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451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docx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docx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

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1、本专业发展历史

2、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

发展阶段

技术特征

传统教育技术

(手工技术时代)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时代)

 

物化形态

的技术

 

竹简

粉笔、黑板

印刷材料

实物

模型等

幻灯、投影

广播、电影

教学机器

电视、录像

卫星电视等

多媒体计算机

人工智能技术

校园网

因特网

虚拟现实等

 

观念形态

的技术

口耳相传

诡辩术

讲演术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直观教学法等

经验之塔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学

标准参照评价

程序教学

先行组织者理论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

系统方法

细化理论

成分显示理论等

网络课程开发理论

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绩效技术

知识管理技术等

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视觉教育(visualeducation)

时期:

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

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ofVisualInstruction,简称DVI)

(二)视听教育(visualandaudioeducation)

时期: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

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ofAudio-VisualInstruction)

(三)视听传播(visualandaudiocommunication)

时期: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

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典型事件: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

(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

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征:

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典型事件:

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

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电化教育的兴起

时期:

1919-1949特征:

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典型事件: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二)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时期:

1950-1965特征:

播音教育、电视教育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

典型事件:

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1958年9月筹建北京电化教育馆

(三)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

时期:

1978-90年代中期特征:

全国电教系统形成

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入课堂

典型事件:

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1993年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四)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特征:

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

教育技术学科迅速发展

典型事件:

1998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为《中国教育报》“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撰文。

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

5、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化

1.1963年定义:

视听传播时期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

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2.1972年定义:

首次使用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3.1977年定义:

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新的观点:

第一,认为教育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该过程包含与人类学习有关的各种因素(人、设备、思想和方法等);

第二,该“过程”是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思想方法用于解决人类学习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用过程;

第三,认为教育技术的着眼点只是实际应用。

6、AECT`94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理解

1994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该定义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

同时该定义教育技术视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视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活动链接的桥梁,将教育技术分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范畴,每个范畴都有独特的功能和范围,构成了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7、AECT`04教育技术的定义及新变化

2004年新界定:

限定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范围,重视绩效。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新的变化:

第一,2004年定义采用的是“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而1994年的定义采用的是“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technology)。

第二,2004定义的主要包括三个职能范畴:

创设、利用、管理,其中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的职能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了一个职能:

创设。

在新定义中,评价范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

第三,新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

改善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第四,新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

8、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化

关于教育技术的典型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观点、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②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③教育技术是根据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开发和使用各种媒体及其他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一种实践和研究。

9、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3.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10、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

AECT的1994年的定义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范畴涉及五个方面: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设计:

详细说明学习条件地过程,其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宏观层次的设计如计划和课程,微观层次的设计如某一单元和某一课。

具体包括教学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

开发: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开发范畴包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技术,按照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将开发范畴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四个子范畴

利用:

利用是使用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

可以将其划分为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制度化以及政策和法规四个子范畴

管理:

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

管理范畴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子范畴

评价:

评价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

在评价范畴中,有四个子范畴:

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1、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本科、硕士点、博士点

(1)1978年点化教育起步,与教员1400多人;

(2)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范首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3)1986年北师大,河北大学和华南师大被批准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4)1992年“教育技术”被正式写入全国高等师范教育院校四年制本科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并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5)1993年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设立(在北师大)

至此形成了专科,硕士,博士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2、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几种能力

1、教学系统设计能力;2、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3、媒体应用于评价能力;4、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5、项目管理与评价能力;6、教育技术研究能力.

1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一)5大模块专业课程:

1公共课2核心课3专业基础课4方向基础课5专业实践课

(二)6大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1教学系统设计能力2教育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3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4教学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能力5项目管理与评价能力6教育技术研究能力

(三)5大专业知识结构要求:

1理论基础知识2技术基础知识3基本理论知识4专业基础知识5专业基本技能

(四)核心课程介绍

(1)教育技术学导论

(2)教学系统设计(3)媒体理论与实践(4)学与教的基本理论

(5)远程教育基础(6)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7)教育技术项目实践(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1、对学习理论的界定;学习理论的职能

答: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基础。

(P23)学习理论的职能主要有:

(1)可以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探讨和从事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2)对有关学习法则和方法的大量知识加以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人们容易掌握。

(3)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各自的基本观点、对教学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就是要控制学习的环境,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正确的反应。

行为主义还有三个至今仍然影响着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的理论:

一、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研究如何将一个功能或任务细分为子任务的技术。

二、行为目标

三、目标参照式评价。

即用预先设定好的标准作为评价时的依据,以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熟练程度及起点行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探讨学习的角度与行为主义相反,认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奥苏贝尔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外部刺激被动地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对教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

教学中教师也要扮演以人为中心的咨询者的角色,努力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促进儿童自我指向的主动学习。

3、有效学习的特征;信息技术促进有效学习的主要方面

答:

有效学习的特征:

有效学习是建构的;有效学习是累积性的;有效学习是自我调节的;有效学习是目标定向的;有效学习是情境性的;有效学习是合作性的。

信息技术促进有效学习的主要方面:

(1)由于很多新技术是互动的,现在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在做中学,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以及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理解、建立新知识的环境变得较为容易。

(2)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可视化。

而且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在那里学生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他们自己的问题。

(3)新技术为我们打通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实世界数据以及链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灵感的人。

所有这些都能加强教师、管理人员还有学生的学习。

(4)许多技术可以作为支架和工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技术可以把课堂和社区、校内和校外联系在一起。

(6)多媒体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教学信息超文本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可以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具有积极影响。

4、对教学论的界定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教学课程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生、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与管理等。

5、对课程理论的界定;课程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观

答:

课程论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从内容上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关于课程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是人们对于课程的最根本的认识。

二,是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通常是由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要求、步骤、原则、方法等的说明和规定构成的。

本质上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教学即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以课程为核心的。

我们称之为课程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观。

6、系统科学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系统方法成为教育技术学科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如在早期的视听教育实践中,人们多是注重于单一媒体的研究,往往强调某一种新媒体的作用。

通过系统观点的影响,人们逐渐综合考虑各种媒体的特性,提倡使用多种媒体取长补短进行教学。

又如程序教学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主要关心程序教学的进行方式,后来逐渐重视作业和行为目标,以及教材的逻辑顺序。

系统观点引入后,程序教学就越来越重视从教学的整体出发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因素,包括目标的确立、最优的教授方式、最优的媒体选择和资源利用、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通过评价来实现教学的反馈控制,最终使教学设计成为教育技术的核心领域。

7、从传播到教学:

教育传播模式的产生与变化

从20年代的视觉教育发展到30年代的视听教育。

到40年代,由于传播学的兴起,有人开始应用传播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有不少视听教育文献以传播学作为理论基础。

到70年代初,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正式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三、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

1、技术观对教育技术的启示

我们应该坚持“全面技术观”。

既要看到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也要看到技术的负面作用。

2、教学媒体的概念;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概念;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虚拟教室的概念;视频点播的概念;模式识别的概念

教学媒体,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的硬件设备,以及记录、加工和储存信息的软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利用计算机为媒体帮助教师执行教学功能的活动。

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

利用网上群体虚拟现实工具(MUD/MOO)支持实时或异时的学习交流而形成学习空间。

虚拟教室的概念(VC):

在计算机网络上利用多媒体通讯技术构造的学习环境,允许身处异地的教师或学生互相听得着、看得见,不但可以利用实时通讯功能实现传统教室中所能进行的大多数活动,还能利用异步通讯功能实现前所没有的教学活动。

如:

异步辅导、异步讨论。

视频点播的概念(VOD)(p48):

也称交互式多媒体视频点播业务,通过高速上网技术和各种宽带多媒体服务器相连,进行网上电影、电视、网络音乐、网上教学、视频会议、医疗等各种交互式活动。

模式识别:

使计算机能够对给定的事物进行鉴别,并把它归入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模式中。

(P49)

3、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成果,能举例说明该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情况

①视听技术教育使得现代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形象、具体、直观、生动且富有情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加速了教育信息传递进程,改善了学习效果。

(P38)

应用:

a.视觉型媒体(利用幻灯、投影、实物投影工具):

图示展示法、实物实验演示法

b.听觉型媒体(扩大规模、范围,适宜不同群体,提供示范):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应用、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会及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c.视听觉型媒体

②.多媒体技术的技术成果及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技术成果:

处理不同形式的信息,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方式,使计算机成为普通工具,应运于各领域。

应运:

a.计算机辅助教育: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测验

b.虚拟现实技术的应运:

虚拟实验室、虚拟学习社区、虚拟教室、虚拟图书馆、虚拟校园

.③网络与通信技术的技术成果及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a.网络技术成果:

从同轴到光纤网、从有线到无线、从局域到广域、从窄带到宽带网、从数据网到综合业务网、视频会议。

b.通信技术成果:

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

应用:

a、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b、在传统校园中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教室、视频点播、校园网

.④人工智能的技术成果及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1)问题解决eg:

机器人移动盒子

(2)模式识别eg:

教育模式识别、学习模式识别、指纹辨认、人脸辨认、病症判定、学习者特征判断

(3)自然语言理解eg:

回答问题、文摘生成、释义、翻译

(4)专家系统eg:

医疗诊断系统、智能教学系统

四、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1、教育技术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方法——较大规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试验研究如有关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的研究

实验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

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如教学活动(手段、方法、内容、过程、模式)的研究

评价研究方法——关于品质的评价和有关效果的分析如工作水平、教材质量、教学效果、素质能力(技能)的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在自然情境下对社会现象所进行的整体性探究

结构化观察——行为表现的观察

问卷调查——态度反应的测量

2、教育技术的研究程序

1、研究设计3、资料分析

确定课题统计处理

分析变量模糊数学分析

建立假设逻辑分析

抽取样本

2、收集资料4、形成结论

科学观察作出判断

科学调查得出结论

科学实验撰写报告

3、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

(一)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

(二)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三)学习资源的运用研究(四)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五)教育技术的评价研究

4、研究论文的结构

(1)标题(2)内容提要(3)序言(4)正文(5)结论和讨论(6)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五、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

1、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的专业培养目标(P18)

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各类从事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或教育技术化的部门和机构工作,也可以到相关部门从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资源设计、制作、评价、管理等的工作。

他要求毕业生有坚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受过良好的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并熟悉教学过程。

2、教学媒体的概念;教学媒体的分类;麦克卢汉的媒体理论;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教学媒体的概念:

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

(从本质上看,教育学活动活动过程中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存储与传递事物信息的任何媒体,都能成为教学媒体。

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应具备两个基本要素:

第一,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

第二,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成为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分类:

1.按媒体发展先后分类:

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2.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

光学投影教学媒体、电声教学媒体、电视教学媒体和计算机教学媒体。

麦克卢汉媒体理论

重要观点: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戴尔经验之塔:

把经验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

基本观点:

第一,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趋抽象。

第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第三,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第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地抽象。

第五,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3、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三大核心领域:

第一,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第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工具;第三,学生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认知工具。

4、协作学习的概念、在线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在线学习是指学习者在Internet的环境下,利用网上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系统获取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应用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5、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能举例说明

答:

教学设计:

教学是通过信息的传播,促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活动。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为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

目前,教学设计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全民的社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个层次:

(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

(1)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设计案例。

(2)基于活动的混合学习教学设计

(3)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4)企业绩效与教学设计

6、“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方向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设计与技术支持人员,企事业信息单位技术培养与应用人员。

7、信息素质的概念;信息能力的内容

信息素质是指人应具有的对信心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