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454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docx

《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docx

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

龙山县第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班级

5-8

执教

刘新民

课题

1.“变”来“变”去的盐

课时

1

时间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探究:

1.以“盐溶解于水和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盐”为例,通过对盐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2.以“把土豆切开”为例,与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进行比较,建立不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3.尝试将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类,能对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进行判断,能模仿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制作蜡星星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在活动中愿意进行交流合作,初步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弊有利

科学知识:

1.了解海水晒盐的有关知识,知道:

青铜器的生产是可逆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变化后是否能够逆变回来,知道可将物质的变化过程分成可逆和不可逆两种。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设计实验将盐“变”来“变”去并由此引申,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难点:

判断某些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食盐、蒸馏水(或纯净水)、小烧杯、玻璃棒(或竹筷)、蒸发皿(或带绝缘柄的不锈钢汤勺)、酒精灯(或蜡烛)、火柴、三脚架、坩埚钳(或试管夹)、毛巾等。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T:

老师这里有一包东西,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够猜出里面是是什么呢?

同学们可以先观察它看上去像什么?

可以闻一闻

有的同学说是盐,那你怎样确定它就是盐呢?

S:

可以尝一尝

T:

真的可以尝一尝吗?

如果是一包毒药的话怎么办?

老师要告诉同学们,不可以轻易尝试不明物体,特别是实验室里面的,如果不清楚,可以询问老师,可以自己查看标签。

二、过程

活动一、找回溶解在水中的盐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老师神奇的变出一杯清水,同学们思考能不能用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将盐变没了?

S:

将盐溶解于水(请同学上讲台溶解)

T:

现在盐没有了,盐到什么地方去啦?

S:

溶解到水中了

T:

那同学们你们能够将溶解到水中的“盐”变回来吗?

怎么变?

S: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T:

我们的这个杯子里面就有两种东西,盐和水,我们要把盐变回来只要让水消失就行了?

那怎么样才能使水消失呢?

S:

在太阳下面晒,在锅里面煮……

T:

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回顾“水的蒸发”水能够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加热能够加快水的蒸发,这是设计方案的基础

2.阅读指南车信箱的内容,了解“煮海为盐”,通过这儿打开同学们的思路

3.为了把盐变回来你是否找到了方法呢?

1)人工加热2)太阳晒3)风干4)过滤

4.老师提供书P50图中所有实验材料,你能做出实验方案吗?

活动二、实验提取食盐

1.实验方案交流并确定步骤

2.介绍实验器材:

蒸发皿(或带绝缘柄的不锈钢汤勺);酒精灯(或蜡烛);火柴;三脚架;坩埚钳(或试管夹)

3.交待注意事项

师:

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

1)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

2)正确使用酒精灯,盐水快干时要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

4.学生明白之后开始提取食盐

鼓励学生想法子证明析出的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的食盐。

如举例子:

眼泪是咸的,干后会有白色的粉末析出,这就是盐。

5.完成实验后老师提出疑问:

为什么可以肯定析出来的就是盐?

加热的过程中难道不会产生新的东西吗?

老师肯定的告诉同学们这个实验是不会产生新的东西的。

7、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加水溶解

盐盐水

加热蒸发

这个变化体现了“变”来“变”去,在变化过程中,盐始终都还是原来的盐,它并没有变成新的物质,也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8.建立概念

1)总结:

盐加水溶解变成盐水,盐水去掉水份又变成了原来的盐,像盐这样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可逆的变化过程

2)认识不可逆变化过程

请1名学生到前面切土豆,问切开之后你还能将土豆还原吗?

土豆切开后不能变回原来那个没有缝隙的土豆,因此得出结论: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3)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活动三、演绎应用

1、判断下列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水的三态变化、种子发芽、热胀冷缩、捏橡皮泥、森林大火、炸鸡蛋、蜡烛熔化

2、初步了解可逆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

青铜器的制作、煮海为盐

活动四、自己制作一个蜡星星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龙山县第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班级

5-8

执教

刘新民

课题

2.失去光泽的铜镜

课时

1

时间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探究:

1.能够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观察铜铁等生锈的金属,能准确的描述常见的金属和生锈的金属的区别

3.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够提出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认真仔细的观察、准确的描述,爱动脑、并尊重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金属生锈的原因

2.锈是金属变化产生的

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等。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解青铜的历史,让同学们对此产生兴趣

二、过程:

T:

我们书上的这面铜镜的表面上有一层绿色毛茸茸的东西,这是什么呢?

S:

是铜生的锈

T:

金属生锈是一种常见的情况,这面铜镜生锈会不会和它所处的环境有关系呢?

S:

有潮湿水的环境、有空气等等

活动1:

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

1.提出问题:

T:

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2.猜测假设:

潮湿是引起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3.设计实验:

P53-54

(1)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我们用铁丝来做实验,先用细砂纸将铁丝擦一擦,看一看铁的颜色。

(2)装饰一根铁丝(1号)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另一根铁丝(2号)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3)经过一段时间,观察铁丝发生的变化,做好记录。

4.实验结果验证

5.得出结论:

金属的生锈是与潮湿的环境有关。

6.例举生活中的实例:

炒菜的锅的底部一圈黄色的锈迹、瓷碗的底部有黄色的一圈锈迹

活动二、阅读资料卡

引起金属生锈的原因有三点:

潮湿的环境、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接触。

T:

想办法验证后面两个引起金属生锈的原因

S:

学生讨论方法,教师评价

活动三、金属与锈

1.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

发现锈是某种金属发生变化后的新产物

2.讨论交流:

铁与铁锈的区别?

完成P55的表格

活动四、阅读指南车信箱

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龙山县第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班级

5-8

执教

刘新民

课题

3.燃烧的蜡烛

课时

1

时间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探究:

1.能够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以蜡烛为例进行探究

2.能仔细的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区别,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乐于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探究

2.能够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燃烧与空气有关系,蜡烛的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新的物质,初步知道物质不灭定律

2.蜡烛融化是可逆的,蜡烛燃烧是不可逆的

3.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可以利用这个反映鉴别二氧化碳

教学

重点

难点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可以利用这个反映鉴别二氧化碳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个性补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燃烧中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二、开展活动

活动一、学生自学教材56页:

关于燃烧,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讨论交流:

燃烧后剩下的一小撮灰显然比原来的木炭轻很多,但整个密闭容器的重量并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

木炭变成了其他的物质,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二、观察蜡烛的变化

1)蜡烛燃烧前的观察

2)观察燃烧中蜡烛的变化及现象:

有没有气味?

3)燃烧后,消失的这一节蜡烛到什么地方去了?

烧完之后是什么都没有了?

还是和木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

活动三、检验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书P58实验

1)将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一洁净的烧杯里,使杯壁上留有石灰水水滴

2)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

3)观察杯壁上石灰水的变化

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就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

活动四、阅读指南车信箱

活动五、拓展

蜡烛的融化是可逆的,而燃烧是不可逆的,因为产生了新的物质

1.判断下面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书P58

2.我们还知道有哪些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