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63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docx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docx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二者缺一不可。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评价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时,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出口或贸易顺差上,“高出低进”成为对外贸易运行的主要特征。

目前,我国连年巨额贸易顺差伴随着大量的贸易摩擦,使外贸发展前景堪忧,另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巨额经常项目顺差转化为大量货币投放压力也给国内爆发通货膨胀带来隐患。

为促进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平衡。

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审视进口,关注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6.08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626.59亿美元,成为全国对外贸易大省。

然而近年来进口增长远远落后于出口增长,出现了较大的贸易顺差。

目前,全国对外贸易发展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关注进口,重新审视进口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效扩大进口,成为促进全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进口贸易现状及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一)进口贸易发展现状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1981年全省进口总额仅2.07亿美元,到2006年全省进口总额突破210亿美元,达213.97亿美元,25年间进口规模增长了102.4倍,进口年均增长20.4%,高于同期全省GDP年均增幅(12.7%)7.7个百分点。

进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1981年的1.9%提高到2006年的2.7%,在全国进口市场的占有份额有所上升。

  2、进口商品以工业制品为主。

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福建省不断调整进口商品结构,通过积极鼓励和组织生产所必需的原辅材料、物资设备等生产资料进口,以弥补和增添新的资源和要素来支持经济发展,进口商品结构较为合理,1996年以来全省进口商品中工业制品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06年全省进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品占81.5%,初级产品占18.5%。

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的分类上看,初级产品大部分为生活消费品,工业制品中大多为生产资料。

全省生产资料进口主要包括:

一是经济发展急需的资源性产品,如原油、钢材、铁矿钞等,约占全省进口总额的10.4%;二是机械及运输设备,占进口总额的37.7%;此外还有加工贸易和生产所需的零部件。

同时,随着对外贸易水平的提升,全省进口商品中技术含量有所提高,2006年,全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为114.99亿美元和54.7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进口总额的53.7%和25.6%。

  3、进口贸易伙伴日益增多。

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全省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新市场,在出口市场不断拓展的同时,进口贸易伙伴也逐渐增加。

1990年全省进口额超过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仅2个,到2000年增加为11个,2006年突破20个,达21个。

  4、外商投资企业是全省进口的主体。

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全省进口贸易的主力军,进口规模大大超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全省进口份额保持在70%左右(2006年略有下降)。

2006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口153.98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66.4%。

  

(二)进口贸易对全省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随着进口贸易的发展,虽然人们对进口贸易在调剂余缺、弥补资源不足、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方面发挥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关注的焦点更多还是放在出口和贸易顺差上,更重视出口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轻视了进口,对于进口对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还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1、投资品进口对投资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比全省2000年以来资本形成总额与投资品进口的增长情况表明(见表1),在2001年至2006年间,除个别年份外,大部分年份投资品进口增长,资本形成总额也增长,尤其2003年以前,投资品进口增长加快,投资水平也不断攀升,从2004年开始,投资品进口增幅有所趋缓,而投资增幅也比较平稳。

表1:

2000年来全省资本形成总额与投资品进口增幅比较

年份

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投资品进口

(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2000年

1601.29

5.80

792629

2001年

1693.63

5.77

834811

5.32

2002年

1826.23

7.83

1062540

27.28

2003年

2077.08

13.74

1378468

29.73

2004年

2469.87

18.91

1755551

27.36

2005年

2943.65

19.18

1889392

7.62

2006年

3637.46

23.57

2061663

9.12

  可见,通过进口投资品,尤其是很多技术设备的引进,可以提高国内生产和技术水平;同时,进口也意味着更多地利用外部资源,可有效缓解国内资源的约束,提高投资水平。

从福建省来看,进口产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是典型的进口投资品,仅此项进口就占历年进口总额的35%以上。

通过进口机械和运输设备,加速了对旧生产线的改造,促进了新生产线的建成和新投资热点的涌现,大大提高了全省投资水平,促进了投资的增长。

实证分析表明,通过进口投资品,将资本转化为生产能力,可以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

  2、消费品进口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比2000年以来全省最终消费与消费品进口增长情况,同样发现(见表2),六年中除个别年份(2003年、2006年),有四年消费品进口增长,最终消费也增长,消费品进口下降,也影响最终消费的增长,如2001年全省消费品进口比上年下降8.5%,全省消费总额增幅也由2000年的11.9%回落至8.0%。

表2:

2000年来全省消费总额与消费品进口增幅比较

年份

最终消费(亿元)

比上年增长(%)

消费品进口(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2000年

2049.66

11.90

38865

 

2001年

2214.11

8.02

35558

-8.51

2002年

2412.57

8.96

40256

13.21

2003年

2651.77

9.91

40910

1.62

2004年

2975.97

12.23

57677

40.99

2005年

3295.55

10.74

67543

17.11

2006年

3765.94

14.27

78084

15.61

  实证分析表明,通过增加消费品进口,能够使国内居民可选择的消费品种类增加,促进国内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提高生活水平,增加福利,进而改变居民的消费选择和行为,对提高消费水平产生促进作用。

这是由于消费不单单是由收入来决定的,如果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其消费选择行为必然会发生改变。

消费品进口恰恰增加了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品种类,因而会改变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有效促进消费升级。

同时,通过进口新产品或质量性能较高的消费品,能够带动和刺激国内企业对新消费品的跟进和生产,刺激厂商更加重视生产质量,提升标准,使进口消费品的过程成为替代生产的前奏。

  二、进口贸易发展问题及制约进口发展的因素

  

(一)进口贸易发展中存在问题

  从上面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进口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投资和消费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在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发展理念引导下,人们对进口贸易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进口贸易发展一直滞后于出口贸易发展。

  1、进、出口结构明显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总量规模日益扩大,但出口和进口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也日益突出。

1988年以前,全省出口和进口交替发展,贸易时而顺差时而逆差,但1989年以后,在对外贸易总量中,出口份额不断提高,进口比重持续降低,2006年这一比例扩大到65.9:

34.1,全省进口系数(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不断下降(见文后附表2)。

尤其是2004年以来,进口增幅与出口增幅差距进一步扩大,全省贸易顺差规模急剧攀升。

1990年全省贸易顺差仅5.59亿美元,2000年上升至45.93亿美元,2004年突破百亿美元,2006年更达198.65亿美元,全省贸易顺差占全国贸易顺差总额的10%。

  2、进口市场的集中度过高。

全省进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大部分集中在亚洲,占全省进口市场份额的七成。

2006年,进口额居前三位的贸易伙伴是台湾、日本和韩国,均集中在亚洲市场,进口额分别为46.57亿美元、25.07亿美元和22.86亿美元,仅从这三个市场的进口额就占了全省当年进口总额的44.2%。

虽然,近年来,进口来源地不断增多,但所占的份额仍较低,如2006年全省从美国和欧洲市场进口为22.07亿美元和24.07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10.3%和11.2%。

全省对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进口依存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以及进口和出口流向的较大差异(福建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和欧盟,而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表明福建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存在不平衡,这不仅会加剧出口的贸易摩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进口市场的控制力和谈判力。

另外,一些原材料进口过于集中,也会加剧进口市场波动对原材料供应的影响。

  3、进口主体不均衡。

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是全省进口贸易的主导力量,随着外商投资的不断增加,其进口占全省进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就使得全省进口商品多是为加工贸易出口配套服务的。

国有企业进口比重不断下降,由200年的21%下降至2006年16.3%;集体和私营企业进口近年来增长较快,占全省进口总额比重由2000年的1.3%上升至2006年10.4%,但所占份额仍偏低。

经营主体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使全省进口产品结构受到影响,也由于经营单位服务跟不上,使部分的进口业务需求外流,影响全省进口规模扩大。

  4、生产消费性进口多。

目前,在全省的进口商品中以生产资料为主,而在生产资料中又以加工贸易所需的零部件和生产中所需的能源为主,属于生产消费性的商品多,吸收性的进口,如先进设备、工艺等的进口少,导致大量消费性进口支撑着低效率、粗放型增长模式的运转。

  

(二)制约进口贸易发展的因素

  1、“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战略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忽略了进口贸易的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外汇短缺和资金短缺的局面,我国的开放政策从鼓励出口、鼓励引进外资开始,因而从开放初期的大力鼓励出口到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提出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对出口的重视在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中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对出口能够带动国内投资和就业的增加,并能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的认识和不断扩大出口的认同达到了高度统一。

在这种战略导向下,人们对进口作用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调剂余缺上,多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进口,对于进口在满足国内产业升级和需求变化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充分认识,使得进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长期被低估,进口贸易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2、发达国家对技术产品出口的封锁政策也使进口贸易发展步伐受阻。

技术进口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供给渠道,任何国家仅靠自身的发明远远无法满足技术进步的需要。

尤其现代技术越来越强的集合性、规模性和国际性,也使得任何一个国家的技术发明活动都越来越离不开外部世界,也都不得不大量引进国外的现成技术,尤其是基础和原生技术。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外先进技术的进口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福建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明显增加。

2004年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规模迅速扩大,2006年已占全省进口总额的25%以上。

技术产品进口贸易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经济技术的不足,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由于发达国家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