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733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重点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  )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

2.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

A.男尊女卑思想   B.专制王权的影响

C.个人主义心理D.家族宗法观念

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4.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

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B.士不再实行宗法制

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

5、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 (  )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是宗法制影响的产物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6.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

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  )

A.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B.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

C.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D.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

7.“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  )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8.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9.柳宗元《封建论》载: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由此可知秦朝 (  )

A.拆毁城郭,破坏各国都城B.打破各国原有管理体制,推行郡县制

C.修建万里长城,加固边防D.打击各国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10.《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

“这个制度延续到了汉代……作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因为有一批其权力严格受到限制的王国当时容许与数目远为众多的郡一起存在。

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但又稍有修改),最后演变成现在仍在实行的省县制。

”据此分析可知,“这个制度”及其在汉代的“妥协”分别是(  )

A.分封制、郡国并行制B.郡县制、世官制

C.郡县制、郡国并行制D.郡县制、行省制

11.嬴政登上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

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  )

A.御史大夫B.太尉C.尚书令D.参知政事

12.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以及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种议事制度被称为朝议制度。

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朝议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B.朝议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

C.朝议是一种民主决策形式D.朝议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13.“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  )

A.他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他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他确立了分封制

D.他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14.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1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16.钱穆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

17.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18.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

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的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

这一制度指是的(  )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9.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

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御史台 ④军机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21.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

C.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D.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2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

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  )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3.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2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是 (  )

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B.唐代三省制度

C.明代的内阁制度D.清代的军机处

25.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中“改土归流”是指 (  )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

26.“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7、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  )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中书门下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28.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发现这样的信息,“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

A.丞相权力的削弱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

29.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0.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31.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32.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化了理政手续,提高了效率

33.有四位同学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下是他们的发言,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同学甲认为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市场

B.同学乙认为鸦片战争是偶然的,因为战争是由中国人民禁烟而引起的

C.同学丙认为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因为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落后

D.同学丁认为鸦片战争是偶然的,因为中英双方在历史上并无仇怨

34.《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  )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35.英国的鸦片商人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获得了“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基辛格《论中国》)的权利。

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

A.关税主权B.司法主权C.领土主权D.贸易主权

36.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针对货物进出口税率,分别规定为“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和“应与佛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

这些条款规定表明(  )

A.适应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B.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破产

C.列强获得与中国同等的关税制定权D.中国由此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37.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

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

据此判断(  )

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

C.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D.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

3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39.某条约规定: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下列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B.标志着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D.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0.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的要求。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

A.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条件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41题20分,42题20分,共40分)

41.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

……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

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

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

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6分)

42.任何权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约束,就会被滥用,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尤其如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一统天下,置御史大夫。

汉设御史台,归属办理宫中内务的少府,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

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

京师长安附近七郡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除三公之外对朝廷百官都可弹劾。

魏晋以后,监察制度的变化有二:

一是御史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独立监察机构;二是不再设置固定的地方监察机关,改由中央不定期地派遣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吏,而御史的职权,也不断加强。

宋元时期,宋代监察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在地方设立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

元代尤重监察御史,御史台与出令的中书省互不统属;御史大夫有权直接选任台官,因而大大提高了监察官员的地位。

材料二 古代监察机构及官员相对独立,有职有权,是廉政建设中制衡机制的体现。

从整个政治结构来看,是同体监督;但从结构内部的相互制约来讲,其相对独立,又是异体监督的表现。

监察官员权力过大,不加制约也不行。

开元年间,唐玄宗就规定弹奏应先通过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再通报中书、门下,然后方可弹奏。

唐中宗时又下令弹劾官员必须先送奏章,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当廷弹奏。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御史的权力。

宋代又给尚书省以奏报御史失职之权,使政府与监察部门相互牵制。

这种制约权力的方法,在廉政肃贪、保证监察制度的正确施行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何变化。

(6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是如何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的。

(8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谈谈你对古代监察制度的看法。

(6分)

 

高一历史考试答案

选择题40×0.15=60分

1-5CDBCC6-10CDABC11-15ACBAC16-20DADAD

21-25BBDCD26-30CDBCB31-35BDABB36-40DAACC

41答案 

(1)封建:

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

弊端:

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

(6分)

(2)威胁:

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问题:

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

(8分)

(3)影响: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趋势: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

(6分)

42答案:

(1)监察机构由归属其他机构到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监察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由设置固定的监察机关到中央不定期派遣官员进行监察,御史的职权不断加强。

(6分)

(2)秦朝由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官吏;魏晋以来,中央不定期地派遣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吏;宋代在地方设立通判,监察地方官。

(8分)

(3)特点:

比较重视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机构与监察机构的相互制衡。

看法:

有利于廉政肃贪,保证政治的清明;在封建社会,监察制度完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