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6206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

CompanyDocument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

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

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

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

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4,例3,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

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

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

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

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三课时认识线段画线段

教学内容:

P5、6例6、7,完成9-10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感受线段的特征。

⒉使学生学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⒊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线两根、小棒三根、直尺、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先让学生猜谜语:

“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喜欢”

“今天,我们就来猜一个谜语”

“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

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提问:

“这是什么呢”

“线。

二、揭题:

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线段。

(板书课题:

线段)

三、教学线段的认识

⒈引出线段的概念。

⑴请小朋友将带来的红线放在桌面上。

教师同时在投影仪上放一根弯曲的线。

问:

“桌子上的线是什么样的”

指出投影仪上的线也是弯的。

拿出另一根黑线让学生双手捏着两端拉紧。

问:

“怎么样了”

指出:

这时,两手间的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⒉比较,揭示线段的本质特征

⑴问:

“桌子上的线有几个头手里的线段有几个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出:

这两个头又叫“两端”。

⑵问:

“它们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

⑶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两根铁丝(一根—形和一根U形),分别用手摸一摸,体验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帮助学生感受由曲变直的过程。

问:

“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

线段是直的)

⑷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根小棒。

把它们看作三条线段,按三种位置摆一摆。

讨论:

摆的位置有什么不同,长短一样吗?

小结:

线段可以是横的、竖的、斜的、长的、短的,但必须是直的。

⒊联系实际举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边是线段。

请同学们就你所见过的物体举一些例子。

并请他们指一指。

⒋用图形表示线段

课本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请你摸一摸这条边的两端。

出示投影,请一名学生上来指出课本的一条横边的两端。

我们可以将这条横边用一个图形表示。

(慢慢地抽动课本的投影图,出现)

图中有两个点,联系课本的边想一想,这两个点分别表示什么?

指出:

这两个点就叫端点。

问:

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

两个端点)

⒌回顾小结: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想想它有哪两个特征?

⒍做第P5页的想想说说,投影出示。

四、教学线段的画法

同学们能够认识线段和它的图形了,那么如何画出来呢请同学们看着这个图形学着画。

(前面投影出示)

教师小结:

画法可以有三种:

⒈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的线,再点上两点;⒉先点上两点,再画直的线;⒊先点上一点,从这点出发用直尺画一条直的线,再点上另一点。

三种方法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

五、巩固练习

⒈练习一第6题,同学们仿照书上的样子折一折,折好后将自己所折的线段指给其它同学看。

⒉练习一第7题。

提问:

前面用过的三根小棒,你能比出它们的长短吗你是怎样比的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启发学生将三根小棒竖起来等在桌面上比)

⒊练习一第8题(投影出示)。

⒋练习一阵9-10第六题,同学们在书上独立完成后,投影出示。

六、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最后,留给同学们一个思考题:

判断这个图形是不是线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