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测试题必修新课件9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317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测试题必修新课件9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9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测试题必修新课件9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9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测试题必修新课件9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9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测试题必修新课件9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9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测试题必修新课件9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测试题必修新课件96.docx

《9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测试题必修新课件9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测试题必修新课件9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测试题必修新课件96.docx

9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测试题必修新课件96

阶段性测试题七(必修二第三、四专题评估测试)(附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济宁)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答案]C

[解析]由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可知,中国完成了土地改革,而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是在1958年,排除了A、B、D。

材料讲的是中国重工业很薄弱,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所以答案选C。

2.(2014·临川一中)“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答案]C

[解析]依据歌谣中“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可联系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的历史,故C项正确。

3.(2015·青岛二模)下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

D.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时间。

根据所学知识,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符合题意;据材料图示所示三个时间内社会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5%、57%和67%,国家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分别为18%、29%和33%,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53~1956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图示,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7%、14%和0%,可知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项。

4.(2015·南昌调研)1999年10月1日,走过半个世纪光辉历程的新中国,迎来了她50周年的庆典。

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下列对新中国50年所实现的历史性跨越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B.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C.60年代初的“八字方针”,彻底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D.市场经济的建立,实现了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没有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B项正确;60年代初的“八字方针”只是在农村工作中纠正了“左倾”错误,没有彻底纠正,故C项错误;市场经济的建立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

5.(2015·温州)下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  )

A.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B.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D.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

D项与图片一样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故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D。

6.(2015·临川)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演说时曾回忆童年:

那时我就四五岁,已经可以帮家里干活了,记得那次用小木桶到村里食堂打全家人的早饭——菜粥。

力气还是小啊,不小心摔倒了,……泼掉的只是汤水,米和菜还在桶底沉着呢。

莫言为我们描述的童年往事折射出

(  )

A.建国初年国民经济的萧条状况B.三大改造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C.人民公社运动的消极影响D.文革期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答案]C

[解析]材料“记得那次用小木桶到村里食堂打全家人的早饭”可以看出这是人民公社运动带来的影响。

所以答案选C。

7.(2015·广东揭阳)“……1978年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的会议上,一名来自安徽的干部鼓足勇气说,不应当盲目学习大寨榜样,政府不应当搞这么多政治运动,干扰地方的经济创新。

”这反映了

(  )

A.实事求是与“两个凡是”两种思想路线的直接斗争

B.“文化大革命”的继续与拨乱反正改革的正面交锋

C.农业集体化与农民分散经营两种生产方式的斗争

D.重视工业与重视农业的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斗争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学习大寨榜样是指坚持农业集体化,而地方的经济创新指的则是农民分散经营,所以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农业集体化与农民分散经营两种生产方式的斗争。

8.(2015·厦门期末质检)促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及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粮食总产值净增量

年均粮食增长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增长率

1978~1984

1025.4亿公斤

495亿公斤

14.55%

A.人民公社体制继续发挥作用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78~198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农民家庭纯收入均显著增长,主要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故选择D项。

A项的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阻碍了人民劳动的积极性;“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在1976年,不符合题目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在1984年开始,并且主要是在城市进行,C项错误。

9.(2015·烟台一模)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

“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对土地的经营方式,但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并未变。

故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C项与题意无关。

D项,在材料中为体现。

10.(2015·大庆实验中学)1978年5月2日到6月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带领下,一个由包括6个部级干部在内的20名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出访了瑞士、联邦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

对这次出访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B.出访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C.出访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D.中国同欧盟国家建立了良好关系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打破意识形态的限制了;C项错误,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是在1978年底;D项错误,欧盟是1993年才成立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选B项。

11.(2014·广州)“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这一变化缘于

(  )

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答案]C

[解析]该题材料表达了我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作用,而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自身的因素,故C项正确。

12.(2015·肇庆统一检测)陈秉安著《大逃港》:

“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

”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  )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从材料可以看出深圳的逃港人员大量的又回来了,说明了深圳等成为经济特区后,活力增加,吸引了人们回来创业。

13.(2015·南京、盐城二模)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

“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与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用排除法。

从题干时间“1980年10月”,结合所学知识“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不包含1988年开放的海南岛,排除A项;经济特区没有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排除B项;上海浦东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排除C项。

因此选D项。

14.(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

这说明

(  )

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

[答案]C

[解析]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C项正确;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但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A、B、D项错误。

15.(2015·湖北)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答案]D

[解析]按照题干的理论: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参与的市场扩大,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B、C不能体现市场的扩大。

故选D项。

16.(2015·淮安检测)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  )

目 录

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孟晓苏

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李源潮

农村工业化:

结构转换中的选择李克强

后记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厉以宁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开放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答案]D

[解析]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该书的主题——改革,再结合材料目录,分别讲了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由此可判断出选择D项。

A项和B项错误,并未体现平反冤假错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内容;C项错误,材料虽然说得是改革的内容,但是并非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进程的记录,而是创新发展。

17.(2015·哈尔滨三中一模)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

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

这表明在中国

(  )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97年”可知B项中的“已经”说法有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形式,A项说法有误;从材料中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增多,国家批准私营企业的自营进出口权,可分析出非公有制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D项材料未涉及到。

18.(2014·湖北七校联考)传教士师古德说:

“整个中国渴望改变;科举制成为过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政府也开始懂得其存在不是为了统治者的私利;爱国的精神正在产生,抵制美货运动是最初的表现;对宪法和重组军队的要求已经得到回应;禁止缠足、女子教育、新建筑风格、治外法权都是热烈讨论的问题。

”材料反映的年代应该是

(  )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B.民国初期

C.北洋军阀时期D.清朝晚期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此时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国内出现了抵制美货运动,人们“对宪法和重组军队的要求已经得到回应”,人们热烈讨论“禁止缠足、女子教育、新建筑风格、治外法权”等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末新政时期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因此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清朝晚期。

19.(2014·金华)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有刊文评论时事:

“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上述评论反映出

(  )

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出现

C.近代工业兴起,冲击传统观念

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

[答案]C

[解析]A项扩大了评论的影响,排除;雇佣关系早在明代中后期已经出现,排除B项;本题考查的是对评论的内容的理解,D项与题目的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侧面反映了C项所述。

20.(2015·温州十校联合体)在世俗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近现代中外经济文化思想交融的痕迹。

据此,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

A.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之际,合身适体的改良旗袍迅速流行

C.新文化运动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终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D.1992年中国企业家常通过互联网认真学习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答案]A

[解析]20世纪20年代以后,合身适体的改良旗袍迅速流行,B项错误;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而不是成为一种社会时尚,C项错误;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D项说法错误。

21.(2015·江西五校联考)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

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

”这反映了

(  )

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

[答案]C

[解析]近代中国人在一个时期内把“啤酒”称为“卑酒”,作为中国传统酒文化之外的补充,说明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已被西化”“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崇洋媚外观念”等信息,故A、B、D三项错误。

22.(2015·四川大竹文星中学月考)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

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

“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

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

”该刊物

(  )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②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

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变迁的相关内容。

从材料信息“士大夫可读……男子可观……螓首蛾眉(指女子)……雅谑”可知读者的广泛性,①正确;从材料信息“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可知②正确;从材料信息“一事一画,上文下图”可知③正确;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A项。

23.(201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高铁网2012年08月05日讯:

预计今年年底前,京深北段与先期开通运营的武广、广深高铁相连,形成我国最长的南北高铁纵贯线,到时,旅客从北京到深圳只需9小时左右,比目前缩短15小时。

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B.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时政话题为切入点,联系19世纪末近代铁路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但是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并不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更不可能减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故D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选D。

24.(2015·南京摸底)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股票、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

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

这主要说明当时

(  )

A.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B.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

C.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D.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

[答案]A

[解析]“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可以得出报纸不仅仅提供新闻等信息,还具有其他功能,故A项正确;登报告示并不能说明民众的法律意识普遍提升,故B项错误;登报告示并不能说明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故C项错误;登报告示并也不能说明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晚清时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金融体系并不健全,故D项错误。

25.(2014·安徽示范性高中高三联考)2013年3月12日,一个特殊的族谱展览在佛山市图书馆开展。

66岁的佛山人庞日泉共花了18年时间,手写完成了佛山陈氏、庞氏九卷族谱长卷,反映了这两个家族近千年的历史变迁,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

“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的原因有

(  )

①社会制度的变革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主政治的进步④文化教育的普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现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原因。

根据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女性不能录入族谱。

女性在当代也能进入族谱,当然是当今社会各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意识的进步等。

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第26题25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4分。

共50分)

26.(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

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

……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6分)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

……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分)分析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

(8分)

[答案]

(1)特点:

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中小企业为主;工业增长快。

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实业救国思潮。

(2)事件:

三大改造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影响: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决:

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1)问,“特点”在材料中比较明显,可从增长速度、行业特点、产品内容等方面概括为:

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集中在民生领域等;“原因”主要是: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提倡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等。

(2)问,“事件”主要从1956年的时间去回答:

三大改造运动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该事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3)问,主要结合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中国经济改革的特点进行分析作答。

27.(2015·盐城摸底)回顾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价值规律将始终存在着而且作用着,所不同的只是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已”。

另一位经济学家顾准提出“让市场的力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他们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批拓荒者。

但遗憾的是,对这些真知灼见,当时既未能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理解和关注,也未能被政府的决策所采纳。

——李照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

市场经济理论认识的深化》

材料二 党对市场经济认识的过程

时间

内容

意义

1982年

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

1984年十二

届三中全会

有计划商品经济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