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德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德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德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2016.3.25
一、选择题
24.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
双方约定:
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
这个盟约的签订( )
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
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试题解析】题干中提到的盟约并不是工商食官制度瓦解的原因,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并不能说明其就是重视商业发展,故B项错误;题干中“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说明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并不能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故D项错误。
【答案】C
25.唐代除开国之君李渊外有19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人,由大臣拥立的5人,由宦官拥立的9人,特殊事变继位的3人。
这种情况说明唐代( )
A.统治阶级贪婪腐朽B.君相政争异常激烈
C.阶级矛盾错综复杂D.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在后世的延续
【试题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统治阶级贪婪腐朽的表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君主与宰相之间的权力争斗,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人数最少,说明了宗法制度所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
【答案】D
26.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
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
A.思辨化的趋向B.信仰重建的完成C.普及化的实现D.伦理纲常的弱化
【知识点】宋明理学
【试题解析】题干中由孔子的“性与天道”发展为朱熹的“理”“气”“性”“太极”,说明了儒学的发展出现了思辨化趋向,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信仰的重建,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实现普及化,故C项错误;朱熹理学强化了伦理纲常,故D项错误。
【答案】A
27.明清世情小说中,有描述僧尼因沾染上世俗气息而还俗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僧尼世俗化的行为,甚至为此而还俗。
这一现象源于( )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理学地位的动摇D.雇佣关系的诱导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出现的背景
【试题解析】君主专制的强化并不是明清小说出现的根源,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明清小说出现的根源,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理学地位并未动摇,故C项错误;雇佣关系并不是明清小说出现的根源,故D项错误。
【答案】B
28.晚清顽固势力在攻击洋务派时,常常把维护祖宗之法同爱国之情联在一起,他们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B.维护纲常名教统治地位
C.在争论中占据道德优势D.禁绝西方所有器物传播
【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试题解析】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是顽固派的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维护纲常名教统治地位也是顽固派的根本目的,故B项错误;把维护祖宗之法同爱国之情联在一起所起到的直接作用便是在争论中占据道德优势,故C项正确;禁绝西方所有器物传播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29.据史载,戊戌变法后慈禧欲以光绪病重为由将其废黜,各国公使便推荐一法国名医进宫诊治,认为并无大碍,慈禧只得暂时作罢。
这反映出当时( )
A.西方列强全力支持戊戌变法B.清廷决策受到列强态度影响
C.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知识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近代西方列强对清政府决策的影响
【试题解析】西方列强并未全力支持过戊戌变法,故A项错误;题干中“各国公使便推荐一法国名医进宫诊治,认为并无大碍,慈禧只得暂时作罢”说明清廷决策受到列强态度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列强的侵华方式,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故D项错误。
【答案】B
30.1931年底,国民政府取消了地方政府设卡征税的厘金税制度,实行新的统税制,规定凡缴纳了统税的商品准许在全国范围流通销售,地方不得征收其他任何捐税。
统税制的实施( )
A.得益于法币政策的推行B.有助于削弱军阀割据的基础
C.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入D.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关税收入
【答案】B
31.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
这反映出( )
A.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B.人们价值观的根本转变
C.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D.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
【知识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试题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粤语成为时尚潮流,故A项错误;题干并不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说明粤语地区的影响力提升,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成熟,故D项错误。
【答案】C
32.法学家西塞罗曾说:
“法必须合乎自然和上帝的意志”;法学家乌尔披亚努斯也说:
“法是关于人事和神事的知识”。
二者对“法”的界定都( )
A.蕴含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受到了宗教理念的影响
C.渗透着法律至上的原则D.体现出自然权利的观念
【知识点】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
【试题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君权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法必须合乎自然和上
帝的意志”“法是关于人事和神事的知识”体现出都包含有宗教理念,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法律至上,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自然权利,故D项错误。
【答案】B
33.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
(注:
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
年份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商品输出(单位:
万金镑)
199.6
263.5
430.4
资本输出(单位:
万金镑)
51.2
101.3
207.1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知识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试题解析】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经济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两种方式,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C
34.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到80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
这种情况体现出苏联( )
A.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B.新经济制度初现成效
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D.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试题解析】题干中“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说明其进出口贸易过于单一,故A项错误;题干中“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说明苏联经济制度存在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中“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说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中“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说明苏联重工业发达,农业落后,故D项错误。
【答案】D
35.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
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
A.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
C.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D.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擎,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
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
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
同时,1903年从日本考查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剧。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等
材料二安德鲁·卡耐基(1835~1919年)是世纪之交美国最大的工业巨头和著名的慈善家。
卡耐基在1889年发表的“财富的福音”一文中提出,财富集中造成贫富扩大是文明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推翻现有秩序,而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巨大的剩余财富。
富人应该把这笔钱在他们生前通过适当的运作用于造福公众的事业,投向建立大学、图书馆、医院、公园、公共泳池以及捐赠教会等领域。
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的形式会来有系统地捐献财产。
在他名下的基金会和非盈利机构甚多,但最主要的当属1911年建立的卡耐基基金会。
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迄今在美国仍有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资中筠《散财之道:
美国现代公益基金述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慈善公益思想的特点,(4分)并简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与卡耐基慈善公益活动的不同之处,(6分)并对卡耐基的慈善公益活动予以评价。
(10分)
【知识点】
(1)晚清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张謇慈善思想的特点和原因
(2)晚清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可知,其特点为将慈善与发展教育相结合;根据材料一中“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办赈至善善策”可知,其特点为以工代赈;根据材料一中“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可知,其特点为注重公益事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注重发挥公益事业的多功能性。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可知其原因为儒家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根据材料一中“同时,1903年从日本考查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可知,其原因为外国慈善思想的影响;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可知,其原因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结果。
(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中“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的形式会来有系统地捐献财产”可知,张謇的运作模式是依靠个人运作,卡耐基的运动模式则是按照企业管理运营;根据材料一中“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和材料二中“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可知,其不同之处是前者范围只局限于南通地区,而后者范围包括整个美国;根据材料一中“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和材料二中“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迄今在美国仍有广泛的影响”可知,其结果不同,前者最后陷入困境,后者至今仍有广泛影响。
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二中“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推翻现有秩序,而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巨大的剩余财富”“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这两句话,从其实质和对美国自身及其他国家的影响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特点:
将慈善与发展教育相结合;以工代赈;注重公益事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发挥公益事业的多功能性。
(答两点给4分)
原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古代乡绅责任的影响);儒家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近代西方慈善思想的影响;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结果;传统救济方式不适应近代形势的需要。
(答两点给4分,答三点给5分)
(2)不同:
①机制不同,前者依靠个人兴办,后者按照企业管理运营;②范围不同,前者集中于南通地区,后者遍布全美,乃至面向世界;③结果不同,前者逐渐停滞甚至夭折,后者持久发展、影响至今。
(6分)
评价:
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同时,也促进了美国文教、科研等事业的进步,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
(4分)开创了现代基金会的运作模式,给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2分)对其他图家、地区推动公益事业,有助于树立美国的国际形象;既推动了受助国家、地区的社会发展,也加深了美国对它们的渗透。
(4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
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
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然而,1900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
有人据此图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见图7)。
——据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摘编
结合图7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该学者的任一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对所选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
【知识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观点方面,根据材料中“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可知,该作者的观点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是构建西方文明的四大要素。
论证方面,结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分析作答,政治上以英、美、法、德所建立的代议制政体为史实依据,经济上以工业革命为史实依据,法律上以英美法德所制定的宪法法案为依据,社会观念上以公民意识的觉醒和人民民主权力的确立为依据。
最后小结结论即可。
【答案】评分标准
等级
要求
一等(12—9分)
①观点明确:
②调用史实准确;③论证逻辑严密
二等(8—5分)
①观点较明确;②调用史实较准确:
③论证逻辑较严密
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②调用史实不准确:
③论证逻辑不严密
参考示例
示例1(肯定意见):
观点:
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推动了1500年后的西方世界的兴起。
(2分)
论证:
①政治:
近代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如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以民主取代了专制,通过议会立法等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经济:
近代西方国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近代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自由市场制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③法律:
近代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宪法和法令,如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等,以法治取代了人治,通过法律保障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④社会:
在近代西方国家建立起的公民社会中,公民取代了臣民,人民拥有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速了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答出三个维度9分)
总结:
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法治、社会的现代化,使西方在1500年后处于世界领导地位。
(1分)
示例2(修改意见):
观点:
1500年后的西方世界兴起的因素还应该增加意识形态、国家模式、科教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
论证:
①意识形态:
近代西方国家先后开展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使“自由”“平等”“人权”等资产阶级观念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为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②国家模式:
随着民族主义的逐渐成长,近代西方较早形成了以国家主权、国家利益至上为特征的近代民族国家,它既调动了普通民众的建设热情,也成为了各国发展的主导力量;③科教体制:
16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兴起,继之在两次科技革命期间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就,确立了西方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使西方社会基本上实现了教育的普及化,民众的人文科学素质大大提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储备了人才);④文化传统:
近代西方继承了古希腊海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具有勇于开拓、善于探索的性格意识,成为西方推动地理大发现、海外殖民乃至发明创新的精神动力。
总结:
综上所述,该学者指出的四个要素并不能完整地说明1500年后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还心该包括意识形态、国家模式、科教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
示例3(否定观点):
观点:
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没有导致1900年后西方世界的衰落。
论证:
①政治:
20世纪的民主浪潮和法西斯危机,迫使西方国家重新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如普选权在西方国家普遍确立,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②经济:
20世纪的历次经济危机使西方图象不断调整经济运行机制,如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滞胀危机后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均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法治:
20世纪西方国家仍旧强调以法治的手段巩固民主制度、维护社会统治,如罗斯福新政以立法的形式摆脱经济危机:
④社会:
20世纪西方国家大多建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日益完善使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促进了西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在1900年后并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持续乃至强化,西方世界并没有因此走向衰落。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形成了“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现象。
逮到隋初,这种局面依然存在,故文帝下令“大索貌阅”,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远配。
而又开相纠之科。
大功(如堂兄弟)以下,兼令析籍贯,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同时又接受高颎的建议,以“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文帐出没,复无定簿,难以推校”为由,推行“输籍定样”,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入册籍。
至炀帝初年,裴蕴再行“貌阅”,规定“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
”“又许民相纠,若纠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服役。
”据统计,文帝和炀帝时期的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代括户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括户制度改革的作用。
(8分)
【知识点】隋代括户制度改革
【试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中“大功(如堂兄弟)以下,兼令析籍贯,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可知,其采取的是移风易俗的手段;根据材料一中“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入册籍”可知,
其特点为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根据材料一中“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可知,其特点为惩罚力度大;根据材料一中“又许民相纠,若纠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服役”可知,其特点为采取民众监督的方法。
(2)根据材料中“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可知,其作用为打击士族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根据材料中“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入册籍”可知,其作用为减少了逃税避税现象,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和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根据材料中“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可知,其作用为规范了户籍管理制度,有助于抵制吏治贪污。
【答案】
(1)特点:
重视民间监督作用;惩罚力度不断加强;以移风易俗为推手;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
(答三点给6分,答四点给7分)
(2)作用:
减少了逃税避税现象,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保证了国家对农户的控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规范了户籍管理制度,有助于抵制吏治贪污;客观上为隋末滥征徭役提供了便利,成为隋朝短命而亡的一项重要原因。
(答4点给8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表1欧洲近代民主思想的演变历程
时间
概况
15世纪
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
16世纪
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法国进步思想家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17世纪
格劳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
18世纪
孟德斯鸠、卢棱等人民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表2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演变历程
时间
概况
19世纪40、50年代
魏源、徐继畲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赞扬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又“公”又“周”。
19世纪60年代
冯桂芬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批评专制制度不如立宪制度通达民情。
19世纪70年代
个别改艮派如郑观应等发出开设议院的议论。
19世纪80年代
部分洋务派如崔国因、张树声等提出立宪问题,个别改良派如何启开始宣传“公平”思想。
19世纪90年代
先是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
先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激荡,紧接着便是专制制度被推翻。
——摘编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与欧洲民主思想演变历程的差异。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演变历程与近代欧洲不同的原因。
(8分)
【知识点】近代中国与欧洲民主思想的演变历程
【试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中“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
”“18世纪孟德斯鸠、卢棱等人民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可知,欧洲
民主思想演变经历了先思想后制度的过程且历时漫长;根据材料中“19世纪40、50年代魏源、徐继畲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赞扬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19世纪90年代先是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可知,近代中国民主思想演变经历了先制度后思想的历程,且时间短暂。
(2)一方面结合近代中国受到西方殖民侵略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民族危机和阶级力量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另一方面结合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传统,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差异:
①欧洲遵循的是从“思想”再到“制度”的发展路径,而中国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