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938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

“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_____起一个大竹匾,__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_______在棒上的绳子只一________,那鸟雀就________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

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_____起一个大竹匾,__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_______在棒上的绳子只一________,那鸟雀就________在竹匾下了。

横线上的动词准确、详细地写出了________,表现了闰土的________。

(2)给这段话加个小标题:

________。

(3)文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

A. 说话断断续续。

                                    

B. 列举省略。

【答案】

(1)支;撒;缚;拉;罩;捕鸟的经过;聪明能干

(2)雪地捕鸟

(3)B

【解析】【分析】

(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考查拟定小标题。

阅读短文,概括出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吞吐、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依据句意可知,此处省略号是表示列举省略。

故答案为:

(1)支、撒、缚、拉、罩、捕鸟的经过、聪明能干

(2)雪地捕鸟(3)B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2.阅读《竹节人》选段,完成练习。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成语。

①破课桌,yǎn________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②叱咤风云:

________

(3)读句子,从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答案】

(1)比喻、夸张;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俨;叱咤风云: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解析】【分析】

(1)把“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既比喻,又是夸张。

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的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比喻、夸张;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俨;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阅读理解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长的山脉之一,长约1700公里,最高海拔约2000米。

林区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年产木材300多万立方米,是我国四大木材生产基地之首。

     大兴安岭地处我国高纬度地区,气候较寒冷。

许多树木不宜在这里生存,所以树种比较单纯。

但这里夏季多雨,日照时间长。

在大兴安岭的峰(蛮峦)沟壑(hè)中,到处是由高大的落叶松构成的林海。

在茫茫林海中还生长着针叶樟子松、阔叶树、白桦、栎、杨、水曲柳、红柳等树木。

    大兴安岭的落叶松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

它的木质坚硬,耐腐,可以用于建筑、桥(梁粱)、矿山、铁路等建设上。

它的树皮还可以提取烤胶。

     在林区众多的植物中,杜香、蔷薇、榛子、山丁都是人造板的好原料。

黄芪、柴胡、沙参都是极好的药(才材)。

各种野花遍布山岭。

    大兴安岭的动物种类也是繁多的大型的珍贵动物有黑熊棕熊驼鹿梅花鹿珍贵的毛皮动物有水獭(tǎ)紫貂雪兔鸟类有一百多种其中飞龙是珍禽中的佼佼者。

     大兴安岭地下的矿藏也相当丰富。

已探明的有:

黄金、铅、锌、铍等。

     茫茫大兴安岭,满山遍野都是宝。

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多么令人向往和自(豪毫)啊!

(1)选择正确的字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峰(蛮峦)________桥(梁粱)________

药(才材)________自(豪毫)________

(2)遍布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树种是?

(3)短文具体写了大兴安岭的那几类动物,分别是什么?

(4)通过阅读此小短文,你作何感想,写出来好吗?

【答案】

(1)峦;梁;材;豪

(2)落叶松

(3)大型的珍贵动物、珍贵的毛皮动物、鸟类。

(4)①大兴安岭美丽富饶,我真想去大兴安岭看一看。

②大兴安岭是我国的山脉,我为祖国有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感到骄傲。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

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

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

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

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

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不太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

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

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

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

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

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

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

“真看不出!

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

”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

”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

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它黑黝黝地卧在在那里,牛似的模样”一句用的修辞方法

是________,这句话形象的描写了丑石的________的特点。

(2)第②③段各写了丑石“无用”的哪些方面?

(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第2段中它不能________

第3段中它不能________

(3)第5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4)第六段“眼光立即就拉直了”,表明了天文学家认识了丑石的?

(5)“丑石的伟大”在文中指的是?

(6)了解了丑石前后不同的遭遇,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

(1)比喻;形状极其蠢笨

(2)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浣纱捶布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了解了丑石前后的不同遭遇,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5)它的价值

(6)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着是多么伟大。

【解析】【分析】

(1)“它黑黝黝地卧在在那里,牛似的模样”一句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形象的描写了丑石的形状极其蠢笨的特点。

(2)第2、3段各写了丑石“无用”方面:

第2段中它不能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第3段中它不能浣[huàn]纱捶布。

(3)第5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第六段“眼光立即就拉直了”,表明了天文学家认识了丑石的价值。

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

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5)“丑石的伟大”在文中指的内容是:

“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着是多么伟大。

”(6)了解了丑石前后不同的遭遇,大家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阅读能力,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

“你先走。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________。

这里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

(2)选文中表现老汉前后矛盾的动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老汉的________和________。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些什么呢?

【答案】

(1)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拟人、比喻;洪水的疯狂、放肆和无情

(2)揪;推;不徇私情;如山的父爱

(3)他可能会喊:

儿子!

一定要记住!

党员的职责!

党员就是要照顾别人,不怕惜牺牲自己!

记住!

【解析】【分析】

(1)结合课文内容,从修辞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联系课文,从课文中心思想的角度分析。

(3)结合课文内容,从体现老汉优秀品质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6.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两个饥饿的人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

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身上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

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

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

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1)联系上下文理解“恩赐”的意思。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遥远的________

遥远的________

无尽的________

无尽的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

前后两对饥饿的人有什么相同?

又有什么不同?

(4)从前后两对饥饿的人的不同中,你想到了什么?

【答案】

(1)因怜悯而施舍。

(2)未来;幸福;思想;修为

(3)相同:

前后两对饥饿的人都得到了长者恩赐的鱼竿和一篓鱼。

不同:

做法不同:

前两个人各自要了鱼竿和一篓鱼之后分道扬镳,后两个人共患难跋涉寻大海。

结果不同:

前两人都饿死了,后两个人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4)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高远目标,要把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恩赐”的意思因怜悯而施舍。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修饰语的能力,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 ,应注意搭配合理。

比如:

遥远的未来、遥远的幸福、无尽的思想、无尽的修为。

(3)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前后两对饥饿的人有什么相同、不同、和结果。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点评】

(1)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

(2)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映入眼帘

纹痕

(3)用“________”画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

②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说明它的__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__之情。

【答案】

(1)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的样子

(2)yìnɡ;hén

(3)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4)海洋;云层;大气层;摇篮;母亲;可爱;赞美

【解析】【分析】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1)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的样子

(2)yìnɡ、hén

(3)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4)海洋、云层、大气层、摇篮、母亲、可爱、赞美

【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

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

当地群众说:

“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

“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

”“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

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

”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

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

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

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

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

“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

________。

②寸草不生:

________。

(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又是如何做的?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__》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__精神。

(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答案】

(1)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

形容很多;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草都不长

(2)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

(3)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

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

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

|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李友忠带着家人常年在黄土梁植树造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

(4)李友忠面临的困难:

①环境恶劣,降水量少;②缺少资金,没有造林技术。

他的做法:

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靠人背畜驮运水,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5)愚公移山;表现了李友忠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6)李老汉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奉献了20年的时间,为此他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发。

但在他的努力下,植树造林6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这句话写出了李老汉为绿化山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美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分析词语的表面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本题中,“漫山遍野”是说山上到处都是松树、油橄榄,“寸草不生”说明黄土梁非常荒芜,环境恶劣。

(2)这道题考查的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要理解“机会”的意思,首先要读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写出它在文中所指的内容。

(3)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要求找句子和对句子的理解。

仔细读短文第2、3自然段,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要通读全文,结合李友忠的植树行为来分析。

(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描写李友忠植树遇到的困难及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在短文的第3到第6自然段,可以先读读短文,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和知识积累。

第①题,要仔细读读这句话,抓住“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这句话来联想,自然会想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

第②题,对人物的评价要结合整篇短文来分析,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6)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理解这句话,要在读懂整篇短文的基础上,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分析“一种就是20年”,时间之长,再加上辛苦,足以让李老汉的头发白了。

但是这20年时间,他植树造林“600多亩”,绿遍了柳树梁。

【点评】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6)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二、习作作文

9.任选一题作文。

(一)一句话,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

在你的生活中,给你激励、令你最难忘的一句话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