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化学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405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化学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3 化学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3 化学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3 化学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3 化学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 化学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

《13 化学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化学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 化学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

13化学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

化学_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陶瓷烧制

B.

火药使用

C.

粮食酿酒

D.

甲骨刻字

2.(2分)下列几种常见的液体中,属于混合物且不含有机物的是(  )

A.

果汁

B.

牛奶

C.

蒸馏水

D.

生理盐水

3.(2分)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在房间里放盆石灰水防止煤气中毒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4.(2分)菲律宾大学的EdwinoFernando和同事们发现一种新植物,它可以吸收大量镍元素,吸收量是普通植物的100到1000倍,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镍属于非金属元素B.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8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5.(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液体的量取

C.

取用固体药品

D.

测定溶液pH

6.(2分)下列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

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转化观:

二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守恒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辩证观:

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的生产,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7.(2分)2018年3月15日,央视曝光了另一种“瘦肉精”,其中添加了“人用西药”,如硫酸新霉素C23H48N6O17S.下列关于硫酸新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新霉素属于氧化物

B.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8:

17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1个硫酸新霉素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

8.(2分)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丁的化学式为N2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保持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9.(2分)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石和烧碱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A.AB.BC.CD.D

10.(2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将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变稀了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34分)

11.(6分)同学们研学游出行大多会携带保温杯,小明同学的保温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写出1种即可)。

(2)使用不锈钢做外壳的优点是  (写出1点即可)。

(3)鉴别涤纶和棉布的简易方法是  。

(4)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  (填“强”或“弱”)。

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

12.(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

(2)B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

(3)请写一个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5)点燃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应  。

13.(7分)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

CuCl制备流程如图:

已知:

CuCl难溶于水,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

(1)“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产生的SO3能迅速与水化合生成一种常见的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操作a”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

若得到的滤液2有浑浊,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

(3)可用“水洗”的原因是  。

(4)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  (填化学式)。

14.(8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镁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

与反应初始温度有关;猜想二:

与稀硫酸的浓度有关

【实验探究】

用砂纸打磨镁条,进行下列实验。

打磨的目的是  。

(1)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质量和长度的镁条与相同体积的稀硫酸进行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反应初温/℃

镁的形状

稀硫酸的浓度/%

气体的体积/ml(收集0.5分钟)

20

镁条

5

40

20

镁条

10

55

30

镁条

10

62

(2)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3)实验②和③比较,镁与稀硫酸反应快慢与  有关。

(4)通过实验①和②比较,结论  。

(5)上述实验最好选用收集方法  除了上述的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测量  ,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反思与评价】

(6)实验①结束时测得溶液的温度为30℃,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5.(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

请你一起研究学习,并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问题:

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相关信息:

(Ⅰ)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

(Ⅱ)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1)实验一:

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曲线所示。

①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M点时电导率为零,离子浓度也几乎为零,此时混合液体静置后呈  色;

③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42﹣结合成BaSO4

B.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

(2)实验二:

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上图乙曲线所示。

①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实际参加反应的是Ba2+和SO42﹣结合成了BaSO4,Na+和OH﹣还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B.溶液红色只会变浅,但不会褪去

②N点时,溶液中大量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至少写两种)。

③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  (填“增大”或“减小”)。

(3)拓展:

①请根据示例仿写离子方程式。

示例AgNO3+NaCl=AgCl↓+NaNO3离子方程式:

Ag++Cl﹣=AgCl↓

仿写:

BaCl2+Na2SO4=BaSO4↓+2NaCl离子方程式:

  。

②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先变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

请推测此过程的溶液中Ca2+的浓度变化情况  。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6.(6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供氧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将一定量的Na2O2加入到足量水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原来的总质量减少了1.6g(水的挥发忽略不计),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分析】根据混合物和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解:

A、果汁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里面的维生素等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B、牛奶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里面的蛋白质等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里面不含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

要加强记忆混合物、有机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3.

【分析】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进行分析判断。

B、汽油属于易燃物,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D、久未开启的地窑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

【解答】解:

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汽油属于易燃物,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为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故选项说法正确。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在房间里放盆石灰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镍,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8,表示原子序数为2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8,表示原子序数为2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28,而不是中子数为28,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

【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转化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白色污染的成因来分析。

【解答】解:

A.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错误;

B.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正确。

D.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的生产,但由于塑料的性质稳定,很难降解,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故正确;

故选:

A。

【点评】该题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反应的实质等,是一道基础题。

 

7.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元素质量之比等于化学式中各元素原子总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硫酸新霉素C23H48N6O17S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硫酸新霉素C23H48N6O17S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8):

(16×17)=48:

272,故错误;

C.硫酸新霉素C23H48N6O17S中碳、氢、氮、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3):

(1×48):

(14×6):

(16×17):

32=276:

48:

84:

27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由硫酸新霉素C23H48N6O17S的化学式可知,每个硫酸新霉素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意义及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8.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解答】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

3C+4NH3

3CH4+2N2。

A、由上述分析可知,丁的化学式为N2,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B正确;

C、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的质量之和,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

【分析】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

B、根据氢气和甲烷燃烧都产生水分析;

C、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现象分析;

D、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分析.

【解答】解: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错误;

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产生水,因此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现象,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D、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锌和铜的表面都会附着着银,说明锌、铜的活动性都大于银,但是无法比较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检验,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10.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ag,所以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故B错误;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

D、将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析出,所以溶液变稀了,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34分)

11.

【分析】

(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合金的优点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

(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塑料和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

塑料(或涤纶);

(2)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硬度大、耐腐蚀;故填:

不锈钢耐腐蚀,经久耐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涤纶和棉布燃烧会产生不同的气味,有烧纸气味的棉布,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涤纶,所以鉴别涤纶和棉布的简易方法是灼烧,闻气味;故填:

灼烧,闻气味;

(4)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故填:

强;4Al+3O2═2Al2O3,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点评】此题是利用题目所呈现的信息对材料进行分类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常见有机物及金属材料的认识。

 

12.

【分析】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

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

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

(3)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解答。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

(2)可选用注水法,原理为:

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3)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择A装置来制取;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收集较纯的甲烷可选用排水法,故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C。

(5)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

故答案为:

(1)①长颈漏斗;

(2)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3)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均可);

(4)AC;

(5)检验气体的纯度。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通过过滤能够把液体和固体分离;根据工艺流程可以判断循环利用的物质;可用“水洗”的原因是能够除去可溶性杂质。

【解答】解:

(1)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3=0,则x=+4,即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

产生的SO3迅速与水化合生成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3+H2O═H2SO4。

(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把液体和固体分离,其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若得到的滤液2有浑浊,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

(3)可用“水洗”的原因是CuCl难溶于水,能够除去可溶性杂质。

(4)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存在的物质,在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NaCl。

故答案是:

(1)+4,SO3+H2O=H2SO4。

(2)引流,滤纸破损(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3)CuCl难溶于水

(4)NaCl(填化学式)。

【点评】】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

【分析】【实验探究】根据用砂纸打磨锌片可以除去锌片表面的杂质进行解答;

(2)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解答;

(3)根据实验②和③的反应温度不同进行解答;

(4)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5)根据氢气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6)根据反应后温度升高进行解答

【解答】解:

【实验探究】用砂纸打磨镁条可以除去镁条表面的杂质或氧化膜;故填:

除去镁条表面的杂质或氧化膜;

(2)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方程式是:

Mg+H2SO4═MgSO4+H2↑;故填:

Mg+H2SO4═MgSO4+H2↑;

(3)根据实验②和③的反应温度不同,所以实验②和③比较,镁与稀硫酸反应与温度有关;故填:

温度;

(4)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通过实验①和②比较,结论:

相同条件下,稀硫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填:

相同条件下,稀硫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氢气难溶于水,所以上述实验最好选用收集方法排水,除了上述的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填:

排水法;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6)反应后温度升高,所以实验①后测得溶液的初温为30℃,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填:

放热。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验速率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信息与表格内容进行。

 

15.

【分析】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以及图象进行分析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