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 考点考向分析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629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 考点考向分析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 考点考向分析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 考点考向分析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 考点考向分析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 考点考向分析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 考点考向分析汇总.docx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 考点考向分析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 考点考向分析汇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 考点考向分析汇总.docx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考点考向分析汇总

人口与城市

(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1)图中A为人口出生率,B为人口死亡率,阴影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

(2)填表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三项指标的特点:

类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Ⅰ原始型

Ⅱ传统型

Ⅲ现代型

2.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示意图

(1)城市的土地利用:

类型多样,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

图中序号①为住宅区,②为商业区,③为工业区。

3.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1)时间变化

A: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

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B或A阶段。

(填上图中字母)

1.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原因:

随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不断降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2)影响: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3)对策: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推迟退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区

有利

不利

迁出地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迁出地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迁入地

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可能导致社会治安问题

3.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1)问题成因与表现:

因人口、产业过度集中以及城市建设不合理,管理不科学导致出现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2)解决措施:

建设新城、卫星城,分散过于集中的人口与产业;合理规划,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自古以来人类总是“逐水而居”,所以世界大河流域都是人口稠密区。

(×)

2.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说明我国正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

3.我国历史上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主要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现象。

(×)

4.每年我国有大批的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人才的流失。

(√)

5.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加以快速开发。

(×)

6.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而成为我国城市密集地区。

(×)

7.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其人口流动昼夜差别很大。

(√)

8.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分散北京市的部分人口和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市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会不断地扩大。

(×)

10.大批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是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根本原因。

(×)

(对应学生用书第52页)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2018·全国卷Ⅰ·T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

(1)~

(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D.重庆市

[解题流程]

考查

定位

结合统计图表,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某地人口状况的变化原因,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

信息

提取

信息①:

材料中显示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含义

信息②:

统计对象是我国的某直辖市

信息③:

图中显示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且随时间推移二者均增大,常住人口增长快,与户籍人口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综合

判断

(1)由信息①、③可知该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额逐渐缩小,常住人口增长很快,说明当地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外来务工人口增多

(2)结合信息①、③可知当地户籍人口始终多于常住人口,说明该市人口以迁出为主,联系信息②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可知四个直辖市中只有重庆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总体上人口以迁出为主

[尝试解答] 

(1)C__

(2)D

1.图表分析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口问题的影响

应对措施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人口性别比失调带来的影响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

2.巧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

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

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3.巧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从地理环境的变化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利于迁入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大环境压力;也有利于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减轻环境负担;促进迁入、迁出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从就业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某地人口的大量迁入,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迁入地就业结构的变化。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配备;老年人口的大量迁入,则应增加老年护理、保健等相关工作人员的比重。

(4)从人口问题产生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往往会导致某地人口结构的变化,引发某地人口问题的出现。

如我国农村人口的大量外迁,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留守家庭”问题突出;某地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吸收大量男性人口迁入,引发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的出现。

1.(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

(1)~

(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1)C 

(2)B [第

(1)题,读图可知,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于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

而25~50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主体部分,说明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

(2)题,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其比例持续增大有利于延缓欧盟人口老龄化进程。

]

2.(2019·海南高考)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

(1)~(3)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B.南部

C.中西部D.西部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B.交通

C.文化D.教育

(1)B 

(2)C (3)A [第

(1)题,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

(2)题,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变小。

第(3)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哪个地方发展速度较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会较多,就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迁入变小,西部也由净迁出变为净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

]

   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2017·全国卷Ⅲ·T4~6)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

(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解题流程]

考查

定位

结合示意图,运用综合思维,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分析某城市地铁站的设立状况,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

信息

提取

信息①:

地铁穿越大河,途经主要客流集散地

信息②:

图中显示的城市环线分布,河流分布与流向等

信息③:

地铁线的延伸状况,各类地铁站点的分布状况,甲、乙、丙的位置

综合

判断

(1)由信息①可知地铁途经主要客流集散,结合信息③可以看出,一级地铁站点多为地铁线与城市环线或河流交汇处,说明周边人流量决定了其服务等级

(2)由信息①和③可以看出甲、乙位于城市内环以内,地铁站点的等级较高,从位置看应是城市中心,又是客流集散地,应是中心商务区

(3)由信息②可推知,该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比较平坦,一级地铁站点在市中心,市区外围均有分布,说明该城市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尝试解答] 

(1)B__

(2)A__(3)C

1.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读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表所示: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

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

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观形态

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

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

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观分布

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2.城市工业区的合理布置原则

(1)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区位进行布置;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

污染较重的工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水源的工业应当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3.等时间交通图集成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不同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市内交通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

据此完成

(1)~(3)题。

(1)据图判断,该城市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

A.地势崎岖B.河流穿城而过

C.东南部为山地D.气候干旱

(2)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与其密切相关的是(  )

A.地铁站B.大型商场

C.汽车厂D.生态保护区

(3)从方便工作和生活角度考虑,该市未来兴建公租房应选择的方位是(  )

A.东南部B.南部

C.东北部D.西北部

(1)C 

(2)A (3)D [第

(1)题,该城市等时间交通圈不是从市中心向周围均匀增加的,这应是受地形影响。

该城市东南部3条等时间交通圈间距很近,应该是地形阻隔交通导致用时较多,故推知东南部最可能为山地,C对。

地势崎岖将使等时间交通圈变得更凌乱破碎,A错。

若河流穿城而过,等时间交通圈会以河为界,分为两部分,B错。

气候干旱不会对交通时间产生影响,D错。

选C。

(2)题,图示西部郊区的两块“时间飞地”,理论上交通用时大于60分钟,但实际少于60分钟,为此判断两块“时间飞地”与市区的交通联系便利,故两地很可能有地铁站,A对。

大型商场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用时长,B错。

汽车厂分布与交通用时无关,C错。

生态保护区为保护环境,交通线路少,交通用时长,D错。

选A。

第(3)题,该市西北部“时间飞地”地处郊区,地价较低,且交通用时较短,适合兴建公租房,D对。

东南部、南部、东北部离市中心较近,地价较高,且可能为山地地形,不适宜兴建公租房,A、B、C错。

选D。

]

4.(2018·海南高考·T4~5)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

据此完成

(1)~

(2)题。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公园B.工业园区

C.住宅D.物流园区

(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仓储用地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D.居住用地

(1)A 

(2)D [第

(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城市中心……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

(2)题,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空间结构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

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

]

   城市化及其影响

 (经典高考题)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

[解题流程]

考查

定位

结合景观图,运用综合思维,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分析城市中的握手楼现象,考查城市化问题及影响

信息

提取

信息①: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出现了“握手楼”现象

信息②:

“握手楼”是城市周边农民在自家宅基地上而建的

信息③:

景观图中显示的“握手楼”的特点

综合

判断

(1)结合信息①、②、③可知“握手楼”密度很大,是农民在自家宅基地上而建的,是因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房屋出租市场广阔

(2)由信息①、②可知,“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

[尝试解答] 

(1)D__

(2)B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的分析思路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将增加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

2.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随着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大,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

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和一般的治理措施如图所示:

5.(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

(1)~(3)题。

图1

图2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1)D 

(2)B (3)A [第

(1)题,读图可知,2016年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六个,即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其中宁波和苏州为地级行政中心,其余四个都是省级行政中心,因此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

(2)题,读图可知,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都远离核心城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边缘地区。

第(3)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其中多数城市在空间上邻近核心城市上海,说明上海对周边城市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提升了这些城市的等级水平。

]

6.(2019·江苏高考)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B.15~20千米

C.20~25千米D.25~30千米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B 

(2)C [第

(1)题,比较图中1989年与2015年不透水面比例折线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范围内,两折线垂直间距最大,说明比例变化最大,故选B。

(2)题,不透水面比例增加,会使地表水下渗受阻,地表径流增多,同时地下水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①错误,④正确;不透水面比例增加,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热岛效应增强,地表气温升高,同时,由于自然环境被改变的区域面积增多,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②正确,③错误。

故选C。

]

(对应学生用书第57页)

(2018·全国卷Ⅲ·T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

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D 2.C 3.B [第1题,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分布在中心集镇,招募的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工人上班离家近,可以兼顾农业,因此当地农民更倾向于到中心集镇的加工企业上班,使得这些加工企业更容易招募劳动力,活力较强。

第2题,当地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属于本地务工务农兼业的农民,这一群体既要在当地城镇务工,还要兼顾务农,故“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既方便农民务工,又方便在农村务农。

第3题,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激活乡村活力,繁荣乡村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等,因此,通过加大当地优势资源开发,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多种经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需要大幅度扩大种植规模,且农业机械投入较大,在贫困山区难以实现;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对当地农村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

(2016·全国卷Ⅲ·T4~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订“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4.A 5.C 6.D [第4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但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第5题,与上海市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目前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就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

第6题,材料中提到“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说明今后上海市将重点引进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

(2016·全国卷Ⅰ·T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