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141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x

《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docx

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专题01探究化学变化

典例剖析

第一类基础型实验大题

例1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

上述实验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解析:

大理石凿成小块只是状态变了,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有其它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物理变化:

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

化学变化:

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

【规律方法总结】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能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其判断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2(2010邵阳)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解析:

A项中的白磷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物质外泄或进入,因此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故A项能得出正确结论;B项中的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会有氧气参与反应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故反应前后天平不会平衡,B项不能得出正确结论;C项中,镁条燃烧时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后天平不会平衡,故C项不能得出正确结论;D项中,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会有氢气生成,氢气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天平不会平衡,故D项也得不出正确结论。

答案:

A

【规律方法总结】对于某一实验能否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关键是看其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有气体参与或生成。

杂质,故B项错误;甲为反应物,丙和丁是生成物,“一变多”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D项正确。

答案:

D

【规律方法总结】尤其要关注的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催化剂或者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质量增加的是反应中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是反应中的反应物,不要被反应前物质的质量迷惑。

中考真题分析

可以借助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

甲烷燃烧的过程中甲烷与氧气反应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项错误;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胆矾研碎过程只是物质形态发生了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正确;镁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氯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

C

2.(2010陕西)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解析:

A项中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镁带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如果在燃着的镁带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大;B项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与硫酸钠前后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项中两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D项中的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答案:

B

3.(2012河南)将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2.3

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1.5g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

2.3g+4g=2.2g+2.7g+待测,待测=1.4g,A错误;2.3g乙醇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2.3g*24/46=1.2g,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2.3g*6/46=0.3g,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2.3g*16/46=0.8g,生成物中2.2gCO2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2.2g*12/44=0.6g,故X中肯定含有碳元素,其质量为1.2g-0.6g=0.6g,2.7g水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2.7g*2/18=0.3g

故X中肯定不含有氢元素,X中另一种元素只能为氧元素且质量为1.4g-0.6g=0.8g。

答案:

B

4.(2010甘孜)

(1)某同学按图1-1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偏转(填“左”或“右”)。

该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

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强调所有反应物与所有生成物,而在本题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跑到空气中,所以使得左盘质量减轻。

若将逸出的二氧化碳取回称量,天平是平衡的,这个反应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答案:

(1)右  遵守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

(2)①②⑤

过关检测

两年中考

1.(2010淮安)“烧不坏的手绢”是一个趣味实验,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B.手绢浸入混合液中

C.手绢上的酒精燃烧了D.手绢表面的水蒸发

1.C解析:

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A项属于物理变化;手绢浸入混合液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B项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C项属于化学变化;手绢表面的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D项属于物理变化。

2.(2011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B解析:

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A项属于化学变化;水受热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B项属于物理变化;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项属于化学变化;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D项属于化学变化。

3.(2012潍坊)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7

m

6

11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X+Y=2Z+W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

6

3.C解析: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反应中的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定律还包含比例关系。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反应中的总质量也不变。

可知反应后Y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m=1;由题目所给数据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Z和W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可能为复分解反应;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

1。

4.(2011威海)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如下的3个有趣的实验:

①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用酒精灯加热,2分钟后把石灰石放入含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用坩埚钳夹持该石灰石,还用酒精灯加热,同时向灯焰上通入氧气,1分钟后将石灰石再次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产即变成红色

③向②中变红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酚酞溶液又变为无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灰石不具备受热分解的性质

B.实验①中,在受热的条件下,石灰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实验①中,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2)通入氧气,能影响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原因是,正确的是()

A.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要的温度

解析:

(1)由实验②可说明碳酸钙分解生成了氧化钙,石灰石具有受热分解的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实验①中,酚酞没变红,说明此时没有生成氧化钙,所以在受热的条件下,石灰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正确;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实验①中碳酸钙没有分解,可判断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故C正确;

(2)向酒精灯通氧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的温度,故A不正确;向酒精灯通氧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能改变碳酸钙的性质,故B不正确;向酒精灯通氧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是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C不正确;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使酒精剧烈提高了灯焰温度,故D正确;

(3)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碳酸钙分解,表现出酒精具有可燃性;盐酸能中和氢氧化钙的碱性,表现出盐酸具有酸性。

5.镁条是银白色固体,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氧化镁)。

镁的密度是1.7g/cm3,熔点是648.8℃,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根据上述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镁条的物理性质的有;(任写一点,下同)

(2)属于镁条的化学性质的有;

(3)可判断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

(1)银白色(答案合理即可)

(2)可燃性(3)生成白色粉末

(4)2Mg+O2

2MgO

解析:

可以根据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两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物质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能和盐酸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判断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了白色粉末,白色粉末是不同于镁的一种新物质。

6.(2012沈阳)某学习小组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时,如右图所示做了一个小魔术。

他们分别把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个玻璃棒互相靠近,两棒之间生成一股白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生成白烟的变化属于变化。

(2)该实验说明了微粒的一条基本性质是。

6.

(1)化学

(2)微粒不断运动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把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个玻璃棒互相靠近,两棒之间生成一股白烟,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这个实验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7.(2010三明)2010年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首次使用环保“石头纸”制作的便笺和文件袋。

“石头纸”是一种低碳经济的绿色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盐类化合物。

某学习小组对“石头纸”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

(2)装置A、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积极推广使用“石头纸”,可减少,有利于缓解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温室效应。

7.

(1)碳酸钙

(2)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

(3)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或森林砍伐

解析:

(1)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盐类化合物,能够和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知石头纸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2)根据

(1)的判断可以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只要是生活中能够减少碳排放的应积极推广使用,因此“石头纸”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更能减少森林的砍伐。

一年模拟

8.(2012广州模拟)下面是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将表格填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向试管中装入适量石灰石,然后注入适量的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了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8.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解析: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9.(2012福州模拟)小丽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

①;②.

(2)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a)、图(b)所示。

则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小丽还发现水在沸腾时要继续(选填“吸”或“放”)热。

9.

(1)①温度计碰到容器底;②读数时,视线没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ba;(3)吸

解析:

(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要了解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点:

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最后消失;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3)知道水沸腾的条件:

达到沸点,但要继续吸热。

10.(2012沧州模拟)

(1)某同学按下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

 

(2)硝酸在工业生产中且有广泛的应用。

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

,其中R的化学式为。

10.

(1)符合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

(2)H2O

解析:

(1)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了空气中;

(2)依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确定在R的一个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R的化学式是H2O。

第二类  开放型实验大题

典例剖析

例1某校“科技周”活动期间,小刚和小强给同学们变起了“魔术”,小刚说:

“我会‘水变汽水’”。

他边说边将两种无色澄清的液体倒在一起,立刻得到一杯冒着气泡的澄清液体。

小强说:

“这没什么,我还会‘水变牛奶’呢”。

只见他将两种无色澄清的液体倒在一起,果真得到一杯像是“牛奶”的液体。

(1)“水变汽水”所用的两种澄清液体可能是

(2)“水变牛奶”的“魔术”可以通过许多化学反应来完成,例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请你再设计一个化学“魔术”,写出“魔术”名称和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

(1)用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可以作“水变汽水”的实验,盐酸和碳酸钠溶液混合时能够产生大量的气泡;

(2)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混合时能够出现浑浊现象,能够做“水变牛奶”的“魔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3)用酒精的水溶液和手帕可以作烧不坏的手帕“魔术”,在这一过程中,酒精和水汽化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不能燃烧。

答案:

(1)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2)Na2CO3+Ca(OH)2═CaCO3↓+2NaOH(答案合理即可);(3)“魔术”名称:

烧不坏的手帕化学反应原理: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汽化时吸收热量,使温度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

【规律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小丽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解析:

调节天平平衡是物理课和化学课都需要用到的最基本的试验基本技能,应该不成问题。

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看准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质量,砝码和游码二者的质量之和才是物质的质量,故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质量应该是73.2g,图乙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天平仍保持平衡;由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应向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试液,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就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也就是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答案:

(1)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

(2)73.2天平仍保持平衡(或称量结果仍为73.2克,答案合理即可)

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或指示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答案合理即可)

NaOH+HCl==NaCl+H2O;

(3)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答案合理即可)

【规律方法总结】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进行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关系的探究时,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或将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气体质量也纳入质量总和之内),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压强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气体、瓶内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等。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而使b中液面上升,故A对;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所以b中液面要下降,故B错;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使b管中的液面上升,故C对;铁可以和硫酸铜反应而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瓶中压强几乎不发生改变,所以b中的液面几乎不动,故D错。

答案:

AC

2.(2011眉山)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神奇的表演,向装有不同固体的试管中滴入适量不同的无色液体,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老师让同学们参与互动进行猜想:

(1)若固体为白色粉末,加液体后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固体可能是(任写一种,下同),液体可能是;

(2)若固体为白色,无气体产生,所得液体温度降低,则固体可能是,液体可能是;

(3)若固体为黑色粉末,加液体后有气体产生,则黑色粉末可能是。

解析:

同种类型的反应,现象不同,则反应物不同,熟悉同种类型的不同反应,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此题已经在主干信息中说明了反应物是固体和一种无色液体,抓住这一特点再根据下面的分述条件就可以解决问题。

(1)若固体为白色粉末,加液体后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则固体应该是碳酸盐,可以是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镁等;而液体是酸,可能是稀盐酸或者是稀硫酸等。

这样的组合很多,任写一种即可;

(2)若固体为白色,无气体产生,所得液体温度降低。

说明该过程可能是固液反应吸热,也可能是固体溶于水吸热。

据此与所学化学知识联系,最熟悉的应该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这一过程,因此固体可能是硝酸铵,液体可能是水;(3)固液类型在初中可以制取三种气体: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但制取这三种气体的反应物的颜色各不相同。

制二氧化碳是白色固体和无色液体,制氢气是灰色颗粒和无色液体,制氧气是黑色粉末和无色液体。

题中给出的是黑色粉末和无色液体,因此可确定黑色粉末可能是二氧化锰,无色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

(1)CaCO3 HCl(答案合理即可);

(2)NH4NO3  H2O(答案合理即可);(3)MnO2

3.(2012沈阳)在学习《石灰石的利用》一节时,小刚和老师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对比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小刚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片石灰石,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如图1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酚酞溶液不变色

老师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片石灰石,在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如图2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酚酞溶液变红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的实验现象说明石灰石灼烧时没有反生化学反应,其本质原因是

(2)老师的实验现象说明石灰石灼烧时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在工业上的一种应用是。

(3)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了石灰石的灼烧分解,通过老师和小刚的对比实验可知,小刚灼烧石灰石时,石灰石没有发生分解,主要原因是加热的温度不够,没有达到石灰石的分解温度;在工业上,可以利用灼烧石灰石来生产生石灰或者制取二氧化碳;酚酞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原因是因为石灰石灼烧生成的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

答案:

(1)加热的温度不够,碳酸钙没有分解(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CaCO3

CaO+CO2↑制生石灰(或制二氧化碳)

(3)碱CaO+H2O==Ca(OH)2 

过关检测

两年中考

1.(20I2青岛)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1.B解析:

装置①中无变化,说明一定不含有二氧化碳;装置③④增重说明气体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则气体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由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及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9:

11)可知,如果气体中有甲烷,则不可能有其他气体,故B错误。

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CO2,则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3.(原创)某一白色粉末可能是硫酸铜、氢氧化钠、石灰石、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

先对该白色粉末做以下实验:

(1)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到无色溶液,且有白色沉淀;

(2)将白色沉淀加入到稀盐酸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则该白色粉末可能是(答出所有的可能)

3.石灰石;或石灰石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或石灰石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或石灰石、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解析:

解答此题依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稀盐酸能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气体来进行分析、解答。

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到无色溶液,因此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铜;有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石灰石。

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钠则无法判定。

4.(2010金华)已知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

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止水夹开始处于关闭状态。

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

(1)A和B可能的一种组合是: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2)2NaOH+ CO2 ==Na2CO3+H2O(或Ca(OH)2+ CO2 ==CaCO3↓+H2O)

解析:

根据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可知试管②中反应的发生使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会导致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

5.(2010毕节)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

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

m和n的关系为:

mn(填“<”或“>”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

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yg。

x和y的关系为:

xy(填“<”或“>”或“=”)。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

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

a与b的关系为:

ab(填“<”或“>”或“=”)。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5.

(1)>;

(2)<;(3)=;(4)在密闭的体系(或容器)中实验

解析:

题中的三个实验,分别是有气体生成、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及溶液中既无气体参加也无气体生成的反应。

实验数据表面上所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实验

(1)仅测定反应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实验

(2)测定的是反应后的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