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374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docx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docx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年级2008级

学号222008318011056

姓名邓道谦

指导教师罗鉴银副教授

成绩

2012年4月27日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1黔西南州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现状2

2黔西南州水土流失及石漠化造成的危害3

2.1对可耕土地资源的破坏3

2.2生物多样性仍在减少3

2.3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加剧了地区性的旱灾3

2.4泥沙淤积带来的危害4

2.5大部分地区因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致贫4

3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原因5

3.1自然方面的原因5

3.1.1地质岩性构造因素5

3.1.2地形坡度因素.................................................................6

3.1.3土壤、植被因素................................................................6

3.1.4酸雨因素......................................................................6

3.1.5气候因素......................................................................7

3.2人为方面的因素.........................................................7

3.2.1环境保护意识差...............................................................7

3.2.2人地关系不协调...............................................................7

3.2.3生产方式不合理...............................................................8

3.2.4历史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9

4黔西南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防治措施.......................................9

4.1防止乱伐乱垦和违规建设.................................................9

4.2引导和实施生态农业建设.................................................9

4.3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政策引导...........................................10

4.4加强资源开发和惠民力度................................................11

4.4.1加大黔西南州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惠民力度.....................................11

4.4.2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11

4.5继续实施保护水土和防治石漠化的政策....................................12

5结语....................................................................12

6后记....................................................................13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研究

邓道谦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

根据黔西南州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表明:

黔西南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地质背景是地壳旋扭变形,断裂褶皱广泛发育,地形破碎、山高坡陡,给土壤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层与其他岩层的互层广布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广泛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特殊的气候条件是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主要外营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进程。

关键词:

水土流失石漠化;成因;治理;黔西南州南盘江

IntegratedResearchonthePresentSituationofwaterandsoillossanddesertificationforbasininteriorofNanpanRiver,QianXinanPrefecture,GuiZhouProvince

DENGDaoqian

SchoolofGeographicalSciences,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QianXiNaZhounanpanjiangriverbasininthesoilandwaterlossandrockydesertificationisserious.AccordingtoQianXiNaZhounaturalgeographicalenvironmentanalysisshowsthattheQianXiNaZhousoilandwaterlossandrockydesertificationofgeologicalbackgroundistheearth'scrustknobanddeformationandfracturedrapeextensivelydevelop,maketheterrainisbrokenandsteepmountainupperpart,tosoilerosionprovidesfavorableconditions,speciesinthecarbonaterockforsoilandwaterlossandrockydesertificationofextensivedevelopmentestablishedthematerialbase;Thespecialclimateconditionsisthesoilandwaterlossandrockydesertificationofmainexteriorforces,notreasonablehumanactivityacceleratesthesoilandwaterlossandrockydesertificationofprocess.

Keywords:

Soilandwaterloss,thepresentsituation,thereason,desertification,countermeasures,QianXiNaZhou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端,全称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QianXinanBuyiandMiaoAutonormousPrefecture),地处黔、滇、桂三省交接的中心位置,位于104°51′~104°55′E,24°38′~25°23′N,国土面积16804Km2,其中喀斯特地形地貌占71.5%,丘陵占20.5%,山间盆地及河流水域占0.8%[1],除望莫县大部分属于北盘江流域外,其他的地区都属于南盘江流域。

南盘江为珠江正源,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马雄山东麓,经云南多个县市后汇入黄泥河后进入贵州黔西南州,在黔西南州境内为主干流。

南盘江流经黔西南州的地形地质条件十分的特殊,此地又是我国三大生态脆弱区的西南喀斯特地区,全区喀斯特、山地丘陵地形占92%以上,因此,面临的的缺土、地质性缺水、水土流失及石漠化问题十分严重。

这对整个黔西南州和珠江中下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黔西南州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现状

全州16804Km2的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750.886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9.76%,其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面积178.80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81%,由于陡坡耕种,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全州水土流失面积10149475亩,占国土面积的39.5%,导致黔西南石漠化突出,生态条件日趋恶化的严峻形势。

表1:

黔西南州南盘江土壤侵蚀面积统计表 (单位:

km2)

Table1:

QianXiNaZhounanpanjiangsoilerosionareaofstatistics(unit:

km2)

地市

流域

年份

总面积

水蚀总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各级土壤侵蚀强度面积

微度面积%

轻度面积%

中度面积%

强度面积%

极强度面积%

黔西南州

南盘江

2000年

2010年

16804.40

16804.40

100

100

36.27

39.5

63.73

62.57

20.42

21.42

13.32

14.32

2.45

1.65

0.08

0.04

注:

贵州水土保持监测站

从上述表中,可看出黔西南州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州总国土面积的39.5%,所占面积比例远超过整个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地区,虽然强度和极强度面积有所减少,但轻度、中度面积却增加了,从数据可看出,黔西南州因水土流失而丧失的可耕地面积在增加。

在石漠化方面,黔西南州的石漠化面积高于全省石漠化所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其中整个黔西南州潜在石漠化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5%,半石漠化11.3%,石漠化13.7%,强烈石漠化3.8%,半石漠化+石漠化25%[2]。

而轻度及其以上的石漠化占总土地面积20%以上的地区有兴义市、晴隆县、安龙县兴仁县、贞丰县、普安县等地区,基本上遍及全州,因此,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

2黔西南州水土流失及石漠化造成的危害

2.1对可耕土地资源的破坏

黔西南州是以喀斯特地形为主的地区,该地区主要以可溶性岩石为主,这种地形本身所具备的土壤就比较少,土壤也零星分布(除山间盆地外),土层极薄,具统计,黔西南州斯特地区的平均土层厚度不超过1m,部分地区仅为20~30cm,这些土壤资源是经长期的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所垫积下来的,短则几千年,长则上万年,由于人为因素,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因素,造成了这些极其稀缺和珍贵土壤资源流失掉了,这些耕地资源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再次形成和恢复的,因此,流失掉了就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可耕种土地资源减少。

2.2生物多样性仍在减少

黔西南州因喀斯特地形地质条件,土壤本身极薄,再加上水土流失,人为因素,原先生物总量就不太丰富的情况下,生物总量进一步减少,生物总量从原始状态下平均89.2T/km2降低到现在的48.4T/km2,森林面积从原先的2108万亩下降到2005年的1019万亩,森林覆盖率降为40.44%[3],虽然现在最新消息称森林覆盖率从40.67%提高到46%(2012年1月),但是森林覆盖率仍然没有恢复到原先的水平,减少的生物多样性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如原黔西南州很多地方都盛产兰花,中国兰花的所属种类在全州都有分布,特别是在兴义市和安龙县地区,以前多出产各种有名的兰花,特别是爱兰、国兰,黔西南州的兰花在滇、黔、桂三省都颇具盛名,但近十年来,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这些有名的兰花很少发现,甚至难寻踪迹。

另外,在万峰林地区,因人为原因,造成的石漠化,导致这里的野生动物,如野鸡、野生猴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特有植物,如黄葛树也在大量消失。

2.3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加剧了地区性的旱灾

黔西南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雨量充沛,降水量也比较丰富,但黔西南州属比较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溶洞、落水洞、岩层裂隙广布,导致地表无法积水,地质性缺水很严重,旱季与雨季明显,而且旱季较长,季节性(春季)的干旱时有发生,再加上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导致地表裸露,地表气温升高,增加了黔西南州的季节性干旱,最显著地例子就是2010年的西南大旱,在这次百年难遇的大旱中,黔西南州从2009年7月便开始干旱直至2010年10月。

此次干旱除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异常外,黔西南州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进一步增加气候灾害也使黔西南州的农业生产举步维艰。

2.4泥沙淤积带来的危害

黔西南州的南盘江流域因水土流失而产生的泥沙带来的危害有三个方面:

(1)泥沙随山水冲积在山间盆地中,侵蚀和淹埋良田。

(2)泥沙碎石随山水进入落水洞中,堵塞地下溶洞和地下暗河道。

如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丰村的田坝,其位于山间盆地中,是兴丰村的水稻主产区之一,2004年雨季期间,因坝子中间的落水洞和暗河道被泥沙碎石堵塞,导致洪水无法排泄,坝子被淹没,当年的整个田坝水稻产量为零,直至第二年的旱季用工程治理打通地下泄水暗河道才恢复农业生产。

(3)泥沙被带入南盘江支流和主干流中,导致南盘江流域河流中的悬移质大量增加,泥沙堵塞河道,使河床抬升,加大了河道的防洪难度,尤其在1997年~2007年间,发生在珠江中下游的洪水险情,与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升,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有直接的关系,使沿河岸县市遭受洪水侵蚀(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在枯水期,又因泥沙淤积,河水位下降而影响航运。

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内分布得有全国大型水电站若干个,如天生桥一级、二级水力发电站、岩滩电站、大化电站、白龙滩电站等,这些大坝都因黔西南州近15年来的水土流失导致的库容区内泥沙严重淤积,使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大大降低。

2.5大部分地区因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致贫

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出露,植被量减少,进而导致石漠化,全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也是比较贫困的地区,这些地区大都是以农业为主,居民就靠种植农作物为生。

山坡上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导致无法耕种,而从山上流下来的泥沙又填充山间盆地仅剩的良田,从而导致山上石漠化,山下沙化,可耕种土地减少或者耕种质量降低,农作物产量降低。

据统计,黔西南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地区有近19%的地方所生产的粮食无法自给。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了这些地方的环境恶化,生存条件愈加严峻,人民生活水平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近十年来,直接和间接因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致贫而外出务工人员大概占这些地区人口总数的21%[4]。

而外出务工大多都是青年壮年,导致这些地区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这一现象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更加落后。

3黔西南州南盘江流域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原因

3.1自然方面的原因

3.1.1地质岩性构造因素

黔西南州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西南缘,区域地质构造属黔西南普安旋扭变形区,断裂褶皱复杂。

主要的褶皱断裂形成于燕山期;主要褶皱有岩脚背斜和付家湾向斜两个大型褶皱;断裂主要为北东向主干断裂及其次级北西向分支断裂的交接带。

区内主要出露三叠系永宁镇组、关岭组、杨柳井组灰岩[5]。

另外,伴随地壳抬升和新构造活动的加强,沿断裂构造带、构造软弱带或构造活动带,长期遭受切割和侵蚀作用,使地表面正负地形高差对比越来越不平衡,水土流失速度大于成壤速度,这是造成黔西南州水土流失的地质构造背景。

在岩性岩层方面,黔西南州主要是碳酸岩,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达8500m。

从晚元古代震旦纪到新生代均有不同面积和厚度的碳酸盐岩的分布和出露。

全州出露的碳酸盐岩组合类型主要有灰岩层、白云岩层、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夹碎屑岩的碳酸盐岩层、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夹碳酸盐岩的碎屑岩层等6种,它们石漠化发生率各不相同。

表2黔西南州碳酸盐岩的分类及各自石漠化的发生率

Table2QXNZcarbonateclassificationandtheirrespectivetheincidenceofrockydesertification

碳酸盐岩类型岩石成分及其比例石漠化的发生率

碳酸盐岩层

(碳酸盐岩含

量大于90%,

碎屑岩含量

小于10%)

灰岩层灰岩含量大于80%,白云岩含量小于20%29.86%

白云岩层白云岩含量大于80%,灰岩小于20%19.37%

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灰岩含量介于20%~80%,白云岩为20%~80%29.01%

夹碎屑岩的碳酸盐岩层碳酸盐岩含量70%~90%,碎屑岩含量10%~30%29.47%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碳酸盐岩含量40%~70%,碎屑岩含量30%~60%15.83%

夹碳酸盐岩的碎屑岩层碳酸盐岩含量10%~40%,碎屑岩含量60%~90%12.92%

 

注: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遥感调查与演变分析项目成果报告

由图表可知,灰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和夹碎屑岩的碳酸盐岩层中的石漠化发生率较高,而黔西南州主要以这些岩层为主。

另外,碳酸盐岩中酸不溶物含量低,平均仅含4%左右,风化残余物很少,成土速率极慢,平均每形成1cm厚的土层需要8000a左右的时间,因此,在相同的侵蚀条件下,碳酸盐岩层比其他碳酸盐岩类型更容易发生石漠化现象。

在碳酸盐岩层中,方解石的含量越高越容易发生石漠化;反之,白云石的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发生石漠化[6]。

由此可知,黔西南州的石漠化的发生与碳酸盐岩类型有很大的相关性。

3.1.2地形坡度因素

黔西南州喀斯特岩溶地貌面积占71.5%,且大多山高坡陡,石多土少,这里的喀斯特、山地、丘陵及河谷广布,其面积占总面积的92%以上,其中坡度在30°以上的地区占总土地面积的46%以上,特别是在总面积达2000平方千米的万峰林地区,地势高差悬殊,形成峰林盆地、峰林谷地、峰林洼地、峰丛峡谷交错镶嵌的独特地貌形态,这里的山地坡度平均都在50°以上,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极佳的外营力条件,因此山地面积大,山高坡陡是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1.3土壤、植被因素

黔西南州主要分布的土壤有砖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红褐色土、红褐石灰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及水稻土等,其中黄壤最多,其次是各类褐色土壤,其成土母质主要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其风化形成的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红褐色土、红褐石灰土、石灰土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抗冲刷能力差,易水土流失。

植被方面,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黔西南州森林覆盖率比较低,很多天然林地因长期的人为原因已经不存在,山地坡上都分布一些低矮的灌木丛,或者仅一些荒草,甚至一些碎石,植被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很差。

3.1.4酸雨因素

由于人们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从事大量的工业生产,导致大量的酸性气体排放在空气中,形成酸雨现象,黔西南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酸雨多发区,属于中度酸雨区,酸雨不仅对森林、灌木、草丛、农业生产造成破坏,甚至导致一些森林、灌木死亡,还会对建筑物,岩石造成腐蚀,因此,酸雨是导致石漠化的又一原因。

3.1.5气候因素

黔西南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在1253.1~1577.2mm之间,是降雨量比较充沛的地区,虽然一年之中气候湿润,但每年的2~4月份却表现得很干燥,多发生干旱,称为春旱,春旱期间植被会枯死枯黄,地表裸露,土层干裂松散,因而地表抗冲刷能力差,而紧接着5月份的西南季风来临,降雨量比较集中,经常发生大暴雨,也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

另外,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碳酸盐岩化学溶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丰富的岩溶地貌形态及洞穴系统,加速了地表水的向下渗漏。

导致地表土层含水量较少,土质疏松,一旦遇到高强度暴雨的冲刷,表层土壤极易流失,而导致水土流失和石漠化[7]。

除此之外,黔西南州存在大量的无土石山,极易遭受雨水侵蚀,这是气候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特殊的气候条件是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主要外营力。

3.2人为方面的因素

3.2.1环境保护意识差

黔西南州位于我国的最西南地区,主要分布的民族有布依族、苗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长期以来与外界交流缺乏,加上交通不便,形成了这里原始的生活方式,如很多地区还保留着烧柴取暖、做饭的生活方式,据统计,黔西南州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30%左右的烧柴习惯,很多村民上山砍柴,作为生活中的燃料,加上人口众多,需求燃料多,这样年复一年的砍伐,导致很多山坡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在黔西南州一些山体上甚至看不到一株野生的树木,这些生活方式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导致严重石漠化。

一些风俗习惯,如三月三的折柳送佳人,端午节的挂茱萸和艾枝,以及过年后的正月初一、初二出门要带柴(财)回来等,都是一些对植被造成破坏的风俗习惯,另外,黔西南州居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文盲率偏高等等导致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不关注,从而直接、间接地造成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

3.2.2人地关系不协调

当地人与环境关系是否协调是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依据,黔西南州地区总人口332万人,总国土面积16804㎞²,人口密度为197.6人/km²,高出全国人口平均密度,另外,扣除全区大部分是石林、峰林、山地无法耕种和居住外,真实的人口密度更大,人的居住和耕种面积都不足,尤其是耕种面积尤为紧张,随着兴义市的经济发展,在马岭镇、威舍镇、清水河镇建设百亿工业园区目标中,导致工厂大量占用耕地,使农业用地更为紧张,以清水河镇区为例,由于建设兴义电厂及其附近的工业区,征用了大量的农民土地,被征用土地而无土地或少土地的农民又在地势较高的山地地区开荒种地,这些坡地更高更陡,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

3.2.3生产方式不合理

不合理的、不科学的农业生产是造成黔西南州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黔西南州耕地中大部分是坡度在20°~30°以上的耕地,因此在耕种过程中受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土壤极易向坡脚发生缩退,另外,黔西南州的耕地工具都是传统的牛力犁地,农民在犁地时,都是顺坡面向坡脚耕犁,或者环向耕犁,土壤翻犁方向都是翻向坡脚,这样的耕犁方式都使土壤向坡脚移动,这样年复一年的耕种,导致土壤不断地向坡脚移动,坡脚堆积的土壤又极易被流水侵蚀带走,就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坡上端的土壤逐渐减少,土层不断变薄甚至完全流失导致成土母质甚至基岩出露,从而丧失耕种能力。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图来表示:

(a)自然土壤(b)土壤缩退(c)基岩出露

图1坡地耕地土壤退缩过程

Figure1slopefarmlandsoilbackdownprocess

黔西南州因此种耕种方式造成的耕地丧失占总耕地面积估计在0.5%~1%左右,造成的土壤流失大概占整个水土流失的25%~30%[8]。

在黔西南州还有很多地区仍然保留得有较为原始的耕种方式,那就是刀耕火种方式,在望谟县、普安县青山等大山深处,仍然存在很多农民砍倒野生林地、灌丛然后烧荒开地,这样的用地在失去肥力后,农民又会到新的地方进行烧荒开地,这造成了大片的天然林地、灌木丛消失,导致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近年来的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