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简答题整理-201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14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简答题整理-20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简答题整理-20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简答题整理-20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简答题整理-20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简答题整理-20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简答题整理-2018.docx

《教育综合简答题整理-20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简答题整理-2018.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综合简答题整理-2018.docx

简答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答:

《学记》中的教学思想表现在:

(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学制)的发展趋势

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交流。

3、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答:

(1)教育者:

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

(2)受教育者:

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是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

相互关系:

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4、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答: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

(1)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终身化;

(3)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4)教育的现代化;

(5)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6、简述影响学制的主要因素

答: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2、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体制的关系

答: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①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

育者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是培养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的主要手段。

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答:

(1)文化传承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融合功能;

(4)文化创新功能。

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答: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答:

(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者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简述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独特作用

答: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促进个体个性化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①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③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如下: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教育工作者。

(4)个体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也部分受到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主导作用既表现为对个体的作用,也表现为对种族遗传、环境形成的重要影响。

4、试述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答:

(1)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根据年龄阶段特征和主要矛盾开展教育工作;

(3)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4)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5)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互补性,长善救失,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答: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功能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条件答: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

(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第四章教育目的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答: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背景:

①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教育目的的制定也要依据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也会受社会的文化因素的影响。

(2)教育目的的制定也受对人的观念的理解的影响。

3、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

(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答: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5、简述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各育之间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

其中:

(1)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2)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

(3)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

(4)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

6、确立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什么?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

确立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

观点: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2)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柏拉图、康德。

观点: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实现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7、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答:

(1)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3)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4)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5)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6)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7)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8)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

(9)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8、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自身的发展需要;

(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9、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

美育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的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1、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专业素养?

答:

(1)教育科学知识与先进的教育理念:

①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

②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教育实践与操作技能:

①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

②研究教学与总结教育经验。

2、新时期,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答: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尊重的教育理念;

(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

(4)依法施教的理念;

(5)自我教育的理念。

3、简述师生在教学上的关系

答: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答:

(1)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

(2)注意水平有限。

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

(3)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

(4)想象力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5)以形象思维为主

(6)情绪情感较稳定且比较单纯

(7)自我意识更加明确

5、新时期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

答:

(1)思想道德素养,具体包括:

思想素养、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具体包括:

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3)能力素养,具体包括:

基础能力素养、专业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6、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7、简述教师专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