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371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她头发的颜色像胡萝卜一样,两条梳得硬邦邦的小辫子直挺挺地竖着。

她的鼻子长得就像一个小土豆,上边布满了雀斑。

鼻子下边长着一张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

她的连衣裙也相当怪,那是皮皮自己缝的。

原来想做成蓝色的,可是蓝布不够,皮皮不得不在这儿缝一块红布,那儿缝一块红布。

她的又细又长的腿上穿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

她穿一双黑色的鞋,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

这双鞋还是她爸爸在非洲给她买的,当时考虑到她的脚还要长大,而皮皮一直穿到现在,别的鞋都不爱穿。

(选自《长袜子皮皮》)

(1)选文共有________句话,第________句话描写了人物的头发,第________句话描写了人物的鼻子,第________句话描写了“她”穿的袜子。

(2)选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   )

A. 动作和语言。

                                    

B. 外貌和衣着。

(3)读了《长袜子皮皮》这本书,我知道“她”就是________(填人名)。

【答案】

(1)八;一;二;六

(2)B

(3)皮皮

【解析】【分析】

(1)考查这篇短文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按句号数一数即可。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八、一、二、六;

(2)B;(3)皮皮

【点评】

(1)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句子的把握能力。

(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课内阅读。

   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

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嘶鸣。

(1)用划线字仿写句子。

(2)把下面的叫声和相应的动物连线。

(3)从狗学叫的故事,我明白了:

________。

【答案】

(1)在困难面前我绝不会气馁,不会掉以轻心,也不会丢掉自信,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2)

(3)人应该找到自已的位置,找到真正的自我。

【解析】【分析】

(1)仿写句子.分析例句可以看出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所以在仿写时也要采用相同的修辞方法。

答案不求一致,能与上文衔接起来且语言通顺即可。

(2)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在困难面前我绝不会气馁,不会掉以轻心,也不会丢掉自信,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2)略;(3)人应该找到自已的位置,找到真正的自我。

【点评】

(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内容,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句子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木偶探海记

刘征

   木偶想测量大海的深浅,他到海上考察了一番后,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向听众介绍他探海的观感:

   “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

我在海上________几千里地,海水只能________我的脚面。

我________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________我的后肩。

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轻轻飞溅……”

   话没说完,全场乱起来了:

老蚌(bàng)掩着嘴唇哧哧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

   木偶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

“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听讲,乱吵乱闹?

难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

难道我的见解是主观臆(yì)造?

   怎么才能跟木偶说得清楚呢?

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测量”的“测”是________结构,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

“考察”的“察”是_______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入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

沾湿    走了    没过    躺

我在海上________几千里地,海水只能________我的脚面。

我________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________我的后肩。

(3)画线句“这是不可靠的传言”中“这”指的是________。

(4)文中的木偶的性格特点是(   )

A. 自信、有质疑精神,但过于浮浅    

B. 认真、仔细,但看不起别人

C. 严谨、自信,但脾气暴躁

(5)寓言结尾说木偶“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呢?

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过于自信是不足取的,要虚心听取有经验的人的意见

C. 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到          

D. 个人的力量有限,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

【答案】

(1)左中右;C;cè;上下;宀;11

(2)走了;没过;躺;沾湿

(3)海很深   

(4)A

(5)C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测量”的“测”是左中右结构,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C,读音是cè。

“考察”的“察”是上下结构,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宀部,再查11画。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我在海上走了几千里地,海水只能没过我的脚面。

我躺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沾湿我的后肩。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画线句“这是不可靠的传言”中“这”指的是海很深。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文中的木偶的性格特点是自信、有质疑精神,但过于浮浅。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寓言结尾说木偶“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到底是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到。

故答案为:

(1)左中右 C  cè 上下 宀 11

(2)走了  没过 躺  沾湿(3)海很深(4)A(5)C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课外阅读。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

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

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

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          、         、        。

(   )

A. 身体小、飞得快、很美丽       

B. 身体小、飞得快、羽毛变化多       

C. 身体小、飞得远、很美丽

(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     ,是把          。

(    )

A. 拟人句;蜂鸟比作流星             

B. 比喻句;流星比作蜂鸟             

C. 比喻句;蜂鸟比作流星

(3)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①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

(   )

②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  )

【答案】

(1)A

(2)C

(3)A;B

【解析】【分析】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把“蜂鸟”比作“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是比喻。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1)A;

(2)C;(3)①A;②B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课外阅读。

__________

   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

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

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

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

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

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

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所以风吹雨打她也不会掉下来。

   我爱牵牛花。

(1)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分别写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

(3)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牵牛花________的精神,抒发自己________的感情。

(4)给短文取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你喜欢什么花?

你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种花吗?

试着写一写吧!

【答案】

(1)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花索;彩带

(2)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

(3)坚忍不拔;爱牵牛花

(4)我爱牵牛花

(5)略

【解析】【分析】

(1)本题是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考查。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和喻体组成。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在对比喻句有了了解之后就要仔细阅读短文。

(2)本题是对段落中心句的考查,中心句在段落中处于中心地位,它在段落中起主导作用。

一般在段落中的句首或句末,起总结引领作用。

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其每段的第一句话。

(3)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结构,感受文章内容。

短文在结构上前后照应,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之情,内容着重写了牵牛花坚韧不拔往上爬的精神。

(4)本题是给短文拟写题目,首先要对短文中心内容有一定了解,然后进行概括凝练。

(5)本题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观察,介绍自己喜欢的花,叙述要有条理,且要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1)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花索、彩带

(2)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

(3)坚忍不拔、爱牵牛花

(4)我爱牵牛花

(5)略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掌握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本题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仔细读短文,认真领会作者的感情,就不难填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学生对短文题目的拟写,学会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中心内容。

(5)本题答案不一,但要结合生活实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细心留意周围的事物,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6.阅读绘本《爱心树》的故事梗概和绘本选页示意图,然后回答问题。

(一)故事梗概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了一个男孩。

男孩每天都会跑到树下捡树叶、编王冠,想象自己是森林之王。

男孩还常常爬树、荡秋千、吃苹果、跟大树捉迷藏。

玩累了,他就在树荫里睡觉。

男孩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

   日子一天天过去。

男孩逐渐长大了,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大树说:

“爬到我身上来吧!

荡秋千、吃苹果,到阴凉里玩一玩吧!

”男孩说:

“我已经长大了,不爱爬树玩了。

我想买些好玩的东西,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大树说:

“把我的苹果拿去卖掉吧。

”男孩把苹果全都摘走了。

大树很快乐。

   男孩好久都没有来了,大树很难过。

有一天,男孩回来了,他说:

“我需要一幢房子保暖。

我要娶妻子,生孩子。

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

”大树说:

“森林就是我的房子。

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去盖房子。

”男孩砍下树枝,盖了一座房子。

大树很快乐。

   男孩又有很长时间没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了。

男孩说:

“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大树说:

“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

”男孩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

大树很快乐,但心坎里却有些……

   又过了很久,那男孩又来了。

大树说:

“非常抱歉,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

”男孩说:

“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只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

我太累了。

”大树尽量把身子挺高:

“来吧,孩子,坐在我身上休息吧。

”于是男孩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二)绘本选页示意图

(1)这个故事中有两个人物:

________和________。

(2)请把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新排一排。

①大树只是个老树墩,让男孩坐下来休息。

②大树让男孩砍掉树枝去盖房子。

③大树让男孩摘掉苹果去买好玩的东西。

④大树让男孩砍断树干做一条船。

(    )→(    )→(    )→(    )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认为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请你写出来。

(4)看到孤零零的树墩,你会对文中男孩提出什么建议?

请写在下面。

【答案】

(1)大树;男孩

(2)③;②;④;①

(3)示例:

大树心坎里有些难过,因为男孩要去远方了,大树很不舍。

(4)示例:

做人不能贪得无厌,不能一味索取,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4)结合短文内容,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大树、男孩

(2)③;②;④;①

(3)示例:

大树心坎里有些难过,因为男孩要去远方了,大树很不舍。

(4)示例:

做人不能贪得无厌,不能一味索取,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7.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一次性筷子由于卫生、方便受到餐饮业的青昧,同时,大批生产一次性木筷却使我国大量林地被毁。

中国市场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每加工5000双一次性木筷要消耗一棵生长了30年的杨树,全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筷要消耗森林100多亩,一年下来总计3.6万多亩。

另外,造纸业也是另一项需要大量消耗树木资源的传统行业,年消耗木材也有1000多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被严重消耗了。

(1)中国市场制造一次性木筷每年消耗森林多少万亩?

(   )

A. 100多亩                                  

B. 3.6万亩                                  

C. 2.6万亩

(2)制造一次性木筷和造纸业会带来什么问题?

(   )

A. 森林资源被严重消耗                     

B. 森林灾害频繁发生                     

C. 生态环境恶化

(3)如何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写出你的两点建议。

【答案】

(1)B

(2)A,B,C

(3)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保护森林资源。

②尽量不用一次性木筷,改用非一次性的筷子;节约用纸,爱护书本。

【解析】【分析】

(1)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的提炼,注意找准问题中的关键词“一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查找出“一年下来总计3.6万多亩”。

 

(2)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生产一次性筷子和造纸业需要消耗森林资源,所以必然会对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ABC三个选项都是讲的对生态造成的影响。

(3)本题只要提出两点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B;

(2)A;

(3)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保护森林资源。

②尽量不用一次性木筷,改用非一次性的筷子;节约用纸,爱护书本。

【点评】

(1)本题一定要读清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段落中寻找。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态生态问题的理解。

(3)本题考查对森林消耗所产生的生态问题的建议,合理即可。

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就在那几天,人们开始打猎了,树林里来了很多猎人,里面还有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一个枪法很准的猎人经过那里,听见树丛中传来咕咕的叫声,就举枪瞄准,“砰!

砰!

”连开了两枪。

   幸好没打中。

子弹擦过小狗的耳边,就像连环画里画的那样。

小狗拔腿就跑。

它很诧异:

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狗跑啊,跑啊……

(1)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说明“百发百中”的句子。

(2)“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竟然”可以用________(居然 果然 突然)来代替,让人有一种________的感觉。

A.理所当然   B.不出所料   C.出乎意料

(3)课文为小狗设汁了三种结局,这三种结局分别会带来的后果是:

第一种________;第二种________;第三种________。

A.过于平常,安于现状,比较保守

B.迷失了自我

C.找对老师,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4)我读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这只不会叫的狗是________的狗。

(   )

A. 愚蠢、不求上进                             

B. 聪明、勤奋                             

C. 好吃懒做

【答案】

(1)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2)居然;C

(3)B;A;C

(4)B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也就是故事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解答时结合选项判断。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2)居然、C

(3)BAC

(4)B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9.课内阅读。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㘗㘗”,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1)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呢?

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到括号里。

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①在每一片叶子里________      ②在每一朵小花________

③在每一滴汗水里________      ④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________

(2)文中写了______种声音,分别是__________发出的。

(   )

A. 4;大树、蟋蟀、大雁、秋风               B. 3;叶子、小花、汗水               C. 2;大树、蟋蟀

(3)对文中画线的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 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

C.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答案】

(1)C;A;D;B

(2)A

(3)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CADB;

(2)A;(3)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含羞草的秘密

   在我们上学必经的小路旁,长着一株含羞草,它的茎纤细,叶子是羽毛状的。

只要一碰它,叶子就会合拢,含羞草的头就会低下去。

我们特别喜欢拨弄它,每次经过那里,都争着去“羞”它,可有意思了。

   今天早晨,骆宁抢在我前头,去拨弄含羞草。

忽然,她惊呼起来:

“你们快来看,含羞草不羞了!

”我和志玲跑过去一看,含羞苹果真纹丝不动。

我又拨弄了几下,奇怪!

含羞草的叶子没有合拢,它的“脸皮”变厚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

   回家后,我找来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来看,才知道其中的奥秘。

原来,在含羞草的小叶片、大叶柄与茎相连的地方有一个充满水分的叶枕,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