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 导学案全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824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 导学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 导学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 导学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 导学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 导学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 导学案全套.docx

《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 导学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 导学案全套.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 导学案全套.docx

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套

目录

第一单元咏物抒怀

1《海燕》高尔基……………………………………………………………1

2《白杨礼赞》茅盾…………………………………………………………3

3*《石榴》郭沫若……………………………………………………………7

4《马说》韩愈……………………………………………………………9

5《紫藤萝瀑布》宗璞………………………………………………………12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6《纪念白求恩》毛泽东……………………………………………………15

7《敬业与乐业》梁启超……………………………………………………18

8*《多一些宽容》郭安凤……………………………………………………20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22

10《陋室铭》刘禹锡…………………………………………………………25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27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30

13 《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32

14*《叫三声夸克》卞毓麟…………………………………………………36

15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37诵读欣赏…………………………………………………………………………38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16 《孔乙己》鲁迅……………………………………………………………39

17 《范进中举》吴敬梓……………………………………………………43

18 《口技》林嗣环…………………………………………………………45

19*《变色龙》契诃夫…………………………………………………………47

20*《窗》泰格特………………………………………………………………49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21《错过》刘心武……………………………………………………………51

22*《散步》莫怀戚……………………………………………………………53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55

24*《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58

25 《有的人》臧克家…………………………………………………………60

诵读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62

第六单元精彩演讲……………………………………………………65--69

 

 

第一单元咏物抒怀

一、《海燕》

高尔基

【学习目标】

1、充满激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的情感和内涵。

2、领会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理解烘托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难点】理解并学习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课前小阅读]

1、关于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初,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而反动的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利用其可利用的帮凶对群众革命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反动势力十分猖獗。

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有一部分人惶恐不安、悲观失望,他们害怕革命损害自己的利益。

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勇敢地站在了革命的最前沿,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了革命运动的先驱。

《海燕》生动地反映了俄国革命高潮到来之前革命人民和反动势力进行激烈搏斗的壮丽图景。

为了避开沙皇政府的检查,《海燕》在发表时采用了象征手法。

2、写作手法:

象征:

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预习板块】

1、课文小知识:

《海燕》一文的作者是____,(国)文学家。

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自传体三部曲《》《》、《》。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胆怯(   )蠢笨(   )号叫(  )蜿蜒(     )

飞窜(   )呻吟( )掠起(  )翡翠(   )

深渊(   )苍茫(  )

【探究板块】

1、诵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

(准确指认修辞方法;反复体味,深入分析;要从表情达意的效果及营造意境角度进行分析。

(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2)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2、除了写海燕,课文里还写了海鸥、海鸭、企鹅,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它们的什么特点?

这样描写对表现海燕有什么作用?

“海鸥”、“海鸭”、“企鹅”们又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业板块】

(阅读课文第7段至16段)回答下列问题:

1、

(1)“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什么?

 

(2)“海燕”象征什么?

“大海”象征什么?

 

(3)、“——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编一段“海燕”和“海鸥”的对话,注意反映出各自的性格。

二、《白杨礼赞》

茅盾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的写作思路

3、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难点】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课前小阅读]

1、《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

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2、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相对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相对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

(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得生动形象。

(3)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预习板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毡子()开垦()外壳()主宰()晕圈()初融()秀颀()倦怠()参天( )虬枝()婆娑()楠木()坦荡如砥()恹恹欲睡()

2、掌握下列词语:

秀颀:

无边无垠:

妙手偶得:

纵横决荡:

旁逸斜出:

坦荡如砥:

3、课文小知识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和。

原名,字,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三部曲,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

4、文题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从文中画出直接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理清作者的抒情线索。

 

5、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或段落,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探究板块】

1、作者采用的手法,托物言志,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   ,歌颂他们    的精神。

2、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请从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三个方面具体说说白杨树的不平凡。

(1)生长环境“不平凡”:

(2)外部形态“不平凡”:

(3)内在气质“不平凡”:

3、请你对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作简短的说明。

(1)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2)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4、象征产生于联想,看到白杨树,作者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请任选以下两个事物加以说明。

(1)小草:

(2)帆:

(3)粉笔:

(4)放风筝的线:

【作业板块】

1、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

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

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

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

寿命达90年以上。

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

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

请根据材

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4、(阅读文中第1—4自然段,完成下列习题)

(1)、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说白杨树“极普通”而又“不平凡”?

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白杨礼赞》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难点】学习本文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预习板块】

1、你认为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可以是修辞美、用词美也可以是句式美。

【探究板块】

2、重点语段赏析:

朗读第七段,思考相关问题。

(1)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2)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

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

 

(3)作者展开联想的话共有几句?

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属于什么句式?

【作业板块】

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1、本段描述的顺序(结构方式)                                  

2、用“   ”划出本段的中心句。

 

3、最能表达这段文字的意思的词语是:

(   )    

A.笔直  B.绝无旁枝 C.倔强挺立 D.力争上游  

4、本段从白杨树的、、、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         美;最后一句已开始向描绘白杨树的       美过渡了。

5、同学们,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如:

心灵善良是一种美、朴素是一种美、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三、《石榴》

郭沫若

【学习目标】

1、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难点】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课前小阅读]

1、走进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

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抗日战

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主要作品有:

《女神》(诗集)

,《屈原》、《蔡

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

《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预习板块】

1、给加点字注音。

奇崛() 枯瘠()玛瑙()  柔媚()

金罍() 丰腴() 争妍()皓齿()

盎然() 束缚()

2、解释词语。

奇崛:

枯瘠:

忍俊不禁:

争妍斗艳:

3、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表现。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或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这类文章常用、、等修辞手法。

4、

(1)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

(2)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

可分几部分?

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作者按“”的思路结构全篇

【探究板块】

1、朗读、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例:

(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2)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运用手法,把石榴的与的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的独特风采

(3)

2、主题探究:

本文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赞扬了怎样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坚定信念?

【作业板块】

阅读第2-6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文段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石榴的枝干特点是

石榴的叶片的特点是

 2、第②段对石榴花进行了概括的描写,既写了花的形态,也写了花的精神,表现花的精神的句子是: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文字的内容。

 4、结合全文内容,文中几次写到“炎阳”、“太阳的威力”的作用是什么?

                                                                    

 5、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事物(例如“风筝”、“大海”……),写一个既符合事物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

(1)蜡烛:

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2)月亮:

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四、《马说》

韩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掌握短文中的主要词语、句段的含义,背诵并默写全文。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课前小阅读]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2.文体简介。

“说”: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

《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都属这一文体。

【预习板块】

1、咬文嚼字,看谁最棒?

(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依据自学认真填写)

祗()骈()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其真无马邪()外见()辱()伯乐()

2、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3、通假字

(1)食马者:

“食”通“”,意思是

(2)才美不外见:

“见”通“”,意思是

(3)不能尽其材:

“材”通“”,意思是

(4)其真无马邪:

“邪”通“”,意思是

【探究板块】

1、翻译句子:

(1)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2、初读课文,用原文语句回答。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读课文,用原文语句回答。

(1)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旨(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入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仅仅是在说马吗?

如果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2)、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寓义。

 

5、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

试举两例。

例如: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业板块】

1、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8、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____________________;“伯乐”指_______________;“食马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紫藤萝瀑布》

宗璞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感悟中心。

2、品味语言,学习如何通过比喻、拟人等多种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重点】品味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课前小阅读]

1、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其小说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宗璞家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家人身患绝症,她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于是在其弟逝世前写成此文。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预习板块】

1、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认真填写。

(1)给划线的字注音。

伫立()依傍()伶仃()()酒酿()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沉淀()

迸溅()()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2、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

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主旨)

【探究板块】

1、本文从形、色、味、神等多方面对紫藤萝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分别找出相关句子。

(1)整体形状:

(2)局部形状:

(3)整体颜色:

(4)局部颜色:

(5)香气:

2、全班讨论下列问题:

(1)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

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2)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3)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作业板块】

①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