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015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docx

《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docx

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今天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习惯意志意识

谈学校发展,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学校的发展是为什么?

本人认为学校发展的目的可以概述为:

一是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二是造就出优秀的教师;三是创造出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理论。

也就是说把学生的成长、成人,教师的成才、成家,学校的成功、成名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谋求三者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而其中“促进学生发展,使其成长、成人”是学校发展的最根本的目标。

下面我想就此介绍一下我校在促进学生发展,使其成长、成人方面所作的思考和探索。

曾经有人说过:

“好的教育,绝对不是把小草培育成乔木的教育,而应该是把乔木培养成最好的乔木,把小草培养成最好的小草。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在南宁市普通高级巾学中名列第二方阵前列,第一方阵是自治区传统的重点中学——南宁二中和南宁三中,第二方阵就是除二巾和三中以外的自治区示范性高级中学,在南宁市这一类学校共有8所,我们的生存压力和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

首先必须肯定我们学校始终没有放弃把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为最好“乔木”的努力,但我们也不能回避,随着传统重点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我们的生源质量尤其是尖子层在逐年下降,而缺少学习动力的学生有由少变多的趋势。

因此,过去制定“努力让所有学生都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的工作目标还能否做到?

我是越来越缺少信心。

学校工作的基点是定位为如何把一大片“小草”般的二三流普通学生培养成为最好的“小草”呢?

还是拼命挤占师生的法定休息时间,甚至是牺牲师生的健康去让为数不多的稍高一点的“大草”成为“乔木”呢?

我们现在的中学教育及家庭教育实在是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培养目标单一——中学教育就是为了学生能升学。

谁能升上一流的大学谁就行,准的升学率高谁就是一流的学校。

从不考虑升上了大学的学生他们的未来真正需要什么?

所以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小学生的老师和家长不断地告诫孩子要努力学习,目标就是一个,用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换取一张优质初中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孩子用牺牲自己童年的快乐为老师和家长换来了一张优质初中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结果怎样呢?

初中的老师和家长就接着不断地告诫孩子要努力学习,目标也只有一个,用孩子优异的中考成绩换取一张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校的录取通知书,孩子又做到了;于是高中的老师和家长又接过了升学的接力棒不断地告诫孩子要努力学习,目标同样琐定一个,用孩子优异的高考成绩换取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孩子又做到了。

这下子老师和家长都如释重负,可很多上了大学的孩子却茫然了,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也不知道如何去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甚至连大学毕业想干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非常可悲的事实。

正因为有如此认识,我经常反思:

学生在我所带领的学校学习三年,我们的学校除了给学生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外,还能给学生什么呢?

也就是说,在通常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努力学好支化功课之外,我们还应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从而更有利于我们的学生成长、成人直至成功呢?

一、喜爱读书的习惯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诗云:

“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云: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故日,读史可以明智,读书可以明道,取慧可以医愚。

人之成长,书当为伴,非书无以成材,非书无以广识,非书无以为器。

书之于人,盍可忽忽哉?

古往今来,可以说大凡成功之人都做到了“圣贤之书,不可不读也;圣贤之慧,不可不取也”。

我们要努力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我曾在我们学校举办的一个全市中学图书馆馆长会议上讲过一句话:

“一个学生只要他(她)喜爱读书、喜欢读书,他即便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我们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一只只“书虫”,让学生养成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喜爱读书、喜欢读书的好习惯,应该是学校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正因为有如此认识,本人到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任校长的第一个学期,就在学校的办学经费中调整4万元专款购置新图书,此后每年,都让学校财务部门给图书馆购置新图书单列部门预算。

我很纯粹地认为:

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学校的图书馆首先得有吸引力。

近几年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读书比赛、一次校级读书征文比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辉煌六十年”读书征文活动、“改革开放30年”读书征文活动、“自治区成立50年”读书征文活动、“书香绿城”读一本好书活动等系列活动;每年寒暑假,给学生布置的德育作业中都有“读一本好书”推荐活动,开学后各班组织班会课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读书心得等等。

学校图书馆周一至周五下午都向学生开放至晚自修开始,双休日白天全天向师生开放。

走在校园里,我最喜欢听到的声音就是学生的琅琅读书声,最喜欢看到的场景就是那些在教室里、草地上、绿树下、花园旁手捧着书在认真阅读的学生。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欣喜地发现喜欢读书的学生增多了,学生的征文作品质量提高了,许多学生的作品被报刊登载了,更多学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二、坚韧不拔的意志

苏轼在《晁错论》中写道: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意思是“自古以来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仅要有超世绝群的才华,也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

在与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学生相处的5年中,我发现,我们的很多学生在老师及家长面前愿表现、会承诺,但相当一部分学生面临学习或生活困难时却极易退缩。

求学需要坚忍的个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即便是毕业后走上社会创业,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这更需要学生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

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需要从小培养,更需要学校的精心培育才能形成。

近年来,我校每年都坚持开展一些拓展活动。

如:

1.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我校恢复了每学期一次的郊游活动,有些年级组织全年级学生徒步游青山,登上青秀山的最高峰凤凰塔,然后再步行回来,全程超过10公里。

2.坚持在新生中开展军训活动。

我们这几年在军训的学生中重复强化一句口号,那就是“宁可自己晒黑,也不要给班集体抹黑”。

3.在校内开展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

4.保障体育锻炼的时间。

我认为在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中长跑是最能锻炼人意志的一项运动,所以我校现在一年四季都会有一个年级的大课间活动,即每人(有健康问题的学生除外)至少围绕学校田径场的400米跑道跑3圈。

5.为锻炼学生的意志,近六年来,学校坚持组织师生代表参加南宁市元旦邕江冬泳活动,历年我校参加冬泳人数均创南宁市教育系统各单位之最。

本人每年都亲自带队横渡邕江。

有一些学生为了能被学校选拔参加横渡邕江活动,长期坚持洗冷水澡,家长们对此非常认可,认为这是锻炼学生坚韧不拔意志的最好方式。

下一步,我校还打算有组织地开展晨练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适当吃点苦,从挑战自我中找到乐趣。

三、善于展示的意识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大多数学生在高中学习三年后不可能考入一流大学,这就注定他们想要获得成功,将要比那些优秀的“乔木”付出更多地努力。

那么,他们该如何抓住机遇,迈向成功?

我想他们更需要有善于展示自我的能力,也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的能力。

2010年12月2日,我们学校的院士校友于起峰将军荣归母校。

于教授在给我校师生作报告时也指出,学生在中学时代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要善于将自己的正确思想传达给别人,善于和别人沟通,善于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善于了解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了解别人的情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其实就这一点,我们与院士的想法是一致的。

我校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搭建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个性特长方面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探索。

一是精心传承并培育以古壮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石刻文化,激发学生尤其是壮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壮语文字,简称壮文(壮语:

Sawcuengh),是壮族使用的,用以书写自己民族语言的语言文字。

大家所了解的壮文是指1955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以南宁市郊区武鸣县的语音为基准,由我国文字专家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共有26个字母(包括5个声调字母)。

195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推行。

其实在现代拉丁化壮文出现之前壮族是有文字的,那就是“方块壮字”,又称“古壮字”。

“古壮字”最初创造的时代不明确,但公元7世纪已经存在,现在看得到的最早记录是唐代公元689年的石碑《六合坚固大宅颂》(该石碑发掘于南宁市上林县三里镇洋渡村,是名副其实的岭南第一碑),迄今起码有1300年以上历史。

根据民间流传的经文、诗词等书面记录,1989年由苏永勤先生编著出版的《古壮字字典》收载大约4900个正体字,此外还有异体字5000多个。

还有一本比较权威的是1991年9月由张声霍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布洛陀经诗译注》。

由此可见“规范的古壮字(方块壮字)”历史非常悠久。

可令人遗憾的是“古壮字”书写繁难,规范化实现的可能性实在不高,所以一直不被世人所接受,不过我以为,作为壮族地区的后人,我们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我们学校两个校区共有以古壮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石刻9处(喻意:

古壮字一定会流传久远),这些石刻是以我们学校前几任校长制定的办学理念、现任校长对师生的寄语为内容,辅之以校园某些文化景点的介绍,9块石刻一律以壮汉两种文字形式共同表现,与国内多数学校的文化景点选用中英两种文字来介绍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所以看起来不仅有标新立异之感,更觉弥足珍贵。

传承并弘扬我们的古壮文字,我认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唯一一所民族中学——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石刻文化表现形式目前已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并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壮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是精心发掘并打造以民族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释放出他们的体育特长和潜能。

在广西,世居着壮、苗、侗等12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各自有着强身健体的丰富而独特的民族体育资源和娱乐项目。

对学生而言,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大众体育项目,在平时可常常接触,而对于民族体育,大多数学生却很少接触,更谈不上亲身体验。

为满足民族学校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需求,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我校多年来因地制宜地根据自身特点与地区条件,积极开发和利用民族体育资源。

我们根据自身的需要拓展民族体育项目,使之成为体育教学受用的课程,既丰富课程内容和课程功能,又让其成为学生受用终身和展现自己民族体育才华的健身娱乐项目。

近几年,我们先后开发了《毽球》、《珍珠球》、《竹铃球》、《天地球》、《抛绣球》、《竹竿舞》、《板鞋》、《跳大绳》和《民族健身操》等民族体育课程。

学校利用民族体育活动的影响和辐射,成功地将民族体育项目(武术、踢毽子、抛绣球)推进了2006年南宁市体育中考之中,开创全国体育中考的先河。

我校的民族体育科研创新发展,课程建设成为广西体育教科研的引领:

学校成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批重点实验学校;成为国家教育“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教师用书可行性研究》和《关于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究》两个重点课题的实验样本校和全区民族体育培训单位。

2005年7月-2007年11月,我校体育教研组承担了国家课题子课题《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的课题任务,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创设具有自己风格特色的民族体育课堂教学法,顺利结题并获二等奖。

我校是南宁市、自治区民族体育毽球项目两级训练基地,也是民族体育射弩项目训练基地。

学校毽球代表队、射弩代表队参加南宁市、自治区、全国的多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均取得优异成绩。

到2009年,我校毽球代表队已三次蝉联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冠军。

2010年11月举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校毽球代表队女队再次夺冠。

同时,校射弩代表队不负众望,共获得6块金牌,为南宁市卫冕金牌总数第一做出卓越贡献。

2007年II月,南宁沛鸿民族中学荣获“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是广西巾小学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2010年11月又荣获自治区教育厅和体育局联合授予的“民族体育进校园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鉴于我校的突出贡献,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南宁传递时,学校有三位师生担任火炬手,五位师生担任护跑手。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与圣火同行》栏目在6月24日播出了题为《将民族体育项目带进学校》的专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名字也与奥运圣火传递一道迅速地通过网络在全世界传播。

作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在校内大力开展民族体育教学和竞赛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一直注重将民族体育教学与竞赛的有关成果向南宁市乃至全区的中小学辐射。

几年来,受南宁市教育局及自治区教育厅体卫处的委托,承担了多次民族体育教学与竞赛的师资培训任务。

可以说,在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校不仅收获了一块块金牌、一份份荣誉,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开设的体育校本课程及民族体育活动中都释放出自己的体育特长和潜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三是精心传承并弘扬以民俗、民乐、民歌、民族舞蹈为主要载体的校园民族文化,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本土民族的民俗文化,增长原住民族的文化情结。

自2007年上半年起,我校着手成立学校的民乐队、民族舞蹈队、民歌合唱团,进而发展成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民族艺术团。

同时我们还开设了“民族常识”、“民族器乐”、“民族舞蹈”、“民族服饰”等教学选修课程。

目标就是通过在沛鸿中学三年的学习,我们的学生会跳民族舞,熟唱壮民族流行的迎客歌、留客歌,能演奏一种壮民族地区流行的乐器等,从而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壮族的“迎客歌”、侗族大歌等广西12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经典歌曲”在课堂上得以传唱。

我校民乐队在邓金生、丁小燕、温智淞等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近两年的刻苦训练,演奏的曲目《辉煌》一举荣获南宁市第十届中小学艺术节展演器乐类决赛金奖第一名,2009年获准代表南宁市参加全区中学生艺术汇演,获一等奖;2009年1月,由我校温智淞老师创作的大型舞蹈《温飘贝哲》(28名师生)首次进京参加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组办的“魅力校园”第四届全国校园文艺展演,在全国众多专业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0年年初,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学生艺术节上,我们寄送参评的演奏曲目《踏歌——沤撅得歆》获全国三等奖。

2009年、2010年在广西举办的两届体育节中,我校均作为全区中学生唯一代表在启动仪式上表演大型体育舞蹈。

2010年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校编排的体育舞蹈《打肩担》代表南宁市参加表演项目的比赛,获二等奖第一名。

学校为了营造民族文化氛围,于2010年把连续举办四届的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三月三”歌台与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展示及壮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表演整合成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首届校园歌圩文化艺术节。

这是我校第一次把壮民族地区的节庆活动引进校同,我们会坚持下去……相信此活动的开展,不仅会让学生更自信,更敢于在各种场合展现自我优势,也会熏染学生的民族艺术细胞,最重要的是于潜移默化中滋长学生心巾的原住民族文化情结,这也应该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

当然,我们在精心传承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以对学生进行电脑机器人、信息学奥赛、航空航模、野外定向、戏剧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为载体,搭建多种舞台,让每一个具有不问禀赋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仅以我校成立刚四年的VEX电脑机器人代表队为例,我校就已在广西获得高、初中组相应项目的比赛近10多个省级第一名或一等奖,2009年、2010年连续两次代表中国中学生赴美国参加世界中学生机器人锦标赛,在数百个参赛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最佳判断奖(又译“最高评判奖”)、金奖和最佳创新奖……

我校在探索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方面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赞誉,可谓起步了但依然在路上,能不能说已成学校的特色我不敢断言,不过可以肯定地说绝对还不能成为学校的品牌。

其实,也很难用一句话来定义学校的特色和品牌,但我以为一所真正有特色的学校,她就一定会有那么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是校园内的一栋建筑、一处设施或景点,甚至可能是一棵树……)、有那么一项活动、有那么一群教师……让从她这里走出去的千万学子,在若干年后每每回想起这些,心中都有暖流涌动。

如果能做到这点,我认为这就是学校的特色,这就是母校留在千万学子心中的“魂”,如此能保持20年、30年、50年或是更长时间,这就是学校的品牌,这样的学校就是可持续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