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764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docx

《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docx

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

若羌县“十二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

十一五以来,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新疆发展若干意见》(国发32号)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扎实推进“枣业富民、矿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塑县”四大战略,我县社会各项事业迈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为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若羌县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以争创“国家科技进步县”为目标,以“两大战略”、“三大开发”为主战场,认真落实《县直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发展科技教育,壮大人才队伍,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若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39人,科技示范乡镇3个,自治州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个,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3000亩,有机食品认证基地1000亩,连续两年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

对红枣种植、管理、修剪、嫁接及病虫害防治等68项科研课题进行了评选,其中枣树丰产树形培养技术、枣树生长季节嫩枝嫁接技术获优秀科研课题,并已在我县大面积推广普及。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双语”教育;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民汉合校、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农村教师集体宿舍和寄宿制学校及配套设施建设。

目前全县有完全中学1所,县城小学1所,乡(镇)中心小学2所(其中:

2所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双语”幼儿园2所,教学点3个。

在校中小学生总数为3033人,全县共有教职工372人。

全县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91%。

——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立了1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县级综合医院、7所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目前,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共有人员152人。

现病床床位数77张,其中县医院床位数为65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5张;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制定了《若羌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到2011年底,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岗护士要具备执业护士资格,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要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在乡镇卫生院的医师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2009年全县农牧民群众参合9918人,参合率达到90%。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建设,加强鼠疫、禽流感和HINI甲型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目前我县儿童“四苗”接种率达99.61%,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61%,居全州领先水平。

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完成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学艺术。

搞好楼兰、小河等特色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拓展若羌枣文化,大力发展社区、企业、乡村、家庭文化,目前,全县有文化馆(含图书馆)1个,文化宫1个,乡镇文化站5个,有村级文化室17个。

新华书店1个,文物陈列馆1个。

有自治区级以上文物保护点6处;加快广播电视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县无线广播覆盖率为97.6%,无线电视覆盖率为99.4%,有线电视入户率为58.8%,形成了以有线、无线、直播卫星等传输相结合的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

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县城体育场,鼓励发展面向社会的、经营性健身场所,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赛,增强人民体质。

同时,加快劳动、人事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切实加强城乡困难群体社会保障工作,城乡低保全面实行“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实际享受城市低保人数714户,1101人;农村低保户540户,1164人。

城镇低保户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增发了生活补贴。

严格执行修订完善的《若羌县城乡医疗救助暂行规定》。

共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9.1万元,基本解决了城乡家庭困难人员看不起病的问题。

在“五乡一镇”成立的六个社会救助站正式投入使用,社会救助、困难学生入学救助进一步完善。

积极争取民政福利项目,若羌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开工建设,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

二、若羌县社会事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若羌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内地和沿海相比,特别是与疆内和州内其他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激励创新的人才开发机制还没有形成。

表现在一是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创新资金支持,这是影响我县自主创新的瓶颈。

二是缺乏良好分配机制,造成我县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低。

三是发明专利少,而且转化生产力低,极大地挫伤了发明者的积极性。

2、教育发展缓慢,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原因,目前全县教育事业仍以基础教育为主体,职业教育、中等教育一直是空白,教育发展水平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3、教育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县城学校综合艺术设施相对缺乏,农村学校学生宿舍、餐厅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学前“双语”教师无编制,“双语”教师素质不高,“双语”教学设备紧缺,难以满足“双语”教学需要。

同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存在教育核算中心无编制,影响了经费核拨实施进程。

4、医疗卫生队伍人才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核心骨干人才依然紧缺。

因我县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又没有特殊的人才招录和引进的优惠政策,所需高素质人才难以招录和引进。

同时作为我县唯一一家县级综合医院,病房条件差、病房拥挤,病房布局不符合住院要求,患者意见大,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5、县级疾控中心核定的人员编制和现有人员数量及人员结构已经严重不适应当前工作需求。

规划免疫、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实验室专业设备配置不全,导致相关科室不能全面设置,相关业务工作不能全面开展。

现有人员数量、素质、工作条件、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6、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没得到完全解决。

由于若羌县医疗卫生资源因历史原因政府投入不足,县级医疗设施落后,乡镇卫生事业底子薄、欠账多,虽在“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大发展,但全县卫生服务水平仍然较低,与自治州其他县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各族群众不能享受到兄弟县市同样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同时由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较小,加之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环节利益关系复杂,加重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导致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矛盾日益突出。

7、城乡社会保障机构不健全,管理服务亟待加强。

由于民政工作职能调整和扩充,工作繁重、涉及面广,社会性越来越突出,工作难度和业务量越来越大,现有的机构、编制、人员远远不能使民政工作正常开展。

各乡镇、社区虽然成立了社会救助站和劳动保障站,但是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县民政局从事城乡低保工作的只有一名兼职工作人员,没有机构和编制,为此需调整增加县民政局及乡镇、社区的编制。

8、地方公共财力投入不足,社会保障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县仅有一座敬老院,功能还不完善,且距县城较远。

社会救助站、老年福利院、老年活动机构、救灾物资储备等没有相关的设施设备,城乡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没有配套完善的服务场所及设施,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健全,制约了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9、广播电视和体育基础设施建没滞后。

有线、无线数字电视相对巴州其他县市发展缓较慢,县局及乡镇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数字化整体转换任重道远。

由于县城没有体育运动场所,广大群众强身锻炼缺乏平台,致使体育人才培养落后,多年来难以为国家选拔优秀体育人才。

10、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突出。

一方面是县域经济发展加速,矿业开发、家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城镇建筑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部分低保对象、残疾人没有技能无法就业或者不愿就业,因此困难群体就业培训工作需加强,扶持他们自主就业,减轻政府负担。

三、“十二五”时期若羌县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是若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若羌社会事业大干快上、奋力推进的重要机遇期、关键期,做好“十二五”期间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当前形势看,若羌县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着有利和不利条件。

  

(一)有利条件

一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巨大需求,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红枣富民工程的推进实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消费能力大大增强,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摆在同等重要地位,大力发展事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是随着218国道、315国道的开通,罗若公路、哈若铁路、库尔勒—若羌—格尔木铁路建设,楼兰飞机场的新建,以及矿业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大,我县必将成为塔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县域内必将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中心,必将会给社会事业的大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二)不利条件

若羌县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具有众多的发展优势和机遇,但也在着诸多的不利因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与其他县市相比,若羌县地域辽阔,各种地表类型复杂多样,行政成本和运输成本偏高,尤其是罗布泊荒漠地区、依吞布拉克高原地区,各项社会事业投入成本更高,需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投资才能赶上平原地区的投资水平。

二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若羌县级财力十分有限,社会事业经费严重短缺,难以给更多的投入,主要靠依靠上级拨款和跑办项目争取资金,而目前项目跑办难度大,争取资金困难,这必将制约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速度。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扬长避短,主动出击,积极迎接挑战,把客观存在的战略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从而使若羌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若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近期与远期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若羌县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若羌、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若羌县居民素质的大局服务。

(二)基本思路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发展经济的科技能力;坚持教育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提高各族人民知识水平和适应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能力;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增强各族人民健康水平的能力;坚持增强人民体制,不断满足各族人民体育健康需求,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能力;坚持积极扩大就业方针政策,提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能力;坚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社会事业进步的文明发展道路,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五年努力,到2015年,“两基”成果得到全面巩固,中小学适龄儿童缀学率控制在零,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培训明显加强,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00人以上;加强广播电视设施建设,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6%,数字电视覆盖农区三乡一镇,通村率达到100%;实现有线、无线数字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形成天上卫星、地面无线、有线相结合的立体覆盖网;城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城镇从业人员医疗保障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1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物价总水平保持在3%以内。

五、“十二五”若羌县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若羌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的大发展,必然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急剧增长,因此,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为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努力打造若羌人民安定、祥和、幸福、健康的新生活,“十二五”时期,需完成以下目标任务: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开发和转化科学技术成果

认真实施“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示范工程”,切实把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认真实施和大力争取“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扎实开展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

县财政对列入国家、自治区计划的“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项目,要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支持;认真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活动和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全县争取1-2家企业进入自治州试点,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认真实施“科技兴新素质工程”,巩固提高我县自治区级示范县成果;认真实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鼓励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建设,支持其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加快发展;认真实施“全国科技支疆工程”,加强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使更多的企业能够争取承担科技支疆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根据我州优势资源,包装、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争取国家、自治区在资金方面的支持。

——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继续抓好“两基”工作,巩固“两基”成果,到2015年全县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5%,小学儿童缀学率为0,初中适龄儿童缀学率控制在自治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规定范围内。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实施县中学教学楼、综合艺术楼建设项目。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推动全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到2011年在县第二小学、县第三小学各新建一个标准200米环型跑道的运动场,2012年在县第二小学新建400平方米的餐厅,400平方米学生浴室、洗衣房、开水房,在县第三小学新建1420平方米的宿舍和餐厅,400平方米学生浴室、洗衣房、开水房。

强化“双语”教学工作,坚持“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完善配齐“双语”幼儿园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到2011年在瓦石峡乡建成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容纳150名幼儿的“双语”幼儿园,2013年在铁干里克乡新村、吾塔木乡新村和塔什萨依新农村各新建一所1000平方米能容纳150名幼儿的“双语”幼儿园。

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双语教师补充招录工作。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以矿业开发、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为重点,依托具有职业技能培训资质部门,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中心,大力开展与职业学院联办职业培训班模式,在中学阶段实施“2+1”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方式,实现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继续深化教育教学,以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为目的,实现事业单位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力争在2010年完成基本制度入轨工作,2011年开始进行规范完善,逐步在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建立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

同时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加强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管理和指导,力争2015年在全县普及高中教育,并逐步推行高中免费教育。

——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重点是县级综合医院、计划生育指导站、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县医院完成综合能力建设项目,在罗布泊镇和依吞布拉克镇建设计划生育服务站,力争“十二五”妇幼保健站单独建制,完成8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工作,达到自治区规范化标准,将瓦石峡乡、罗布泊镇和依吞布拉克镇建成一流乡镇中心卫生院;集中力量抓好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依吞布拉克镇鼠疫监测业务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满足群众最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县疾控中心在2015年达到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县级实验室配备标准,建成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县村卫生室100%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村卫生室标准;大力发展中医民族医药事业,打造1个县级中医民族重点专科,2个中医民族特色专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扩大农村医疗卫生保障覆盖面,2015年全县100%农牧民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国有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允许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进入卫生领域,形成国有为主,民营,私营及其他社会力量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医格局,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训,搭建学科人才支撑体系,到2015年全县县城执业医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达70%,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80%。

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创建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活动,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活动,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落实好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和社会救济政策,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力争100%的乡镇服务站达到“四有一满意”的标准。

——加强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

大力加强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快文化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县以下三级文化网络实现填平补齐,逐步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社会文化网络;积极争取县级图书馆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县档案馆前期工作,尽快将县档案馆规划方案通过国家审批;认真做好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瓦石峡乡、若羌镇文化站内部设施建设工作,2009年年底前建设完成罗布泊镇、铁木里克乡、祁曼塔格乡文化站建设;积极申报村级文化活动室项目,力争2012年完成全县行政村文化活动室项目建设;加快县博物馆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塑县”战略,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内涵,将楼兰古城、小河古墓遗址和红枣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以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加强历史文化、文物保护、研究工作,合理开发民族、民俗文化,积极申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大楼兰文物保护项目的立项、工程启动、实施工作,积极探索经营性文化领域的产业化途径,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企业,打造楼兰文化品牌。

加速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体育设施现代化。

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努力构建群众多元化服务体系,建好群众身边的场地、抓好群众身边的组织、搞好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快县体育馆和运动场建设,并以此成立县业余体校和各种体育协会,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体育人才。

以体育馆为平台,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路子,促进体育事业良性发展。

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加快摄录编设备、农区数字电视的延伸和有线网络升级改造,在做好县城数字电视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延伸覆盖,重点是瓦石峡乡和塔什萨依新农村试验区,争取“十二五”期间完成网络升级改造任务。

按照国家数模转换的时间要求,争取在2015年前对罗布泊镇、依吞布拉克镇实施并完成数字化电视的转换工作,完成罗布泊镇、依吞布拉克镇和瓦石峡乡三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20户及以下通电村及边远牧区、矿区直播卫星覆盖工作,使全县所有自然村及矿区均能受听收看到广播电视,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较好的硬件支持。

——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坚持以人为本,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积极扩大就业,统筹城乡就业,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加强就业前培训,在职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全面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在就业前普遍进行1—2年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延迟新生劳动力就业年龄,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加强企业在职职工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配合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进程,实施第三期“三年千百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十二五”期间对全县所有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一次以上的职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进一步加大下岗职工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力度,并向大中专生倾斜,为下岗职工和大中专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红枣种植技术、城镇服务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增加收入;。

——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

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工作,积极采取“三三制”办法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基金征缴率,力争2015年实现城镇职工医疗、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双百目标(覆盖率100%)。

大力实施社会福利项目建设,推进社会救助站和救灾物资储备库、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殡仪馆及公墓项目建设,实施若羌县社会福利院项目、若羌县社会福利中心项目。

大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建设若羌县老年公寓项目、若羌县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项目。

加大妇女、儿童保护力度,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逐步提高特殊困难家庭,特别是残疾人、残疾儿童的福利水平,重点解决好农村残疾儿童入学问题。

继续做好退伍和转业军人的安置工作。

完善五保老人集体供养制度,确保老有所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