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750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docx

《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docx

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

小学生成语故事解读30则

守株待兔

【释义】株:

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ài)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春秋时期,宋朝有个农夫,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地耕种着自己的那块土地。

一天中午,他正坐在田间的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一只野兔没头没脑的冲过来,一头撞在离他不远的一节树桩上,昏死过去。

农夫跑过去捡起兔子,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兔子交给妻子。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人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到地里之后也不干活了,呆呆地坐在树下守着,盼望着另一只倒霉的兔子跑过来撞死在树桩上。

结果,他等了一天,什么也没有等到。

可他不甘心,第三天照样到树底下守着,结果还是落空了。

可他依然没有放弃,从此,他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农夫再也没有等到兔子撞死在大树上。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却连兔子的影子也没看见过。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笑话他这种”守株待兔“的行为。

【活用成语】

因为偶然拾到一只撞了树桩的兔子而天天去树桩那等着再捡到兔子,农夫实在是愚蠢至极。

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这就告诉我们: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常用的近义词有】: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胶柱鼓瑟、坐享其成、好逸恶劳。

【常用的反义词有】:

通权达变、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释义】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山木》: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进行兼并战争。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就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之后才能作别的打算。

可吴王主意已定,不准任何人劝阻,并下令说谁劝阻就处死谁。

大臣们都非常着急,但因为吴王的命令又不敢出言相劝。

吴王手下有个很有计谋的年轻人,听到吴王的命令后在花园里踱来踱去地想办法。

当他的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一只蝉的身上时,他立刻就有了主意。

他拿着弹弓和弹丸,接连五个早晨到皇宫后花园去转悠,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有人觉得他的行为很奇怪,就把这事告诉了吴王。

第六天早晨,年轻人又在转悠,吴王也来了,便问他:

“你一连几天早晨来这花园里干什么?

”这个年轻人往树上一指,对吴王轻声说道:

“大王,您小声一点。

您看那里有一只蝉只顾着在那里高兴地吸露水,”然后又指向另一个方向,“却没有觉察到有一只螳螂躲在它身后,弯着前肢,想要捕捉它呢!

吴王笑着说:

“螳螂捕蝉,这有什么好稀奇的。

”年轻人说:

“大王您再看,螳螂一心想捕蝉,但它不知道,还有一只黄雀在它身后,正伸长脖子,瞪着眼睛,想啄它呢。

吴王说:

“这又怎么了?

”年轻人将泥丸搭在弹弓上,对准黄雀,然后说:

“那只黄雀只顾着看着蟑螂,却不知道我的弹弓已经对准它了。

它们都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自己身后的危险啊!

吴王听到这里,明白了年轻人的用意,最终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活用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可能发生的后患。

特别是当他人提醒的时候,如果固执己见,就更可怕了。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深谋远虑,千万别让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并且要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

【常用的近义词有】: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常用的反义词有】:

深思熟虑、深谋远虑。

 

图穷匕见

【释义】图:

地图;穷:

尽;见:

也作“现”,显露。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末年,秦王嬴政登上了王位,开始策划兼并其他六国。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掉了赵国后,立即瞄准下一个要吞并的目标,挥师北上,直指燕国。

燕国的太子丹找到一个名叫荆轲的壮士,准备刺杀秦王。

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一把无比锋利而且浸过烈性毒药的匕首,还准备了两件会使秦王高兴的礼物:

一件是秦王一直在缉拿的叛将樊於期的头颅;另一件是一张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假称燕国打算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

荆轲扮作燕国的使者来到了秦国都城咸阳,用重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得到了进见秦王的机会。

见秦王的那天,荆轲小心地把匕首卷在地图最里层,严严实实地封好。

秦王的大殿前,戒备森严,荆轲昂首阔步走上殿阶,向秦王施了礼。

秦王首先验明了樊於期的头颅,感到十分满意,然后踌躇满志地让荆轲展开要献的地图给他看。

地图慢慢地展开了,差不多快到尽头时,匕首一下子露了出来!

秦王大吃一惊,荆轲马上操起匕首,左手拽住秦王的衣袖,向他猛刺过去。

秦王拼命挣扎,把衣袖都扯断了,总算躲过了匕首,然后绕着殿中的大柱奔跑,一边躲避身后紧追不舍的荆轲,一边试图拔出身上佩带的剑。

可是秦王的剑太长了,越急越拔不出来,旁边的朝臣个个吓得呆若木鸡。

正在万分危急时,秦王的御医急中生智,端起药囊向荆轲砸去。

荆轲一怔,秦王乘机拔出剑来,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忍住剧痛,使出全身力气,将匕首朝秦王掷去。

秦王急忙避闪,匕首击在铜柱上,碰出点点火星。

秦王对荆轲连砍八剑,荆轲还骂不绝口,卫兵一拥而上,将荆轲乱刀砍死。

经过六年的征战,秦王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活用成语】

荆轲刺秦王的壮举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不畏强暴、扶助弱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却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不过,当时秦国攻灭燕赵,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更不是某个刺客的暗杀行动所能阻止的,所以荆轲从一出场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常用的近义词有】:

真相大白、水落石出、原形毕露。

 

痛定思痛

【释义】指创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

含有吸取教训,警惕未来的意思。

【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

“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时之痛,不知何能自处也。

在唐朝,韩愈算是一个文名与官名同样显赫的人物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官居博士、刑部侍郎、果子祭酒、吏部侍郎等。

他文章出众,官居高位,受到后人赞颂也理所当然。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就曾经在《日知录》一文中,批评韩愈未显达时轻率写下的投知求见之文,并对韩愈的人格提出了质疑。

顾炎武所指,确有其事。

韩愈曾经在《与凤翔刑尚书书》中竭力自荐,并提出“寒门之士可以借助王公大人成就自己的志向,王公大人可以借助寒门之士传播自己的名声”的观点,这就是韩愈遭后人诟(ɡòu)病的缘由。

其实,韩愈有自己难言的苦衷。

他年少时家道衰落,一家三十余口都盼着他能够取得一官半职来维持生计。

但事与愿违,他屡试不第,内心怎能不焦虑?

向达官贵人投知求见实在是他最后一线希望了,可这并不是他内心所愿。

韩愈曾经写信给自己的好朋友李翱(áo)表明自己的心迹,他说:

“你还不了解我的话,当世就没有人能够明白我了。

我当年在京城时穷困潦倒,每日奔走于达官显贵之间,求他们帮助。

当时还不觉得难过,如今悲痛的心情平复了,再回过头来想那时所受的痛苦,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啊!

这番话语调沉痛无奈,让人不忍再对他多做苛责。

韩愈显达后对晚辈提携不遗余力,大概跟他年轻时所遭受的切肤之痛有密切关联。

【活用成语】

痛定思痛,其痛更剧。

我们不能因为韩愈未显达时轻率写下的投知求见文就否定他所取得的成就。

在门第等级制度异常严格的封建社会中,寒门子弟若没有人举荐,想出头比登天还难,所以韩愈写求见文实属迫不得已。

我们一直很赞赏自荐的毛遂,又何必诟病无可奈何的韩愈呢?

【常用的近义词有】:

痛不欲生、悲痛欲绝。

【常用的反义词有】:

悠然自得、至死不悟。

 

网开一面

【释义】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

‘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

‘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

夏朝从禹开始,经过十五代君王,传到了夏桀(jié)。

夏桀是一个极端残暴、荒淫无道的人。

他的暴政激起了各部落人民的极度不满。

而商部落的领袖汤是一个贤明的首领,他关心百姓疾苦,勤政爱民,很受拥戴。

一天,汤外出处理政务,在路上看见一个人正在捕鸟。

那人支开一张像笼子般的大网,将四面都拦住,准备捕获来自各个方向的禽鸟。

那猎人向天祷告,期盼能捕获更多的猎物,嘴里还喃喃地说:

“凡是天空落下的,从地面洞穴里钻出来的,自四面八方跑过来的,无论是飞得高的还是低的,向东走的还是向西行的,都统统进到我的网里来。

他祷告的声刚落,汤就走过去对那个人说:

“你这种方法太残忍了!

这不是把所有的禽兽都打光了吗?

不能干出这种赶尽杀绝的事情来啊!

”说着,汤亲手收拢起三面网,只给猎人留下一张网,并小声祷告说:

“鸟儿啊,你们愿左飞就往左飞,愿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入网里来吧!

四方诸侯听说了这件事情,都非常感动,无不由衷地赞颂汤的仁德,他们高兴地说:

“汤王真是仁德到了极点了,对禽兽都爱护有加,何况是对人呢?

真是圣君啊!

”于是纷纷来归顺商汤。

汤顺应民心,讨伐夏桀,平定海内,建立了商朝,使国内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治。

【活用成语】

故事中的这个猎人目光短浅,四面撒网,要将所有的禽兽一网打尽,赶尽杀绝。

明君商汤仁德善良,网开三面,放生无数。

这不仅为商汤赢得了人心,换取了声誉,还显示出他非常有远见,在当时他就能想到不能将飞禽走兽赶尽杀绝,得为以后着想。

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周围的动植物越来越少,有很多物种已经从地球上永远消失,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全人类的悲哀。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懂得体谅他人,而不能凡事都斤斤计较。

【常用的近义词有】:

宽大为怀、宽宏大量。

【常用的反义词有】:

小肚鸡肠、心胸狭窄、一网打尽、严惩不贷。

 

亡羊补牢

【释义】意指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后用来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想法补救,以免继续受损失。

也指出了问题才想法补救,已经太晚了。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末期,楚国已由强盛走向衰败。

特别是楚襄(xiānɡ)王即位以后,他任命奸臣子兰为令尹,自己躲进深宫整日整夜与后妃们寻欢作乐。

子兰把持朝政后使小人得志,贤臣失意。

朝纲破坏殆尽,国土逐渐被蚕食,百姓如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老臣庄辛心中十分焦虑。

他觉得为了国家安危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

于是他闯进深宫去劝谏(jiàn)楚襄王。

庄辛对楚襄王说:

“大王,您不能只吃喝玩乐,将朝政与国家大事丢在一旁不管。

现在子兰令尹专权妄为,排斥异己,迫害贤臣,长此下去,楚国堪忧啊!

”楚襄王正在宫中与爱妃饮酒作乐,看到庄辛闯进斥责自己,心中顿时升起一团怒火,他怒不可遏(è)地高声骂道:

“你一定是老糊涂了,我们楚国平安无事,你凭什么说出这样不吉利的话来,这个国家不需要你,快给我滚出去!

庄辛回到家中,想想自己这么大年纪,出于对国君与国家的一片赤诚闯宫进谏,却遭到昏君的一顿辱骂,还要被赶出楚国,深感伤心。

无奈之下,庄辛带着全家迁到赵国去了。

庄辛迁走不久,秦国派大将白起率强兵直扑楚国。

秦军来势之猛,犹如虎狼闯入羊群,杀得楚军兵逃将散。

秦军很快攻破楚国的都城,楚襄王仓皇出逃,直跑到阳城才暂时脱离险境。

楚襄王在阳城逐渐冷静下来,才想起庄辛闯宫劝谏的话,觉得追悔莫及。

他开始悔恨自己的过去,立即派人去赵国接庄辛回来。

楚襄王见到庄辛马上说:

“当初我听不进您的金玉良言,才使国家败坏到如此地步,说来令人痛心,事至如今,我以后该怎么办,请爱卿为我出出主意!

庄辛见楚襄王是真心实意来请教,便对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好心的邻居来告诉他,说他家的羊圈有一个大缺口。

并认真地对他说:

‘你应该将羊圈好好地修补一下,不然你的羊会丢失的。

’这位养羊的人听了邻居的话,根本没有往心里去。

不久,他到羊群中一数,果然丢了一只。

这时,又有人来提醒他修补羊圈,他却说:

‘羊已经丢了,还补什么圈呢!

’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

养羊人此时想起了邻居们的话,马上动手将羊圈修补好。

从此,他再也不丢羊了。

楚国虽然吃了败仗,但国家还没有亡,现在振作起来还不算晚。

我们现在马上打起精神,好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千万不可灰心丧气。

”楚襄王听后深受启发,从此振作起来,终于使楚国度过了危机。

【活用成语】

楚襄王一怒之下将劝谏自己的大臣庄辛赶出了楚国,直到都城被秦国攻占,才后悔不已,派人请回庄辛,补救自己的错误。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

犯了错误,遇到挫折,这是常见现象,只要能吸取教训才能避免重犯错误。

【常用的近义词有】:

贼去关门、江心补漏、知错就改、迷途知返。

【常用的反义词有】:

防患未然、曲突徙薪、未雨绸缪、知错不改。

 

望洋兴叹

【释义】望洋:

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

河伯站在黄河岸上。

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大海告诉他:

“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

“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大海说:

“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

河伯固执地说:

“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大海无可奈何,告诉他:

“有机会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

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边。

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

“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最大的呢!

那样,岂不是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了!

【活用成语】

庄子所写的每一篇寓言,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精华。

这则寓言,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wù)远。

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世界是无限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

见识少的人,往往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见识多的人,才会懂得自己不知道的有很多。

自我满足是知识浅薄、目光短浅造成的。

【常用的近义词有】:

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望尘莫及、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常用的反义词有】:

妄自尊大。

 

韦编三绝

【释义】韦:

熟牛皮。

韦编:

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

三:

概数,表示多次。

绝:

断。

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

泛指勤奋读书、刻苦治学。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却刻苦好学,知识非常渊博。

那时还没有纸张,制作书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

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签,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称为“竹简”。

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

写成一部书要许多竹简,书的内容全部写上去以后,要用牢固的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片按顺序编联起来,就可以阅读了,这个过程就叫做“韦编”。

由于一片竹简只能写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书的字数很多的话,那就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

像《易经》这样的书,是由许多竹简编联起来的,因此相当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

《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下了很大的工夫才把它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

接着,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然后,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

此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同时也为了给弟子们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易经》。

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换上新的再读。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

“假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理解《易经》的文字与内容了。

【活用成语】

孔子是中国最杰出、最有名的学者,创立了儒家学派。

同时,孔子的思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学识可以用“学富五车”来形容。

但孔子的学问也不是天生的,是刻苦努力的结果。

这就告诉我们:

在学习中,若没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常用的近义词有】:

悬梁刺股、穿壁引光、囊萤照读、引锥刺骨。

【常用的反义词是一暴十寒。

 

为富不仁

【释义】为:

做,引申为谋求;不仁:

不仁慈,没有好心肠。

指只求自己发财致富而存心不良,不顾他人死活。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阳虎曰: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

战国时,当时各国诸侯都为开拓疆土而不断发动战争,尤其是大国诸侯随便制造一个事端就向小国兴兵。

战胜之后,小国轻则割地赔款,重则被大国吞并。

大国诸侯尝到了甜头,发动战争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战争连年不断,所以历史上称那个时候为战国。

滕国本来就国势衰微,到了滕文公继位时,面临的局面更为严峻:

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四周列强窥(kūi)伺(sì),虎视眈眈(dān),随时都有亡国的可能。

滕文公决心收拾残局,振兴滕国。

他首先征询朝中文武官员的意见,让官员们拿出治国兴邦的办法。

滕国官员觉得这个题目太大,不知从何处着手,一个个都像锯掉了嘴的葫芦,开口不得,闷闷不语。

滕文公一气之下,命令退朝。

滕文公回到宫中凭栏远眺,默默沉思。

他忽然想到,大学问家孟子现今正旅居滕国,为什么不请教他呢。

于是,滕文公轻车简从,来到孟子住处。

孟子见国君亲自前来,觉得有些意外,请文公落座之后,首先问道:

“老朽不过是一介布衣,不敢劳驾国君,若有疑问,老朽乐于效力。

滕文公长叹一声说:

“您是大学者,大贤人,所以特来请教。

您知道,滕国兵微将寡,国家贫弱,依先生之见,怎样才能使滕国早日富强起来不受邻国欺侮呢?

孟子见滕文公态度诚恳,便直言相告说:

“人民是国家的本源,把一个国家比喻为大树,那么人民就是树根,树根越发达粗壮,才能使枝干强健,树叶茂密,大树才能茁壮生长呀!

滕文公问:

“怎样才能使树根健壮呢?

孟子说:

“当然要施仁政,孔子曾说‘仁者爱人’,要珍惜民力,不要做劳民伤财的事情,更不要随意增加人民的赋税。

人民安居乐业了,还愁国家不富吗?

阳虎说过的想发财就不能讲仁义这句话十分荒谬(miù)。

对一国之君来说,只有讲仁义才能使人民爱国,人民才肯为国家效命。

如果国君横征暴敛,弄得人民怨声载道,人民当然不愿为国君效力了。

滕文公听后面露喜色,决心在国内推行仁政。

【活用成语】

孟子推行仁政,所以驳(bó)斥阳虎为富不仁的说法,为滕文公所接受。

旧时也有句民谚说:

“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意思是:

想发财就别讲仁义,讲仁义就发不了财。

在现代社会,为富不仁也是社会一大公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如:

造假售假、拖欠农民工工资、偷税漏税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富不仁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市场的规范和法律的约束。

富人们仁不仁,不仅是人心好不好的问题,更是社会健不健全的表现。

【常用的近义词有】:

心狠手辣、唯利是图。

【常用的反义词有】:

为仁不富。

 

闻鸡起舞

【释义】舞:

舞剑。

听到鸡叫就立刻起来锻炼。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逖)与司空刘琨(kūn)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cù)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西晋时期,封建朝廷十分昏庸、腐败,国力衰微,百姓贫弱,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乘机骚(sāo)扰,百姓生活非常痛苦。

当时,有一个名叫祖逖(tì)的青年,他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

面对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们对国家前途无限忧虑和悲愤。

一天夜里,祖逖和刘琨同床睡觉,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

他始终在思考,怎样才能练出本领,保卫和治理国家。

人静夜深,他忽然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

他决心今后奋发图强,抓紧时间练一道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

于是,他推醒刘琨,二人起床到院子里去练习武艺。

祖逖手持长剑,刘琨舞动大刀,在皎(jiǎo)洁的月光下,刀光剑影,两个热血青年认真地操练起来。

从此以后,无论凛(lǐn)冽的严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

他俩勤学苦练,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奋威将军,率领部队,日夜操练。

在战斗中,他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因而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活用成语】

每天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功,可见祖逖的勤奋和努力,为他后来当上将军,受到民众爱戴打下了基础。

这就告诉我们:

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否则,无法成就自己的事业。

【常用的近义词有】:

发愤图强、自强不息、孜孜不倦、废寝忘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催人奋进。

【常用的反义词有】:

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卧薪尝胆

【释义】薪:

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春秋时,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世代相互仇恨,战事不断。

吴王夫差继位后,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带到吴国去侍奉吴王,受尽折磨和凌辱。

他住在马房里,十分周到地侍候着吴王夫差,使吴王产生好感,让他回到了越国。

回国后,为了坚定自己复仇的意志,不忘耻辱,他与百姓同甘共苦,晚上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睡的地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饭前、睡前都要尝一尝。

他还带领百姓种地、养蚕,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经过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越国终于强盛起来了,不到十年,就一举消灭了吴国。

【活用成语】

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

这就告诉我们: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要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常用的近义词有】:

发愤图强、宵衣旰(gàn)食、励精图治、自强不息。

【常用的反义词有】:

一蹶不振。

 

吴牛喘月

【释义】吴牛:

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

吴地炎热的时间比较长,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地喘起来。

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臣犹见牛,见月而喘。

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一名叫满奋的臣子,很有学问,为人也很谦和。

晋武帝对他非常器重,经常召他进宫商议国事,他也因此受到不少同僚的羡慕。

满奋从小生长在南方,特别怕冷,尤其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风看得像猛虎一样。

而洛阳地处北方,冬季严寒而漫长,这让满奋苦不堪言。

一天,晋武帝召见满奋,他知道满奋畏寒,就命人在北窗下立了一扇结实的屏风。

因为屏风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个空架子,风随时都可能吹进来把人卷跑。

满奋顶着呼呼的北风好不容易进了宫,一个侍臣把椅子放到北窗下,满奋望着椅子,又望了望北窗,听着风拍打窗棂的声音,不由寒从心起,浑身打颤。

他局促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坐吧,怕冷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