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755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鄂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祈祷(dǎo)讪笑(shàn)瓦砾(lè)消声匿迹

B.愧怍(zuò)嗔怒(chēn)缄默(jiān)广袤无垠

C.蓦然(mù)迸溅(bèng)苋菜(xiàn)翻来复去

D.瞰望(kàn)荫庇(yīn)挑衅(xìn)相形见拙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A.瓦砾(lè)-(lì)消声匿迹-销声匿迹;B.正确;C.蓦然(mù)-(mò)翻来复去-翻来覆去;D.荫庇(yīn)-(yìn)相形见拙-相形见绌。

据此,答案为B。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学生作业中使用网络流行语言的现象,老师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乐此不疲。

B.读书读到会心处,我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叹:

“太妙了!

这正是我想说而又说不出的话啊!

C.高品质的景观设计和园林式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使这个小区成为标志性的居住社区。

D.在今年的中考复习研讨会上,王老师就如何提高备考成绩提出了真知灼见的意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乐此不疲:

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与语境不符。

B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用来修饰“感叹”不恰当。

C相得益彰:

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使用正确。

D真知灼见:

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

与“的意见”重复。

据此,答案为C。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B.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左右的花粉。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9000万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A.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句首的关联词语“不仅”应该在主语“我们”的后面。

B重复累赘,去掉“大约”或“左右”。

C正确。

D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企业”。

据此,答案为C。

点睛:

正确使用句子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

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B.“听着,朋友,”他们说:

“你丑的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记者在一些家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

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D.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它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在于豁达而豪放,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A并列名词后加语气词,中间用“,”号,不用“、”号。

B“他们说”后的“:

”应该改为“,”。

C“有时做作业到深夜”后的“,”应该为“。

”号。

D正确。

据此,答案为D。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简▪爱》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让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理想和爱情故事。

B.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出自《呐喊》中的人物。

C.《威尼斯商人》《海底两万里》《变色龙》《范进中举》作者分别是莎士比亚、凡尔纳、莫泊桑、吴敬梓。

D.汉语常用烽烟指代战争,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婵娟指代月亮,令郎指代女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A正确。

B“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C小说《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不是莫泊桑。

D“令郎”是称对方儿子的敬词,不是指女儿。

据此,答案为A。

6.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②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⑤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⑥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A.⑥②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④①

C.③②⑥⑤①④

D.⑥②③⑤④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

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

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等内容。

阅读文本,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假山和池沼”,故③为首句。

依顺序先说明假山,再讲池沼。

②⑥句讲假山,②句是对“艺术”的具体说明,故顺序为⑥②。

①④⑤句说明池沼。

⑤句开启话题在前,①④句从一般到特殊进行说明,顺序为④①。

据此,文段的正确是:

③⑥②⑤④①。

故答案为B。

点睛:

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

排序完成后要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通顺。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4)《<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一句中“此事”指代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

(2)夜阑卧听风吹雨(3).(3)只恐双溪舴艋舟(4).(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5)人有悲欢离合,(7).月有阴晴圆缺(8).(6)小大之狱,(9).虽不能察,(10).必以情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点晴:

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8.综合性学习

在“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现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写一段70字以内的开场白。

(3)请你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说要想成为“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一:

原国家女篮队长隋菲菲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签约《中国青年报》,成为该报青春形象大使。

隋菲菲靓丽、青春、健康的外形,刻苦、坚韧的训练精神,比赛时聪明灵活的个性与《中国青年报》理性、敏锐、先锋的办报要求不谋而合。

在未来5年内,隋菲菲将主要负责《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市场的品牌代言活动。

材料二:

在某大学青春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初赛现场,选手们表演了昆曲、武术、快板、书画等在其他选秀活动中难得一见的才艺,博得了评委们的阵阵掌声。

有过其他选秀活动参赛经验的选手朱潇轩告诉记者:

“通常的选秀活动,更多是关注选手们的外表。

我认为,‘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答案】

(1)宣传标语示例:

①用缤纷的画笔来挥洒青春的色彩②莫让年华付东流③我的美丽我打造我的青春我做主④展望青春放飞梦想

(2)可以从称呼、问候语、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提出希望或宣布活动开始等方面组织材料。

(3)一是要形象靓丽、青春、健康;二是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答案】9.示例:

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10.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

9.试题分析:

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本题要抓住“山”“平野”“江水”几个意象,结合原句,展开合理想象,描绘其景象。

10.试题分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诗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将“水”赋予人的情态,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的依依不舍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

“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③进对④曰: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曰: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

退守。

②昆:

兄。

③种:

指文种。

④进对:

进谏。

⑤资:

积蓄,准备。

⑥(chī):

细葛布。

⑦爪牙之士:

指勇敢的将士。

1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朝服衣冠

(2)皆以美于徐公

(3)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4)乃号令三军

13.用现代汉语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