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0125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

《最新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

最新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精选word文档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初识计算机系统,评课报告

篇一:

认识计算器评课稿

四年级上册《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说课稿说教材:

“用计算器计算”是江苏(国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单元的教学内

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法则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并借助计算器来探索有关规律,

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先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再学习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的方法。

第二段,教学用计算器进行两步混合运算,并安排了

练习十。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十中,还编排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趣题,并通过“你

知道吗”介绍“改错键”等常用的功能键,以及有关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让学生了解计算

工具的演变过程,感受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教材还安排了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本单元分四课时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计算器是如

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

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的外部结构及常用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的四

则运算及同级混合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学习内容首先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超市购物的发票,发票上项目很多,计算比较繁琐,由此激

发学生:

怎样才能又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来呢?

(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

)在学生充分

地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

再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场合或情况下看到过别人使用

计算器?

(设计意图: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遇到数目较大

或较繁的计算时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器,从而揭示学习的内容,通过交流计算器的应用场合,

让学生感受计算器使用的普遍性。

二、合作学习,探索计算方法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

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

显示器,键盘,

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接着让学生说

说这些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的功能?

同时教师说明:

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构

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设计意图:

这里创设学生充当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

生在同学,老师的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层次,探索,学习计算器的操作首先提问:

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

会用吗?

(学生基本会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给予学

生表现的机会)我们来个比赛好不好?

接着教师组织比赛,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及解决几个

实际问题。

试一试

学生先自己用计算器尝试操作,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请速度最快的同学上台演

示(实物投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探讨,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步计

算或同级两步计算只要从左到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同级两步计算不必分步操作。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基本上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组织比赛活动、让学生用计算器

自主进行计算,然后交流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教学生,

从而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

的方法,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引导发现规律

1、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两题,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2、分组比赛,第1,2小组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第3,4小组必须用计算器

来计算。

看看谁快。

比赛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使学生感受到:

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

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

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先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142857×1请学生先用计算器求出各题的积,然后观察各题中相乘的两个数及所得的

积,自主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做适当总结:

这几道算式第一

个乘数都是142857,,第二个乘数分别是1,2,3,4,5,6,它们的得数与第一个乘数一样,

都是由1,2,4,5,7,8这六个数字组成的六位数,不过各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但如果

把这个六位数的乘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一个圆面上,可以发现这六个积里各数字的排列顺

序是一样的,只不过起点不同:

乘1的积是从最小的数“1”开始,乘2的积是从第二小的数

字“2”开始,乘3的积是从第三小的数字“4”开始?

?

,乘6的积是从最大的数字“8”开始。

(2)再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先出示:

让学生用计算器各自独立计算出得数,然后再出示让学生再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让学生谈谈遇到的问题(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些数显示出

来了)。

最后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后四题的得数,并组织学生交

流,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及依据,确认发现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作

用:

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体验计算器的有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四、最后进行全课总结。

整个活动,老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设疑激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积极思考,

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

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创造性,以及成功的喜悦,学生

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篇二:

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计算器》说课稿

顾静茹

一、说教材

《用计算器计算》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

计算器(即电子计算器)是一种现

代计算工具。

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

大部分学生

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引导

他们正确使用和合理的运用,就显得很有必要。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

念非常吻合。

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学生的实践

操作;三是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计算器、学习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结合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经

历了解计算工具演变的过程。

2、了解计算器上常见功能键的名称,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知

道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3、感受计算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科学探求精神;体验用计算器计

算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能运用计算器进行

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四、说教法、学法

1、以人为本,创设宽广的学习空间。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在设计教案之前,我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大家都会使用计算器。

有的是家长教的,有

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教师做补充

的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为学生创设宽广的学习空间。

2.巧妙安排,体会计算器的优点。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

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3.放手锻炼,感悟策略的多样。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设计较大胆,出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

在没有任何提示

的情况下,学生都用计算器计算。

五、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计算器,在观察中认识。

这一环节是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应用的广泛性。

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计算器的实例,使学生对计算器有一种亲近感,感到它与

生活“同在”。

随即我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都会使用计算

器呢?

当学生回答使用计算器计算快、准、方便、快捷等优点时,我追问:

那你想掌握使用

计算器的本领吗?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这时的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对于计算器这个现代的计算工具来说,学生并不陌生,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他们

对计算器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

通过调查,四年级绝大多数学生都用过计算器。

所以在突出: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这一教学重点时,我设计了“向同桌介绍计算器”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很好

的促进了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

(二)在尝试中运用计算器。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设计

了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一组较大数目的加、减、乘、除四道计算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尝试使

用时规范操作方法;在掌握操作方法后熟悉键盘,进行熟练操作;在熟练操作中总结操作的

经验,养成操作技巧。

“教是因为需要教”,因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使用计算器的经历,所以,直接放手让学生

练习,在交流答案时,再适时地提问:

“你是怎样输入的?

”让操作不熟练或操作错误的学生

有一次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意识。

(三)应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让学生帮助小强家计算收入和支出的钱数,目的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四)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

本环节通过一则短片,让学生了解人类从古代的石块、木

棍发展到算筹,在由算筹发展到算盘,直到现在的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遍使用,进一步让学

生感受到计算器给人们的计算带来的方便。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

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计算器》评课稿

顾静茹

用计算器计算,在学生的脑海中的印象是很容易的,平时都在用,但是学生对于为什么

要用计算器,在计算时,如果手边有计算器,学生会依赖这个计算工具,如果本课就在如何

使用计算器上花时间会显得单调,枯燥无味。

所以这节课在注重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

需要,有层次的把以上的想法贯穿在里面。

本课有下几个特点:

一是遵循知识建构的规律,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这里找到学习的起点,拾级而上;二是数学味浓,习题中编排了体现

数学本质的内容,比如“帮小强家计算收入和支出”;三是围绕普通型计算器展开,为教学留

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教学时,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并对教材

巧妙加以整合让学生的思维在运用中得到提升;四是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与久远,感受“人”

和“工具”这一对矛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初步受到辩证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五是辨

证的看待计算器,计算器也有它的局限性,当遇到很大的数目它可能显示不出,即使显示也

不是正确的结果。

一般只能显示8到10位的数。

体会计算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帮助

我们解决所有的计算问题,解决问题更多的要依靠人的智慧。

总之,这堂课比较平实,没什

么花样,如果非要说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

《计算器》教学反思

顾静茹

一、关于教材

“用计算器计算”一课的教材,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非常合拍,给教师的教学定

位、教学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具体说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遵循知识建构的规律,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这里找到学习的起点,拾级而上;二是内容鲜活,与生活实际结合得很紧;

三是定位巧妙,围绕普通型计算器展开,为教学留有更为广阔的加工和改造的空间。

教学时,

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并对教材巧妙加以整合。

二、关于计算器功能键的教学计算器功能键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但教到什么程度?

用什么方法展开?

实值得思量。

我认为,教学中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对它的各种功能键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逐一

介绍,而应该抓住生活中经常使用、对学生建构科学素养起核心意义的内容进行教学。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知识经济时代,人不能沦为工具的奴隶”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计算器教学只是一个载

体,它应该承载着益智、辅德和育美的功能。

本课中,先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

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初步体会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然后让学生

使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计算器的使用,沟通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

四、关于计算器的引入。

课的开始,先出示了计算器,课末又以计算器收尾,主要出发点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

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与久远,感受“人”和“工具”这一对矛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初步受到辩证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篇三:

大数的认识评课稿《大数的认识》评课稿福泰小学王蕾华

作为小学数学的三大基本数学思想,推理在每一节课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

学生可以运用推理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在运用与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的

推理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经过一至三年级对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

直接经验,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也有了一定了解。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从学生原有

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整合。

首先让学生依次经历体会每一级级计数单位

的生成过程,然后引导学通过对个级数读法进行类比推理,迁移到整个万级与亿级的数。

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分级读数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在读数的过程中体会分级的意义,同时拓展

了学生今后延伸学习的思维与能力。

使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概念认识,形成学习结构,为后

续学习奠定主动发展的契机。

1.推理让思维活动化。

在探究新知环节,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充分给学生想的时间、说

的机会以及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逐步让学生理解掌握

(1)10个一千是一万

(2)用一个珠子变一个万,可以合并同桌两人的计数器

(3)计数器合并后,同桌合作创造新的计数单位

(4)新一组计数单位与前一组计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类比的思维方式提高活动的有

效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类比推理的过程中运用类比推理,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容量。

2.推理让探究自主化。

当学生创造出万级的单位以后,教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创造计数单位的经验创造新一组的计数单位,有了前面的经验与方法,学

生自然地拿来解决新问题,很快学生回答出:

亿,十亿,百亿,千亿,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分

析归纳:

新的一组计数单位,他们之间与前面两组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时学生的思维活

跃,自主参与度高,课堂上的表现自然也是积极活跃的。

3.推理让发展个性化。

在探究大数的读法时,教师没有一步一步的教,而是通过计数器让学生体会四个数在读

法中的联系与不同3245---32450000----324500000000----324532453245,这时,学生各持

己见,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想法公之与众,这样引导学生将以有经验进行拓展,通过合理而

主动的类比与归纳,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自主习得新知。

整堂课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了“两主”的作用。

为学生安排了多样、有效的

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力。

对于大数的认识

的教学,不仅仅满足于学生认识万级和亿级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学会分级与简单的读数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数学推理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推

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推理,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

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反复推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

用。

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万以内数

和万以上数之间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同时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二:

《初识多媒体》评课稿

《初识多媒体》评课稿

桃山林业局桃山中学曲耀红

今天听了袁静《初识多媒体》这一课,听后有如下感想:

一、本节课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袁老师制心制作了课件。

把知识以形象直观的图片、音乐、视频、文字、动画等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同学,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使本课教学目标不但完成了,还完成了轻松愉快。

二、具有很好的教材驾驭能力,选取的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以教材中文字、教师讲课时的语言等学生身边的素材为例讲解知识点,这样学生理解轻松,知识点记得快。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情境导入法来传授新课程,因为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根据具体任务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知识点掌握的都非常好。

四、课堂结构合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内的每一个知识、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能轻松有序进行,张驰有度。

五、教师教态自然,教学用具运用熟练。

六、注意事项:

1、教师的语言的感染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2、缺乏板书设计,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篇三:

《6和7的认识》评课稿

《6和7的认识》评课稿

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6和7的认识》我感触很深,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促进作用。

整节课教师紧紧围绕着6和7的认识教学,从生活中激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数学。

课标:

学有用的数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

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

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小松鼠采松果,排排队”,动画的效果,松鼠的可爱,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了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接着教师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小棒图。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抽象的数学变的形象有趣,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

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师就利用了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展开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体会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

”教师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寻找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字宝宝,那种生活化、童话式、趣味性的学习,降低了儿童探索、发现的门槛,指示性强,目标明确,更为以后解决问题中寻找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我认为只要教师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满足他们这种强烈的需要。

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教师让学生们观察情境图,从“水果王国运动会”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运动员,用小棒把它的数量摆一摆。

摆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出他喜欢水果运动员的数量,让其他的学生们猜一猜,他喜欢的水果可能是什么?

低年级的学生们好奇心很强,很想知

道同伴们喜欢的是什么,非常感兴趣地到教学中来。

3.在学习中享受数学。

教师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郑老师注重了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摆图形6个和7个小棒,学生们分别摆各种图形,有的摆出了漂亮的小房子,有的摆出了田字?

?

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对6、7的认识,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强化数的大小比较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体验探索与创新。

写数前,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6根小棒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6的物体个数,7根小棒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7的物体个数,用6和7说一句话。

观察6和7外形,说说它们像什么,把读写和含义充分的结合起来,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生动,而且有内涵。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在基数序数意义的区别这一环节。

虽然渗透了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二者的区别学生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

如果让学生对“松鼠图左数第(6)只,有(7)个松果。

”中的6和7进行意义上的解释,就可以让学生能更进一步的明确二者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