本P65示(作光路图说明)总结:
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
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
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
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4、完成配套练习。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
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
名词:
薄透镜:
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