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364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

《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docx

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四个图形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足量的铁片和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和铁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镁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像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镁与铁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像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错误;

D、盐酸溶液呈酸性,加水后酸性减弱,pH增大,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小于7,不会大于7,故D错误;故选A。

2.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产生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

B.c→d段溶液的pH不变

C.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

D.a点、d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的选后顺序是

【详解】

A、a→b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A不正确;

B、c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则c→d段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增大,B不正确;

C、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盐酸和氯化铜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C不正确;

D、a点表示混合液还末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和氯化铜两种,d点表示混合液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两种,D正确。

故选D。

3.下列实验所示的图像中,其纵坐标随横坐标变化关系合理的是

A.

硝酸铵溶于水

B.

等量CaCO3与足量盐酸

C.

稀释一定量浓硫酸

D.

向盐酸中滴加Na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所以粉末状的碳酸钙反应最剧烈,反应时间最短,不符合题意;

C、将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溶质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值从小于7逐渐增大,最终大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关系式为

,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A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但不可能小于3,故B不正确;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C正确;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但不可能为0,故D不正确。

故选C。

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胃酸过多是,胃液pH的变化情况

B.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强热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胃酸过多,胃液pH不断变大,氢氧化铝不溶于水,胃液的pH不能增大到7,更不能超过7,故A错误。

B、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强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断减少,故B错误。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变小,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无沉淀产生,然后氢氧化钾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沉淀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量达到最大值,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不相符的是()

A.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C.

向H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相符;

B、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碱性减弱,则pH会减小图象下降,但不会降到7以下,故相符;

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不相符;

D、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原温度,故相符。

故选C。

7.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

B.

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C.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当达到饱和后固体就不会溶解,所以质量分数不会一直增大,选项错误;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完全反应后,沉淀不再增加,选项正确;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着反应溶液的pH值会增大,当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的pH值就会大于7,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镁的活动性大于锌,所以镁先反应完,但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反应完后产生的氢气质量多,选项错误。

故选B。

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的是

A.

向碱溶液中加水

B.

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D.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碱溶液中加水,pH减小,但是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饱和前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B。

1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无限接近与7,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C、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产生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B.

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可知,反应中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98:

80,所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有剩余,稀硫酸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

2,由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可知,参加反应的镁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24:

2,所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金属锌的质量多一些,则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镁生成的氢气多一点;横坐标代表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开始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是重合曲线,当锌完全反应后,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继续增加,直至镁完全反应,选项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小,溶液的pH逐渐增大,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溶液的pH不变,碳酸钠溶液过量后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选项正确;

D、氧化钙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即使恢复至室温,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小于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选项正确,故选B。

12.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两个反应同时进行,故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pH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大于7,不会小于7,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13.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

A.

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B.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D.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方程式2CuO+C

2Cu+CO2↑可知,第160份质量的氧化铜,与12份质量的碳反应,氧化铜完全反应,木炭有剩余,设:

完全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是x,

解得x=1.1g,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是5g-1.1g=3.9g,故A错误。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不是质量比,故B错误;

C、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碳酸钠反应完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

D、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降低,无限接近7,但是不会低于7,故D错误。

故选C。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如图表示在一定量的AgNO3、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Fe粉

B.

如图表示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C.

如图表示向pH=1的HCl溶液中不断滴加pH=13的NaOH溶液

D.

如图表示向硫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图中起点错误,还没有加入铁粉时,溶质有2种,加入少量铁粉时,铁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时溶液中有3种溶质,故A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故B错误;

C、向pH=1的HCl溶液中不断加滴加pH=13的NaOH溶液,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盐酸溶液也存在水,溶液的pH不会等于13,故C错误;

D、向硫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耗尽再与氯化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反应完后,不再生成沉淀,根据

可知,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钡,硫酸产生的沉淀质量多于氯化铜产生的沉淀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故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开始时有两种溶质,加入少量铁时溶质为硝酸银、硝酸锌及生成的硝酸亚铁三种,加入足量铁时,硝酸银完全反应,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两种,选项A错误;

B.开始加盐酸时,盐酸完全反应,氯化氢的质量相等,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开始一段直线重合,等质量的锌和铁,锌消耗的盐酸少于铁,故金属锌完全反应后还有部分铁继续反应生成氢气,由此可知,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当金属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盐酸,反应不再继续,氢气不再增多,图像是一段水平线,选项B正确;

C.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逐渐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达到饱和后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增加,选项C正确;

D.开始时,溶液是稀盐酸,pH小于7,逐渐加入NaOH溶液(pH大于7),溶液pH逐渐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当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选项D正确。

故选A。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南海——我们的“聚宝盆”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

近30年来,菲律宾、越南等五国已经与西方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海域合作钻探了约1380口钻井,年石油产量达5000万吨。

相当于大庆油田最辉煌时的年开采量。

材料1油气资源:

南海中南部油气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中国海域将失去约2/3的可采油气资源。

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材料2矿产资源:

南海蕴藏5万亿吨以上的锰、约3100亿吨镁、170亿吨锡和铜、29亿吨镍及锰、8亿吨钴、5亿吨银、800万吨金、60亿吨铀等,比陆地矿产资源丰富得多。

材料3水产资源:

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海龟、海参、龙虾、螺、贝、海带等很丰富。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较多的化石燃料,除了南海资源中的油气外,还包括_____。

(2)对石油加热炼制时,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材料2指出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I.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在实验室中进行此项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

玻璃棒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

II.写出第①、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③_____。

(5)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答案】煤物理变化CH4+2O2

CO2+2H2O过滤漏斗引流、压平滤纸CaCO3

CaO+CO2↑Mg(OH)2+2HCl=MgCl2+2H2O蛋白质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目前人们使用较多的化石燃料,除了南海资源中的油气外,还包括煤;

(2)对石油加热炼制时,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该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4)I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操作a是将溶液与氢氧化镁沉淀分离,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其中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压平滤纸;

II第①、③两步反应分别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aCO3

CaO+CO2↑;③Mg(OH)2+2HCl=MgCl2+2H2O;

(5)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一段时间以来,网传隔夜菜、肉类腌制品不能吃,是因为含亚硝酸盐。

对于亚硝酸盐大家有众多疑问。

疑问一:

亚硝酸盐是什么东西?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咸味,易溶于水。

它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火腿、酱卤肉等熟肉类食品加工,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

国家对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最大含量限定为:

蔬菜4mg/kg,肉类3mg/kg。

疑问二:

亚硝酸盐的“毒”从何来?

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效应,它被吸入血液1~5分钟后,就已经分解。

亚硝酸盐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

当摄入维生素C时可以阻止致癌物产生。

疑问三:

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超标吗?

实验人员准备了清炒菠菜、清炒芹菜和小白菜炒肉,三种菜各自被分成6份,常温和冷藏条件下各保存一半。

实验人员分别取1小时后、6小时后、20小时后的剩菜,经过捣碎、提取、离心、过滤,取出汤汁。

通过比色法逐一测得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20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虽均有增加,但都远未超过国家标准。

疑问四:

摄入多少亚硝酸盐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2mg。

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蔬菜、肉品里面几乎都含有亚硝酸盐。

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80%来自蔬菜。

如果你体重50kg,即使一次性吃2.5kg蔬菜也是安全的。

因此,将亚硝酸盐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常温储存及冷藏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C.适量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

D.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蔬菜类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要高于含肉类的隔夜菜

(4)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N2。

N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部分化合生成NH3。

如图为制取少量NH3的装置(获取H2的装置已略去):

①C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时N2和H2的质量比____________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D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已知NH3极易溶于水):

_________。

③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④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NH3生成________。

【答案】+3价每千克体重0.2mgABCN2+3H2△2NH314:

3;未反应的氢气和氮气通过D中的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