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首发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发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发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富国》载:
“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建礼制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内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3.《先秦与古希腊:
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
“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4.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
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
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
A.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 B.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
C.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 D.英国女王的哀悼只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
5.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内阁的侵华议案,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通过了这一议案。
这表明英国①内阁拥有立法创议权②内阁对议会负责③议会的重心在上议院④实行三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7.图6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找到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信息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开始形成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D.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
8.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
“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9.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巴黎公社: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
”这段话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 B.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 D.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10.表l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 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
11.某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右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据此,你认为其研究主题是
A.政治多极化迅速发展
B.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人类
C.大国强权政治下的世界
D.联合国的职能发生变化
12.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就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时至今日,两极格局虽然解体,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趋势。
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如此缓慢的原因是
A.世界力量的分化组合需要较长的时间
B.当今世界形势的变化不利于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
C.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阻碍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
D.美、欧、日等国极力阻挠建立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13.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
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
将“司”改为“后”。
2011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
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A.史料记载 B.文字研究 C.民间传说 D.专家观点
14.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其中“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是指
A.儒家思想的产生 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一
15.有人说,中世纪的“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但后来的人们已经拥有了“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主天主教会被打倒 B.人们不再信仰上帝
C.上帝已经不再是人们膜拜的对象 D.出现了因信称义的宗教主张
16.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
界本源
17.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在创作背景和表达意境上与宋末却思肖画作《无根兰》相类似的是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C.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D.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18.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19.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
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
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20.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21.下列二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2.牛顿说:
“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
材料反映了牛顿
A.质疑上帝的作用 B.思考人生的价值
C.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23.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曾说:
“物理学已经无所作为,往后无非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而已。
”能证明这一说法错误的是
A.经典力学体系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相对论的提出 D.两弹一星的问世
24.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下列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建立起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定律——蒸汽机的发明 B.电磁学原理——冥王星的发现
C.相对论——核能的利用 D.量子力学理论——半导体的发明
25.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作用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A.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
C.带动相关部门发展,实现经济腾飞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
第Ⅱ卷 (必做40分+选做10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道题。
其中26-28题为必做部分,29、30题为选做部分。
2.第26、27题各为14分;第28题12分;选做题29、30题分别为10分。
【必做部分】
2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5分)
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
说明你的理由。
(3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
请分析出现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三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
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
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
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五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5分)
(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
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4分)
(3)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学价值更大?
为什么?
(3分)
(4)如果要对上述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五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
说明你的理由。
(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的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库仑。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
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规定 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选做部分】
29.(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洌选举产生。
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
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1)材料一、二共同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哪些原则?
据此,你认为两者在本质上是否一致?
为什么?
(6分)
(2)简要概括两部宪法在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4分)
30.(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战以来的局部战争,复杂多样。
有的被称为“冷战”下的“热战”,有的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有的被称为现代高科技战争。
(1)试各举一例以上类型的战争。
(3分)
材料二和世界大战相比,局部战争似乎对人类的威胁较小,但有统计表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共发生大小28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平均每年6次以上,造成的总损失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仅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报告,自1990年以来,就有200万儿童死于战争,600万儿童受伤或伤残!
(2)二战以来,在同一地区接连爆发战争,次数最多的局部战争是什么?
原因何在?
(5分)
(3)结合当今世界的主题,就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
(2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5ABDBA
6——10CCBBD
11——15CABCD
16——20BBBCC
21——25ACCBB
二、非选择题(40分+10分)
26.(14分)
(1)欧洲冷战:
杜鲁门主义与情报局;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与华约;西德与东德等(3分)
亚洲热战:
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分)
(2)不同意。
理由:
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国激励推行霸权主义,把苏联看作推行全球霸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挑起了“冷战”。
(3分)
(3)特点:
在总体缓和的趋势中存在着动荡的因素。
(2分)
原因:
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霸权主义和恐怖括动的威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4分)
27.(14分)
(1)含义: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1分);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2分);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2分)。
(2)可以。
(1分)理由:
因为材料三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1分)材料四的观点是三权分立。
(1分)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1分)
(3)材料三的史料价值更大。
(1分)因为材料三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或答材料四是后人撰写(第二手的、间接的)。
(2分)
(4)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理由:
启蒙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选《文艺复兴史纲》理由:
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法国革命史》理由: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任答一点给2分)
28.(12分)本题综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解题时须注意冲击与反应的对应关系,围绕材料观点,按要求答题。
答案略。
29.(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原则:
人民主权;分权制衡。
(4分)一致;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分>
(2)作用:
都确立了民主共和体制,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2分)地位:
前者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后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2分>
30.(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印巴战争或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或伊拉克战争。
(3分)
(2)中东战争。
中东地区历史上民族与宗教矛盾复杂,纠纷与冲突频发;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
资源丰富,大国、强国插手中东事务;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因宗教信仰、领土纠纷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等问题引发一系列矛盾;二战后联合国大会关于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领土的划分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
(5分)
(3)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局部战争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应努力制止非
正义战争,积极采取和平手段解决国家、民族和地区间的矛盾,维护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任意一点得1分,总分不得超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