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159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docx

《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docx

产业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

产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

随着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世界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制高点。

要把握发展趋势,抢抓历史机遇,发挥现有优势,努力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动安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我省是汽车工业大省,汽车工业发展基础厚实。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早,行动快,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一)新能源汽车产销稳步增长

我省新能源汽车生产起步于2004年,第一台新能源汽车在安凯汽车公司下线。

至2014年底,我省累计生产推广新能源汽车10724辆,其中2014年生产推广3082辆,1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9亿元,同比增长40.8%。

产品已进入北京、上海、大连、佛山、青岛等国内40多个城市和阿布扎比等海外市场。

2010年江淮汽车585辆纯电动同悦轿车批量进入私家车市场,开创了全国纯电动轿车规模投放市场的先河。

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车主要产品有:

江淮“爱意为”IEV4第四代纯电动轿车和即将上市的第五代纯电动轿车IEV5、奇瑞EQ纯电动轿车、安凯7-12米纯电动客车和10-12米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芜湖宝骐纯电动物流车等。

(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我省新能源汽车特别是乘用车,正逐渐从以前的更多利用传统汽车车型改装开发转向进行全新平台的正向开发方向发展,例如江淮一到四代纯电动轿车,均是利用其“同悦”车型改装开发而来,而第五代IEV5纯电动轿车,则是全新平台的正向开发。

IEV5搭载了一台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50kW,最大扭矩达210Nm,由23kwh的三元锂电池提供电量,续航里程高达200km,相比上一代电动车IEV4,续航里程增加了40km,最高时速由上一代车型的95km/h提升至120km/h,慢充8小时、快充2.5小时即可将电力充满。

安凯客车2014年10月上市的第五代纯电动客车,首次搭载了“安凯e控智能管理系统”,拥有全铝车身、碰撞安全检查模块、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等多项突破性核心技术,该产品理想工况下最高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比上一代产品续航里程提升30%,综合能耗降低10%以上,是国内目前综合性能指标最高的纯电动客车。

同时,关键零部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国轩高科公司在磷酸铁锂电池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攻关三元复合电池。

巨一自动化公司的电机及控制系统产品也朝着性能更优越的方向不断升级换代。

(三)重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现已经拥有以江淮、奇瑞、芜湖宝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乘用车和专用车生产企业,以安凯客车、安徽广通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以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合肥安赛锂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企业和以天康集团为代表的钛酸铁锂电池生产企业,以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合肥新生代电动马达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企业。

二、我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条件分析(弘利遴选)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从政策驱动向市场主导的过渡阶段,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交织,我省也不例外。

既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又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一是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政策机遇。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建立从顶层设计、标准法规、产品技术到市场应用等领域的较为成熟的政策体系,覆盖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

2009年,国家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

“十二五”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密集出台,特别是2014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和《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

面对多重政策叠加,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全面提速的重大机遇。

二是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居民汽车消费快速增长,这无疑使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更为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也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明显提升,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统计,201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分别比上年增长3.5倍和3.2倍。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605辆和45048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4倍和2.1倍。

三是我省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

我省汽车工业实力比较雄厚,拥有江淮、奇瑞等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产品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基本形成以合肥、芜湖、安庆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中,奇瑞、安凯、江淮三大汽车企业已分别在乘用车、客车和商用车上进入全国前沿,共有28款车入选“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并均达到量产要求。

这些都为我省发展新能源汽车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四是我省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突出的先发优势。

我省新能源汽车在全国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以合肥、芜湖为中心,奇瑞、江淮、安凯等骨干整车企业为龙头,以巨一自动化、国轩高科、天康集团等核心零部件企业为配套,集研发、产业化、示范运营三位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并打造了一批自主整车品牌,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较为发达的产业集群。

这一先发优势为我省抢抓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提供了极大便利。

(二)制约因素

一是社会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受宣传不足、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导向作用发挥不够等原因影响,也与新能源汽车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关,目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认知度仍然不高,直接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应用推广。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总量的占比仍然较低,2014年全国汽车销售量2349万辆,但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7.5万辆,仅占汽车销售总量的0.32%。

从我省来看,2014年生产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占全国比重为3.7%,比2009-2013年累计占比的8.7%下降了5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技术水平仍较滞后。

从产业整体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尚待解决,如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短及回收处理难等。

根据省经信委提供的资料,目前我省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为140瓦时/公斤,尚未达到国家要求在2015年达到150瓦时/公斤目标的要求。

关键零部件一致性水平不够等问题也很突出,整车轻量化、系统集成及电池功率、电控系统优化等技术有待突破。

三是配套设施体系亟待完善。

充电设施等配套设施发展滞后,目前我省仅建成16个充电站、6100多个充电桩,且主要集中在合肥市,绝大多数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均无配套充电设施。

充电运营市场尚未建立,迟滞了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有别于传统内燃机汽车,因此,需要根据新能源汽车特点,重建售后维保、车辆回收、年检等行业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

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与北京、江苏等发达省市相比,我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较小。

如江苏省各地对于新能源乘用车的购买补贴按照省市财政与中央财政1:

1配套,我省由于财力有限,目前只有合肥市达到这一标准。

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及我省的路径选择

(一)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种类及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技术路线多样,从理论上说,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即汽油、柴油之外的动力)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均可称作新能源汽车。

按动力源的不同,主要有三种:

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V)。

混合动力汽车。

指将传统发动机合理设计,让一部分动力由电池和电动机系统来承担。

其特点为:

既可发挥传统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和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发挥电动机无污染和低噪声的优点。

混合动力汽车通过采用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达到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污染的目的。

纯电动汽车。

指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

纯电动汽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其污染物排放也显著减少。

而且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其环保性更为显著。

燃料电池汽车。

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

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

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排放物为水,因此燃料电池汽车是无污染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完全适应未来对碳排放标准的严格要求,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均不能实现零排放,是一种过渡的技术路线。

因此,从汽车制造技术的长远发展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是:

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当前,由于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各类新能源汽车各有优劣,燃料电池汽车虽然是一种理想的车辆,但成本高,技术尚不成熟。

纯电动汽车在减排效果上好于混合动力汽车,但蓄电池技术有待突破,续航里程较短。

(二)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选择

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结合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高度关注和鼓励发展燃料电池汽车。

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产业、能源系统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升级的主要途径,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发展战略的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在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推广普及之前,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窗口期和机遇期。

从汽车制造技术的长远发展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虽然只是过渡技术,但在未来几十年发展前景良好。

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既是推动我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汽车产业品牌、知名度和技术实力的需要。

目前,我省纯电动汽车已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拥有奇瑞、江淮、安凯等骨干整车企业和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核心零部件企业,为我省发展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关键是要进一步扩大优势、形成规模,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二是以整车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整合,构建覆盖面广、功能强大、运转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覆盖面广,涉及行业领域多。

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迫切需要进行产业链整合,在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方面进行重点突破,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有效整合各类发展资源和要素,加快形成以汽车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和产品的生态系统网络。

产业联盟作为企业、机构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合作模式,可以通过大范围的资源调配实现低风险,能在特定领域形成较大的合力和影响力,不但能为成员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市场和信息,也有助于企业间技术合作、资源共享,是实现企业优势互补、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此,要引导形成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在内的覆盖面广、功能强大、运转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大力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研发、设计、制造、零部件供应和终端用户等资源,加强产、学、研、用的有效衔接,在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研攻关、政策争取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进一步增强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体系和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大力发挥公交、公用、公务等领域的示范推广作用,培育和引导私车消费,以示范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产业。

城市公用车(如公交车、环卫车等)具有定点定线运行的特点,加之耗能高、排放高,最适合新能源汽车的替代推广。

特别是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国家不同,公共交通是极为重要的出行工具,因此新能源客车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的城市公用车相当部分由政府调配或补贴,这也极为有利于产业化初期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支持政策的实施。

加快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要以公交、公用、公务等领域为突破口,在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警用巡逻车、景区观光车和摆渡车等领域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力度,培育和扩大市场需求,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积极鼓励私人消费,以示范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产业,实现新能源汽车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商业化应用。

四、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促进我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应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发挥我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把我省打造成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一)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我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在省级政府层面做好规划。

一是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划。

着力围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上游制造业以及汽车金融、电池租赁、充电服务等下游配套服务业,形成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的“2+N”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二是规划打造一批重点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企业。

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与协作,筛选和认定一批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重点支持整合省内外新能源汽车资源,推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实施强强联合,打造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是规划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

以合肥、芜湖两个试点市为样本,认真落实国家下达的推广计划,在我省范围内认定一批有条件、积极性高的城市为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并尽快制定省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方案,支持省内示范城市申报国家和省级补贴。

四是规划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领域。

在试点城市公交、公用、公务车上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探索开通新能源汽车运营城际客运专线,并制定推广实施细则。

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对新能源汽车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车采购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建设的补贴力度。

借鉴江苏等省市做法,按照国家补助1:

1比例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配套补助,省级财政承担40%,试点市财政补贴60%。

同时,要对充换电设施进行补贴。

对于省内其他非试点城市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允许到合肥等试点城市注册,从而享受政策优惠。

二是调整充电服务费和基础电价收取标准。

降低充电服务费收费标准,并根据电动汽车使用性质,确定基础电价的收费标准,私人使用按照居民用电价格,商业使用按照工商用电价格。

三是在国土、财政、规划、科技、环保、项目审批等环节开绿灯。

积极协调解决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中涉及的用地、资金、环保、审批等相关问题,如国土部门每年安排一定充电设施建设专项用地。

第四,改善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

除了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消费者补贴,还要制定改善我省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的政策措施,从停车、充换电、过桥过路费、未来可能面临的限牌和限号等方面实施优惠和补贴。

(三)破解制约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瓶颈

一是要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

依托现有汽车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在新型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总成、整车系统集成、增程器技术、充电站等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研发上形成突破。

二是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发挥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发展联盟作用,加快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建设我省新能源汽车领域紧缺的产品试验检测平台,如新能源汽车风洞、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电机检测平台等。

三是要加快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合肥、芜湖等城市为重点,大力加强充电、维修维护、电池管理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将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升为建筑规范,修改城市规划和建筑物、停车场设计规范,强制要求新建小区、公共停车场等场所同步规划一定比例的充电桩;在电力容量允许的小区,鼓励用户自建充电桩,建议相关部门明确申建流程,规范报建。

(四)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商业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

依托互联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商业模式,苹果公司将研发智能电动汽车,谷歌公司正在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国内以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一股新的思路和力量。

从政府角度来看,要设立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领域。

各地可以通过给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引导商业场所将充电费、服务费与停车费相结合给予优惠,鼓励个人拥有的充电设施对外提供有偿充电服务。

探索“车电分离、裸车销售、电池租赁、专业服务”的商业模式,实行车电分离,专业化充电可有效避免电池易损坏情况。

探索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有效模式,建成覆盖全省的废旧电池回收处置和循环利用体系。

(五)探索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金融模式

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等服务,借鉴合肥市的经验,探索并推广出租车、公务用车领域的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运营模式,在纯电动客车推广上可以采用电池“融资租赁”模式,在个人使用领域和电动轿车上,探索分时租赁、车辆共享、整车租赁、定向购买、按揭购买新能源汽车等模式。

省内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金融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或在场外市场挂牌、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新能源汽车金融公司,拓宽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资金来源。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大的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