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643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全集.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全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全集.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课时)

一、复习的目的要求

1、回忆、巩固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巩固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2、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的方法。

进一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3、在完善自己的探究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让学生进一小明白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重点、难点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各种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2、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的方法。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

氢元素和碳元素的检验。

4、量筒的使用(量液体的体积)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复习中,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基础,学习只需回忆或自己看书就完全可以掌握。

因而本节课应该以学生的课堂练习为主。

教师在课堂复习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注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并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但在复习过程中要避免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必要时,让学生读一读。

或组成一小组进行练习竞赛,给定时间看哪个小组抢答得最多,最准。

四、复习过程:

了解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性质、用途、药品的存放以及一些重要的实验基本操作。

常见的仪器如试管、滴管、酒精灯、烧杯、量筒、集气瓶、漏斗、长颈漏斗、托盘天平、玻璃棒等;重要的实验基本操作如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药品的称量,酒精灯的使用与加热,仪器的洗涤,气体的验纯,仪器的连接与装配、溶液的配制,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溶解、过滤、蒸发等分离或提纯物质的实验操作方法等。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搅拌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题目立意: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量筒、滴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答案D)

 例2.量取25ml液体,最好选用(  )

  A.10ml量筒   B.50ml量筒    C.20ml量筒     D.100ml量筒

  (题目立意:

考查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应选择精确度高,量取次数少的量筒。

答案B)

  例题3.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玻璃导管、橡皮导管、单孔橡皮塞、药匙13种实验用品,下列实验,不能进行的是(填序号)____和____。

  

(1)制取氧气  

(2)粗盐的提纯  (3)氢气还原氧化铜

  (4)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100g30%的氢氧化钠溶液

  (题目立意:

考查学生对以上四个实验的装置和操作的掌握。

答案②和④)

  例4.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误将药品和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待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读数为9.5g(1g以下用游码),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

  A.9g       B.10g      C.8.5g       D.8g

  (题目立意:

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技能。

答案C)

  例5.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食盐       D.氢氧化钠

  (题目立意:

考查学生关于实验室里试剂正确存放方法。

答案D)

五、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应选用的仪器是(  )

  ①量筒  ②酒精灯  ③玻璃棒  ④蒸发皿  ⑤烧杯  ⑥天平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④

  2.下列实验操作或作法正确的是(  )

  A.用100ml量筒量取8.5ml的水  

  B.为了不造成浪费,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C.把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加热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3.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

  B.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盐酸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为3.5

  D.用托盘天平称得8.36g锌粒

  4.下列可以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程序将各组物质分离的是(  )

  A.硝酸钾和氯化钠          B.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C.酒精和水             D.氯化银和硫酸钡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B.不慎将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去中和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无人的方向

  D.用托盘天平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出砝码盒中

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轻的是(  )

  A.固体碳酸钙  B.晶体碳酸钠 C.浓硫酸 D.氯化钠固体

  7.除去混在白糖中的泥沙,需采用的正确操作是(  )

  A.溶解、过滤、蒸发 B.溶解、加热、结晶 C.溶解、蒸发、振荡 D.搅拌、溶解、称量

  8.用指针向右摆动幅度小于向左摆动幅度的天平称量物体时,当天平达到平衡后,其读数与被称量物质的真实质量比较(  )

  A.偏小      B.偏大      C.相等      D.无法判断

  9.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则实际液体体积为(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无法判断

  10.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试管      B.烧瓶      C.烧杯      D.蒸发皿

  11.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二、填空题:

  1.溶解、过滤、蒸发过程中都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用量筒量取一定的体积液体时,除选用合适的量筒外还应该使用的仪器是____。

  2.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最好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灯内酒精体积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

  3.吸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不能____或____。

  4.下列实验操作都应该注意先后顺序,请在每小题的横线上填上“先”或“后”.

  

(1)稀释浓硫酸时,往烧杯里____加浓硫酸,____加水.

  

(2)实验室制取氧气,当集气瓶中集满氧气后,应____把导管移出水面,____撤去酒精灯.

  (3)氢气还原氧化铜完毕后,应____撤去氢气导管,____移走酒精灯.

  (4)在测定有机物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时,应____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____将气体通过干燥剂.

  三、解答题

  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发生了下列情况。

在空白处简要地写出由于实验操作而引起下述后果的原因。

  

(1)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炸裂。

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

____。

  (3)盛有溶液的蒸发皿,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液滴飞溅。

_____。

  (4)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____。

  (5)用洗净的仪器进行过滤操作时,滤纸未破损,经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____。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复习的目的要求

1、回忆、巩固有关空气和氧气的知识。

2、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的方法。

进一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3、在完善自己的探究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让学生进一小明白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重点、难点

1、氧气的性质和试验室制法。

2、学会有关空气的污染和防治的方法。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复习中,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重要,学生要以课堂练习为主。

教师在课堂复习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注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并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但在复习过程中要避免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必要时,让学生组成一小组进行练习竞赛,给定时间看哪个小组抢答得最多,最准。

四、复习过程:

[重点回顾]

氮气:

(占空气总体积约78%)氮气的用途

稀有气体:

(占0.94%)He、Ne、Ar、Kr、Xe、Rn,用途

二氧化碳:

(占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氧、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C+O2CO2

S+O2SO2

4P+5O22P2O5

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4Al+3O22Al2O3

一、具有氧化性

空助燃)2Mg+O22MgO

氧气3Fe+2O2Fe3O4

(占21%)

CxHy+(x+)O2xCO2+H2O

(表示石蜡)

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2H2O22H2O+O2↑

理2KMnO4K2MnO4+MnO2+O2↑

验实⑴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装置

室验⑵固体和液体反应,

制装不用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

法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验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

检验: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收集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氧化剂

二、物质分类

三、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催化剂

2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3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课前热身]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

体积分数

0.94%

0.03%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

3.空气的组成测定

用右图的方法进行实验。

在(A)瓶中燃烧红磷的现象是:

a:

(A)瓶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b:

燃烧匙中有剩余的红磷;c:

有大量白烟生成。

这个实验说明了。

在此实验中,如果把(A)、(B)之间的旋塞打开时,发现有少量气体从导管冒出,则测定的结果会

(填偏大或偏小),而有少量气体从导管冒出的原因则是如果橡皮塞漏气,会造成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此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空气保护: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

有害气体(、、)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三.纯净物混合物

5.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氢气(),氮气(),氯化钠()等。

6.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7.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

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如盐水由食盐()和水()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唯一化学式。

如碳酸钙()、硫酸钠()、高锰酸钾()、氯气()、氮气()等。

四.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课时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各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如下表

物质

空气中

氧气中

产生大量白烟

火光明亮,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方程式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山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木碳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蚀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铝箔

很难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

铁丝

不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

除上述以外,写出你所知道的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四.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五.几个化学概念。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表示为:

A+B+……→E(简称“多合一”)

(2)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这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

(3)缓慢氧化:

是进行很慢、不易察觉的不发光的氧化反应。

如呼吸、钢铁生锈等。

有热量放出。

(4)氧化物:

像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由氧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里常用分解或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⑴写出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请指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反应条件是,生成物是

;MnO2在该反应中作,它的特点是:

虽然参加了化学反应,但其和不变,其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

⑵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画出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装置简图,

并标明主要仪器名称:

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2)富氧膜分离技术——富氧空气

三.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四.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C+……(简称“一变多”)。

[拓展训练]

一、选择题

1.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铜制造电线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氧气供给呼吸D.用氢气填充气球

3.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日照香炉生紫烟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生石灰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B.白炽灯泡里涂上红磷作脱氧剂

C.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保存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5.下表为某地在一次连续四天降水中,测得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和降水pH值的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这次降水中遭受酸雨污染较重的是

日期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SO2(mg/m3)

0.009

0.013

0.015

0.018

pH

5.55

5.36

4.78

4.42

6.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双吸剂”。

下列物质属于“双吸剂”的是

A.炭粉B.铁粉C.氯化钙D.生石灰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复习的目的要求

1、回忆、巩固有关水的知识。

2、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的方法。

进一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3、在完善自己的探究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重点、难点

1、水的污染和防治。

2、分子和原子。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复习中,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重要,学生要以课堂练习为主。

教师在课堂复习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注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并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但在复习过程中要避免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必要时,让学生组成一小组进行练习竞赛,给定时间看哪个小组抢答得最多,最准。

四、复习过程:

知识回顾: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通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

1

质量比1:

8

F.检验:

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

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通电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2H2O===2H2↑+O2↑

(2)水可遇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

H2O+CaO==Ca(OH)2

(3)水可遇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

H2O+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

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

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CuSO4·5H2O

水的吸收:

常用浓硫酸、生石灰。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

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点燃

可燃性(用途:

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2H2O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

冶炼金属)

H2+CuO===Cu+H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

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

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

NaCl等离子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