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的起源与发展.docx
《楚剧的起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剧的起源与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楚剧的起源与发展
楚剧的起源与发展
楚剧,从进入城市算起有
10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艰难曲
折的发展道路,终于成为颇有影
响的地方剧种.
渗黪-l
楚剧是从黄陂,孝感,黄冈
感一带陆续出现并增多.
黄孝花鼓戏在进人城市后,
剧目由单边词,小戏和折子戏逐
渐发展为”本戏”,演唱改为胡琴
伴奏.同时吸取汉剧,京剧艺术
之所长.
但从清朝到民国,花鼓戏都
被称为”淫戏”,屡遭禁演.然而
.菇:
1927年正月初一,楚剧受
聘进人中央人民俱乐部(亦称血
花世界,今民众乐园)公演.
不久,该部对楚剧进行改良
与革新,开办训练班,抄录口传
脚本,整理和改编传统剧目,使
演出效果大大加强,影响日益扩
大
楚剧硇~起一1叫”--一发屦.楚剧硇~瀛一叫一厦藤.
“
-
3年美成大舞台的戏码单(节目单)
一
带的花鼓戏发展起来的,故原
名黄孝花鼓(俗称西路花鼓).黄
孝花鼓戏原为灯戏,由农历正月
谢神祝福的民间歌舞(即玩灯)
演变而成.
灯戏早期演出剧目多为单
边词,小戏和折子戏.剧情简单,
多以家庭纠纷和男女爱情为主
要内容;角色行当只有小旦,小
丑和小生;唱腔除小调外,主要
由一人演唱,众人接腔的”哦呵
腔”,”悲腔”,”四平”,”仙腔”等
组成,仅有锣鼓伴奏.
灯戏班子原为业余性质,后
发展成半职业性的”四季班”.清
光绪十年(1884年),始有黄陂
彭家冲的职业花鼓戏班.
此后,职业戏班在黄陂,孝
它在湖北中部的人民群众,特
别是农民[f1深受欢迎,鄂中一
带肥沃的水土,滋养了楚剧这
支芬芳的鲜花,使它茁壮生
长.
1926年,在湖北剧学总会
筹备会上,将黄孝花鼓戏正式定
名为楚剧.
◇贺大群
上个世纪30年代,楚剧大
量扩充连台本戏剧目,并在表
演,声腔,文武场,化妆,服装等
方面,向京,汉剧学习,借鉴,表
演手段与技巧大为丰富,武戏得
到发展,声腔的板式与伴奏手法
也日益完善.
在抗日战争时期,若干个楚
1965年,董必武同志接见《山乡风云》演员
残剧舞台
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受
了考验,没有畏怯,没有屈服.有
的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有的在
饥饿病魔中丧生.
1949年共和国成立,经过
戏改,楚剧有了空前的发展.不
仅整理改编了一批传统剧目,如
《葛麻》,(-a13缘》,《罗汉钱》,
《蝴蝶杯》,《杨绊讨亲》,《荞麦馍
赶寿》,《赶会》,《二堂审子》,《乌
金记》,《拜月记》,《打豆腐》,《吕
蒙正赶斋》,《站花墙》等等;而
且,创作了一批新剧目,如《刘介
梅》,《景明大楼》,《血债血还》,
《海英》,《狱卒平冤》,《金田血
泪》,《三家巷》,《炭火融融》,《彩
凤搏鸦》,《养命的儿子》,《穆桂
英休夫》,《你是一条河》等等.这
些剧目,有的在当时配合运动和
中心工作中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有的已拍成电影或电视;有的进
楚剧《彩凤搏鸦》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演出
麻》和《狱卒平冤》以其强烈的艺美感.
术魅力,震动京城,誉满全国,影戏曲效果的好坏,离不开编
响之大,前所未有.随着时间的导及舞美设计,音乐的配合,楚
检验,已称得上是经典之作.剧有今天的局面,已故着名作曲
伴随这些沉甸甸的剧目硕家易佑庄,着名作家张惠良,邓
果,一大批闪光的艺术家的名式中,着名导演刘明保,着名设
字,留在观众的记忆中.以沈云计郑启中,以及健在的着名作家
陔为代表的老艺术家有:
关啸罗慕磊,集编导一身颇显才华的
彬,袁璧玉,李雅樵,熊剑啸,黄新秀邱长元,作曲家朱彬,周淑
楚才,钟惠然,杨少华,陶德安莲,胡鑫等同志,对楚剧事业的
等,有的至今宝刀不老,艺术青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春永驻,他们一开口声如洪钟震正是名流荟萃,佳作累累,
梁,根本想象不出已是年过古稀充实了楚剧的昨天和今天,书写
的老人.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如:
着楚剧的历史.如今,楚剧吸引
姜翠兰,荣明祥,于盛乐,张光了更多的观众,不仅三轮车工
明,张一平,涂崇华,吴波,王筱人,码头工人爱看,有的干部,知
芝,胡道发等,至今还在舞台上识分子,大学生乃至教授也爱
闪着光彩.(我写此文时惊闻姜看.这是一种征服,用楚剧艺术
翠兰因病逝世,我本已发颤的手的美进行的征服;这是一种打
更加颤抖得难以写下去.只好停动,用楚剧艺术的美进行的打
动.由100年前那棵稚嫩的乡村
小草,长成亭亭如盖的参天大
树;由一个不为更多人所知的地
方小剧种,变成浩繁戏曲星空中
光茫四射的一颗亮星.据统计,
楚剧已六度进京,四度在全国巡
回演出,一度赴朝鲜慰问志愿
军,在进京演出中几进中南海,
毛泽东主席及中央其他领导人
曾观看楚剧.
楚剧半个世纪以来所以能
取得丰硕成果,是与善于继承,
勤于吸收,勇于创新,精于积累
分不开的.楚剧艺术在这个过程
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获得
了丰硕的艺术成果.但要看到楚
剧艺术形式还不够完美,要不断
创新,进行改革.
(1)生长于民间,活跃于山
乡的楚剧,由于它的观众大多是
文化程度不高的劳动人民,从而
决定了它的通俗特点.而这种通
俗的传统,通过岁月的检验,历
史的沉淀,至今仍鲜明地保持
着.半个世纪以来,楚剧的创作
者和表演者吸吮乡土艺术的乳
汁,市民文化的营养,不仅从大
量演义,戏说,说唱之类的文本
中去借鉴,还从现实生活中提炼
创作了一大批通俗化,大众化,
久演不衰,至今保持魅力的剧
目.这些剧目由于表现了劳动人
民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表现
了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喜怒哀
乐;表现了传统的道德准则和人
生价值;再加上浓郁的泥土气
息,,清新的民间风味,鲜明的地
方特色,诙谐的调侃讽喻,因而
深受普通百姓的欢迎,引起他们
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正是楚
剧的可贵传统,楚剧的美学特
征,楚剧的艺术个性.素有平民
戏剧之誉的楚剧,理应发扬自己
的传统,多写多演一些平民百姓
及弱势群体.他们才是生活的主
流,审美的主体.写出这些社会
底层的真正血脉流动与质朴的
乡风民俗交融的生活场景,才能
使楚剧给人一种久违了的鲜活
感觉.
(2)楚剧擅长写家长里短,
.菇’
麻,机智狡黠的吴明,又要有叱
咤风云的虎将军,更要有现实生
活中的腊腊等栩栩如生的各类
形象.人物不在大小,关键是要
写好,写透他们的内心世界,写
准他们的性格特征,这样就会产
生征服观众的艺术魅力,就有较
长的艺术生命力.
(3)楚剧相对于京,昆,汉大
剧种来说,是较年轻的剧种.它
不像大剧种那样受到传统程式
的束缚.因而它就像评剧,豫剧
1990年,李先念同志接见《站花墙》演员
凡人小事,尤其是长于写丑角.那样容易表现现实生活.加之,
如:
《葛麻》中的葛麻,《狱卒平它本来来自民间,贴近生活,贴
冤》中的吴明,已成为名垂戏曲近群众,甚解民间疾苦,能辨美
史的生动形象.继续坚持这种写丑善恶.这样就造就了它擅演现
法,当然无可厚非.但从遵循”文代戏的特征.所谓楚剧开了锣,
学是人学”,戏剧文学也是人学不是《喻老四》,就是《张德和》,
的原则出发,从艺术形象的价值这正是那个时期的现代戏;而
取向主要决定于它的美学品位《血债血还》,《三世仇》,《江姐》,
考虑,今后在多写,写好小人物《刘介梅》等则是建国后楚剧出
的同时,也大可不必排斥写现实现的比较优秀的现代戏.这是对
生活中的各类人物,更不必把小楚剧现代题材剧目建设的贡献,
人物与丑角划等号,这是两个不必将载入楚剧史册.古今中外成
同的概念.应该开拓视野,为楚功的戏剧作品总是和当时的时
剧艺术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各种代脉搏紧扣着的.明代嘉靖年间
形象而努力.既有聪明绝顶的葛王世贞的《鸣凤记》中的《杨继盛
戏剧舞台
写本》,万历年间李玉的《一捧
雪》中的《审头刺汤》,不仅是当
时的现代戏,至今仍成为京剧的
保留剧目.洪深先生在抗日战争
年代为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与
朱双云先生合作了戏曲《岳飞的
母亲》.宋之的先生在解放初期
创作了楚剧《九件衣》.这些着
作,是由非专业戏曲作家的老前
辈创作,他们尚热衷于楚剧现代
戏的创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步
其后尘,多写现代戏呢?
希望楚
剧团多出几位张惠良,邓式中一
样的作家,多出些有戏的现代
戏,少出或不出只有”现代”却没
有”戏”的所谓现代戏.像剧本
《你是一条河》就很不错了,经过
不断修改,定会更加成熟完美,
形象生动地再现于楚剧舞台.
(4)楚剧艺术已将”平民化,
地方化,生活化,通俗化”视为葛
麻风格的概括和创作本体的优
势.追求的艺术境界是”雅俗共
赏”,其雅可登大雅之堂,其俗可
取悦下里巴人.关于剧目建设,
坚持”一剧一本”,保持本体风
格农村是楚剧的摇篮,武汉是
楚剧的福地,农民是楚剧的父
母,市民是楚剧的上帝.每部戏
要写出楚剧长于表现的题材,塑
造楚剧善于刻画的人物形象,发
扬群众喜爱的葛麻风格,展示鲜
明的地方色彩;同时,把舞美灯
光设计搞得充满时尚感,荆楚
风,营造出立体多样的舞台时
空,让观众身临其境.
(5)音乐是楚剧形式更成熟
完美的重要而不可缺的组成部
分.楚剧音乐从乡土气息民歌风
味的小曲到可长可短因唱词而
变的迓腔,从不加消化和改造的
吸收汉剧和京剧的唱腔,到形成
以迓腔为主夹唱皮黄腔,经历了
不算短的历程.建国后通过戏
改,通过创作大量现代戏和新编
历史剧,尤其是通过以易佑庄为
代表的音乐工作者加入楚剧行
列,对楚剧音乐进行全面的改革
和创新,形成了以迓腔为主的板
腔类,小调类,高腔类唱腔.后来
经过李雅樵,关啸彬两位艺术家
在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造,充
分发挥主腔(迓腔)的功能,改进
演唱和伴奏方法,形成两个各具
特色的唱腔流派,使楚剧音乐唱
腔多姿多彩,把楚剧唱腔艺术推
向新的阶段.迓腔是半个世纪
前,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我们
苦难深重的人民悲惨生活痛楚
心声的反映.以悲见长,唱似哭,
哭似唱的悲苦韵味,在那个时代
确能引起同样命运人的共鸣,因
而它具有一种悲愤呐喊的美.今
天,时代变了,天空变得湛蓝,大
地一片火红,人们心情甜美舒
畅,当年是美的迓腔,现在非但
不觉得美了,而且显得格格不
入,听起来不那么顺耳.加之它
的功能受到某些限制,如没有形
成行当腔和正反调的变化,于是
使得楚剧的唱腔色彩比起有的
剧种来显得单调,表现手段也欠
丰富:
面对上述情况,对楚剧主腔
迓腔,在不离开楚剧音乐基础,
不离开戏曲音乐传统的前提下,
应充分细致地研究,吸收前人改
革创新的经验教训,再度设计创
新,反复精心实验,深入地挖掘
出其精华.同时又从大量具有浓
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歌风味的小
调中吸收养分,甚至还可以对
通俗歌曲乃至流行音乐进行某
些适当的借鉴,从中筛选,提炼
创造出一种优美的新旋律,成为
楚剧音乐主腔:
楚剧音乐的新主
腔应当粗犷质朴,醇厚诙谐,楚
1985年,彭真委员长接见赴京演出的《狱卒平冤剧组全体人员
2003/06武汉文史资料50
风汉味,优美动听.反
过来它又像黄梅戏,
越剧,湖南花鼓戏那
样,让人一听就知道,
啊,这是楚剧,真好
听.最终能达到”旧腔
与时渐渐弱,新腔令
人听不厌”的美妙境
地让楚剧也从一个
地方剧种,真正走向
全国:
(2001年11月9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