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840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docx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docx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

[摘要]金融效率的高低决定着金融发挥作用的成本和作用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生产性资金流动的规模和方向,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经济发展的效率。

当前农村金融效率低下制约了中国金融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障碍。

提高中国农村金融,包括民间金融的运行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金融效率;农户;农村中小企业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中央银行发布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指出:

“中国一些地方的民间融资规模已经占到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8.88%~10.53%,贷款余额的12.37%~14.66%,存款余额的6.92%~8.2%。

”按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等测算,截至2004年底,广东民间资本存量为10638亿元,包括已动用的民间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6022亿元,未动用的民间资本即投资性储蓄2639亿元,加上居民持有的现金、外汇储蓄、保险资产和境外证券资产等,估计2004年末广东民间资本规模折合人民币超过1.2万亿元。

从增量看,广东民间资本年度增量由2001年的48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642亿元,呈加速积累的增长态势①。

为什么在农村发挥更大资金融通作用、占据了70%市场份额的是民间金融?

农村民间金融的效率到底如何?

什么因素影响着农村民间金融效率的提高?

这些因素如何发挥作用?

为什么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会改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在此,笔者将一一进行分析。

  二、金融市场与金融效率的互动机制

  金融市场包括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及个人所进行的货币资金借贷活动。

金融市场创造了一个中心交易地点,该地点的存在使得发现交易对方的难度降至最小。

金融效率(financialefficiency)是指金融运作能力的大小(王广谦,1977)。

民间金融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这说明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并存的必要融资方式。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主要包括经济、金融环境、经济主体内在需求、金融理论的发展、技术与创新。

这些因素反映了农村金融市场追求高效率的内在要求。

  在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中,非正规金融(中国通常指民间金融)是无效率的。

他主张将非正规金融融入到有组织的金融体系(爱德华·肖,1988)。

完全竞争金融市场的效率体现在配置效率(allocatedefficiency)和运营效率(operationalefficiency)两方面。

研究表明,虽然不同的国家,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市场上效率的程度是不同的,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常常具有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的作用(埃德温·H·尼夫,2005)。

  金融市场内生演进的一般机制表明,金融市场与金融效率是相互促动的。

金融市场越大,金融市场中交易的工具种类越多,搜寻成本越低,金融效率就越高。

金融市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断追求更高金融效率的产物。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又直接促进了金融效率的全面提高。

由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求助于民间金融市场。

从微观上看,民间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促使中国一批农户和乡镇企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从宏观上看,提高了经济效率和资本形成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有效调整,对中国农村金融的制度变迁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正是金融市场与金融效率两者间的良性互动,促使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效率的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农村民间金融一般是没有组织、分散的,使得其在资本集中方面的作用有限。

  三、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

  从中国农村的发展历程来看,民间金融并不是一种低效率的融资安排,而是解决金融脆弱性的有效手段。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对货币的演变发展、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货币政策的效果,乃至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宏观效率贡献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金融效率体现为农村民间金融能充分吸收农村社会储蓄,将其引入资金需求大、生产效率高的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起到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目的。

  1.融资交易效率。

融资效率高低是影响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的首要因素。

对融资的交易效率评价,可从融资成本、融资机制的规范度和融资主体的自由度来衡量。

融资成本是企业筹措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是资本的预期收益率,也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进行资本筹措的重要依据。

资金成本与融资效率成反比。

高融资成本(相对于具有相似风险性项目的竞争性市场收益而言)和资金的有限可得性表明了金融不发达。

解决金融不发达的问题可以为任何一个经济体带来好处,但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这需要逐步形成新的甄别和治理金融交易的能力(埃德温·H·尼夫,2005)。

在债务融资方面,由于中央银行的管制,农村民间金融组织难以合法地在社会上进行融资,影响了融资效率。

融资机制的规范度体现了资金市场的成熟度。

机制规范的资金市场融资渠道多、风险小、效率高。

在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中,民间金融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其重要性往往超过所有其他的融资方式。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对民间金融一直采取压制的政策,使得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民间金融手段效率大大降低。

融资主体自由度是指融资主体受外界约束的程度,这种约束包括法律上的、规章制度上的和体制上的,约束与自由度成反比,与融资效率成反向关系。

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家曾特别强调资本投入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意义,资本使用的效率比提高投资量GDP的增长重要得多。

  2.资本市场效率。

经济增长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的竞争和效率。

民间金融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形成。

为了克服农村分散的、无组织的资本市场的先天性缺陷,一些民间金融机构应运而生。

形成了民间金融中的间接融资资本市场。

农村民间金融机构作为最终借款者和最终贷款者之间的中介,将农村分散的、无组织的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组织起来,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效率。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表明,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在盈余单位把未支用的收入向赤字单位转移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在贯彻这一功能时,其有助于提高储蓄和投资水平,并在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中最佳地配置稀缺的储蓄(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1988)。

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民间金融机构的兴起正适应了民间金融的交易费用和风险需求(彭兴韵,2002)。

  3.金融体系效率。

金融体系循环的最终目的是在满足贸易和服务交换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金融效率。

金融体系的绩效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决策也会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融资难度大小对一个经济体内资本形成的数量和类型关联度较大。

在动态的、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盈利与效率是联系在一起的。

长期以来,中国的储蓄率都处于高水平,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2006年第一季度末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上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②。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金相对紧缺的国家而言,高储蓄率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来源。

但欠发达的金融系统一直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资源,高储蓄率与资源浪费并存,投资效率不高(沈坤荣、孙文杰,2004)。

金融体系功能的核心是金融资源的动员和配置,保持金融资源的流动性和增值性。

农村民间金融通过实现支付、为积累财富的投资提供便利、为可行的新项目提供融资以及为风险管理提供便利等作用来体现其效率,其产生和发展弥补了现有金融组织体系的不足。

 4.资金配置效率。

资金配置效率包括资金的有效动员与金融资源的高效利用。

前者指以最低的融资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后者指将稀缺的资本分配给进行最优化“生产性”使用的投资者。

资金配置效率高低,取决于金融市场上供应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金融商品及金融服务价格的灵活性。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推动,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在农村经济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过程中,储蓄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现实经济中,经济增长的速度取决于有多少资金投入到经济运行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两个主要渠道,这两种融资方式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金融发展正是通过这两种渠道影响资本形成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沈坤荣、孙文杰,2004)。

从各国经济发展史看,几乎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

金融是促进储蓄率上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金融的特点在于资金融通,资金的充分流动是资金达到最优配置状态的必要条件。

而利息率使当前消费转化为未来消费,实物储蓄转化为货币储蓄,增值转化为投资成为可能。

在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中,利息的高低和农村民间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王广谦,1997)。

在农村,由于投资渠道少,使得数量巨大的民间资本持有者或资金盈余者受利益驱动而成为民间金融的供给者或中介人,将小规模的短期储蓄集中起来,为各种类型的农村经济主体提供资金,促进了货币或资本向投资的转化,产生对正规金融的“挤出”或“侵蚀”效应。

民间金融机构的兴起适应了农村民间金融的交易费用和风险的需求,符合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二)微观效率贡献

  金融的微观效率是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这一产业主体在经营发展中的效率,体现为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和发展效率。

  1.降低营运成本。

民间金融能节约信息和监督成本。

由于信息不完全或监督的高昂成本,使得正规的、有组织的金融机构在面临借款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时,会对借款者采取信贷配给的政策,使借款者的资金需求得不到全部满足甚至根本得不到满足。

这些受配给的农户和企业为了抓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金融进行融资。

通常,正规金融与正式的金融制度安排相连,而正式的制度安排,其交易成本越高。

  在农村,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较小,从单项交易看,正规金融机构每次的交易成本往往比大额信贷的要高。

高昂的交易成本是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涉足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原因。

而小额信贷是农村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资本效率的提高可以从边际投入与边际产出的对比中反映出来。

农村民间金融所具有的乡土性,使出借者对借款者的信用和收益状况、人品等情况了如指掌,对借款者的生产活动和金融关系的信息很了解,跟踪管理成本低下,减少金融活动中的交易成本,降低风险和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

资本效率的提高还可以通过投资主体外部融资的增长反映出来(崔慧霞,2005)。

  2.动员储蓄。

动员储蓄意味着将资金从众多小额储蓄者处聚集起来,用以形成生产性资本。

一般而言,在动员储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成本:

一是从小额储蓄者处集中储蓄的成本;二是克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任成本。

由于农村民间金融所具有的“草根性”,使民间金融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容易获得有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意会型知识。

民间金融在正规金融的缝隙中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民间金融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这一组合的优势所在。

总体而言,目前民间借贷涉及的恶性事件和风险远低于正规金融机构。

民间金融在动员民间资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资本主要以居民储蓄存款形态而存在,运用市场化方法,构建民间资本供给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组织系统,有效创造民间资本投入到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缓解资本压力的基础。

相关调查显示,农户借款数额中72.8%来自各种非正式渠道,其中农户之间借款占非正式的93.2%,而来自正规渠道的只占27.2%③。

  3.降低信息成本。

民间金融的运作是嵌入于社会网络和传统型制度环境中,基于社会网络中的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即信任关系,其所依托的制裁机制为社会排斥之类的非正式制裁机制。

跨越这些社会网络关系的界限后,民间金融将难以运作。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金融对于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一直存在(刘会荪、李汉铃、冯兴元,2005)。

市场收集信息花费的成本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

(1)法律制度的完备性和可置信程度。

(2)激励机制的设计。

信息的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使激励机制成为必要,而使契约双方利益相容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信息被正确地显示,从而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哈特,1997)。

(3)产权的明晰程度。

产权越明晰,从市场上收集信息的成本就越低。

市场交易规模和市场的竞争程度影响着信息的收集成本。

  农村民间金融的“草根性”使之易于了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在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民间金融组织(资金的供给者)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者)相比,存在着信息优势,表现为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和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

因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一般不具备直接到金融市场上筹资的能力,其经营活动中的资金主要还是依靠民间金融机构提供。

 4.改善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FinancialServices),主要是通过金融工具实现的,而新的金融服务或金融工具的出现,通常是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压力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

在内生金融发展理论中,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对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

在经济发展初期,人均收入和人均财富较低,人们只要求金融中介机构来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对其他金融组织、服务与金融工具的需求较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和人均财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才有能力并积极参与金融市场活动。

因此,人均收入水平越高,金融市场也越发达和活跃(崔慧霞,2005)。

  农村民间金融机构通过提高利率,提前支付利息,或实行有奖储蓄等方法吸引储蓄,改进了服务手段,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包括服务时间的延长、取消午间休息。

在农村地区,民间金融仍然是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提供者。

  四、民间金融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制度环境

  农村民间金融最大问题在于其制度环境和相关的政策选择问题。

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一直受到融资管制、体制管制等方面的影响,发展缓慢。

从中国农村的发展实际来看,民间金融效率比正规金融效率高,而且效率提高的空间很大。

目前一些地区的民间借贷与正规借贷之间在规模与利率上都存在着很强的互动关系。

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农村民间金融是由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所固有的缺陷造成的。

其主要诱因是高收益导向的供给和巨大的融资需求。

现实中,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非常适合小规模民间金融制度安排,应该给予农村民间金融以合法地位。

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民间金融运行机制,减少对民间金融的约束,提高金融效率(于谨凯、单春红,2003)。

  

(二)融资渠道

  在经济发展初期,农村由于专业化水平不高,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以内源性的融资为主,对金融交易的需求较小,资金融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调剂短期资金的余缺,为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头寸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加上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乡土性,使之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条件。

但长期融资渠道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包括农村企业的融资能力,诱发替代式的民间融资途径,进而扭曲金融链条的性质,降低链条的供给能力,是导致农村中小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出现的显著依赖短期融资即“借短用长”现象的重要原因。

这种高风险的融资结构实际上承受市场波动能力很低,容易导致农村中小企业在快速扩张时期出现资金链条断裂。

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路线几乎都是“初期发展—快速扩张—快速的短期资金融通—再扩张—资金链条紧张—危机—溃败”的路线(徐益平,2005)。

因此,在其经营活动中始终面临着资产结构上的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优化平衡问题。

(三)基础制约

  尽管农村民间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一定的金融资源配置作用,但总体而言,它们的金融服务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金融创新业务开展缓慢,金融市场非规范运行,金融秩序混乱,金融风险积累,市场机制发育不快等是制约农村民间金融效率提高的基础约束。

  五、结论

  2004年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中发布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称,“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其发展形成了与正规金融的互补效应。

”这应该是为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融资“正名”。

通过笔者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资本流动、货币体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必然要求有相应高效的金融运作效率。

实行以制度变迁为导向的改革,将为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民间金融效率提供前提条件。

  2.经济主体在激烈竞争中对金融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需求加大,对金融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需之间的尖锐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3.提高金融效率是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

民间金融在发展的同时对国家金融体系产生影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金融效率的提高。

  4.从效率与规模关系上看,资本市场的规模越大其效率越高,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社会总储蓄一定的条件下,效率高的市场将形成更多的资本,这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是吻合的。

而且,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需要更高的效率才能筹集更多的资本。

  5.民间金融在正规金融的缝隙中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民间金融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这一组合的优势所在。

  6.中国的非组织民间金融的盛行,反映了中国社会部分资金需求无法从有组织金融体系中得到满足。

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数量,才是解决问题之根本,仅仅靠取缔地下金融实现其目标是不可能的。

  [注释]

  ①中国贸促会广州市分会会务信息部2005-10-24/infosystem.news。

  ②佚名:

《中国金融》2006年第6期。

  ③张帆:

《农村金融改革应凸现竞争性》、《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6月2日。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88.

  [2]【美】埃德温·H·尼夫.金融体系:

原理和组织[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崔慧霞.农村民间金融的脆弱性与相机治理[J].调研世界,2005,(8).

  [5]崔慧霞.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及其作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2).

  [6]王广谦.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于谨凯,单春红.投资管制与民间投资效率分析[J].经济评论,2003,(3).

  [8]徐益平.金融支持效率低下德隆系们败于金融体制缺陷[EB/OL].http:

,2005-09-15.

  [9]彭兴韵.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0]【美】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88.

 [11]赵崇生,王丽萍.金融效率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研究[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1).

  [12]刘会荪,李汉铃,冯兴元.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5,

(1).

  [13]O·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4]沈坤荣,孙文杰.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6).

  [15]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M].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