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7821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docx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docx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2008-1-14

                                          电子工程系

                                          2004年11月

《电子信息技术》是我院建院之初四个首开专业之一。

99年首次招生时该专业为《应用电子技术》,招生41人。

2001年学院专业结构调整,将《应用电子技术》改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目前该专业已有毕业生3届160人,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4.15%,在校生三个年级495人。

其中春季招生2届125人。

创办《电子信息技术》专业5年来,我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我系《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面向首都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把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招生与就业市场一直呈现“购销两旺”的局面,成为深受社会、家长和学生欢迎的特色专业。

以下是专业建设工作汇报,欢迎专家批评指导。

一、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学院从建院之初就制定了严格的专业设置工作流程。

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工作流程,我们研究了北京市的“九五”规划、走访了北京市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进行人才需求分析。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和北京市“九五”规划的支柱产业,居北京市“九五”期间扶植的四个新兴高技术先导行业之首,已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支撑。

自“八五”以来,北京电子信息产业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在迈向21世纪的道路上,北京电子工业抓住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大胆改革开放,形成了以海淀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北京电子城、天竺空港工业开发区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的格局。

 

2、首都急需大批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首都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通过了解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设置情况,进而得出了我校设置《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与首都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同时与首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结论。

3、《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长线专业。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由产品制造业、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业、信息系统运营服务业三部分组成。

 我们把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上。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两极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高层次的生产管理工作。

另一是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该专业培养目标可以满足15个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

在与行业专家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该专业主要突出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求。

在我院的专业目录中,这样描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掌握必要的基本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对于毕业生的业务规格我们确定了12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掌握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具有工程计算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子设备的整机工作原理,电路结构和技术特点,具有阅读电子设备整机电路图的能力;

3.掌握单片机硬件电路及编程技术;

4.掌握电子产品的一般生产工艺,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能力;

5.具有计算机的操作、软硬件安装技术;

6.掌握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7.掌握无线电装接工的装接、焊接技术,具有按工艺文件完成复杂产品的全部装接、焊接能力;

8.具有制作印制板电路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路板图的能力;

9.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和按调试文件调试设备、排除故障的能力;

10.初步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

11.具有电子整机维修技术,以及电子工程的现场安装、调试技术;

12.获取电子工程技术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上12项职业能力要求是根据市场调研和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得出来的,这从专业创办初期的教学计划到学校编制《教学指南》的过程即可看出。

     支撑材料:

(1)1999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设置报告;

              

(2)电子工程系《教学指南》中《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目录及教学计划

(3)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

二、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

根据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列出了职业能力分解一览表。

在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学院“十五”发展规划GPTC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我们重新制定了我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GPTC是由“通用平台GP”和“技术中心TC”为基本构件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GPTC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我院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搭建“通用平台GP”实现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建设仿工厂的“技术中心TC”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通用平台GP+技术中心TC”,这是一种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新型课程模式。

“通用平台”(General Platform,GP)由若干教育板块组成。

这些教育板块的共同特征是其基础性和通用性。

我院的通用平台设计了6大教育板块。

即思想素质教育板块、人文素质教育板块、科学思维教育板块、沟通技能教育板块、身心健康教育板块以及职业基础教育板块。

这6大教育板块主要通过公共课、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科技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教育、企业实践活动以及基本技能实训等来实施。

“通用平台”适用于全院工科类各专业。

“技术中心”(Technology Center,TC)是围绕特定技术(专业)的专门课程教学环境。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教学主要依托“技术中心TC”进行。

建立在通用平台之上,其教学内容就是产业界实际运用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现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GPTC课程模式的要求,我们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对电子信息产业在首都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对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了准确的定位。

这就是:

培养在电子信息产品整机类生产企业与服务业从事电子整机生产、销售与技术支持、电子设备操作与维护、简单电子产品开发、网络安装与维护以及一线基层生产管理、工艺管理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围绕电子整机制造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而不是按照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体系设计。

即课程体系贯穿了整机技术基础——整机设备——测量仪器与方法——整机调试与维修——整机局部设计这一主线。

为此,我们首先规划建设了电子信息技术校内实训基地,为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施TC课程打好硬件基础。

电子信息技术校内实训基地由学院的6个技术中心中的2个技术中心构成。

即“电子技术中心”和“通信技术中心”。

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学课程教学主要依托“电子技术中心”和“通信技术中心”进行。

例如围绕整机技术基础,我们进行了课程整合,开设了《现代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在 “电子技术中心”的3个电子电路实训室和电路设计与仿真实训室中进行。

该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构成该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的重要支柱。

在技术中心进行教学,改善了教学方法,精简了教学内容,淡化了理论教学、加强了实践教学,实现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再如:

围绕整机设备,我们开设了《电视原理与接收机》、《音响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等课程,这些课程也都规划和建设了对应的实训室。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还规划和建设了仿工厂的教学环境——“电子产品工艺与装配实训车间”、“电子产品检验与维修实训车间”。

这两个实训车间完全是模仿电子整机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规划和建设的。

如:

安装了整机装配、检验与维修的自动生产流水线、地面上画有生产区域的黄线,墙上挂有“规程是安全工作的生命,责任是安全工作的灵魂”的宣传口号,每个车间有48个工位可容纳一个标准班(45人)的学生实训。

学生走进实训车间就有进入企业生产车间的真实感,他们穿上工作服在流水线的工位上进行电子整机装配或检验维修的实践训练,了解了电子整机的生产工艺,训练了电子整机的装配维修技能,树立了安全和责任意识,使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为学生进入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支撑材料:

(1)关于制定(修订)高职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2)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

(3)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4)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见教务处教学计划执行记录)

(5)教学执行计划(各学期教学进程表)、教学任务书(5.2.7)、课程表(教务处资料室)

(6) 学院十五发展规划

三、科目课程:

在学院“十五”规划的统一部署下,电子工程系建设和完善了各专业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它们是行业专家和学院教师通力合作的结果。

其中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共有30门。

在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我们直接引入了工程实际中成熟的技术规范和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现了产业界与教学相结合。

电子工程系一向重视教材建设,已组织出版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16本高职教材,其中教育部的规划教材3本、北京市教委立项的精品教材2本。

实验实训指导书全部自编,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专业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合理,能够选用优秀的高职高专教材及CAI课件。

支撑材料:

1、电子工程系《教学指南》;

2、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CAI课件(系办1406)

3、近3年电子工程系教师编写出版的高职教材封面复印件(1406)

四、教学环节

1.任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师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日志等教学档案齐备。

2.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所安排的实践、实训类课程开出率为100%,并开设了综合性专业实践训练。

 

3. 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均有严格的考核标准(见教学指南)。

考核形式包括:

笔试、上机考试、实操考试、课业报告、实训报告、毕业实习论文等。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和“任务驱动”既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又体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重于“教”,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完成课程并发展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作为信息与知识的传递者,而是积极发挥建议、指导、评估和判断作用;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来。

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进而完成课程的学习,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考试方法的多样化。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许多课程都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如《现代电子技术基础》、《电视原理与接收机》等课程便是典型。

由于学院在多媒体教学硬件方面给予了较大投资,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授课100%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全部自编了电子教案。

支撑材料:

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表(教务处电子档案)、教学进度表(5.2.7)、教案(电子教案)、学生考勤表(缺)、试卷分析报告(教务处电子档案)、教学日志(5.2)、试卷(6.1.3)、实验报告、实训(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4.3.1);教研室教学研究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工作总结<1.1.5(6)(7)(8)>、考试方法改革请示报告及试卷;(自备)

五、职业素质教育

1.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体现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包括正确的职业观、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以及职业基本技能等。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技能、技术应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而对理论基础则以“必需、够用”为度。

因此,高职教育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在“课程体系与结构”一节已对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体现职业素质教育进行了阐述。

我院GPTC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就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方案。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是在GPTC方案的指导下制定的,从入学的专业教育到“通用平台”的搭建,从“技术中心的”建设到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从参加企

业实践到就业指导和毕业实习,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作风。

2.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措施、力度、成效

(1)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计划有落实,取证率高

电子工程系一向重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从第一届学生就开始了培训,从第二届学生开始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编入了教学计划,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部分,保证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实施与落实。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3届学生共310人已有305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高达98.4%。

(2)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

电子工程系在从2001年开始已举办过2届电子技能大赛。

参赛的学生十分踊跃,每次报名人数都突破100人,由于参赛人数多,给组织工作带来难度。

每次都要进行预赛和决赛两场。

比赛的内容主要是两项从事电子技术职业的拿手活:

一是元器件的识别与选择;即在规定时间内按给定清单用万用表挑选不同种类、不同型号、好坏参杂的电子元器件。

二是电子装配工艺;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给定的原理电路和印刷电路图及元器件在印制电路版上焊接电子产品(元器件数目为30个左右),焊点须达到工艺要求并能实现电路功能。

通过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电子工艺技能,而且在培养良好职业素质方面,起到了热爱专业、爱岗敬业的积极作用。

电子工程系将把电子技能大赛作为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

电子技能大赛属于普及型的第二课堂活动,而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则是高层次的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能跟上高等职业教育之“高等”的步伐,我们积极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3年组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北京赛区唯一的高职选手,2004年又报名参加了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虽然我们未能取得名次,但我们的态度积极。

事实证明部分高职学生完全可以涉足电子设计领域。

通过参加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竞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找到我们与普通高校在办学层次上的差距,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专题讲座

近年来为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我们聘请了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行业专家来校进行专题科技讲座,如请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著名教授麦中凡先生讲关于软件工程新进展;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教授级高工田玉静女士讲光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请从美国回来的学者张俊林先生讲GPS技术及发展趋势等等。

(4)定期送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训练

今年安排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4个班192名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松下电子控制装置公司进行3周的企业实践。

(5)为了保证职业素质教育计划的实施,从2000年以来,学院在电子技术中心和通信技术技术中心又投入了人民币近400万元。

3. 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情况

学院在“GP”课程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坚持开展日常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学生有心理问题有处诉说和得到指导。

支撑材料:

(1406室)

1.入学专业教育投影文稿

2. 毕业设计动员投影文稿

3.学生multism技能实训与PCB设计实训成果(光盘),

4.三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课题

5.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材料

(1)校内两届电子工艺技能大赛材料;

(2)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材料;

(3)参加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材料;

(4)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相关资料

(5)学术报告会

六、教学环境

根据GPTC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环境主要依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实训基地”。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实训基地的特点

(1)集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维修技术为一体

电子信息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基本由学院的6个技术中心中的2个技术中心构成。

即“电子技术中心”和“通信技术中心”。

“电子技术中心”是以电子电路、电子整机类实验、项目设计为主的4个实训室和以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技术为主的2个实训车间、以消费类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为主的3个实训室、以基于计算机平台的电子电路(产品、系统)设计的1个实训室以及1个技术应用研发室组成;“通信技术中心”是以3个通信基础类实训室以及面向IT产业的现代通信产品和系统操作维护训练的5个实训室组成。

(2)面向IT产业的主要技能与技术的培训

以上实训项目基本涵盖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技术人员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

如: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的三个车间是培养学生从事电子信息技术职业岗位群的基本技能——电子产品的工艺与装配(含SMT工艺)技能以及电子产品检验与维修能力;主要完成音视频产品的组装与检验维修,电子信息产品维修技术的实训室是培养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等技能;以上实训都应达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岗位群需要的技能标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EDA实训室主要培养学生从事电子工程技术的能力,完成电子设计自动化(电子电路设计以及PCB设计)的基本能力。

达到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水平,成为工程师的得力助手,获得相应技师资格证书。

(3)具有先进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对于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训项目,尽量按照当今职业岗位群实际的操作环境进行设计和布局,得到仿真的实际操作训练,如设有四条自动生产流水线的仿真实训车间,学生就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

在实训项目的教学要求上,贴近技术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如表面贴装技术(SMT)实训车间,及体现现代电子技术发展水平的EDA实训室等。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最新的技术并初步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与工艺。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职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如防静电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团队精神等,使学生得到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2.实训基地建设对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为适应我国和首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学院,我院一向重视实践教学,为建设实训基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学院在“九五”期间用于实训基地建设的费用为1773.9万元,“十五”期间投资500万元建成电子信息类技术中心2个,实验实训室20余个。

这些新建的实训室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新技术培训的思路,除大大提高了实训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比例外,更重要的是适应了当代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

如新建了EDA技术实训室后,我们增开了《Multisim电路设计与仿真实训》、《PCB设计实训》等课程。

EDA教学和技术的推广是当前的一个技术热点,掌握EDA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充分条件。

一些有眼光的高等学校在近一、二年纷纷建立了EDA实验室。

我系紧紧跟踪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于2002年投资50余万元建设了EDA实训室,并安装了Multisim、Ultiboard、System View等正版网络版开发软件。

这在北京独立建制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尚属首创。

目前,电子工程系已为本系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了EDA课程,并全部安排在EDA实训室进行教学。

我系学生有勇气报名参加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也得益于该实训室的建成。

再如,目前电子信息产品的内部元件多为贴片元件,组装工艺多为表面安装工艺。

从企业反馈的信息表明,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需要大批掌握SMT生产工艺的操作人员。

由于一套表面贴(SMT)生产系统至少要投资100万元人民币,而建立如此巨大投资的生产线,若无产品投产将大大降低其投资回报。

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又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我们用不到十万元的投资在《电子产品工艺与装配》实训车间安装了由清华大学开发的SMT表面贴工艺实训系统。

随着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确保了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不仅提高了我院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还承担了部分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任务。

如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职业技能比赛,新技术培训等。

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方面,注意不断充实与改进,不仅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而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为社会提供电子技术职业能力培训服务

近两年,电子技术中心与通信技术中心不仅培养了本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而且向社会提供了广泛的培训服务项目。

例如:

承接了北京市残联、北京市经委工业系统、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组织的电子技能大赛、新世纪北京首届职业技能“无线电装接工”工种大赛、第十届工人技术比赛等8个项目。

4.实验室实验开出率、实训基地利用率情况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开出率均为100%,具体统计见附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践课程开出率统计表);实训基地利用率情况见附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利用率统计表)。

5.校外实训基地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有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主要承担电子整机维修与检验、电子整机调试、PCB设计等实训教学任务。

学生到工业现场参观、学生毕业实习等。

这些基地是:

北京航天拓扑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瑞普北光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北京万拓仪器有限公司、北京飞宇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北京JVC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北京松下控制装置有限公司等。

本学期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技术专业02级4个班192名学生全部派往松下控制装置有限公司进行3周的企业实习。

支撑材料:

(1)电子工程系实训基地建设综述

(2) 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电子技术中心功能规划

(3)学院实训基地建设——通信技术中心功能规划

(4)实验实训开出率统计表(4.3.2)(4.3.3)(4.3.4)

(5)校外实训基地协议(3.2.2)

(6)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院教学管理手册P59~68)

(7)实训基地开出的实践教学项目统计表(3.2.1)(3.2.2)

(8)承接社会技能培训比赛的纪实照片(1.2.3-9)

    七、产学研合作

1.产学结合,建立产业界背景的课程标准

我系在开发与制定试点专业的教学计划时,特别注意了企业参与。

一是聘请产业界专家来校进行专业设置的论证和课程开发的研讨,二是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相关岗位群对职业技能和能力的要求以及该岗位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

在制定改革方案过程中我们走访了电子城的北京兆维电子集团、北京无线电仪器厂、北京电视配件三厂、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公司等企业。

通过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在分析各种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后,我们得出了电子产品生产与维修岗位群职业技能与能力一览表。

该表内容较全面,反映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宽口径特点。

依据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的课程体系结构以及职业能力的要求,我们需对TC课程的标准(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按照“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原则进行开发。

在课程标准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如兆维集团研发中心的教授级高工陈明源先生、西门子培训中心课程开发部经理郑刚先生等都参加了我系TC课程标准的开发工作。

我们共开发了20余门TC课程的教学大纲,其中在技术中心实施教学的课程超过一半。

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就是产业界实际运用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例如,《电子整机维修》、《手机维修》、《电子整机装配》等集中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就是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