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中学教育选择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含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543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中学教育选择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中学教育选择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中学教育选择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中学教育选择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中学教育选择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中学教育选择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含答案和解析.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中学教育选择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含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中学教育选择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含答案和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中学教育选择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含答案和解析.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中学教育选择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含答案和解析

1.我国学校开始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时间是()年。

A.1862

B.1903

C.1935

D.1949

答案:

B

解析:

班级授课制在癸卯学制(1903年)中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随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又称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实践活动法

答案:

C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参观法的概念。

3.“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这反映的评价观是()

A.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泵”

B.评价应该多关注过程

C.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D.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答案:

D

解析:

“尺子”在教学评价中相当于标准,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就说明了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4.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讲读、讲评

C.讲述、讲评、讲演、讲读

D.讲解、讲演、讲读、讲评

答案:

A

解析:

讲授法可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

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

B

解析: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意思是:

听说不如自己亲眼看见,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才是可信的,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6.古代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的是()

A.班级授课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混合教学

答案:

B

解析:

古代教学一般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7.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的运用。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

C

解析:

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并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8.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倡的是()

A.发展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自我评价

答案:

A

解析:

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

9.()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必经阶段。

A.激发学习动机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运用知识

答案:

B

解析:

略。

10.某教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评价。

A.诊断性

B.描述性

C.形成性

D.总结性

答案:

C

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11.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启发性

答案:

B

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

12.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教学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绝对性评价

答案:

C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个体内差异评价的内涵。

13.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是()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答案:

A

解析:

题于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的阐述。

14.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A.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尊重学生的个性

B.单纯强调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C.儿童中心论

D.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答案:

B

解析:

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要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B项的说法明显地将理论和实践相脱离了,是贯彻此原则所必须防止和克服的。

15.在我国,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A.清末

B.明朝

C.秦朝

D.辛亥革命以后

答案:

A

解析:

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6.教学活动中一般将课分成单一课和综合课,其依据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教学手段

D.教学任务

答案:

D

解析: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17.老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不妥当的是()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要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性记忆的练习

答案:

D

解析:

布置作业的一个要求是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D项很明显的并没有遵循这一要求。

18.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教材。

A.熟悉

B.分析

C.概括

D.理解

答案:

D

解析: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19.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了解学生

B.和谐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好课

答案:

D

解析:

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因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0.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学生年龄特征

C.课程性质和特点

D.学校的要求

答案:

D

解析: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1.《学记》中“不陵节而施”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

B

解析: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22.读书指导法是一种()的方法。

A.以直觉感知为主

B.以引导探究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递为主

答案:

D

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都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23.我国古代墨子提出:

“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它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解析:

墨子的这句话体现的是量力性原则。

24.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A.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B.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

C.教师多问,学生多回答

D.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全

答案:

A

解析: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质就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5.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A.不利于教师权威树立

B.不利于学生在短时间获得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单个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答案:

D

解析:

讲授法的缺点是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效果。

26.“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答案:

D

解析: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具体运用的结果。

27.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答案:

C

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就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8.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是()

A.板书有序

B.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方法适当

D.教学结构合理

答案:

B

解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上好课的最根本要求。

29.不属于平时考查的方式有()

A.口头提问

B.单元测验

C.考试

D.检查书面作业

答案:

C

解析: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进行总结性检查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不属于平时考查。

30.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传授知识

C.发展智力

D.陶冶情操

答案:

A

解析: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31.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答案:

D

解析: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由此提出的教学原则是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32.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把()等内容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A.学习方法

B.学习过程

C.知识技能

D.应考策略

答案:

C

解析: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个性,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33.关于教学的任务,“实质教育论”()

A.重视实用知识的传授,忽视智力的发展

B.重视智力发展,忽视知识的传授

C.既强调智力发展,又重视知识传授

D.主张在发展智力的基础上传授知识

答案:

A

解析: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34.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答案:

A

解析:

布置课外作业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35.备课是教师根据()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A.教学目标

B.学科课程标准

C.培养目标

D.学校教学计划

答案:

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备课的概念。

36.()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A.练习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

答案:

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实习作业法的内涵。

3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答案:

A

解析: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

38.在如何认识间接经验的问题上,现代教育理论比较强调()

A.用直接认识的方式认识间接经验

B.用直接认识的方,认识直接经验

C.用间接认识的方式认识间接经验

D.用间接认识的方,认识直接经验

答案:

C

解析:

略。

3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答案:

A

解析: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40.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答案:

A

解析: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它遵循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普遍性规律。

41.1951年,()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

A.布鲁纳

B.赞科夫

C.瓦·根舍因

D.怀特海

答案:

C

解析:

范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它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

42.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答案:

B

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它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

43.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A

解析:

略。

44.“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答案:

A

解析:

略。

45.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即在教学中要贯彻()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循序渐进

C.启发性

D.巩固性

答案:

D

解析:

“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它,“温故而知新”是说复习旧知识会有新的收获,都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46.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工作。

A.唯一

B.中心

C.必要

D.辅助

答案:

B

解析: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而非唯一工作。

47.教师上课的必要补充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答案:

C

解析:

课外辅导是对上课的补充,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辨析题(每题8分)

48.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和学),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

49.

教学即教育,二者是相同的。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50.

诊断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5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

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作用都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

通过作业的布置、检查和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或技能方面的缺陷并加以纠正,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52.

相对性评价不考虑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简答题(每题10分)

53.

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答案:

(1)现代教育评价强调创设适合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2)现代教育评价由关注评价的总结性目的向关注评价的形成性目的发展;(3)现代教育评价的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发展,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4)现代教育评价的评价方法向综合、多层次、全方位方向发展。

54.

怎样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

答案: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来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

(2)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3)采用启发式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55.

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要认真组织;

(2)讲授要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讲究语言艺术;(4)要组织学生听讲;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56.

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答案: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7.

简述课外辅导的内容。

答案:

(1)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作业;

(2)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3)为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做个别辅导;(4)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辅导;(5)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

58.

简述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

(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

(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发现的良好情境。

 

59.

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答案: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3)分量适宜、难易适度;(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解析:

60.

简述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答案: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61.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

答案: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②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④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⑤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⑥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④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⑤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⑥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62.

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63.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案: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64.

简述发展性评价的特征。

答案:

(1)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2)要求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3)注重过程评价;(4)关注个体差异;(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65.

简述我国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案:

(1)以教育现代化为阶段目标取向;

(2)以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3)以终身教育为终极价值取向;(4)以生命关怀为核心价值取向。

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

66.

教学实际中我们常常发现,在许多课堂上,教师只管自己讲述,学生没有适当的反应,甚至各行其是,如看小说、发信息、听音乐。

久而久之,课堂变成了一个人际疏离、情感淡漠、效率低下的场所。

(1)请你从教师自身的因素分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

(2)根据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答案:

(1)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材料中的教师教学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

该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中心”,听任课堂自发地发展,放弃教师的职责,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教学中要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一方面,教师要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及人格;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①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④引发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⑤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67.

寓言故事《西邻教子》中写道:

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

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焉。

请说出该寓言故事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及其含义,并阐述应该怎样在教学中贯彻实施。

答案:

(1)该寓言故事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68.

一位教师上生物课,讲昆虫的趋食性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楚汉相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乌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大字——‘项羽必亡’。

他走近细看,黑字全是蚂蚁拼成的。

顿时军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这是天公要灭项羽。

项羽无奈拔剑自刎了。

”这时,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纷纷猜测其中的道理。

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揭开了这个谜。

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了那几个字,招来无数蚂蚁,造成项羽军心的恐慌。

试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主要运用了哪种教学原则,并结合材料分析运用这一原则所体现的基本要求。

答案:

(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主要运用了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