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联句练习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271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docx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联句练习讲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docx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

成语联句练习答案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

“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

”晋·左思《蜀都赋》:

“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2)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

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出处唐·刘禹锡《浪淘沙》词: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处《论语·颜渊》:

“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

“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4)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

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处《诗经·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5)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

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出处〗元·李元蔚《将神灵应》第二折:

“只因一着错,输了半盘棋。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论语·卫灵公》:

“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

信用;其:

那;可:

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出处《论语·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释义:

“非”,不是。

“孰”谁。

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9)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释义:

树:

培植,培养。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

《管子·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

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

“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

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

道义;寡:

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解释〗欲:

要;患:

忧愁,担心;辞:

言辞,指借口。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

“不有废也,君何以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1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谚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15)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释义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1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解释:

户枢:

门转轴;蠹:

虫蛀。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

成语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1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

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

“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

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

“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2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

“《易》曰: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21)养兵千日,用于一时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

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南史·陈暄传》: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22)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

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2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竭:

尽,完。

拿不完,用不尽。

形容非常丰富。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2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

“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出处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2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

说话的人;闻者:

听话的人;足:

足以,值得;戒:

警惕。

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成语出处:

《诗经·大序》: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2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

下棋的人;旁观者:

看棋的人。

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

“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2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

就;加:

加以。

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出处:

《论语·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宋·朱熹《集注》:

“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听取别人的意见,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

“师示一偈曰:

‘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3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

哪儿;附:

依附。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

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语出《诗经.小雅.鹤鸣》: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思是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

指别国的贤才可以用来治理本国。

后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

(3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解释: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

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出处:

宋·苏洵《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3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昏昏:

模糊,糊涂;昭昭:

明白。

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短:

不足,长:

有余。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3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3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第73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

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4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

“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1)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

《礼记·杂记下》: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4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3)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于君如何?

”曰:

“臣多多益善耳”

(4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出处】《孙子·谋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面象金象玉,里面却是破棉絮。

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出处明·刘基《卖柑者言》: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46)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47)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疑:

怀疑,犹豫。

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出处《商君书·更法》:

“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48)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囊:

口袋。

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

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4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50)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51)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遗:

失物。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

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战国策·秦策一》:

“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5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亡:

逃亡,丢失;牢:

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5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成语出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54)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处女:

未嫁的女子;脱兔:

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出处《孙子·九地》: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55)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56)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

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

疏远的样子。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形容徒费口舌。

《诗经·大雅·抑》:

“诲而谆谆,听我藐藐。

(57)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量体:

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

裁:

裁剪。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事。

(58)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5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厌:

满足;脍:

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成语出处:

《论语·乡党》:

“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6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出自:

《左传·襄公二十年》:

“仲尼曰:

‘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

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

(61)古已有之,于今为烈

烈:

厉害。

某件事过去就已经有过,不过现在的更加厉害罢了。

出处:

《孟子·万章下》:

“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6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堤:

堤坝;溃:

崩溃;蚁穴:

蚂蚁洞。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

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6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

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6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空》: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6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比喻开始时虽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

出处《书·盘庚上》: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66)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出处宋·苏洵《衡论·远虑》: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67)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渡:

越过;陈仓:

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

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

“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6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出处:

 《荀子·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69)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

小蛇;弗:

不;摧:

消灭。

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

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出处:

 《国语·吴语》:

“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

“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7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刀俎:

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

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72)以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处《鹖冠子·天则》:

“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7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

长嘴水鸟;蚌:

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7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7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出处《庄子·山木》》: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76)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出处:

《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77)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足赤:

足金,纯金。

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

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出自:

宋·戴复古《寄兴》: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7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秀:

出众,突出;摧:

摧残。

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

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出处: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7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成语出处:

《庄子·渔父》: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8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

镂刻;舍:

停止。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荀子·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1)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

(82)一人向隅,举座不欢

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夫一人向隅而泣,则举坐为之不乐。

同里共井,其视同坐也.”

(8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处是《孟子•告子下》意思是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8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惆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释义:

意思是说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现在多比喻坏人相互勾结在一起。

(8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

良马,千里马;枥:

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8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8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出处】唐·韩愈《原道》: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

曰: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88)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

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成语出处《后汉书·桓谭冯衍传》:

“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江海带地,不足以比.”

(89)为淵驱鱼,为丛驱雀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

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出处:

《孟子·离娄上》:

“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9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9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

日出的地方;桑榆:

日落的地方。

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在另一个时候等到补偿或成功。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出处:

《左传·闵公元年》: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9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盛:

大;副:

相称,符合。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

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

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后汉书·黄琼传》: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94)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5)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子:

对别人的称呼;矛:

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

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出处:

《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

’其人勿能应也。

(96)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97)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

成语出处:

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98)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鸿毛:

大雁的毛。

比大雁的毛还轻。

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9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出处《礼记·大学》:

“曾子曰: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10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持:

持论,主张;有故:

有根据。

之:

代词,指所说的话。

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成语出处《荀子·非十二子》:

“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101)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成语出处: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10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

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

成就;废:

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0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释义:

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出处】徐谓《路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10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人民不怕死。

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出处《老子》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05)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06)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成语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

“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10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108)卧榻之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