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659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十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十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十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十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十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十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

市十二中2019届高二(下)5月半期调研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带走,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民间文化的角度看,守住青山绿水,是中国传统自然观、宇宙观的体现。

失去了青山绿水,人们对众生万物的敬畏和想象,对自然山水的能动和悦纳,对生活空间的叙述和表达,就失去了依托。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对万物众生的敬畏和想象,是中国人认识自然的起点。

如在先秦古籍《山海经》(包含神话、地理、物产等内容)中,我们可以感受神州大地幅员之辽阔,见识山川物产之丰饶,更会为里面诡谲华丽的自然世界所震惊。

日本民俗学家伊藤清司曾将《山海经》中的空间划分为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前者指人类的生活空间,与之相对的即外部世界,二者相对独立、互为依存。

在虔诚仰慕并企图利用大自然之余,人类对神秘而又神圣的未知世界充满了敬畏。

循着对善灵瑞兽的正面想象,人类赋予自身走向自然的合法性;对怪力乱神的负面想象,又恰如其分地给予人类种种约束,避免因过度索取而对自然造成严重破坏。

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想象,不仅在((博物志))《述异记》等历代文献中得以记载,而且在世代民众生活中实践传承。

我们在乡间田野常见的山神庙、龙王庙,正是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象征边界。

敬畏在信仰中流淌,想象在仪式中演绎。

进入内部世界,民众对生活环境的选择更有能动性,对秀美山水的悦纳更具艺术性,同时也更能反映民众的生活关学。

风水便是一例,它既能体现中国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又对民众寻求生存空间、布置生活格局产生实际作用。

姑且不谈风水的科学性,就其知识受众而言,风水通常被动地与个人运势、家庭盛衰和宗族繁衍相关联,在古代社会,甚至被认为会影响帝国兴亡,一切美好的期望都寄托于风水的选定、维系与改变。

这种宇宙观念及现实需求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们越来越重视营造风水环境,试图通过栽树遮蔽、引水通渠等具体操作办法,去争取风水宝地,有些村落及宗族之间甚至因为争风水、护风水产生了激烈的社会冲突。

无疑,人们对风水的迷信,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当然,风水实践在客观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清代湖南宁远境内有舜帝陵,正是由于当地民众囿于风水观念,当地丰富的铜矿资源才没有遭到过度开采和破坏;东北长白山,因“龙兴圣地”被列入皇家禁地,从而保护了东北长白山原始森林。

风水实践,从某种角度,可以看作是民众主动争取和自然世界、生活环境相互融合的外在表现,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客观上形塑了传统人文景观的生态美学,营造了与人类生活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在民众的乡愁记忆和口头叙事中,我们还能发现生态环境在人们精神世界中的分量。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人离开故土,走进城市,住进楼房,但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最割舍不下的经常是乡间的那棵古树、村头的那口老井,抑或是环抱村庄的那条小河。

(摘编自王文超《民间文化中的生态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颂是(3分)()

A.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源于对万物众生的敬畏和想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想象,不仅在《博物志》《述异记》等历代文献中得以记载,而且在世代民众生活中实践传承。

B.日本伊藤清司曾将《山海经》中的空间划分为相互独立又互为依存且代表人类生活空间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

C.体现中国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宇宙观念的风水,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望,对民众寻求生存空间、布置生活格局产生了实际作用。

D.人类敬畏自然,对传统人文景观的生态美学,对与人类生活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客观上可以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民间文化的角度提出论点,“守住青山绿水”,人们对众生万物的敬&利想象,对自然山水的能动和悦纳,对生活空间的叙述和表达,才有了依托。

B.文章综合运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逐层分析,深入阐述了民间文化中的生态观。

C.文章将生态问题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其中提及因风水而产生的社会冲突,是为了论证迷信风水产生的消极作用。

D.文章第四、五段论述民众对生活空间的叙述、表达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海经》内容广博,描写了辽阔的神州大地,丰饶的物产,以及诡谲华Ⅲ的自然世界,反映了先民对万物众生的敬畏和想象。

B.作为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的交汇点,乡野常见的山神庙、龙王庙,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想象在生活中的实践传承。

C.如果没有风水实践,清代湖南宁远的铜矿和东北长白山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恐怕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D.古树、老井、小河等标志性的乡土环境成为离开故土的民众精神世界的核心,这说明乡村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帮哭曹文轩

这地方的帮哭风曾一度衰竭,这几年,又慢慢兴盛起来。

办丧事的人家,总想把丧事办好。

这丧事要办得让前村后舍的人都说体面,一是要有排场,二是要让人觉得苦、伤心。

因此,谁家办丧事,总要请人帮哭。

这年春上,邹庄一位活了八十岁的老太太归天了,儿孙决心好好办丧事。

年纪大的说:

“南边银娇回来了,请她来帮哭吧。

村里人知道银娇奶奶会哭,是在她十六岁的时候。

她十三岁那年秋天,到处是瘟疫。

那天,早上刚抬走她老子,晩上她妈就去了。

苦兮兮地长到十六岁。

这年春末,村西头五奶奶死了。

下葬这一天,儿女都跪在地上哭,银娇奶奶就打老远处站着。

这五奶奶心慈,把没依靠的银娇奶奶当自己的孙女待。

五奶奶家的人哭得没力气了,银娇奶奶过来了她“扑通”一声在五奶奶棺材前跪下,先是不出声地流泪,接着就是小声哭,到了后来,声越哭越大。

她一件一件地数落着五奶奶的善行,哭得比五奶奶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媳妇都伤心。

她趴在五奶奶的棺材上哭成个泪人儿,谁都劝不起来哭到后来,她哭不出声来了,可还是哭。

在场的人也都跟着她哭起来。

打那以后,谁都知道银娇奶奶哭得好。

谁家再有丧事,必请银娇奶奶帮哭……

银娇奶奶听来人说是请她去帮哭,一双黑褐色的手颤动不已。

“我去,我去。

”她说。

那天,她让秋秋搀着,到小河边去,用清冽的河水,好好地洗了脸,洗了脖子,洗了胳膊,换了新衣裳,又让秋秋用梳子蘸着清水,把头发梳得顺顺溜溜的。

数以百计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他们想看看老人们常提到的银娇奶奶,要领略领略她那闻名于方圆几十里的哭。

大多数人不认识银娇,就互相问:

“在哪儿?

在哪儿?

有人用手指道:

“那就是。

银娇奶奶被人搀扶着,走向跪哭的人群前面。

这时,围观的人从骚动中一下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皆跟随着银娇奶奶移动着。

银娇奶奶不太利落地跪了下来,不是一旁有人扶了一下,她几乎要歪倒在地上。

她从领口取白手帕时,也显得有点儿拖泥带水,这使从前曾目睹过她帮哭的人,觉得有点儿不得劲她照例仰起脸来,举起抓手帕的手,然后朝地上拍下,但拍得缺了点儿分量。

她开哭了。

她本想把声音一下子扯得很高的,但全不由她自己了,那声音又苍老,又平常,完全没有从前那种一下子抓住人并撕人心肺的力量了。

围观的人群失去了平静,开始乱动起来。

钻在最里边的秋秋仰起脸,瞧见了人们眼中的失望,心里不禁为银娇奶奶难过起来。

她多么希望银娇奶奶把声音哭响、哭大,哭得人寸肠欲断啊!

然而,银娇奶奶的声音竟是那样的衰弱,那样的没有光彩!

跟大人来看热闹的九宽和虾子爬在敞棚顶上,此刻已失去了耐心,用青楝树果子互相对砸着玩。

秋秋朝他们狠狠瞪了一眼。

这时死者的家人,倒哭得有声有色了。

几个孙媳妇,又年轻,又有力气,嗓子也好,互相比着孝心和沉痛,哭出了气势,把银娇奶奶的哭声竟然淹没了。

人们又勉强坚持了一会儿,便散去了。

哭丧结束了,银娇奶奶被人扶起后,有点儿站不稳,亏得有秋秋作她的拐棍。

秋秋觉得银娇奶奶的手很凉很凉……

银娇奶奶死了。

棺后跟了一条很长的队伍,但几乎没有人哭。

秋秋紧紧地跟在银娇奶奶的棺后。

她也没哭,只是目光呆呆的。

田埂上走过九宽和虾子。

秋秋突然打斜里拦截过去,一下插到他俩中间,用两只手分别揪住了他俩的耳朵,把他俩一直揪到银娇奶奶的墓前,然后把他俩按跪在地上:

“哭!

哭!

九宽和虾子用手揉着耳朵说:

“我们……我们不会哭。

“哭!

”秋秋分别踢了他们一脚。

他们就哭起来。

哭得很难听。

一边哭,一边互相偷偷地一笑,又偷偷地瞟一眼秋秋。

秋秋忽然鼻子一酸,说:

“滚!

田野很静。

静静的田野上,轻轻地回响起一个小女孩幽远而纯净的哭声。

那时,慈和的暮色正笼上田野……

(节选自《蓝花》,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两段,写出了当地“帮哭”的风习和由来,这既是点题,同时又引起下文,为读者理解后面的文字作了必要的交代。

B.小说第四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写出请银娇奶奶来“帮哭”的原因,介绍了她悲苦的身世,这样写就将故事的前后连成了一个整体。

C.银娇奶奶听说有人请她去帮哭,特意梳洗打扮一番,还换了新衣裳,其目的是想掩饰自己的苍老,以此证明自己并没有失去价值。

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给银娇奶奶死后凄凉的氛围中点染了一笔暖色,让人感到人间还有真情在,体现出小说哀而不伤的风格特点。

5.文中多次写到围观的人群,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重点写了银娇奶奶的两次哭,对这两次描写你如何理解?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李济:

中国考古学之父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

“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

”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

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他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

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

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耳熟能详。

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

他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曾受李济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考古学训练。

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

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

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

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

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

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失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

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

“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

”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

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

在儿子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

“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

“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

”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

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

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

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

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

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

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

“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49年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

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

殷墟的不少资料以及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对殷墟的研究。

这种研究,不仅是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

《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新疆、青海等地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后来由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于夏商周,所以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

B.如果没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信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C.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和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都曾受李济的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训练。

D.“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作者的意思是,李济的学术影响只限于台湾学界。

E.本文简述了李济的考古贡献并展现了其高尚的学养人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在考古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形象。

8.李济为什么被张光直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9.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评价李济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甲)节选

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节选自《苏武传》

(乙)节选

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

抑挫豪右,号称强直。

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

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

运对曰:

“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

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

”帝曰:

“我知之矣。

”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

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B.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

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C.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泗宪等曰/百

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D.既至渭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

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11.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天后土:

指天地。

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

B.黄门驸马:

汉朝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C.保宫:

战国时期囚禁大臣及其眷属的处所。

D.五经、六艺: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  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2)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4—15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张怀民:

名梦得,一字保佺,北宋官员。

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

其《风欧》写他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被襟当风曰:

“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宋玉对曰:

“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然后叙“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差别。

刚道:

“硬说”的意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怀民是苏轼在黄州的好友,两人同是因贬官来到黄州,志同道合。

他们的交游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相关记载。

B.本词上阕开头两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广阔景象。

C.“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把眼前的平山堂与快哉亭融为一体,高远空濛,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D.下阕“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用比喻手法描写广阔明净的湖面,形成一幅山水画卷。

E.本词在写景之外还以散文入词、以议论入词,迥异于一般写景抒情词作,表现了作者婉约细腻、自由洒脱的写作风格。

15.作者通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阐释。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在《醉花阴》中词人借菊花表达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消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第Ⅱ卷(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寒冬里,虽然万物在混沌和阴暗中沉睡,但是在这混沌和阴暗中,却正蓄势待发着一种不可言喻的苏醒!

②因此,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显然失之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取代、威胁甚至控制人类,同样为时尚早。

③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④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发现一道物美价廉的创意美食,何尝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美事。

⑤毫无疑问,地区的动荡与失序,欧美等西方国家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西方强权干涉作为背后推手难辞其咎。

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而韩非则是法家学派创始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说会道,温文尔雅,有思想,有内涵。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段时期以来,由于读书人离开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乡村精英资源流失,导致乡村人的“空心化”、文化的“空心化”。

B.在新时代视野下,以怎样的视角切入20世纪史学,以怎样的立场叙述、评论20世纪史学,专家们从各个角度对此发表了自己的心得。

C.我国第一个植树节的设立者是中国近代著名林学家、教育家凌道扬先生倡议的,由于他的倡议,后于1915年7月清明节被定为植树节。

D.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应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和构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体系。

19.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②院子中,一丛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