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644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7课娜塔莎含答案

“那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开遍的繁华如梦/却原来,都付之断瓦残垣/那是情人间呢喃相依的璧人一双/却不料,竟是躲不过世情人心/那是壮士舞干戈,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沙场豪情/却终究,不许人间见白头。

”娜塔莎只在第一眼,就爱上了安德来公爵。

那是一个孩子的爱情,真诚、纯洁却带着几分轻率。

是从哪一次凝眸开始,是从哪一次相遇结缘,是从哪一刻年轻的心迷失了方向,又是从哪一场浩劫里生命重新找到了意义,本文从托翁的《战争与和平》中为我们截取了这一段不完美但最终完美的爱情。

泰戈尔一直关注女性的悲剧命运。

小说《素芭》中泰戈尔用大量笔墨细腻描写素芭极为深刻、极为美好、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样一个女孩却没有得到她应有的关爱。

在这里,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这里只有欺骗和交易。

女孩因为残疾而变成了亲人的负担,而得不到亲人更多的爱护。

“现在,在这位姑娘永恒沉默的心灵里,响起一种无限的无法言说的哭泣声,除了心灵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那种无声的哭泣。

”这不仅是素芭无法言说的悲哀,也是泰戈尔对人们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的悲哀,因而使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学习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比较、分析两篇小说人物刻画手法的异同,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尤其是“画眼睛”及心理描写等手法,学会从侧面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对《娜塔莎》文中精彩对话的揣摩,感知娜塔莎性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同时通过对《素芭》中的肖像、心理描写的赏析,理解作者对于印度妇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第7课

娜塔莎

                             对应学生用书P32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官邸(dǐ)       2.花翎(línɡ)

3.勋绶(shòu)4.砰然(pēnɡ)

5.迸流(bènɡ)6.绛红(jiànɡ)

7.耽搁(dān)8.皱襞(bì)

9.怯场(qiè)10.憎恶(zēnɡ)

(二)多音字

1.帖

2.伯

3.仆

4.脯

5.折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三、用准词语

1.掩盖 掩饰

例 句

  

(1)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表示,马航MH17坠机现场的证据已经被作过手脚,显然是有人试图掩盖真相。

(2)形式主义方面具体表现为:

汇报工作好大喜功、拼材料、凑数字、拔高成绩、掩饰错误、弄虚作假等等。

辨析

  掩盖:

指遮盖,是个中性词,适用对象既可以是具体事物,如大雪掩盖着田地;也可以用于好的或坏的思想行为,如掩盖罪行。

掩饰:

是个贬义词,指通过某种手段掩盖真实情况,如掩饰错误、掩饰险恶用心等。

2.消失 消逝

例 句

  随着时光的消逝,我国的传统村落越来越少了,有人统计,这些传统村落每天消失1.6个,现存不到5000个。

辨析

  消失:

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

如:

“瞬间,一颗流星就从夜空中消失了。

消逝:

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

如:

“火车的隆隆声慢慢消逝了。

3.质疑 置疑

例 句

  

(1)日前,张欣、潘石屹与哈佛大学校长签订金额为1500万美元的“S。

H。

中国助学金”协议,引来网友质疑。

有人猜测他们是在为儿子买名校门票。

(2)广西枪杀孕妇民警被执行死刑量刑适当不容置疑。

辨析

  质疑:

指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置疑:

表示怀疑。

多用于否定。

四、积累成语

宽宏大量:

形容人度量大,也作宽洪大量。

                             对应学生用书P32

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

简历: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于俄国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出身名门贵族。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1851~1854年在高加索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

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镇,享年82岁。

作品:

代表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评价: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有人评价他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揭露宫廷显贵,歌颂民族英雄

课文《娜塔莎》选自《战争与和平》第二卷。

《战争与和平》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法战争为主线,揭露俄国首都彼得堡以伐西里为代表的宫廷显贵和官僚贵族的贪婪与卑劣。

作品描写的年代跨度长达十多年,人物500多个,歌颂了民族的英雄品质和坚强性格,多方面反映了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级的生活面貌。

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兴奋、激动与焦急,舞会上与安德来公爵相遇,并双双在心中埋下爱情的种子。

已经许配给安德来的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

被所谓的爱情燃烧得失去了理智的娜塔莎,根本听不进朋友的劝告,甚至不惜和朋友翻脸。

节选内容塑造了一位纯真善良、渴望爱情与幸福但又过于轻信他人、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性形象。

赏情节

在参加舞会前,“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亚,都要穿得不能再好”这句话有何作用?

[明确] 简要交代了参加舞会前的娜塔莎的心态,领起下文对娜塔莎一系列言行举动的描述,表现了娜塔莎对这平生第一次的大型舞会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兴奋的心情。

(可有不同观点)

赏人物

1.作者笔下的娜塔莎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 

性格

表现

天真、活泼、热情

舞会前的准备,她兴奋、激动、焦急

率真、外向、单纯、虚荣

她在舞会上渴盼被关注,开始时失望得“几乎要哭了”,后来又快乐得“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任性、稚气、浪漫、敢爱敢恨、盲目轻信

受美男子诱惑轻易地移情别恋

小结:

娜塔莎活泼、纯洁、天真、充满热情,但又有点盲目、执拗、容易冲动,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

2.读完这三部分内容,你喜欢这位托尔斯泰精心塑造的女主人公吗?

简述理由。

[明确] 喜欢。

娜塔莎这一人物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具有“圆形人物”的特性。

也正因为这样,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就更具有典型人物的经典意义。

赏环境

开头段对故事背景的交代有什么作用?

[明确] 交代舞会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特意交代“外交团体和皇帝都要到会”,是为了说明这次舞会的重要。

赏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娜塔莎见到安德来公爵时的心情的语句,并分析娜塔莎的性格或心理。

[明确] “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等语句。

通过对娜塔莎神情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写出了一位急切盼望异性肯定的少女形象。

“我等你好久了”,脱口而出的话语既表现出娜塔莎直率的性格,也表现出她喜悦的心情。

赏技巧

1.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 

(1)动作描写

示例分析:

娜塔莎在准备参加舞会时是兴奋和紧张的,作者通过一系列动作来表现:

她帮索尼亚打扮得尽善尽美,动作慌张,一会儿帮助索尼亚,一会儿帮助母亲,跑过来跑过去,以至于她帮妈妈别帽子时,“缩短衣边的女仆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在舞会上被安德来邀请时,她“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这些动作表现出她的快活、幸福。

(2)语言描写

示例分析:

第三部分中,娜塔莎受诱惑移情别恋时的心理主要是通过她与索尼亚的对话来展现的:

“我一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表现了她过于浪漫和轻率;“索尼亚,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

”她极力维护阿那托尔。

(3)神态描写

示例分析:

文章对神态描写较多,集中体现在第二、三两部分中。

第二部分中,娜塔莎一开始是“失望的、焦急的”,被邀请时“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跳舞时“她的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这些神态体现了她由失望到快乐的心理过程。

第三部分中,她的脸上多数时候是“慌张”“幸福的惊惶”,她完全沉浸在新的爱情中。

2.为了突出娜塔莎的形象,作者将她和爱仑比较,突出了她的纯洁。

请简要分析。

[明确] 

爱仑

娜塔莎

肩膀

丰腴

瘦弱

胸脯

饱满

不明显

手臂

圆润

纤细

交际能力

成熟

青涩

评价

美丽的荡妇

纯真的少女

[探究争鸣]

读完这三部分内容,你喜欢这位托尔斯泰精心塑造的女主人公吗?

简述理由。

观点一:

喜欢。

喜欢娜塔莎的复杂的个性。

娜塔莎活泼天真,热情浪漫,敢爱敢恨,但却又盲目轻信别人,可以说她是一个个性很复杂的孩子。

正是因为她性格中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才决定了她的一系列行为,也正是她的复杂个性,才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具有典型人物的经典意义。

观点二:

不喜欢。

娜塔莎还有虚荣,盲目,执拗,容易冲动、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的一面。

如“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她是虚荣的,受美男子的诱惑容易移情别恋,远不如那些对爱情忠贞不移的人物——刘兰芝、李香君等受人喜欢。

         (时间:

40分钟 满分:

55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语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宅邸(dǐ) 砰然(pēnɡ)花翎(línɡ)勋绶(shòu)

B.绛红(xiànɡ)耽搁(dān)袒肩(tǎn)迸流(bènɡ)

C.消释(shì)皱襞(zòu)憎恶(zēnɡ)惊惶(huánɡ)

D.掩饰(shì)搽粉(cá)请帖(tiě)肖像(xiāo)

解析:

选A B项,“绛”读作jiànɡ;C项,“皱”读作zhòu;D项,“搽”读作chá,“肖”读作xià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辉煌 怯场 驾临 多愁善感

B.绸缎轻盈纤细宽宏大量

C.秘密保姆温顺有口皆碑

D.妥帖陶醉清晰出人投地

解析:

选D D项,投—头。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

③7月23日,在北京市运会足球丙组比赛中,海淀队以47∶0的比分大胜房山队,巨大的比分差距让人目瞪口呆,网络上“假球”“超龄”的______声此起彼伏。

A.反映 曼延 质疑

B.反应蔓延质疑

C.反映蔓延置疑

D.反应曼延置疑

解析:

选B “反映”指主体把客体存在的情况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

含主动性。

“反应”是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

含有被动色彩,看语境“反应”切合。

“蔓延”是指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常用的搭配就有“火势蔓延”。

“曼延”是指连绵不断。

看语境“蔓延”切合。

“质疑”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

看语境“质疑”切合。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自199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

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2017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解析:

选A 本题从搭配不当、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B项,搭配不当,最后一个分句中“老龄人口”与“全国平均水平”不搭配,应该改为“老龄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项,表意不明,“这”指代不明,删去“这使”。

D项,语序不当,把“不仅”放到“公民”之前。

二、阅读鉴赏(38分)

(一)课内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5~8题。

“三天,”娜塔莎说。

“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

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

你不会懂得这个的,索尼亚,等一下,坐到这里来,”娜塔莎又抱她又吻她。

“我听说过,这种事是常有的,你当然也听说过,但我直到现在才感受到这种爱情。

这不是从前那样的。

我一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

是的,奴隶!

他命令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

你不懂得这个。

我要怎么办呢?

我要怎么办呢,索尼亚?

”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

“但你要想想看,你在做什么,”索尼亚说。

“这件事我不能够让它这样的。

这些秘密的信……你怎能让他弄到这个地步?

”她带着恐惧和难以掩饰的憎恶说。

“我向你说过,”娜塔莎回答,“我没有意志了,你怎么不懂得这个:

我爱他!

“这件事我决不让它这样的,我要说的,”索尼亚眼泪迸流,大声地说。

“你是什么意思?

为了上帝的原故,假使你要说,你就是我的敌人,”娜塔莎说。

“你想要我不幸。

你想要我们分裂……”

看到娜塔莎的这样的恐惧,索尼亚为她的朋友流下了羞耻和怜悯的泪。

“但是你们当中发生了什么?

”她问。

“他向你说了什么?

为什么他不到家里来?

娜塔莎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为了上帝的原故,索尼亚,不要告诉任何人,不要折磨我,”娜塔莎请求。

“你记着,人不能够干预这类事情的。

我向你公开了……”

“但是为什么有这些秘密?

为什么他不到家里来?

”索尼亚说。

“为什么他不直接来向你求婚呢?

要知道安德来公爵给了你完全的自由,假使是如此;但我不相信这个。

娜塔莎,你想过没有能有些什么样的秘密的原因吗?

5.娜塔莎对爱情的一番表白说明了什么?

(4分)

答:

 

 

参考答案:

她喜欢浪漫,对爱情充满渴望,为爱义无反顾。

6.索尼亚清楚地知道阿那托尔的为人,可娜塔莎为什么不相信朋友?

(4分)

答:

  

 

参考答案:

她太幼稚,以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她决心为爱情坚持到底。

7.“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一句中,“幸福的惊惶”该如何理解?

(6分)

答:

  

 

  

参考答案:

她沉浸在所谓的爱情中,她为自己对爱的感觉而幸福,又觉得自己神魂颠倒,超出常理,所以是“幸福的惊惶”。

8.索尼亚和娜塔莎都“恐惧”,她们害怕的内容相同吗?

(4分)

答:

  

 

参考答案:

不同。

索尼亚害怕此事发展下去,娜塔莎会受到伤害;娜塔莎害怕这美好的爱情会破灭。

(二)课外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穷 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

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

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

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

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

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

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

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

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

“他现在在哪儿呢?

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

”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

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

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于是冉娜想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

没人照顾她啊!

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

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

”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

何况又病着!

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

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

”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

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

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

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

不错,就是她。

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

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

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

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的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

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

“丈夫会说什么呢?

”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五个孩子了,闹着玩的吗?

……他会揍我一顿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他会这样?

不会!

嗳,这样倒更好!

……上帝啊,我干吗做这件事呢?

……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

……”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

“冉娜,我回来了!

”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

”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

鱼打得怎么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

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

嗨,真倒霉!

告诉你说,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

还打鱼呢?

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

……天气真够呛,可有什么办法呢!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

唉,死得真痛苦。

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

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做声了。

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

”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

“你看怎么办?

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

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

快点去呀!

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不愿意吗?

你怎么啦,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

”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

9.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冉娜的形象。

(5分)

答:

  

 

  

 

参考答案:

冉娜是一个穷苦的渔妇。

她勤劳质朴,热爱家庭,关心丈夫和孩子;她心地善良,在自家生活已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毅然收养了女邻居遗留下的两个孩子,表现出崇高伟大的爱心。

10.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答:

  

 

  

 

  

参考答案:

(1)铺设背景,渲染气氛。

故事发生在一个风暴肆虐、又黑又冷的夜晚。

(2)推动情节的发展。

渔夫打鱼迟迟不归和最后一无所获,冉娜担心外出察看天气,女邻居悲惨死去,都与风暴有关。

(3)衬托人物形象。

恶劣的天气加剧了渔民夫妇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们善良的心灵、美好的行为。

11.丈夫主动提出收养孩子,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参考答案:

冉娜担心丈夫会因为自己收养两个孩子而责打自己,但丈夫却主动提出收养孩子,这的确是意料之外的。

(2分)“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说明他是一个勤劳、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的人,所以,他主动提出收养孩子,是在情理之中的。

(3分)

12.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穷人”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

(6分)

答:

  

 

  

 

参考答案:

(1)小说写的是发生在穷人之间的故事,渔民夫妇和女邻居都是穷人,以“穷人”为题切合人物身份。

(2)与经济上的贫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小说主人公精神上十分富有,心地无比美好,以“穷人”为题突出了人物形象。

(意思对即可)

三、语言表达(5分)

13.读下面托尔斯泰的名言,写出你的理解。

(不超过20字)(5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

“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对他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

答:

  

解析:

这是富有哲理的一句名言,同学们耳熟能详。

所谓写出理解,就是把句子中蕴涵的哲理揭示出来。

参考答案:

一个人自我评价愈高,就愈做不出成绩。

                              对应学生用书P34

高尔基评价列夫·托尔斯泰

他的两只手富于特殊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莱阿那多·达·芬奇可能有这样的手。

人有这样的手便可以做出任何事情。

有时候他一面说话,一面伸动他的手指,渐渐地捏拢成一个拳头,随后又突然放开,还说几句美丽的、有意义的话。

他好像是一位智慧的神。

我又记起了他那双锐利的眼睛,他什么都看得见,而且是一直看到底的。

他的谈话很是诙谐,他喜欢用农人的字眼和他那不可捉摸的声音。

我看见在这个人身上含苞着多么丰富的生命,他是多么不近人情地智慧,又是多么不近人情地叫人害怕。

托翁最喜欢的题目是上帝、农人、女人。

他很少讲到文学,讲起来话也不多,好像文学跟他不相干似的。

同列夫·托尔斯泰谈话,我感到自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真的,他谈话时,像一座高山。

我听着他讲,被他叙述的美、单纯和他的思想惊呆了,我看着这位老人,他简直像一个瀑布,像大自然里的巨人,这个人真是惊人的伟大,他的精神的活力使人吃惊,并使你吃惊地想:

存在这样的人简直不可能。

不认识列夫·托尔斯泰,就不能认识俄罗斯,不能认为自己是个文明人。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整个世界。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

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

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

……人好像河流。

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流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

人也是这样。

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出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出那一种人性。

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

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

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

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

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

……

聂赫留朵夫……只要求……进去探望。

……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

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

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

“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为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

“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