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6519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公共经济学——又称为公共财政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2、帕累托效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况,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是最有效率的;反之,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这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3、社会总效益——(totalsocialbenefit)TSB,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的总的满足程度。

4、社会边际效益——MSB,是指人们对该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5、社会总成本——TSB,是指为生产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务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6、社会边际成本——MSC,是指人们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该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7、效益实现的条件——MSB=MSC

8、私人边际效益——MPB,是指私人(消费者)每追加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满足程度。

9、私人边际成本——MPC,是指是指私人(生产者)每追加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所消耗的成本。

公式:

P=MPB=MPC

10、资源配置最优化:

MSB=MSC=P=MPB=MPC

11、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物品或服务。

12、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征:

?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不可分割;

(2)消费的非竞争性———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或服务,并不排斥、妨碍其他社会成员享受;

(3)受益的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无法将拒绝为付款的人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

13、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

14、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1)整体性

(2)集中性(3)强制性

15、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活动有:

(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6、公共财政收支活动,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

17、公共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18、外部效应——是指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即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人或企业因此而受益。

正的外部效应称为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称为外部成本。

19、稳定经济——是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第二章

1、外部效应的种类:

按外部效应的承受者——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生产者;

按外部效应的发起者——可能是消费单位,也可能是生产单位;

按外部效应可能对承受者有利,也可能对承受者不利。

共分8种P21页

2、正的外部效应——又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又称为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

3、外部边际成本——MEC,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

外部边际效益——MER,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的效益。

4、政府用于矫正外部效益的公共财政措施有:

(1)矫正性的税收

(2)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5、矫正性的税收的作用有:

P33页(略)

(1)将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

(2)增加生产成本和售价,从而是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价水平;

(3)(4)

6、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的作用有:

P35页

·

(1)将外部边际效益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

(2)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调整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

(3)增加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益,从而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第三章

1、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是指只向为其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提供的,且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受益上具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2、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征:

{

(1)效用的可分割性

(2)消费的竞争性(3)受益的排他性

3、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

(1)第一步,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是否具有非可分割性;

(2)第二步,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是否具有非竞争性;

(3)第三步,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受益在技术上是否具有非排他性;

4、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同时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在技术上能够排他,且排他的成本较低的物品或服务称为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5、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水平相加;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垂直相加。

6、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源配置效率——MSB=MSC

7、林达尔均衡——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称为林达尔均衡。

8、免费搭车者——是指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的人。

9、结论:

一个社会的成员越多,人们免费搭车者的欲望就越强烈,从而因免费搭车者问题而导致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量下降的可能性就越大。

10、解决免费搭车者问题——通过政府提供公共财政。

11、混合物品——是指存在于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和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之间的物品或服务。

即既不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又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第四章

}

1、公共选择——是指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2、政治均衡——是指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称为政治均衡。

3、简单多数规则——是指在进行的各种公共选择的过程中,采用最常用的是多数投票法称为简单多数规则。

4、政治均衡的决定因素:

(1)公共选择的规则,即提案获得通过所需的赞成票数占投票者总数的比例;

(2)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3)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信息的难易程度;

(4)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

(5)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5、中间投票者——是指最好的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的这种投票者。

6、单峰偏好——指人们最理想的投票结果只有一个。

多峰偏好——指人们最理想的投票结果有多个。

7、结论:

P71

(1)、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呈单峰形,则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是唯一的,而不会出现循环现象;

(2)、如果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出现了循环现象,这说明在所有投票者中,至少有一个人的偏好是多峰形的;

(3)、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性的,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只有一个;

~

8、互投赞成票——是指投票者对某些问题具有不同的偏好强度,他们会愿意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易,这种投票交易称为互投赞成票。

9、投票者是否参加投票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

(1)、投票者参加投票的效益成本;

(2)、投票者的投票对公共选择发现影响的可能性。

10、特殊利益集团——是指谋求增加对其成员有利的政府支出的院外活动集团,且其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却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或影响的集团。

 

第五章

\

1、公共支出——又称为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2、公共支出的分类:

基本分类方法有:

理论分类法和预算分类法

A、理论分类法的分类:

(1)按照公共支出的性质分类:

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按照公共支出的目的性分类:

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

(3)按照政府对公共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

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

(4)按照公共支出受益范围分类:

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

B、预算分类:

(1)国防支出

(2)外交事务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4)经济建设支出(5)社会文教支出(6)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支出(7)政府债务支出(8)其他支出

3、消耗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投资所须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将货币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

4、比较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两者的作用不同:

消耗性支出,通过支出,使政府对所掌握的资金和其他经济主体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进行交换,此时对市场的生产、就业以及社会总需求有着直接的影响,对GDP的作用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出,通过支出,使政府对所掌握的资金转移到特定的对象手中,它只是资金的使用权的转移,对GDP的分配影响是直接的,但对社会生产、就业以及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

!

(2)两者行使公共财政的职能不同:

消耗性支出,在公共支出时,若政府消耗性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说明政府直接通过公共支出配置社会资源的规模较大,政府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

转移性支出,在公共支出时,若政府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说明政府对GDP分配的影响较大,政府履行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5、预防性支出——是指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不使其受到国内外敌对力量的破坏和侵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

创造性支出——是指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加发展的支出。

可控制性支出——是指政府根据现行的法律和契约所必须进行的支付。

不可控制性支出——是指政府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

P88—90

6、消耗性支出对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

.

(1)消耗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2)消耗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3)消耗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7、转移性支出对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

P90—92

(1)转移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2)转移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3)转移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8、公共支出的增长模型:

>

(1)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瓦格纳:

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公共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皮考克和魏斯曼:

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的增长而造成的,而不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

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有:

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3)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分为:

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

(4)非均衡增长模型。

(鲍莫尔)

第六章

1、公共预算——是指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即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2、公共预算的功能:

{

(1)反映和规定了政府部门在预算年度内的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2)是立法机关和全体社会成员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

(3)是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3、预算年度——又称为财政年度,是指编制和执行预算所应依据的法定时限。

预算年度的分类——

(1)采用历年制编制年度

(2)采用跨年制编制年度(开始日和终了日)

4、公共预算的分类:

(1)以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可分为:

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2)以内容的差别为依据可分为: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5、增量预算——是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预算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是按新的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的预算。

6、公共预算的原则:

(1)公共预算必须具有完整性;

(2)统一性;(3)年度性;(4)可靠性;(5)公开性

7、公共预算决算的程序:

四个阶段(又称为“公共预算周期”)

(1)预算的编制

(2)预算的批准(3)预算的执行(4)预算的事后监督

8、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是指因这样一笔资金由非政府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非政府部门的效益损失称为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

或P114,是指同样的一笔资金若不用于公共支出项目,而投入非政府部门所能创造的社会效益。

(1)如果这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大于留在非政府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大于其机会成本)——公共预算决策是有效的;

$

(2)如果这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小于留在非政府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小于其机会成本)——公共预算决策是缺乏效率的;

(3)如果这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等于留在非政府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等于其机会成本)——公共预算决策会使整个社会的资源资金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公式:

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支出

=私人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支出

9、成本—效益分析:

就是把公共预算资金的作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成本。

10、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1)第一步:

计算各个项目或方案的效益和成本;

(2)计算各个项目或方案的效益和成本的比率;{效益/成本、(效益—成本)/成本}P111

(3)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

(4)进行各个项目或方案的选择和决策。

11、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可纠正两种不良的倾向)

(1)它有助于纠正那些只顾需要,不管成本任何的倾向;

(2)它有助于纠正那种只考虑成本,而不顾效益任何的倾向。

 

第七章

.

1、公共收入——又称为财政收入或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取得的所有社会资源的总合。

2、公共财政由两个阶段的活动所构成:

(1)政府将私人部门的一部分社会资源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即公共收入阶段;

(2)政府以其所取得的社会资源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过程,即公共支出阶段。

3、公共收入的基本原则:

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

4、受益原则——是指政府所生产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从政府所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益相联系。

(讲究经济效益)

支付能力原则——是指政府所提供的大多数公共物品或服务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

(讲究客观公平、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5、公共收入的主要几种形式——税收、公债和其他收入

6、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7、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是由政府来征收的。

因为税收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其他机构或组织,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2)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利;

(3)税收是强制征收的;

(4)税收是无偿征收的;

(5)税收的征收有固定的限度;

(6)税收是为了满足政府经费开支的需要而征收的。

8、税收的三个基本要素:

课税主体、课税客体和税率。

课税主体——是课税客体的对称,又称为“纳税人”或“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

#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常常纳税人和负税人不是同一人)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而负税人是税负的承担者。

如:

消费者到中商购买消费品所交纳的消费税,此时,消费者是这种消费税的负税人,而中商只是税法上规定的纳税人;又如某职工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他(她)既是负税人,又是纳税人。

课税客体——又称为“课税对象”,是课税的目的物,即对什么课税。

***课税客体是税收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税率——是指课征的税额和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即课税的尺度。

***税率是税收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9、***税率是税收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

***税率的三种形式:

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

9、平均税率——是指全部应征税额占课税对象数额的比例。

公式:

平均税率=全部应征税额/课税对象数额×100%P123页

边际税率——是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

公式:

边际税率=△全部应征税额/△课税对象数额×100%P123页

比例税率——是指对课税对象规定的课税比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变化而变化,而保持在一个不变的水平上。

累进税率——是指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又可分为: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

(1)全额累进税率——是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税率逐步提高,全部应税数额都适用相应的最高等级的税率课征。

(2)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而后相加即为应征税款。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累进比较急剧,特别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可能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课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程度缓和,更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

累退税率——是指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低。

10、为什么说税收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1)如果政府通过直接增发货币来取得公共收入,因凭空增发货币会造成无度的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2)如果政府通过举借公债来取得公共收入,因为举债取得的收入是要偿还的,并要加付利息,导致举债形式取得的公共收入是以一定的代价为条件的;

(3)如果政府通过收费的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因为政府收费总要依据“受益原则”,使得交费者使用,不交费者不使用,这种形式取得的资金数额不可能较大,无法满足政府的支出需要;

{

(4)政府公共课征税收的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第一不会凭空扩大社会的购买力,引起无度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第二不象举债那样,不负任何偿还责任,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第三税收是强制征收的,政府可以制定法律向其管辖范围的任何人或任何行为课征任何数额的税款,能为政府支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11、公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的特征:

(1)自愿性(是指认购者资源购买的,而不是政府用政治权利来强行的;

(2)有偿性(政府到期要支付本金和利息);

(3)灵活性(何时发行、发行多少等都是非常灵活的)。

12、为什么说公债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功能

(1)如果政府增加税收,可以政府的公共收入增加到与公共支出相等的水平,因而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方式,但增加税收,就会强行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的税种,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使得税源枯竭;

(2)如果政府通过增发通币,虽然可以增加政府的公共收入,但社会上的流通货币量越大,很可能引发无度的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稳定;

(3)政府通过发行公债,既不会招致纳税人的不满,也不会无端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造成无度的通货膨胀。

通过发行公债筹集的社会资金,基本上是资金持有者暂时闲置的资金,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

13、其他的公共收入形式有:

通货膨胀、捐赠、使用费、规费等。

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指政府为了弥补起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的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

捐赠——是指政府为了某些特定的支出项目进行的融资方式,如政府建立专门用于向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灾民或其他生活陷于困难之中的人提供救济的特别基金,会要求或号召人们对这样的基金提供捐赠。

使用费——是指政府对其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所收取的费用。

****收取使用费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

(2)有助于避免经常发生在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上的“拥挤”现象。

}

规费——是指政府部门为社会成员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设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规费包括两类:

(1)行政规费:

外事规费(如护照费)、内务规费(如户籍规费)、经济规费(如商标登记费、商品检验费等)、教育规费(如毕业证书费)以及其他行政规费(如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执照费)

(2)司法规费:

又分为:

诉讼规费和非诉讼规费两种。

 

第八章

1、税收的两大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效率原则。

2、税收的历史演变:

@

A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

(1)公平——税收要对任何人、任何东西“无所偏袒”;

(2)简便——征税手续不能过于烦琐,方法要明确,应尽量给纳税人以便利;

(3)节省——征税费用不能过多,应尽量注意节约。

B、攸士第的税收原则:

(1促进主动纳税的征税方法;(2(3(4(5(6P137页

C、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⑴平等原则;

⑵确实原则;

⑶便利原则;

⑷最少征收费原则。

?

D、萨伊的税收原则:

⑴税率最适度原则;

⑵节约征收费用原则;

⑶各阶层人民负担公平原则;

⑷最小程度妨碍生产原则;

⑸有利于国民道德提高原则。

E、瓦格拉的税收原则:

(四项九端原则)***瓦格拉是前人税收原则理论的集大成者

⑴财政政策原则——①收入充分②收入弹性

⑵国民经济原则——①慎选税源②慎选税种

⑶社会正义原则——①普遍②平等

⑷税务行政原则——①确实②便利③节省

3、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税收公平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

⑴横向公平——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

纳数额相同的税收;

⑵纵向公平——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

纳数额不同的税收。

4、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

基于受益原则的分析:

:

受益原则——又称“利益说”,是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中获得效益的多少,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

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

基于支付能力原则的分析:

支付能力原则——又称“能力说”,是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

⑴客观说——①收入②财产③消费(三种尺度)

⑵主观说——①均等牺牲②比例牺牲③最小牺牲(三种尺度)

5、税收效率原则——是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和管理效率。

****税收效率原则可分为:

⑴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⑵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

****什么是税收效率

⑴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

税收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使社会从可用资源的利用中获得最大效益;

!

⑵从经济运行的角度分析:

税收要有利于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仅要使微观经济效益提高,而且要使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⑶从税务行政的角度分析:

税务行政要讲求效率,税收制度必须简便,征纳双方的费用要节省。

6、税收成本——是指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

****狭义的税收成本——又称为“税收征收费用”,专指税务机关为征税而花费的行政管理费用。

P149页

****广义的税收成本——又称为“税收奉行费用”,除指税务机关为征税而花费的行政管理费用外,还包括纳税人在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