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352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顺境与逆境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1课时成亦顺境,败亦顺境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从对顺境的认识出发,分析了顺境与人的成长和发展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共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

“在顺境中成功”首先指出顺境的含义,然后分析顺境对我们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二层次:

“在顺境中沉沦”通过“高速公路的弯道”和“青蛙实验”,分析了顺境的负面作用;最后引导中学生要把握好人生目标,正确利用顺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面对顺境,能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顺境。

能力目标:

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顺境的双重作用。

知识目标:

认识顺境的不同影响;懂得身处顺境时的正确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顺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顺境和逆境相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

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目标奋进,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但是顺境对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利因素,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而初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阅历决定了他们很难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顺境,正确认识顺境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对待顺境”。

现在的学生大都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少经历生活的磨难,缺乏“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切身体会,因此他们不太懂得珍惜并利用自己拥有的有利条件。

有的青少年沉溺于顺境而不思进取,缺乏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在顺境中常存感激之心;要把握机遇努力成才;身处顺境,居安思危。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

多媒体播放视频《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简介、童年的经历等)。

通过感受邓亚萍的辉煌成绩以及背后经历的种种坎坷,明确顺境与逆境构成了人生乐章的双重变奏,导入新课。

方式二:

古诗导入,请学生分析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理解。

引发学生讨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方式三:

图片欣赏导入。

伴随不同的音乐分别出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

然后教师按照教材引言的内容去讲解、导入。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顺境和逆境获得直观的感受,但这种感受仍停留在模糊的感性认识上,下一步就要帮助学生对顺境和逆境有理性的认识。

2.第一层次:

在顺境中成功

方式一:

第一步:

让学生列举自己在某方面取得的成功,并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原因。

引导学生明确“顺境”的含义。

第二步:

结合教材P98图5-1畅所欲言日常生活中自己遇到的类似环境。

体会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长辈、亲友等对自己的关怀与帮助,由衷产生感恩之心。

第三步:

让学生对比过去(主要是父母一代)和现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思考顺境对人成长的作用。

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分析说明,充分感受顺境有助于我们成功。

第四步:

多媒体展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设问:

她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明确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只有在主观上做到勤奋、节制和坚强,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方式二:

第一步:

多媒体展示班上某同学的动感影集。

通过感受她(他)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明确顺境的含义。

第二步:

通过“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经历”和“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就展”两则材料论证顺境的积极作用。

引导学生明确无论从个人才智、能力的发展,还是从国家、社会、人类发展等方面,顺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第二层次:

在顺境中沉沦

方式一:

第一步:

教师列举“被南开大学退学的张满意”以及“身处顺境的韩虎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共同分析顺境为什么会给某些人的发展带来负面作用。

通过真实典型的材料印证如果主观上贪图安逸,不思进取,顺境就会成为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二步:

请课前有所准备的同学讲述古今中外由于沉溺安逸生活,不思进取而荒废学业、走向失败的故事。

大量鲜活的实例既能有力地证明顺境的负面作用,又能使学生有所体验。

第三步:

多媒体播放《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邓亚萍退役的原因)。

通过分析邓亚萍在巅峰时选择退役去读书的原因,总结出应该如何正确面对顺境,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顺境。

方式二:

第一步:

阅读教材P100材料“高速公路上的弯道”和“青蛙实验”谈感想。

高速公路的例子形象地说明顺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如容易使我们懈怠、不思进取和意志消沉等;青蛙实验的结果则告诉我们在顺境面前如果贪图享乐,沉溺于安逸的生活,就会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第二步:

设计名言大比拼活动“关于顺境负面作用的名言我知道”。

这个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明确了顺境的负面作用。

第三步:

结合事例“毛泽东辩证看待顺境”,启迪学生应当如何面对顺境。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合作探究对待顺境的正确态度:

一方面要珍惜机遇,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充分利用顺境这一资源,促进自我成长。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将引言部分制作成两组图片或截取影像资料片段进行对比,图片分别以“阳光”和“风雨”为主题,并搭配两段对比鲜明的音乐;或者播放反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生活的录像片段、照片(可以使用教师备课系统中的多媒体资源《不同的生活环境》)。

2.制作多媒体课件《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包括邓亚萍简介、没能留在省队的遭遇、巅峰退役……)。

课件使用目的:

通过介绍学生耳熟能详又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事迹,使学生明确顺境的含义,并怀着感恩之心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环境,把握好人生目标,正确利用顺境。

3.课前整理某位同学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照片,制作成动感影集。

课件使用目的:

选取身边同学的实例,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论据,充分论证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此美好,有着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身处顺境的我们应该更加热爱祖国,感恩长辈、亲朋。

4.下载“青蛙实验”的flash。

课件使用目的: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论证顺境对某些人产生的负面作用,启示学生顺境时,当居安思危,不断进取,方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呈现古今中外由于沉溺安逸生活、不思进取而荒废学业、走向失败的故事以及辩证看待顺境最终取得成功的材料(最好能找到影视片段)。

(如:

被南开大学退学的张满意和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经历、辩证看待顺境的毛泽东等)

课件使用目的:

使用言简意赅的例证,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所学知识,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顺境作用的能力。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搜集名人成才的事例(如杜牧、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爱迪生等)以及正确对待顺境的名言。

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到我们对待处境的态度的影响。

——西尼加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

——培根

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翼;在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

——培根

2.下载mv或音乐《感恩的心》

3.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

正方:

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中山大学)(优酷视频)

4.《海南新闻网》他从“小皇帝”变成“瘾君子”        

初中生韩虎的家庭和睦富裕,从小家里人都把他视为“掌上明珠”。

韩虎聪明好学,成绩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

就因为这一切,在家中,父母什么事都顺着他;在学校,有老师的宠爱,使他成了同学中的中心人物,处处得宠的韩虎慢慢地变得洋洋自得,同时养成了任性、霸道的性格和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坏习惯。

后来,他又迷上了电子游戏和上网,逐渐导致上课迟到、早退,有时候甚至发展到了夜不归宿。

整天混迹于电子游戏厅和网吧的韩虎,认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少年,也逐渐成为其中的一员。

始于一次好奇,最终他变成了一个“瘾君子”,为了筹钱,他参与团伙抢劫勒索,最终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

5.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贡献率居世界首位、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居民储蓄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钢产量创世界之最、粮食生产实现6年“连增”……改革开放后持续年均增长近10%的中国经济,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6.在辩证看待顺境方面,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形势下,毛泽东都是用李自成这个典型事例来教育党员、干部。

1944年4月12日,他在《学习与时局》的报告中说:

“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毛泽东不仅用李自成的事例教育别人,也用来警示自己。

1944年11月21日,他致信郭沫若倾诉衷肠:

“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1949年3月23日,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曾语重心长地对其他中央领导人说:

“今天是进京‘赶考’。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7.中国最年轻的女副省长——谢茹

2008年3月14日,中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

在步出人民大会堂的人潮中,一位端庄的女委员格外惹人瞩目,她便是江西省新任副省长谢茹,刚满四十岁的她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副省长,被坊间亲切地称为“美女副省长”。

翻开谢茹的简历可知,这位1968年出生的副省长,拥有经济学博士学历。

其人生轨迹可用“顺”字来形容。

1990年大学毕业,她仅用了10年时间便完成了职称晋升中的从初级、中级到正高的三次破格。

2001年当选景德镇市副市长时,她才33岁,成为江西省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

2008年,她又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副省长。

 

第五单元顺境与逆境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2课时功亦逆境,过亦逆境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功亦逆境,过亦逆境”主要从对逆境的认识出发,分析逆境与人的成长和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逆境中消沉”,让学生明确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心理感受,逆境的阻碍作用是明显的,逆境对人的成长有消极影响。

第二层次“在逆境中奋进”,在明确逆境具有“两重性”的基础上,揭示在一定的条件下,逆境和顺境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

最终使学生明确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必须正视现实,自己的人生轨迹由自己做主,只有如此,方能成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在逆境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上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客观分析、正确面对逆境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逆境是客观存在、难以完全避免的;认识逆境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懂得顺境与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逆境中奋进”。

从教材内容设置来看,“在逆境中奋进”是对逆境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和体验逆境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是激发斗志的源泉,引导学生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从学生思想教育来看,由于缺乏对逆境的正确认识,当逆境来临时,有些学生情绪消沉低落,行为紊乱偏激,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因此,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奋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重大。

教学难点:

“顺境和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从初二学生的认知角度看,他们大都缺乏辨证思维能力。

怎样在顺境中居安思危?

怎样遇到逆境不气馁,理智分析,勇敢应对,变不利为有利?

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构成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

列举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逆境,如考试失利、没有知心朋友、家庭经济困难等。

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主要让学生明确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但这种美好的想法却不现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逆境的考验,从而导入新课。

方式二:

案例对比导入。

通过勇者面对逆境能奋发、搏击而胜利的案例和懦夫面对逆境是抱怨、退却而失败的案例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自然导入“功亦逆境,过亦逆境”的教学。

2.第一层次:

在逆境中消沉

方式一:

第一步: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逆境,并回想当时的感受。

通过列举和谈感受,使学生对逆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逆境总是与人不期而遇,它是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人对逆境的感受也不同。

第二步:

教师提供提示材料,设置活动“猜猜她(他)是谁”。

此处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遭遇逆境,即使是伟人、名人也不例外。

逆境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逆境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三步:

列举遭遇逆境的初中生高明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对于有的人来说,逆境会打击他们的自信,消磨他们的意志,摧残他们的身心,甚至使他们走入迷途,一蹶不振,最终一事无成,从而总结本层次的题目:

在逆境中消沉。

方式二:

第一步:

首先让学生思考并畅谈:

你眼中的逆境是什么?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逆境,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反映逆境的图片。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视具体情况点拨、引导即可。

讨论的结果应达成共识:

逆境总会与人不期而遇。

逆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人对逆境的感受也不同。

第二步:

让学生完成教材P102的探究:

在你的周围,有人因为逆境而沉沦吗?

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和沉沦的原因。

(因为探究的内容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所以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交流即可。

当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因逆境而沉沦的案例。

)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逆境的阻碍作用是明显的,逆境对人的成长有消极影响。

3.第二层次:

在逆境中奋进

方式一:

第一步:

多媒体课件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洪战辉的事迹,让学生就洪战辉说过的一句话“苦难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人生最重要的是奋斗。

”展开讨论。

用感人的故事引出主题,激励学生在逆境中奋进。

第二步:

让学生就高明和洪战辉的事例展开大讨论。

通过境遇相同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的两则事例进行对比,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逆境的“两重性”,即对懦夫和意志坚强的人来说,逆境的作用完全不同。

第三步:

请学生讲自己了解的战胜困难、在逆境中奋起的故事。

进一步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对逆境。

第四步:

播放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并展示大灾大难后中国取得的各项成就。

让学生明确“多难兴邦”的道理,它蕴涵着历史的辩证法,充分说明顺境与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并激发出学生对伟大民族精神的认同,对伟大祖国母亲的热爱。

方式二:

第一步:

组成合作探究小组,讲述在逆境中奋进的人和事,进而分析自己在学习、交往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原因并找出应对的方法。

通过发表自己对这些人或事的看法,以及帮助那些有挫折感的同学出谋划策,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耐受能力,明确逆境的“两重性”。

第二步:

举办一场辩论会,题目为:

顺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逆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辩论澄清观念,学会辩证地看待顺境和逆境,培养主动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意识,形成“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从而结束对第十课的学习。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呈现反映逆境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课件使用目的:

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明确逆境是客观存在的,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遭遇逆境,经历坎坷。

2.搜集被困难吓倒、在逆境中消沉以及战胜困难、在逆境中奋起的素材进行对比,最好能找到影视片段或故事材料。

课件使用目的:

用典型真实的事例论证逆境的阻碍作用,效果会十分明显;通过分析逆境成才的原因并讨论彼此的感受,正确认识逆境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3.截取视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洪战辉的事迹。

课件使用目的:

借助洪战辉的感人事迹,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对逆境和失败,激励学生在逆境中奋进,做精神上的强者。

4.播放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并展示大灾大难后中国取得的各项成就。

课件使用目的:

了解逆境是客观存在的,明确顺境与逆境对立统一的特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主义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自豪感。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海南新闻网》仗义“朋友”把高明送进“高墙”

在高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事故过世了,这使本来就生活艰难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着高明和妹妹。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明结识了无业青年阿新,变得无心向学,也懒得给母亲分担家务了,特别是中考的失利,更让他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为了能够经常去喝茶喝酒,进出电子游戏厅、网吧、歌舞厅和录像厅,阿新带着高明干起了小偷小摸的勾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小打小闹已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大肆挥霍。

2002年5月25日,当他们在海口市新华南路的一条小巷里向几名吸毒者出售毒品时,被公安干警逮了个正着。

高明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2.猜猜她(他)是谁?

(1)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困。

十五岁开始发奋读书,遇到难题就多方求教,曾说: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他有一腔报国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始终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重用。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2)他8岁上学,只受过三个月的正规教育;12岁起做过报童、小贩、报务员等以自谋生计;21岁时发明了一台选票记录仪想推销给国会,但未被采用;经过上千次的失败终于发明了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

(爱迪生)

(3)一个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他既不能说话,也几乎不能动弹,表达思想唯一的方法就是用他那仅能活动的几根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与他人交流。

其代表作《时间简史》使他的名字广为世人熟知。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

(4)他患有遗传性僵直性脊柱炎。

幼年时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

母亲的“棍棒教育”使他弹得一手好琴,但也使得他从小就不爱讲话,性格孤僻。

他是著名音乐人、音乐创作家、作曲家、作词人、制作人,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

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他说:

“明星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只要你肯努力。

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我不服输的结果。

”(中国台湾华语流行歌手周杰伦)

3.逆境中成才的名言。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

——海伦·凯勒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三毛

4.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成长经历:

从混混儿到总统

2008年11月5日中午,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和首位非洲裔总统。

奥巴马1961年8月4日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出生。

在两岁多的时候,父母婚姻破裂。

6岁时,随母亲和继父前往印度尼西亚生活了4年。

在那里,作为黑人的奥巴马遭遇了种族歧视。

奥巴马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深深的困惑,生活一度颓废。

他从街头的报刊亭购买漫画书看,在电视前一待就是几小时,或者无聊地听着广播入睡,他甚至希望借助烟酒和大麻解决烦恼。

他曾在夏威夷海滩和印度尼西亚街头游荡逃学,“过了一段荒唐的日子,做了很多愚蠢的事。

”奥巴马的“街头混混儿”生活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经过内心的挣扎,奥巴马正式认同自己是一名黑人(非洲裔美国人)。

他决心痛改前非,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国际关系。

奥巴马的“街头混混儿”生涯也并非一点收获都没有,这些经历使奥巴马特别能理解草根阶层的需求,也更懂得怎样和草根阶层对话。

 

第五单元顺境与逆境

第十一课与挫折同行

第1课时感受挫折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感受挫折”从中学生普遍遭遇的挫折情境切入,分析了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在对挫折的含义进行简单解释的基础上引申到人生难免有挫折;对造成挫折的因素做了多方面的分析后,进一步分析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锻炼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导致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辩证的观点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人生难免遭遇挫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身心发展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初中生还不能对自己和社会有清楚的认识和评价,他们的目标期望值往往比较高,因而挫折就成为生活和学习中时常遇到的问题。

由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特别是不能正确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导致有些学生遭遇挫折后出现情绪消沉低落、自责、甚至失去信心的状况。

因此,使他们认识到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在挫折面前要保持正常的心态,能从容面对,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遇到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个观点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辩证色彩。

但学生的思维习惯基本上是非此即彼,不容易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只有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具有积极作用,才会产生不回避挫折、挑战挫折的决心、信心。

因此,理解这一观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

介绍中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杨威的奋斗经历。

讨论:

你认为他是一名成功的运动员吗?

为什么?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尽管杨威失利多次,但他具有顽强的意志,能够战胜挫折,依然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通过事例使学生了解成功与挫折构成了人生不同寻常的两个音符,只有成功与挫折交替呈现,人生才能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方式二: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设问歌词中的“风雨”和“彩虹”分别代表什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挫折”这个原本沉重的话题轻松化,引发学生对挫折相关问题的思考。

2.第一层次:

人生难免有挫折

方式一:

第一步:

聆听心声。

设置学生活动:

你的挫折我来听。

让学生倾诉自己的挫折,既是一种宣泄,又是他们直面挫折、走出挫折的第一步。

通过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心理体验,加深对挫折含义的理解,懂得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要经历挫折的,同时为后面教学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提供很好的素材。

第二步:

列举感悟。

截取视频片段,播放2010年上半年我国和世界各国遇到的灾害(如:

西南大旱、青海玉树地震、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红衫军与泰军警大冲突、冰岛火山大爆发等等),让学生谈一谈内心感受。

无论什么身份、地位、职业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经历各种挫折;另外,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挫折,都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使学生明确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干扰、困难和失败,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这就是所谓的挫折。

方式二:

第一步:

呈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奋斗史。

学生谈感想,对奥巴马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懂得任何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会经历挫折的锤炼。

第二步:

讨论中学生会遇到的挫折。

在讨论的基础上呈现对中学生挫折的调查。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挫折,并了解自己的耐挫折能力。

3.第二层次:

造成挫折的因素

方式一:

学生回忆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挫折经历,并将其一一写下来,小组讨论交流如下几个问题:

(1)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2)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对一些人是挫折,对另一些人则不是挫折?

(3)哪些人最易受到挫折?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造成挫折的多种因素,引导学生懂得人的心理因素在应对挫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敢于直面挫折、勇于战胜挫折的勇气。

方式二:

展示一系列图片,分析挫折分别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并讲解各种因素:

(1)外在因素(非人为因素)①自然因素②社会因素;

(2)内在因素(人为因素)①学校因素②家庭因素③个人因素等。

造成挫折的因素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普遍存在的。

从而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