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合作.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731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爱上合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让孩子爱上合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让孩子爱上合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让孩子爱上合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让孩子爱上合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孩子爱上合作.docx

《让孩子爱上合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爱上合作.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孩子爱上合作.docx

让孩子爱上合作

如何让孩子乖乖合作是困扰所有妈妈的难题。

通过对妈妈的采访,我们发现:

在孩子面前,妈妈总是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无助,所有积累的知识和智慧都毫无用武之地,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

但是,我们要说的是,只要你下决心去做,拿出耐心,愿意等待,就一定能享受与孩子间的欢愉,可以在家中确立父母的权威,可以每天不用唠叨,不用大声嚷嚷或是哀求,就能有效地教养孩子,让孩子乐意与你合作。

被孩子拒绝合作的妈妈有哪些

(引文)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也许时常在你家上演,看妈妈如何被孩子搞得头晕、火大,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妈妈自己种下的苦果。

她们不懂如何跟孩子进行互动,她们常常在无意中表现出对孩子的轻视,认为孩子一无所知或是毫无理解力。

她们习惯用唠唠叨叨、拐弯抹角、大发脾气来表达对孩子的不满。

结果引起了孩子的抵触情绪。

你是这样的妈妈吗?

 

唠叨型妈妈

场景回放:

吃饭时,妈妈总是对小豆豆说:

“多吃点青菜,别剩饭……”

“不吃不行!

不吃饭身体缺乏营养就长不高,不吃饭大脑缺乏营养,就不聪明了。

早饭是金,午饭是银……”

“来,多吃点胡萝卜。

“你不爱吃也得吃,胡萝卜里含有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对身体有好处,比那些油炸食品可好的多了。

以后别吃那么多零食,要多吃点水果。

我今天买了几斤苹果,每天晚上吃一个,对皮肤有好处。

还有补脑的核桃,也要多吃点。

点评:

有这样一个童话:

一个叫遥遥的孩子要把自己爱唠叨的妈妈摆在商店的柜台上,像其它玩具一样卖掉。

因为“妈妈太罗嗦”了!

也许妈妈试着换一种说话方式,孩子就不会觉得烦。

事实上,妈妈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技巧,比如,可以假装东西在说话让这些“小刺头”乖乖合作。

这个方法对5岁以下的宝宝非常有用。

妈妈如果想让宝宝喜欢吃胡萝卜,可以假装成胡萝卜,躲在餐桌后面用细细的声音对宝宝说:

“宝宝,快点吃我吧,你怎么只吃黄黄的鸡蛋,不吃红红的我呢。

多吃点我吧,小脸就会红扑扑的,可漂亮呢!

”宝宝就会很开心的答应:

“好的,那我吃一口,胡萝卜还会说什么呢?

”妈妈就笑着说:

“胡萝卜会说,再吃点韭菜弟弟吧,我一个人在宝宝的肚子里,没有人和我玩呢!

其实,大一点的孩子也是愿意接受这样方式的,尽管他们很清楚是妈妈在装扮胡萝卜,但是,角色转换是他们乐于参与的小游戏。

在这样的亲子互动中,妈妈不用唠叨就可以轻松地让宝宝成为愿意合作的好宝宝。

场景回放:

小妮妮总是画画了一半、玩具收拾了一半,就去做别的游戏了,妈妈一看到小妮妮这样就总是对她说:

“小妮妮,你怎么又画了一半,就跑掉了呢?

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可是,小妮妮反驳的理由常常是:

“我一会儿还要玩呢!

点评:

小妮妮不合作,是因为妈妈说的道理,小妮妮并不明白。

妈妈让小妮妮不要半途而废,小妮妮的理解是:

我一会儿还要画画,我一会儿还要玩玩具,我是有始有终的,没有半途而废。

因此,毫不奇怪,小妮妮依然继续“半途而废”。

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的,对抽象概括的语言和现象很难理解。

如果妈妈能就事论事,督促孩子把事情做完。

比如,小妮妮图画没有画完,妈妈可以说:

“哎呀,好遗憾哟,这只小猫没有小鱼吃,它会饿坏的。

”或者说“森林里的大树怎么只有这么几棵呀,小鸟晚上就回不了家了!

”这样可以引起宝宝合作的愿望,要比“上纲上线”的“唠叨”有效得多。

希望型妈妈

场景回放:

楠楠正在看电视,妈妈对她说:

“楠楠,等一会儿有客人要来,我希望你把地板上的玩具收拾好。

”楠楠抬起头来对妈妈说:

“客人会喜欢我的玩具的。

”就继续看着电视。

妈妈叹了口气,只好自己收拾玩具。

点评:

希望妈妈是有些民主意识的妈妈,她们在要求孩子合作的同时,会试图给孩子一个理由。

这样就给不愿意合作的孩子提供了反驳理由的机会。

这时妈妈应该对楠楠说:

“楠楠,妈妈希望你把玩具收拾好。

”说完,应该走到楠楠跟前,平静地要求楠楠把玩具收拾好,然后拉着楠楠到玩具散落的地方,手把手地让楠楠收拾,迫使她整理玩具。

不要理睬女儿的抱怨,但是当楠楠服从要求、收拾玩具后,妈妈应该站到一旁。

楠楠收拾整洁后,妈妈应该说声“谢谢”,让楠楠接着看电视。

妈妈要记住,简洁的行为示范和引导往往更有威慑力。

当孩子不听父母的劝告时,父母可以用身体语言引导孩子服从,如果孩子按要求做了,父母就可以停下来,让孩子自己完成任务。

因此,孩子是在参与和配合的,不是袖手旁观或者坐享其成。

场景回放:

妈妈和乐乐在公园里玩。

乐乐5岁了,她趁妈妈不注意,穿着轮滑鞋站在滑梯的顶端,还对妈妈叫道:

“妈妈,我要喝果汁。

”妈妈摇摇头,说:

“你穿着轮滑鞋在滑梯上不安全,我希望你下来,好吗?

”乐乐摆摆手,笑着说:

“我会小心的。

”妈妈无奈地递给乐乐果汁,说:

“那,好吧,给你。

点评:

希望妈妈都希望自己是能够和孩子做朋友的民主型好妈妈,可是却为孩子的不合作无意中制造了机会。

妈妈要清楚,孩子的内在有合作的愿望和需求,所以妈妈在要求孩子合作的时候,不需要讲太多的理由,妈妈的要求不要太含蓄,妈妈应该直接告诉孩子他应该做什么。

在这个例子中,乐乐会把妈妈提出走下滑梯的要求理解为“只要我是安全的,我就可以不用下来”。

所以,乐乐对妈妈的劝说并不听从。

而如果妈妈直接非常严肃地要求乐乐,说:

“乐乐,我希望你从滑梯上下来。

”这时,乐乐就失去了抵制妈妈要求的理由,反而会乖乖地从滑梯上下来。

含蓄的要求

我希望你能穿上睡衣。

如果你能把书架整理好,那就太好了。

我觉得你应该在出去玩以前先把作业写完。

清楚的要求

请你穿上睡衣。

请你把书架上的书整理好。

请你写完作业再出去玩。

模糊的要求

把房间收拾干净

我们该走了!

你应该知道规矩的!

老实点。

孩子理解的是

把东西全塞进壁柜里。

再玩一会儿就要回去了。

你做错事了。

我在注意你。

 

贿赂型妈妈

场景回放:

妈妈和3岁的诚诚为了吃饭和吃冰淇淋的问题闹别扭。

妈妈想让诚诚好好吃饭,诚诚却想吃冰激淋。

妈妈说:

“你至少得吃完一半饭菜才能吃冰淇淋。

”可是诚诚死不张嘴。

最后,妈妈不得不买回冰淇淋,诚诚胜利了。

点评:

这可能是妈妈们惯用的伎俩。

这回是宝宝胜了,下次可能是妈妈胜了,但是,这里没有最终的胜利者。

冰淇淋成了妈妈手中的“诱饵”,成了妈妈使宝宝就范的“贿赂品”!

“你要如何如何,我才给你吃冰淇淋”这往往是妈妈强迫宝宝就范的最后一招。

于是,“冰淇淋最好吃,冰淇淋是好东西”这一概念自然深深地印在了宝宝脑海中,这显然违背了妈妈们的本意。

妈妈想用“冰淇淋”来刺激诚诚与她合作,其实孩子并不需要贿赂,不需要用这种交换的方式使自己转变成一个好孩子。

从本性上他们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

场景回放:

又是一个美好的星期天上午,超市的停车场上阿美和她的女儿方方一起走向自己的汽车。

阿美的两只手上拎着大大小小几个购物袋,这是他们全家一周需要的生活用品。

每一个袋子都沉甸甸的,她的手已经勒得生疼。

2岁的方方跟在后面,没走几步,她就跑到前面,抱着妈妈的腿,满脸期望地望着妈妈,嘴里喊着“抱抱!

毫无疑问,双手满负荷的妈妈没法轻松地抱起女儿,她望望停在远处的汽车,只好又搜肠刮肚地想想还有什么秘密武器能够拿出来,思索了3秒钟,她带着夸张的语气诱惑女儿:

“乖,妈妈抱不动了,你要是自己走过去,我给你买个会唱歌的娃娃好不好?

”女儿迟疑了一下,牵着妈妈的衣角自己走。

阿美如释重负,带着女儿走向汽车。

点评:

很多妈妈也许会有和阿美一样的苦恼。

宝宝专挑妈妈双手腾不出的时候提出类似的要求,如果爸爸在还好,若是只有母女两人,妈妈们就要想出一个新鲜花样来说服女儿,而且,有可能一般的“贿赂”已经不起作用,每次都要有所不同。

其实,并不是只有“娃娃”和“冰淇凌”能够让宝宝自己走路。

如果妈妈能充分发挥宝宝的想象力,告诉宝宝:

“宝宝,现在妈妈拿了这么多东西,是不是像一个小货车啊,宝宝做一匹快马,追上妈妈好吗?

”宝宝如果不是身体非常不舒服,一般都会眼睛一亮,很乐意做一匹驰骋的快马!

 

威胁型妈妈

情景回放: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休息,正在忙里忙外地打扫,星星抱着自己的漂亮皮球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

电视里正在转播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星星看得很入迷。

看了一会儿,星星坐不住了。

他想:

“这样玩球,我也会呀!

”于是,星星拿着自己的小皮球照着电视模仿了起来。

开始的时候,星星只是把球往墙上扔。

这样的玩法很快就让他觉得无聊。

过了一会儿,星星觉得还是把球扔到窗玻璃上会更好玩。

他一边扔球,一边发出快乐的欢呼声。

这时,妈妈听到皮球撞击玻璃的“砰砰”声,忙走过来警告星星,要求他不要再把球扔到窗玻璃上。

可是,妈妈刚一转身,星星又继续向窗户扔皮球。

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妈妈生气了,只好使出了杀手锏。

她对星星说:

“如果你下一次再向窗户扔皮球,就不能吃晚饭。

我说到做到!

”星星望着妈妈眨眨眼睛,什么也没说。

过了几分钟,星星的妈妈听到客厅里传来响亮的声音,星星扔出去的皮球将窗玻璃撞碎了。

点评:

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不太听话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威胁孩子。

也许因为父母们下意识地认为只有严厉的威胁才能迫使孩子就范。

但是,父母们可知道,禁止孩子再做某件事的最后通牒,其实相当于鼓励孩子重复再做。

例如,当孩子听到你说“如果你再这样做一次……的时候,他不会听到如果”两字,只会听到“再这样做一次”。

有时候,他甚至会把话里的意思翻译为:

“妈妈希望我再做一次,要不然她会失望的。

因此,这一类的警告在成人眼里很有威力,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比不用还糟。

它会百分之百地使你不希望的事再一次发生。

因为你的警告对孩子的自主意识做出了挑战,孩子的自尊心会促使他再犯一次,以便向他自己和他人表示“不怕事”。

不能说的类似的话:

“只要你敢再做一次……”“别让我再看见你做……”“有本事你就再做一次……”

当孩子一再重复错误的行为时,家长其实不需要威胁也能控制孩子偶尔可能犯下的恶劣行径。

例如,当星星不听制止时,妈妈可以走过去,将星星手中的皮球拿走,以适当的行动来支持自己所说的话。

而星星在他的自我意识毫无受损的情况下,从他的行为后果里学到了一课。

对他来说,妈妈所暗示的意义非常清楚:

要是用皮球扔窗玻璃,就会永远失掉玩球的权利。

 

厌恶型妈妈

情景回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满满养成了拖拖拉拉的坏习惯。

每天,妈妈跟满满之间都要反复上演同样的场面:

一边是慢条斯理穿衣、刷牙漱口、吃饭的满满,一边是赶著去上班、急得头上冒烟的妈妈。

晚饭前,“满满,吃饭了!

”这句话,妈妈总要叫上无数遍,满满才会慢吞吞地去洗手吃饭。

临睡前,这样的场面又重复一次:

“满满,该睡觉了。

”妈妈干呼万唤,满满却好像没听见,满满还会在电视机跟前磨蹭老半天,屁股就像粘在沙发上一样怎么也起不来;好不容易坐到床前开始准备睡觉,她脱一会儿衣服,发一会儿呆,不然就是要喝水吃东西,或是玩玩小玩具,对于妈妈的催促不理不睬。

直到妈妈使用“暴力”又拖又拉的时候,她才依依不舍地上床睡觉!

满满的拖拖拉拉让妈妈筋疲力尽,终于失去了耐心。

渐渐地,只要满满开始慢吞吞时,妈妈就会说:

“你怎么拖拖拉拉啊!

你是耳朵有毛病吗?

”而不管满满的妈妈怎么责骂,满满拖拉的坏习惯就是改不了。

点评:

有些孩子喜欢拖拖拉拉,是因为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强度不同。

当神经抑制强于兴奋时,孩子的行为可能就表现为反应慢、不灵活、不敏捷。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出于缓解压力的需要。

例如,满满一方面想玩,另一方面又迫于父母的威严和要求,在她的心理上形成了压力,而这些压力在行为上就表现为拖拖拉拉。

孩子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于自己的行为与表现缺乏明确的认识,无法做出合理的调节。

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拖拖拉拉,所以即使被提醒了也很难及时纠正。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冷嘲热讽,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毛病,反而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一是使孩子在嘲笑、挖苦下逐渐失去自信,成为一个自卑的弱者,在外界的负面心理暗示下,承认自己是“拖拖拉拉的”;二是激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故意跟家里唱反调。

妈妈不能说的类似的话:

“简直像猴子一样,一刻也坐不住。

”“你简直比老牛还慢。

在要求孩子做事情之前,事先告诉他等一下要做什么,并给出缓冲时间,等规定时间一到,就果断地督促孩子进行下一项活动。

例如,在吃饭前,妈妈可以先提醒满满:

“饭做好了。

你可以再看五分钟电视,五分钟以后请你把电视关掉,过来吃饭。

”如果五分钟后满满还是继续看电视,妈妈可以再次警告:

“吃饭时间到了,如果你现在不去吃饭,我就把你的饭收起来了。

到底是要看电视还是吃饭,你自己想一想,想好了告诉我。

”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长说话的语气一定要轻柔而决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坚定态度,进而听从合理的安排。

 

喊叫型妈妈

情景回放:

美美喜欢玩水,还特别喜欢用杯子接饮水机里面的水来玩,这会儿她趁妈妈不注意,又去接水玩了,这时妈妈过来了,看见了便大声警告美美:

“别碰饮水机,马上离开那。

”美美才不管呢!

她一边用力地按下按钮,一边说:

“我才不要呢”。

正说著,热水流出来烫了她的小手指一下。

美美哇地一声哭出来。

妈妈这下生气了,冲美美发火:

“你看!

说了你多少次了……”美美听了妈妈的指责,脱口而出:

“你真烦,你真烦。

”没想到美美居然敢顶嘴,这下妈妈更生气了,大喊道:

“什么?

你竟敢说妈妈烦!

你太没规矩了!

”美美哭得更凶了。

点评:

大喊大叫地对孩子发布命令,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因为,虽然此时孩子的注意力都在父母身上,但他关注的只是父母脸上的愤怒表情,而不是父母所说的话。

事实上,父母越是温柔和轻声地说话,孩子越是容易关注父母所说的话。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喊叫来逼迫孩子改过。

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即使在责备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深情的关切,进而产生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

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也于事无补。

如果妈妈有些生气了,不妨走到孩子跟前,帮助他停下手里的事情,看着他,用柔和的语气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这样,同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比如,遇到这样的情况,美美的妈妈可以采取另一种解决办法:

当刚看到美美在玩饮水机,妈妈可以把她抱走,陪她玩比较适合的游戏,例如,搭积木,这样就不会发生其他不必要的冲突。

即使在美美被烫到之后,妈妈也可以先帮美美护理受伤的手指,同时告诉美美“热水烫到了小手会疼好几天呢,以后不要跟饮水机玩了”,如此一来,美美肯定会因为没有受到责备而感到意外,不知不觉中便会感到进行反思,觉得妈妈是正确的。

这样,美美的脑海里可能就会得出一个结论:

饮水机不是拿来玩的,我今后再也不这样玩了。

让孩子爱上合作的成功做法

引文: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灵古怪的小天使,为了能让孩子乖乖合作,妈妈不时要和孩子斗智斗勇,斗得久了,妈妈烦恼:

“孩子怎么这么不合作?

”其实,只要妈妈换一种思路,妈妈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孩子也不是非要和妈妈作对。

直接陈述事实

场景1:

妈妈下班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很想在沙发上休息一下,阿姨又过来告状,说阳阳练琴不认真。

阳阳正在客厅玩骑大马的游戏,看到妈妈回来,非要让妈妈讲故事。

做法1

妈妈说:

“就知道玩,让你练琴都不好好练,去,该干嘛干嘛去!

”阳阳委屈地望着妈妈。

做法2

妈妈把阳阳拉到自己身边,和气地说:

“妈妈今天很累,阳阳是个好孩子最知道疼妈妈,你先去练琴,妈妈休息一下再陪你玩,好吗?

”阳阳懂事地点点头。

场景2:

甜甜在客厅看动画片,妈妈走进甜甜的房间,看到画纸、蜡笔都随意丢在书桌上,玩具丢了一地。

做法1

妈妈大喊:

“甜甜,说过多少次,用过的东西、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处,马上过来收拾,真不应该给你买这么多的东西,丢得乱七八糟。

做法2

妈妈走到客厅,对甜甜说:

“甜甜,你要把用过的东西和玩具收拾好,放回原处,要不玩具找不到家会难过的。

做法1、做法2,你会选择哪个呢?

点评:

做法1中的妈妈不懂沟通的技巧,她们习惯用拐弯抹角、旁敲侧击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本意是希望孩子合作,却用责骂或者讽刺的语言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你是个坏孩子”,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做法2中的妈妈采取陈述事实的方式,不仅避免了争吵,也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好孩子,只是有点小毛病而已。

这种方式会给孩子很大的思考空间,他们会思考你所陈述的事实,进而在行动上配合你,也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孩子来说,让他们思考、找出结论、最后做出决定并不难。

如果是让他们去猜测父母的真实想法,让他们面对父母的负面情绪,那就太为难他们了。

适用场景:

当孩子做了某事让你不满,比如把换下的衣服、鞋子乱扔、乱丢,玩过的玩具不收等,妈妈可以对孩子提出要求,请采取直接陈述事实的做法,不要在无意中给孩子造成伤害。

慎用“不”

场景3:

小米和妈妈上完舞蹈课回到家已经是午饭时间,爸爸已经把午饭准备好,马上就要开饭了。

天气热,小米想要吃根冰激淋。

做法1

妈妈说:

“饭前不能吃冰激淋。

”小米冲妈妈撒娇,说:

“太热了,我就要吃。

”妈妈坚持说不行,小米急得哭起来,午饭都没有吃好。

做法2

妈妈说:

“吃完午饭你就可以吃一根冰激淋。

”小米听了妈妈的话,赶紧洗手吃午饭,竟然都不用妈妈向往常一样催促了。

场景4:

瑶瑶正在楼上练钢琴,楼下传来小朋友嬉闹的声音,瑶瑶看了一眼钢琴老师,问:

“老师,还要练多长时间呀?

”“20分钟。

”瑶瑶轻轻地叹了口气。

在一旁的妈妈看出了瑶瑶的三心二意。

做法1

妈妈说:

“不认真练琴,不可以去楼下玩。

”瑶瑶不情愿地、心不在焉地练起来。

做法2

妈妈说:

“你认真练琴,练完了就可以下楼去玩。

”听了妈妈的话,瑶瑶开心地笑了,小手指弹起琴来更灵活了。

妈妈们,你体会一下,如果有人对你这么说话,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呢?

相信孩子和你的感受一样。

 

点评:

做法1中的妈妈直接否定了孩子的请求,言语生硬,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即使合作也是慑于妈妈的权威,并不心甘情愿。

做法2中的妈妈给孩子制定规则,完成规则的内容才能确定享有的权利。

先确定某一件事是孩子喜欢做的,然后让孩子完成你指定的杂物、工作或是其他要求,才拥有做这件事的权利。

适用场景:

孩子完成妈妈指定的某件事就可以做自己做想做的事时,如果孩子提出要先满足自己的愿望,妈妈可以用这种方式和孩子沟通。

直接表达自己的要求

 

场景5:

妈妈对叮当很民主,很少强迫叮当做事情,她认为孩子应该很合作,可是她发现如果太过民主也不行。

星期天下午,叮当在家玩玩具,把玩具架弄得乱七八糟,他又让爸爸带他下楼去玩,妈妈想让他自己把玩具架收拾好。

做法1

妈妈说:

“如果你能把玩具架整理好,房间看着多整洁呀。

”叮当听了妈妈的话,只是打量了一下房间,还是拉着爸爸的手下楼去玩了。

做法2

妈妈说:

“请你把玩具放回玩具架,再把玩具架整理整齐!

”叮当虽然想马上就和爸爸下楼去玩,但还是进房间把玩具架整理好了。

场景6:

外面刮着风,玲玲缠着妈妈非要去楼下玩,妈妈被缠不过,只得答应玲玲,可是让玲玲穿上一件外套。

做法1

妈妈说:

“你穿上一件外套吧,外面刮风呢。

”玲玲说:

“不用穿,我不冷。

”说着,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出了门。

做法2

妈妈说:

“请你穿上一件外套,我们再出去。

”玲玲赶紧把自己的小外套套在身上。

点评:

做法1中的妈妈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婉转地说:

“我希望你能……”或“如果你……,我会很高兴”或者“我觉得你应该……”他们以为这样是尊重孩子的,实际上,这种暗示会让孩子以为自己是有选择余地的。

做法2中的妈妈改变了这种含糊不清的语气,清楚地向孩子提出要求,孩子反而更合作。

同样的一句话或者一件事,在父母和孩子那里会有不同的理解。

因此,父母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时,一定要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如果你的要求很模糊或是很含蓄,就很可能造成误解,甚至还会遭遇孩子的反抗。

因此,父母在定规矩、争取孩子合作时,必须把话讲得清清楚楚。

适用场景:

如果妈妈想对孩子提出要求或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妈妈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能清楚地理解妈妈的要求,而不是还要自己去猜测。

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场景7早上让3岁的瑶瑶起床穿衣服是最让妈妈头疼的了,每天都要自己选衣服,一会要穿红裙子,一会要穿那条粉色的裤子,如果不合意就赖在床上不起,上幼儿园经常迟到。

今天,妈妈可不想依着她了。

做法1:

妈妈说:

“今天就穿这条红裙子。

”“不,我要穿那条花格格裙子。

”“不行!

”妈妈回答地很干脆。

“不嘛,我就要穿那条花格格裙子。

”瑶瑶又开始耍赖了。

做法2:

妈妈说:

“今天你是穿红裙子还是花格格裙子?

”瑶瑶很认真地想了想,说:

“穿花格格裙子,老师说穿上像一只漂亮的花蝴蝶。

场景8谦谦和妈妈从外面回来,没经妈妈允许就自己打开电视。

电视上正在放动画片《哪吒闹海》,是谦谦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可是这不是谦谦看电视的时间,谦谦固定的节目时间是晚上的《大风车》。

妈妈不想让谦谦看了。

做法1:

妈妈说:

“谦谦,现在不是看电视的时间,把电视关掉。

”谦谦说:

“我喜欢看哪咤,我要看。

”妈妈没说话,直接走到电视前,不由分说地把电视关掉。

谦谦生气的跑回自己的房间,还把门反锁上。

做法2:

妈妈说:

“谦谦,你是现在看《哪吒闹海》,还是看晚上的《大风车》?

”谦谦看了一眼妈妈,又看了一眼电视,低下头想了想,说:

“看《哪吒闹海》。

”“好,那晚上的《大风车》时间不能看了,要说话算数。

”谦谦点点头。

晚上,谦谦不再盯着墙上的钟数着时间等着看《大风车》了,自己坐在地板上玩玩具。

点评:

做法1中的妈妈用指令性要求,有强迫的意味,会让自我意识已经觉醒的孩子感到不舒服,所以会和妈妈对着干。

做法2中的妈妈用选择的自由替代了指令性要求,孩子们就不再有压迫感,他们会觉得一切是自主的,也更愿意与父母合作。

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是让孩子合作的最快方式之一,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

如果孩子拒绝在你提供的选项里做选择,那么就要问问他:

“你想自己选,还是要我帮你选?

”如果孩子执意不肯选,这个时候你就要对他说:

“你的意思是要我帮你选了。

”接着你就要帮他做选择,无须对他发火,也不用解释什么。

还有一种情形,孩子会提出给定选项外的选择,这时,你不必生气,可以微笑着对他说:

“宝贝,我们选择里可没有这一项。

来吧,重新选择一下。

适用场景:

如果妈妈对孩子的要求能给孩子选择的余地,不妨把另一个选择项也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给他的尊重。

巧用游戏的口吻

场景9:

早饭时,妈妈想让牛牛喝牛奶,可是牛牛不喜欢喝牛奶,每次妈妈都很费劲。

做法1

妈妈说:

“牛牛,乖,把牛奶喝光。

”妈妈把牛奶送到牛牛嘴边,牛牛喝了一口就停下了,“乖,再喝,喝完牛奶牛牛会长的又高又壮。

”妈妈哄了半天,牛奶还剩了半杯。

做法2

牛奶杯上有牛牛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加菲猫,妈妈端着牛奶杯,模仿加菲猫的声音说:

“牛牛,把牛奶喝掉,你会长的又高又大哦!

”牛牛马上说:

“好的,加菲猫!

”从妈妈手里接过牛奶,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了。

场景10:

妈妈带4岁的阳阳刚进小区的大门,阳阳就开始撒娇:

“妈妈,我走不动了,抱我。

做法1

妈妈:

“阳阳长大了,妈妈都抱不动了。

”“我累了,走不动了。

”阳阳蹲在地上。

“不行,我要妈妈抱。

”阳阳大哭起来。

做法2

妈妈:

“妈妈要和阳阳骑大马,看谁的大马跑的快,先到家。

”阳阳一听妈妈的话,马上来了精神,“我的是白龙马,会飞。

”阳阳在甬路上学着马的样子跑起来,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唱着:

“白龙马,蹄朝西……”妈妈和阳阳一路唱着,一路跑着,回到了家。

点评:

做法1中的妈妈总是被孩子牵着走,面对孩子的不合作无可奈何。

做法2中的妈妈巧妙利用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用游戏的口吻,让孩子变得容易合作。

这个方法巧妙地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并且用游戏的方式还可以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

这个方法对5岁以下的孩子非常有用,妈妈不妨试一试。

适用场景:

让挑食的孩子爱上吃饭,不爱喝水的孩子喜欢上喝水,甚至是训练孩子去小便桶上大小便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游戏的方式,模仿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说话,孩子会觉得很有趣,当然也愿意合作。

“5—3—1—时间到”的技巧

场景11:

幼儿园的小朋友陆续都回家了,乐乐还非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