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363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报告.docx

《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报告.docx

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报告

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中共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发展、公平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加快教育强市步伐。

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有力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势头良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得到加强,民办教育发展迈出重大步伐,教育公平不断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1.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与“十二五”初期(2010年底)相比,截至2015年底,市各级各类学校由2287所增加到2493所,在校生由111.44万人增加到118.52万人,教职工由74904人增加到85073人,专任教师由60967人增加到68182人。

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由87.72%提升到97.57%,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85.76%提升到92.5%。

全市省一级示幼儿园由95所发展到150所,省一级一等示幼儿园由12所发展到25所,省一级高(完)中由25所增加到31所,优质学校学生占比由67.18%提升到73%,创建省部级及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1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比由60.6%提高到65%。

教育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我市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2.教育公平持续推进。

全市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统筹全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转城居民子女入学,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投入资金6.17亿元,惠及105.44万名学生。

全市健全并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2010至2015年共投入补助资金31.7亿元,累计资助504.4万名学生,确保了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3.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努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认真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规定,增强学生体质,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制定出台《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新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高考成绩整体提升较大,在全省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

4.教育活力不断增强。

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成立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市教育咨询委员会。

全市承担了8项国家教改试点项目,在全省起到示引领作用。

教育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15年底,创办了2所国际学校,11所优质高中学校创建有国际部。

出台了《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教育政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

市教育事业“十二五”时期主要成就

发展指标

2010年

2015年

与2010年相比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在园幼儿(万人)

17.85

20.74

↑2.89万人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87.72

97.57

↑9.85%

在校生(万人)

52.11

48.44

↓3.67万人

毛入学率(%)

106.83

104.48

↓2.35%

入学率(%)

99.83

99.71

—基本保持

巩固率(%)

97.89

99.01

↑1.12%

在校生(万人)

23.54

21.69

↓1.51万人

毛入学率(%)

109.49

112.11

↑2.62%

入学率(%)

96.55

95.36

↓1.19%

巩固率(%)

97.15

97.52

↑0.37%

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

8.6

9.89

↑1.29万人

省一级高(完)中(所)

25

31

↑6所

优质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

67.18

73

↑5.82%

中职学校在校生(万人)

9.36

9.91

↑0.55万人

优质中职学校在校生占比(%)

60.6

65

↑4.40%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5.76

92.5

↑6.74%

数据来源:

市2010年-2015年教育事业统计。

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阶段;是教育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是依法治教,加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攻坚时期。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

主要表现在:

教育领域改革力度还不够,管理体制与办学机制不能适应发展需求、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较低;学前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城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滞后,农村公办幼儿园不足;城区部分区域义务教育供需结构失衡,学校配套建设缓慢与需求快速增长矛盾突出,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任务艰巨;普通高中强基提质任务仍然艰巨,教学改革缺乏生动力,同质化严重,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亟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仍较薄弱,中高职衔接不畅、校企对接不紧密;高等教育涵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科研、人才、项目等要素支撑,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能力不强;部分区域按人口数量设置特殊教育学校还需进一步重视;多样化、广覆盖的继续教育供给不足,终身学习的意识、理念还未完全形成;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还需加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发展中,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法治化,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第二章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法治化,实施教育强市和人才兴市战略,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目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理念,以涵发展促进均衡发展,以特色创建促进品质提升,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先发展。

坚持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三个优先”。

坚持育人为本。

尊重和关心每个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促进学生主动、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深化改革。

深入推进教育观念、办学体制、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教学创新,激发提高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的强大动力。

坚持科学统筹。

强调整体设计,科学统筹全市城乡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促进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涵发展。

把提升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努力构建起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实现全面普及。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有效缓解“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所有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本解决“择校热”问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

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全市省一级示幼儿园达到160所以上,省一级一等幼儿园达到30所以上;省一级高(完)中达到34所以上,普通高中优质学校在校生占比达到75%以上;省部级及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25所,优质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比达65%以上,建成2所以上高等职业院校。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初中毕业生97%以上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普通高中毕业生95%以上升入高等院校,其中一本上线率达30%以上。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更强,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比达30%以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能力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推荐就业率达95%以上;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教育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以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导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格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资源配置合理,办学效益明显;以创建一级高(完)中为核心,推动二级高(完)中特色化发展,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核心,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高职教育发展和开放学院建设,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直通车和立交桥;扩大开放,国际教育实现重大突破。

教育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逐步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形成学校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管办评分离的治理结构和现代学校制度基本确立,教育管理更加优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基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系统完备、服务完善、办学多元、管理科学、开放高效的教育制度体系。

市“十三五”教育发展预期指标

发展指标

指标值

性质

2015年

2017年

2020年

学前

教育

在园儿童人数(万人)

20.7

21

22

约束性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97.57

≥98

≥98

指导性

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

60.02

85

≥85

约束性

义务

教育

在校学生数

(万人)

小学

48.44

48.6

49

指导性

初中

21.69

22.8

23.7

指导性

义务教育毛入学率(%)

小学

≥100

≥100

≥100

指导性

初中

≥100

≥100

≥100

指导性

义务教育巩固率(%)

≥99

≥99

≥99

约束性

残疾儿童入学率(%)

≥95

≥95

≥95

指导性

高中阶段教育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万人)

9.89

10.4

10.7

指导性

普通高中优质学校在校生占比(%)

73

74

75

指导性

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数(所)

11

15

20

指导性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

9.91

10

10.5

指导性

中职与普高在校生比例(%)

大体相当

指导性

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率(%)

65

66.5

68

指导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2.5

93.5

95

约束性

高等教育

学院

在学规模

在校生(人)

19527

19942

20128

指导性

本科专业数(个)

50

53

64

教育投入

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

约束性

教育普及水平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9.89

10.5

11

指导性

第三章发展任务

一、全面普及学前教育

(一)完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

充分应对“全面二孩”政策,按照“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

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办园行为。

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验区试点。

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规模。

支持省一级示幼儿园采取“名园+新园”“名园+分园”“公办带民办”等方式举办幼儿园、组建幼教集团,深入开展城乡幼儿园对口帮扶工作和幼儿园晋级升等工作,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整体提升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

到2020年,省一级示幼儿园达160所。

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三)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将幼儿园建设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实施,加快发展。

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

创造更多条件,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

支持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指导作用。

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剩余的校舍举办幼儿园,逐年增加有条件和人口较多乡镇村的幼儿园数量。

到2020年,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一)均衡配置办学资源

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备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到2020年,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距,县域学校校园环境、设施设备、生均经费、教师素质、管理水平大体相当,教育公平得到保障。

在2015年五华区、富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基础上,2016年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安宁市、晋宁县、石林县、禄劝县,2017年呈贡区、宜良县、嵩明县、区、寻甸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评估验收。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相对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学校布局规划,在城乡建设中同步建设城镇学校。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办好乡村教育,力争到2018年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基本达标。

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采取新建改扩建学校、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2018年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二)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推行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尽力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在公办学校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在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留守儿童较多地区,合理规划建设寄宿制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优先建设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要。

落实好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

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做好对孤儿的教育工作,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保证城乡适龄孤儿进入寄宿生活设施完善的学校就读。

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保障适龄流浪儿童重返校园。

办好专门学校,教育和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少年。

(三)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优质学校扩建挖潜、优质学校跨区域发展,通过“名校办分校”、“名校带弱校”、“名校办民校”等“名校融校”办法,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规模。

通过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软硬件建设,鼓励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减少薄弱学校。

(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念评价教育和学校。

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探索创新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管理。

按照好校长、好教师、好机制、好品牌的要求,理顺学校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

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岗位绩效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社区参与制等制度。

加强学籍管理数据采集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以居住地学龄人口为基准的义务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

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政府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实行严格的监测、公告及问责制度。

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探索开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有益于健康成长的校园活动。

三、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一)加强普通高中强基提质建设

统筹实施普通高中强基提质建设项目,支持县市区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

逐步提高学校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完善普通高中教学设施设备,支持普通高中按高中课改要求建设“一校一室”通用技术实验室。

到2020年,100%的普通高中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达二类以上,其中,配置标准达一类的学校占60%以上。

满足新增普通高中学生入学需求。

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0.7万人。

(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

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指导学校挖掘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主发展的空间,构建满足学生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

创造条件开设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选修课,保证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60%,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10%;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进一步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引导普通高中学校建立健全部教学工作评估机制,支持、委托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或社会专业组织参与管理普通高中学校,提升学校管理专业化水平。

(三)培育和拓展优质高中资源

以办好优质高中为龙头,发挥优质资源效应。

采取“名校融校”、“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挖潜优质高中资源,扩大招生规模。

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实验,充分发挥优质高中和特色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完善优质高中与薄弱高中的帮扶和交流制度,鼓励优质高中与薄弱高中的帮扶和交流制度,鼓励优质高中与其他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

制定市贯彻落实省一级普通高级中学管理规定的实施意见,提升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等级,到2020年,省一级高(完)中达34所以上,新增一级一等高(完)中2所,一级二等高(完)中4所,一级三等高(完)中6所。

(四)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制定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标准、督导评估机制和制度,为高中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通过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引导高中学校合理定位,发挥传统优势,以课程建设为核心,逐步形成自身办学特色,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创建学生、家长、社会等各方面普遍认可的特色学校。

到2020年,建成20所具有稳定独特教育风格和鲜明文化特征,育人效果突出,充满办学活力的高中特色学校。

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一)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

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出台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意见,探索实施市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办法。

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

推进县级职教中心等中等职业学校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对口合作,实施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

整合现有职教资源,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争创1—2所高职院校。

继续推动安宁、嵩明职教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充分用好学院和两个职教基地的教育资源,搭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二)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健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

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

推动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

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包干机制。

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

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

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

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

成立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三)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

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

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书“双证书”制度。

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加快品牌学校、骨干专业建设。

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导向,积极优化骨干专业设置,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产业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推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

研究制订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工作评估办法,建立具有激励、导向、管理、评价功能的教学评估指导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

五、涵发展高等教育

贯彻落实省关于高校管理改革的有关决定和关于加快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

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

到2020年,学院在校生人数达20000人,本科专业数61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紧紧围绕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支持学院实施省高校应用型整体转型试点工作,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省级本科转型示高校,配合国家整体部署,与中高职有机衔接,搭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立交桥”,加大对学院推进应用技术型人才招生考试制度、人才选拔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支持力度。

推动学院涵发展和转型发展,支持学院实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融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资源配置。

依托学院,继续做好为市二、三板块每年100名免费师生的培养。

继续抓好高等自学考试规模和质量,持续扩大和提高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和水平。

六、积极发展民族教育

(一)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把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