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055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docx

《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docx

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

高二历史春季期中试题

1.《吕氏春秋·审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2.2016年11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汉《四民月令》中说:

“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

A.古代农业生产方法合理有效B.古代历法与水利事业关系密切

C.古人据节气探求最佳耕作时机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3.(2017·无锡期末)《诗经·大田》云: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这段描述直接表现了当时(  )

A.井田制尚存B.礼乐宗法制崩溃C.土地私有制确立D.分封制瓦解

4.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

这项发明(  )

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B.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C.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5.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

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

这说明(  )

A.“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在形成中

B.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C.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

D.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6.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

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  )

A.封建地主阶级抵制作用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

7.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

“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

”这反映出当时(  )

A.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D.贱商观念有所改变

8.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由此可见唐代(  )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B.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9.俞森的《荒政丛书》中记载:

“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0.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徽商,往往“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在山西平遥,安徽西递、宏村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建筑。

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商帮文化B.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C.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D.使手工业缺乏国内市场

11.《明史·舆服志》记载:

“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

正德元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这一政策旨在()

A.维护社会等级制度B.保障小农经济的发展

C.完善市场管理制度D.严格限制商人服饰

12.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  )

A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C.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D.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了挑战

13、《汉书·食货志》中记载:

“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

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

过奏光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

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

”这说明汉朝()

A.贫苦农民不愿使用牛耕B.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C.政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D.冶铁技术获得长足发展

14、清末民初,嘉定东南部“因邻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应供求者尤多”,上海县则植马铃薯,“盖自爪哇传来,佐西餐中之肉食”,宝山县则种洋葱“以销售申地,为西餐主要物”。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C.近代农业商品化生产趋势加强D.沿海地区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

15、清代御窑厂烧制的“美人醉”失传多年。

长期以来,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一直在探索这种釉的烧制方法,但始终无法获得技术上的突破,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其失传的原因可能是()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C.制造材料现在已很难获取D.传统工艺品市场需求不足

16、明代对各国朝贡物品如国王、王妃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付款贸易收购;其他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

这反映出()

A.当时的海禁政策已经大大放宽B.朝贡贸易已经考虑到经济利益

C.高关税保护了国内小农经济D.中外协定进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17、《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了动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下列所述现象在宋代都城的街市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满目琳琅。

B、“买卖昼夜不觉,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C、“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18、明清时期,”九省通衢”的汉口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剧增17倍,外来人口构成了市民的主体。

叶调元有竹枝词云:

“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这反映出汉口()

A.社会生活习俗有了重大变化B.列强入侵推动了商业的迅速发展

C.官府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D.是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

19、《明宣宗实录》中写道:

“私通外夷,已有禁例。

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

”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

A.加强外贸税收管理B.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D.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20、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C.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21、据记载,战国以前,任命贵族为官,要在宗庙里举行册命仪式。

而战国时代任命官职开始用玺(即图章),任命时只要发给官玺,免官时只要夺印或收玺即可。

材料所反映的变化说明了(  )

A.世官制度被彻底废除B.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平民政治已初步形成

22、“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  )

A.郡县制B.分封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23、在农村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

永定俗谓:

“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称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

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  )

A.违背人伦礼仪 B.重视尊卑贵贱C.不利于社会进步D.有利于凝聚宗族

24“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25、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发展经济B.制度创新C.武力掠夺D.科技强国

26、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

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的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27、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的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

28、唐代的科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

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

A.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B.主要受制于门阀

C.继承了前代的遗风D.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29、“丁兰,河内野王人。

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

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

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

兰乃殡殓,报仇。

……帝嘉之,拜中大夫。

”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

30、《朱子语类》云,“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下列对唐朝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B.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

C.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D.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31、海昏侯墓的发掘是2015年中国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历史事件说明了()

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B.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C.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D.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

32、在宁波天一阁展出的一件清代麻布坎肩,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科举考试中以四书五经为题的科举范文4万余字。

据考证,这是当年一个考生在科举考试时用来抄袭的作弊工具,这件坎肩作弊衣是复制品。

材料表明了()

A、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衰落B、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优秀人才

C、考四书五经易产生作弊D、科举制并不是完全公平公正的

33、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但是有些电视剧中常常出现违背历史真实的镜头。

下列剧情有违历史事实的有()

①《宰相刘罗锅》中乾隆帝与宰相刘罗锅在讨论大事

②《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③《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总理衙门已经改成了外务部”

④《赤壁大战》中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A.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4、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某项制度时说:

“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

”下列与“它”相关的是()

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军国大计,罔不总揽”D.“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35、“(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

A.执行诏令B.审核政令C.协理奏章D.决策军务

3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  )

A.秦朝推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北宋文官任知州

37、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

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

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

明宣宗这一作法当时最可能是()

A.提高官员素质B.完善办事程序C.减少决策失误D.牵制内阁权力

38、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

以下机构能够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B.中朝.中书门下.内阁

C.中朝.内阁.军机处D.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39、历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D.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40.《淮南子》载: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其寓意主要体现了()

A.道家的“无为”思想                            B.儒家的“礼制”要求

C.墨家的“节用”倡议                            D.法家的“变革”主张

41.战国时期,荀子宣扬“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

南面而听天下,生民制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之”。

庄子也主张“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

这反映了当时()

A. 重建社会秩序的诉求                           B.道家放弃了任性无为

C.君主专制成社会共识                            D.儒家与道家趋于合一

4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B.制天命而用之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43.从汉朝起,历年二千,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干。

其间或兴或衰,却没有一个学派或宗教,能夺取它的正统地位。

儒学的不败主要原因是()

A.其它学派缺乏特长B.严格拥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C.统治者历来尊重儒学                            D.儒道佛鼎立,儒守中立

44.董仲舒说:

“事应顺于名,名应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他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

他提出的这一理论()

A.使民间封建迷信思想氛围更为浓厚 B.促使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神学教育

C.鼓励人们遵从道家提倡的顺其自然 D.便于汉武帝假借“天”来巩固统治

45.“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

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46.朱熹《朱子语类》中讲: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先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直待有了君臣父子,却旋将这道理入在里面”。

以下解释忠实于材料原意的是()

A.理是万物之源,存在于人的心中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与天地同理

C.格物致知是认识天理的必由之路        D.天理与人心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

47.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

“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

”同伴进而劝解道:

四周房倒屋塌,梨主已不复存在。

许衡则说:

“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

”这反映了()

A.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                            B.理学家追求孔颜之乐

C. 不容动摇的道德信念  D.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

48.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

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

C.  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       D.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49.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B.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C.封建专制统治己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萌发

50.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其内容看反映了

A.阳明心学B.程朱理学C.李贽“异端”D.经世致用思想

51.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

书中写道:

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

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

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

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可以推断

A.追求神仙成为士人普遍风气                B.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C.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52.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

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B.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D.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53.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作者认为他们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54.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自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事之至论”的进步思想家是

A.王夫之B.黄宗羲C.顾炎武D.李贽

55.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

还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

C.阶级矛盾相对缓和D.商品经济的发展

56.唐朝人郑思远在《真元妙道要略》中记载,当时有人把雄黄、硫磺、硝石、蜂蜜合炼,火焰上蹿,不但烧伤了炼丹人的手脸,还把房子烧掉了,所以炼丹家提醒人们接受教训,切莫引火自焚,而军事家却用它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

这反映了(  )

A.火药的发明是个偶然事件B.个人的意识影响火药的发展

C.唐朝炼丹家对火药不感兴趣D.军事家比炼丹家更有远见

57.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1266年

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年

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79年

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

1281年

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年

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结论,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

A.成就领先于西方B.重视实践和实用

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D.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58.(2016·汕头)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

这表明了当时( )

A.文化需求低迷B.轻视科技发明C.雇佣制广泛存在D.劳动力过剩

59.(2016·广州)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

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

这表明当时()

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60.苏轼曾经感慨道: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  )

A.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经消失B.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

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D.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61.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

“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B )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B.《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C.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62.《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

A.其发展受到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