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吉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784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吉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吉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吉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吉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吉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吉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吉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吉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吉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吉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省重点高中高三月考

(二)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Al27S32K39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获得金属的方法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B.《杂曲歌辞·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C.《天工开物》“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

D.《天工开物》“炉甘石(碳酸锌)十斤,……然后逐层用煤炭……,发火缎红,……冷淀,即倭铅(锌)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反应:

Fe+CuSO4=FeSO4+Cu,A不合题意;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利用金子的密度比沙子大,将金子分离出来,B符合题意;

C.“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是指用煤炭燃烧产生的热量,将生铁熔化,发生了C与O2的化学反应及CO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反应,C不合题意;

D.“炉甘石(碳酸锌)十斤,……然后逐层用煤炭……,发火缎红,……冷淀,即倭铅(锌)也”,涉及ZnCO3的分解及CO还原ZnO的反应,D不合题意;

故选B。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2可用于漂白纸浆B.SiO2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NaClO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D.Cu(OH)2可用作口服制酸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SO2具有漂白性,能与纸浆中的有色物质结合成无色物质,A正确;

B.SiO2熔融后,可抽成细丝,制成光导纤维,用于光纤通迅,B正确;

C.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C正确;

D.Cu(OH)2可与酸作用,但生成的Cu2+对人体不利,故不能用作口服制酸剂,D错误。

故选D。

3.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A.

加热分解碳酸氢钠

B.

吸收氨气

C.

转移溶液

D.

制取氨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试管底低于试管口,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后流回到试管底,使试管底因受热不均而破裂,A错误;

B.用刚接触水面的倒置的漏斗吸收氨气,既能保证好的吸收效果,又能防止倒吸,B正确;

C.转移溶液需要使用玻璃棒,C错误;

D.用长颈漏斗制取氨气时,导管口应插入液面下,以防气体沿漏斗颈逸出,D错误。

故选B。

【点睛】对于一般气体的吸收,可直接将导管口插入液面下;对于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可将导管口位于液面上,可将导管口接在刚接触水面的倒置的漏斗上,也可以将出气导管口插在CCl4与水混合液中的CCl4层。

4.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清洗H2还原CuO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清洗

B

除去MnO2试样中少量炭粉

将试样放在蒸发皿中充分灼烧

C

制取并纯化氯气

向MnO2中加入浓盐酸并加热,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D

配制浓度为0.1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0.4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盐酸不能将铜溶解,达不到洗涤的目的,A错误;

B.蒸发皿不能用于固体的灼烧,灼烧固体应使用坩埚,B错误;

C.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可溶于饱和食盐水,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C正确;

D.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不管溶质是固体还是液体,都不能放在容量瓶内溶解,D错误。

故选C。

【点睛】蒸发皿和坩埚都是可直接加热的仪器,但蒸发皿只能蒸发或浓缩溶液,也就是说蒸发皿不耐高温;如果想灼烧固体物质,必须使用坩埚。

5.苯或CCl4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Br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乙醇代替苯或CCl4作萃取剂

B.萃取时,可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

C.振荡后,要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塞子放气

D.用苯萃取后分液时,先放出水层,再放出有机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乙醇与水互溶,所以不可用乙醇代替苯或CCl4作萃取剂,A错误;

B.萃取时,不可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因为长颈漏斗内不能滞留液体,B错误;

C.振荡后,因为有机溶剂易挥发,使分液漏斗内气体的压强增大,为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塞子放气,C正确;

D.用苯萃取后分液时,先放出下层液体(水层),然后才能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有机层),D错误。

故选C。

【点睛】分离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时,一定要先将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颈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口倒出。

即便我们不需要保留下层液体,都需按以上原则将上、下层液体倒出。

如果我们试图直接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口倒出,是不能实现的,因为这样倒出的将是上、下层液体的混合物。

6.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用熟石灰修复被酸雨侵蚀的土壤

B.用铜丝除去CuCl2溶液中少量FeCl3

C.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可除去废气中的Cl2

D.用含Al(OH)3的胶囊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B

【解析】

【详解】A.被酸雨侵蚀的土壤中混有硫酸和亚硫酸,加入熟石灰,可反应生成CaSO4、CaSO3和水,从而减弱甚至消除土壤的酸性,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

B.用铜丝除去CuCl2溶液中少量FeCl3,只能将FeCl3转化为FeCl2,此时溶液中仍混有FeCl2杂质,符合题意,B项选;

C.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可除去废气中的Cl2,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2FeCl3+Fe=3FeCl2,从而达到去除Cl2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项不选;

D.Al(OH)3与胃酸(HCl)反应,从而达到中和胃酸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项不选;

故选B。

7.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Na2O2中含阴离子数目为0.2NA

B.47.4g明矾溶于水,生成Al(OH)3胶粒数为0.1NA

C.2.24LCl2溶于水得饱和溶液,生成H+数目为0.2NA

D.将1molH2C2O4全部氧化为CO2,转移电子数为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0.1molNa2O2中含阴离子数目为0.3NA,A错误;

B.明矾溶于水,其中的Al3+不能完全转化为Al(OH)3,并且Al(OH)3胶粒由许许多多个Al(OH)3分子构成,所以胶粒数小于0.1NA,B错误;

C.2.24LCl2不一定是0.1mol,且反应生成的HClO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所以溶于水得饱和溶液,生成H+数目小于0.2NA,C错误;

D.将1molH2O2O4全部氧化为CO2,C由+3价升高到+4价,转移电子数为2NA,D正确。

故选D。

【点睛】Na2O2的电子式为

,它由Na+和O22-构成,所以1个“Na2O2”由2个Na+和1个O22-构成。

8.利用如图装置可制取二水亚硫酸铜(I,II)(Cu2SO3·CuSO3·2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浓硫酸前需先打开止水夹K

B.装置①中Na2SO3可换成铜屑

C.装置②加热时宜采用热水浴

D.装置③中的NaOH溶液可防止尾气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滴加浓硫酸前若不打开止水夹K,则滴加过程中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浓硫酸难以顺利流下,A正确;

B.装置①中Na2SO3不可换成铜屑,因为铜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反应,不能生成SO2,B错误;

C.装置②的加热温度为60~80℃,可以采用热水浴,C正确;

D.SO2为酸性气体,能被NaOH溶液吸收,装置③中的NaOH溶液可防止尾气污染,D正确。

故选B。

9.从有机含碘(含I2、ICl等)废水中回收碘并制备KI溶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碘”时,Na2SO3作还原剂

B.“氧化”时,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

C

“制Fe3I8”时,每生成1molFe3I8转移8mole-

D.“转化”时,K2CO3溶液可用K2SO4溶液代替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沉碘”时,Na2SO3将I2、ICl还原为I-,作还原剂;I-再与Cu2+作用,生成I2和CuI,A正确;

B.“氧化”时,尾气为氮的氧化物,可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B正确;

C.“制Fe3I8”时,I由-1价升高到0价,每生成1molFe3I8转移8mole-,C正确;

D.“转化”时,K2CO3溶液提供碱性环境,将Fe3+、Fe2+都转化为沉淀,这是K2SO4溶液所不能替代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在含I2、ICl等的废水中,加入Na2SO3、CuSO4溶液,发生反应I2+2SO32-+2Cu2++2H2O=CuI↓+2SO42-+4H+,2ICl+3SO32-+2Cu2++3H2O=2CuI↓+3SO42-+6H++2Cl-,从而将废水中的碘元素全部转化为CuI。

1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Al片放入CuSO4溶液中:

Al+Cu2+=Al3++Cu

B.Na2S2O3与稀硫酸反应:

S2O32-+2H+=S↓+SO2↑+H2O

C.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SO2+H2O+ClO-=HClO+HSO3-

D.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呈中性:

H++SO42-+Ba2++OH-=BaSO4↓+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Al片放入CuSO4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Al+3Cu2+=2Al3++3Cu,A错误;

B.Na2S2O3中的S一个显-2价,一个显+6价,与稀硫酸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2O32-+2H+=S↓+SO2↑+H2O,B正确;

C.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SO2+H2O+ClO-=2H++Cl+SO42-,C错误;

D.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呈中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SO42-+Ba2++2OH-=BaSO4↓+2H2O,D错误。

故选B。

【点睛】当一种物质中有两种离子参加离子反应时,可采用以少定多法。

假设NaHSO4为2mol,电离产生的H+为2mol,要使溶液呈中性,需加入2molOH-,由此确定加入的Ba(OH)2为1mol,此时加入的Ba2+为1mol,消耗SO42-1mol,从而确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11.下列实验预测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实验

预测现象

A

向粗锌粒(含硫化物)中滴入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KMnO4稀溶液中

KMnO4稀溶液紫色逐渐变浅

B

向砂纸打磨后的铝片上滴加浓硝酸

铝片逐渐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

C

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足量Cl2,然后加热

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恢复红色

D

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黄色逐渐褪去,滴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粗锌粒(含硫化物)中滴入稀硫酸,产生的气体为H2S,通入少量KMnO4稀溶液中,将MnO4-还原为Mn2+,从而使溶液的紫色褪去,A正确;

B.向砂纸打磨后的铝片上滴加浓硝酸,浓硝酸使铝表面重新生成Al2O3,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看不到明显的现象,B错误;

C.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足量Cl2,溶液褪色,然后加热,溶液仍呈无色,C错误;

D.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Fe3+全部被还原为Fe2+,滴入KSCN溶液,溶液仍呈无色,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将氨气通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溶液变红:

NH3+H2O

NH3·H2O

NH4++OH-

B.少量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变为红褐色液体: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C.向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CuCl2=Cu+FeCl2

D.呼吸面具使用后,Na2O2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

2Na2O2=2Na2O+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氨气通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溶液变红,说明氨气溶于水后,生成的一水合氨中,有一部发生电离生成OH-,A正确;

B.少量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使溶液变为红褐色液体,B正确;

C.向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发生置换反应Fe+CuCl2=Cu+FeCl2,从而使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C正确;

D.呼吸面具使用后,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从而使Na2O2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D错误。

故选D。

13.用锌灰(主要成分Zn、ZnO,还含有少量FeO、MnO、CuO及SiO2)制备ZnC12溶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取”时不断搅拌可提高锌的浸取率

B.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SiO2

C.“氧化”时,Mn2+、Fe2+均被氧化

D.“置换”中所加试剂X可能是铁粉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浸取”时不断搅拌,可增大矿石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提高锌的浸取率,A正确;

B.从过滤后溶液的成分看,只有Si元素没有进入滤液中,所以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SiO2,B正确;

C.从过滤2所得滤渣的成分看,“氧化”时,Mn2+、Fe2+均被氧化,C正确;

D.“置换”中所加试剂X可能是锌粉,D错误。

故选D。

14.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红磷在燃烧匙中点燃后伸入集满N2O的集气瓶中

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N2O具有氧化性

B

将铝片插入HgCl2溶液片刻,取出用滤纸吸干表面溶液,放置空气中

铝片表面长出毛刷状白色固体

HgCl2能破坏铝表面氧化膜,汞能与铝形成合金

C

向盛有Cu2O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

溶液变蓝绿色,管底有红色沉淀

氧化性:

H+大于Cu2+

D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的铝不滴落

生成Al2O3熔点比Al高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集满N2O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生成了P2O5,从而说明N2O提供氧元素,表现出氧化性,A正确;

B.铝片表面长出毛刷状白色固体,此物质为Al2O3,但疏松透气,已不是原来铝表面氧化铝的致密紧实,从而说明HgCl2能破坏铝表面氧化膜,汞能与铝形成合金,B正确;

C.向盛有Cu2O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发生反应Cu2O+2H+=Cu2++Cu+H2O,在此反应中,H+不表现出氧化性,C错误;

D.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的铝不滴落,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铝熔化,但被外面的没有熔化的氧化铝包住,也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8分)

15.氮化铝(AlN)是一种灰白色固体,能与水缓慢反应。

利用NH3和Al在800℃以上反应可制备AlN,实验装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②中盛放的药品为__________;装置④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和__________。

(2)实验时先点燃①处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安全,装置④的尾气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碱石灰(或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

(2).防止空气中水蒸气的进入(3).排尽装置内的空气(4).气体通到室外或烧掉(5).MnO2+4HCl(浓)

MnCl2+Cl2↑+2H2O(6).2Al+2NH3

2AlN+3H2

【解析】

【分析】

(1)装置②中盛放的药品应为能吸收NH3中的水蒸气,但与NH3不反应的固体;

装置④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和防止空气中某成分的进入,从而导致AlN的变质。

(2)因为反应产生H2,H2与空气混合加热,易发生爆炸,所以实验时先点燃①处酒精灯,以便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3)装置④的尾气中混有H2,它易燃易爆,为使实验安全,应进行处理。

(4)装置①中发生反应为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装置③中发生反应为铝与氨气的置换反应。

【详解】

(1)装置②中盛放的药品应为能干燥NH3的固体,即为碱石灰(或生石灰或氢氧化钠);

装置④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和防止空气中水蒸气的进入。

答案为:

碱石灰(或生石灰或氢氧化钠);防止空气中水蒸气的进入;

(2)实验时先点燃①处酒精灯,其目的是产生气体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防止生成的H2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答案为: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3)为使实验安全,装置④的尾气处理方法是将气体通到室外或烧掉。

答案为:

气体通到室外或烧掉;

(4)装置①中发生反应为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装置③中发生反应为铝与氨气的置换反应2Al+2NH3

2AlN+3H2。

答案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Al+2NH3

2AlN+3H2。

16.叠氮化钠(NaN3)是白色六方系晶体,剧毒,易溶于水,是HN3(氢叠氮酸,酸性与醋酸相似的弱酸)的钠盐。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NaN3分解(生成两种单质)制备高纯N2,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每生成1molN2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NaN3和稀硫酸反应制HN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NaNH2与N2O在210~220℃时反应可制备NaN3,同时放出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工业品叠氮化钠中NaN3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如下:

(I)准确称量试样mg,另加少许NaOH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II)准确移取配得的溶液20.00mL于锥形瓶中,慢慢加入V1mLc1mol·L-1(NH4)2Ce(NO3)6溶液,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稀释,加入5mL浓硫酸,加2滴邻罗啉指示剂,用c2mol·L-1(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由淡绿色变为黄红色(Ce4++Fe2+=Ce3++Fe3+),消耗标准溶液V2mL。

①NaN3与(NH4)2Ce(NO3)6溶液反应

氧化产物为N2,还原产物为Ce(NO3)3,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则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

(1).

(2).N3-+H+=HN3(3).2NaNH2+N2O=NaN3+NaOH+NH3(4).2N3-+2Ce4+

3N2↑+2Ce3+(5).

【解析】

【分析】

(1)2NaN3=2Na+3N2,由反应式可得出关系式3N2——2e-,从而可计算出生成1molN2转移的电子数。

(2)书写NaN3和稀硫酸反应制HN3的离子方程式时,NaN3能拆成离子形式,因为它是一种可溶性盐。

(3)从氧化还原分析,NaNH2+N2O=NaN3+H2O,但产物中还有NH3生成,则还需再加入NaNH2,认为它跟H2O反应,从而生成NaOH和NH3,把两个反应合二为一,即可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①在整个过程中,发生以下反应:

2N3-+2Ce4+=3N2+2Ce3+,Ce4++Fe2+=Ce3++Fe3+。

②通过第二个离子方程式,可求出过量的Ce4+的物质的量,利用总量与过量的Ce4+的差值,求出与N3-反应的Ce4+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N3-的物质的量,最后求出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

【详解】

(1)2NaN3=2Na+3N2,由反应式可得出关系式3N2——2e-,现在N2为1mol,则转移的电子数

答案为:

(2)NaN3和稀硫酸反应制HN3的离子方程式为N3-+H+=HN3。

答案为:

N3-+H+=HN3;

(3)从氧化还原分析,NaNH2+N2O=NaN3+H2O,但产物中还有NH3生成,则另一反应为NaNH2+H2O=NaOH+NH3,从而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NH2+N2O=NaN3+NaOH+NH3。

答案为:

2NaNH2+N2O=NaN3+NaOH+NH3;

(4)①在整个过程中,发生以下反应:

2N3-+2Ce4+

3N2↑+2Ce3+,Ce4++Fe2+=Ce3++Fe3+。

①NaN3与(NH4)2Ce(NO3)6溶液反应的氧化产物为N2,还原产物为Ce(NO3)3,其离子方程式为2N3-+2Ce4+

3N2↑+2Ce3+;答案为:

2N3-+2Ce4+

3N2↑+2Ce3+;

②20.00mL溶液中,N3-的物质的量为:

(c1V1-c2V2)×10-3mol,

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为:

17.用废易拉罐制备明矾的实验步骤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清除已剪成片状的废易拉罐表面颜料及塑料内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需用100mL1.5mol·L-1KOH溶液,配制时需称取KOH固体质量为_________;配制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及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溶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酸化”时,为使硫酸滴加量不过量太多,正确的操作依据是_________。

(5)鉴定明矾中含有K+的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

【答案】

(1).可用砂纸打磨或灼烧

(2).8.4g(3).100mL容量瓶(4).胶头滴管(5).2Al+2NaOH+2H2O=2NaA1O2+3H2↑(6).滴加硫酸先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硫酸至生成的沉淀刚好完全溶解为止(7).用玻璃棒蘸明矾溶液少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K+

【解析】

分析】

(1)废易拉罐表面颜料及塑料内膜可用砂纸将其强行处理,也可利用塑料的可燃性处理;

(2)配制100mL1.5mol·L-1KOH溶液时,需称取KOH固体质量为1.5mol·L-1×0.1L×56g/mol;配制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及1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3)“溶解”时发生的反应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4)“酸化”时,为使硫酸滴加量不过量太多,可以起初生成的沉淀刚好完全溶解为判断依据;

(5)鉴定明矾中含有K+的操作方法及现象是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看是否呈紫色。

【详解】

(1)清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