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地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让学生通过实验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地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地设计、数据地采集与处理、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等,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中地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教学准备】
教师用:
多媒体课件、天平和砝码、100mL量筒、50mL量筒、烧杯、青石块、细线、水、一杯自配的盐水。
学生每组需要:
天平和砝码,100mL量筒、50mL量筒、烧杯、青石块、细线、水、一杯自配的盐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奥运金牌图片,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做好铺垫。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健儿奋勇拼搏,以51枚金牌雄踞世界各国之首,为我国争得了荣誉。
可是,奥运金牌真的是纯金的吗?
你能想出办法鉴别吗?
2、导入新课: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鉴别方法进行总结,并指出:
我认为,用测密度的鉴别方法是比较好的,具体怎么做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设计意图:
学生一直认为金牌肯定是纯金的,所以这个问题地提出很容易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激起学生爱国豪情的同时,顺利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
1、对这个问题感到惊讶,积极思考,组内讨论,提出各种鉴别办法。
2、听讲,充满兴趣,进入本节课愉快的学习之旅。
二、共同探究:
探究问题一:
量筒的使用
1、实验原理:
ρ=m/v
2、天平的使用方法:
一放平、二调衡、三称量、四读数、五整理。
1、
2、3、量筒的使用方法:
(1)看清量筒的单位、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4、测量液体体积练习
1、实验原理: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要求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并指出ρ=m/v就是本节课的实验原理。
2、天平的使用:
根据上述方法,测物体的质量需要什么工具?
如何用天平进行测量质量?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对重点易错点进行强调,重点指出:
天平的使用实质就是横梁的两次平衡:
一是使用前的平衡,二是使用时的平衡。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与思考,对本实验的原理和天平的使用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掌握,为下面实验地进行做铺垫。
)
3、量筒的使用:
引导提问:
测液体的体积需要什么工具?
你会正确地使用量筒吗?
观察你桌面上的量筒,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1)
(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
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
(2)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4)(4)下面是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请指出那种做法正确,那种做法错误,错在哪里。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引导学生共同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
4、实际测量:
让学生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指导学生正确读数。
(设计意图:
认识量筒,熟悉测量工具地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从实际操作中总结量筒地使用方法,内化知识)。
回忆后回答问题:
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ρ=m/v计算出密度。
回忆,思考回答天平的使用方法。
倾听老师强调的内容。
回答:
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量筒。
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
(1)单位mL1mL=1cm3;
(2)量程是100ml的,最小分度值为1mL,量程是50mL的,分度值是2mL;(3)正确读数:
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和老师一起总结、记忆,做好记录。
组内学生进行练习,相互讨论交流心得,
探究问题二: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1、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
(1)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2)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3)则待测固体的体积V=V2-V1
2、测液体物质的密度
——提出问题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数据处理
典例精析
3、测固体物质的密度
——提出问题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数据处理
——评估交流
典例精析
1、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
【提出问题】出示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块,提问:
你还能借助刻度尺测量出它的体积吗?
那么,像这种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如何测量出它的体积呢?
【教师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先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再用细线系住石块后慢慢放入水中。
提问:
你看到什么现象?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总结方法】你能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总结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吗?
对学生的想法给以鼓励,师生共同总结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动手测量】让学生动手测量桌子上的小石块的体积,教师巡回温馨指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了解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体积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
2、测量盐水的密度
【引导提问】如何测出你所配制的盐水的密度?
【设计方案】启发学生思考:
要测量盐水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分别需要哪些工具?
怎么测量?
你能设计出测量盐水密度的方案吗?
将学生的各种实验方案简略地记在黑板上,点评学生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评估。
下面的方案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
方案一:
(1)测定量筒的质量m1;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读出盐水体积V;
(3)称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m2;
(4)计算盐水的密度ρ=(m2-m1)/V。
教师要对这种方案要给予鼓励,但接着提出问题:
量筒是测量哪种物理量的工具?
适合不适合放在天平上称量?
让学生讨论:
那么,对这种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绝大多数学生会提出如下方案:
方案二:
(1)先用天平测量空烧杯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部分盐水,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3)将烧杯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为V
(4)再根据公式计算水的密度ρ=(m2-m1)/V
当学生提出这种方案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但接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烧杯里的水能不能倒干净,如果倒不干净会给测量结果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顺势追问:
那么如何有效地减小这种误差?
实验需要如何改进?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想出改进的办法,找到最佳方案:
方案三:
(1)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里面的盐水倒到量筒里一部分,测量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m2。
(4)根据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ρ=(m1-m2)/V
(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验方案地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对本实验过程更加熟悉,锻炼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
实验方案设计完善后,提问:
在这个实验中,你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你能设计出记录这些数据的表格吗?
引导学生设计表格,并画在练习本上。
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表格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的熟悉了实验过程)。
【进行实验】让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探究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典例精析】小明想测量植物油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如图所示)为
_______g,33.4然后将烧杯中的植物油倒一些到量
筒中,测出其体积为20ml,再测出烧杯和剩下的植物油的质量为17.4g,则该植物油的密度为
__________g/cm3。
0.8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引导提问】出示小石块,提问:
我们刚才是测液体的密度,现在你能想办法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吗?
【设计方案】要想测出石块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如何测量不规则形状的石块的体积?
你能设计出实验方案吗?
师生共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1)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读出此时的示数记为V1;
(3)用细线系好小石块,慢慢放入量筒中,并读出此时的示数记为V2;
(4)再根据公式计算小石块的密度ρ=m/(V2-V1)。
实验方案设计完善后,提问:
在这个实验中,你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你能设计出记录这些数据的表格吗?
引导学生设计表格,并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
石块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
放入石块后量筒中水体积V2(cm3)
石块体积V(cm3)
石块密度ρ(g/cm3)
【进行实验】让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温馨提示。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性学习,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和边实验边记录数据的能力,通过合作性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
【评估交流】指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1)能不能先测石块的体积再测质量?
为什么?
(2)你们所测石块的密度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存在少许差别?
(3)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吗?
(4)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
(5)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学会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
)
【回眸】小亮在做测量北京奥运金牌的实验中,测得其质量是203.7g,量筒中水的体积是50mL,金牌浸没在水中的时候,水面到达73mL处,这块金牌的密度是多少?
它是不是纯金做的?
(设计意图:
加深对密度意义和测固体密度方法的理解,解除学生的疑惑,训练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彰显生活和物理的联系,首尾呼应。
)
思考后回答:
因为石块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无法用刻度尺测量。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组内交流心得。
(设计意图:
适时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或者通过实验引起学生地思考,能够有效地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
)
先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同学纠错、补充、完善,总结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认真完成石块体积地测量,组内同学互相学习交流,达到熟练程度。
思考,组内交流,回答:
需要用天平测量盐水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
根据老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测量方案,在组内讨论交流意见进行整合,并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全班同学对方案进行讨论。
思考,回答:
量筒是测量体积的工具,不适合放在天平上称量。
思考,讨论,针对方案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思考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回答:
烧杯里的水倒不干净,会有水附着在杯壁上,导致测量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在老师地引导下,积极思考,找出避免不足之处的方法,总结出需要的工具、实验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形成最佳方案。
根据实验方案,思考需要记录的数据,讨论后设计出表格。
认真完成实验,注意收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并把实验数据在全班展示。
运用ρ=(m1-m2)/V算出盐水的密度,并在组内交流。
完成练习题。
积极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同学共同补充、纠正,设计出最佳方案。
根据实验方案,思考需要记录的数据,讨论后画出表格。
认真完成实验,注意收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并把实验数据在全班展示。
用公式ρ=m/(V2-V1)计算小石块的密度,.并在组内交流。
学生反思整个实验过程,讨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讨论交流,提出改正意见:
潮湿的物体不能直接放在盘内,且物体浸湿后质量会变大,因此应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在测质量和体积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误差,所测石块密度不尽相同。
……
完成练习,解除疑惑。
三、盘点收获:
见附件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让学生自己总结回答,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梳理本节课要点,提出疑惑,让同学帮助解答。
四、课堂检测:
见附件2
出示检测题让学生完成,教师点评。
完成检测题。
五、布置作业
出示思考题见附件3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用途:
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量程
量筒的使用看
分度值
使用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读:
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原理:
ρ=m/v
测量盐水的密度:
ρ=(m1-m2)/V
测量密度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ρ=m/(V2-V1)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采取开放式实验的形式。
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
在课堂上着力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通过辨别金牌是否是纯金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不断的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3、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循序渐进的解决问题,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操作规范性不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数据误差太大,实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2、由于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过程较长,造成课堂前松后紧,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
3、课堂上,个别学生总是利用器材来做一些与学习目标关联不大的尝试,给组织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
附件1:
盘点收获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原理:
ρ=m/v
二、量筒的使用
单位:
量程:
分度值:
视线:
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三、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
V=V2-V1
四、测液体物质的密度:
ρ=(m1-m2)/V
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
(g/cm3)
五、测固体物质的密度:
ρ=m/(V2-V1)
石块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
放入石块后量筒中水体积V2(cm3)
石块体积V(cm3)
石块密度ρ(g/cm3)
附件2:
课堂检测
1.要想一次尽可能正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应使用下列量筒中的(前为量程,后为分度值)()
A.50mL,5mLB.100mL,2mLC.250mL,10mLD.500mL,5mL
2.把一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水,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A.10cm3B.100cm3C.5cm3D.无法判断
3.要测出某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____和____,然后由公式____求出其密度,质量可以用____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____测量。
4.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
(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在_____________。
(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砝码,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
(4)用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
(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甲乙丙
5.小明同学进行测定煤油密度的实验。
(1)第一次的方法和步骤是: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把煤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煤油的体积V;
③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
煤油的总质量m2。
请用上述物理量写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__________。
这样测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经改进后,小明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
他称量烧杯和剩余煤油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煤油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请你帮小明把下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m/g
烧杯和剩余煤油的质量m1/g
量筒中煤油的质量m2/g
量筒中煤油的体积V/cm3
煤油的密度ρ/(g/cm3)
112.5
参考答案:
1.C2.A3.质量体积ρ=m/v天平量筒4.
(1)ρ=m/v
(2)水平零刻度左分度盘的中线处(3)左右73.4g(4)20
(5)3.67×103kg/m35.
(1)ρ=(m2-m1)/V小
(2)64.548600.8
附件3:
作业题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某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的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天平、量筒、石块、烧杯、水和细线。
实验中,不小心把量筒打碎,实验仍要进行下去,你能帮他测出石块的体积从而测石块的密度吗?
参考答案:
1、
(1)对于不沉入水底的物体,可以用“针压法”测量其体积,即用针把物体压到水中,求出两次液体的体积差就是物体的体积。
(2)不沉入水底的物体也可用“悬垂法”(或叫坠物法):
将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石块和物体一起拴好(石块在下,物体在上),先将石块浸没量筒水中,读出体积V1,再将石块和物体一起浸没,读出体积V2,则物体体积V=V2-V1
2、实验步骤为:
(1)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2)向烧杯倒满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用细线系好小石块,慢慢放入烧杯中,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2。
(4)计算石块的密度ρ=ρ水m/(m1-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