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6130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docx

《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docx

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

泛海建设集团战略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

市场及竞争环境

一.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

一、经济因素

二、政治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政策法规和利税因素

二.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

三.未来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态势

一、人力资源的竞争

二、学习能力的竞争

三、创新能力的竞争

四、品牌的竞争

五、资本的竞争

六、战略管理能力的竞争

七、合作中求生存

 

第一部分:

市场及竞争环境

一.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

市场环境分析是房地产企业营销的基本内容,也是房地产企业发展规划的根本前提。

分析房地产市场环境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寻找发展机会,避免受损威胁,确定企业发展战略。

房地产市场环境分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两大环境,其中宏观环境是指间接影响与制约房地产企业营销活动的社会力量,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人口因素、政策法规与税费因素,这些因素总是先作用于市场,再间接影响企业,故房地产企业欲把握好它不是一件易事。

所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目前宏观环境,以及对房地产企业战略规划的影响。

一、经济因素

我国国民经济自党的十五大以来,以年均9%的递增速度持续稳定发展,十五时期到2010年,估计国民经济均增速度能达到12%。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将由28%上升到35%,新增城镇230个,需要住宅12亿平方米,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在21世纪有着更广阔的市场,我国对外开放在不断深入,海外充裕的资金为了摆脱本国金融危机的困扰,会源源不断投入我国房地产业,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将会腾飞,企业改革步伐加快,近三年内企业效益会有好转,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买方主体占城市人口近70%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益将有改善。

正因为如此,房地产企业应一方面广开市场,让利销售,盘活存量房地产;另一方面又应着手准备迎接新一轮房地产发展高潮的到来,主动抢占市场。

经济收入在市场上表现为实际购买力,它是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因为市场容量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消费者购买力的大小。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

三口之家的年均可支配收入为21156元,较之去年有所上升。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对国民经济也将产生良好影响。

其好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居民消费能力增大,消费市场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二是投资规模会逐步扩大,从而使经济继续快速发展。

三是促使居民消费升级,对汽车、住房、通信的消费将会增加,这必然拉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每年安排国有商业银行超过100亿元的贷款规模,专项用于发放个人住房担保贷款,其贷款具有期限长、额度大、利率优惠等特点;同时个人还可以申请一部分低利率的公积金住房贷款。

这些政策,对提高居民的购房能力,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能力,培植住房消费热点,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因此,房地产企业要分析好市场发展前景,进行很好的市场定位,优化产品组合,经营多规格、不同档次的商品房,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不同消费水平者的需求。

二、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是指国际、国内“气候”,国家政局以及国家的开放程度与政策的连续性,它形成市场的政治环境。

“气候”不同,房地产发展趋势不同。

国际形势很好,国内政局稳定,房地产的发展必将处于良性状态。

如今,一方面和平与发展成了世界的主题,另一方面我国已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并顺利地加入WTO,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气候”呈现在房地产企业面前。

因此,房地产企业要坚定信心,认真抓好经营工作,从长计远,着眼市场开发。

国家开放的程度与政策的连续性可影响房地产投资经营者的心态,开放的程度大、政策连续,投资经营者就会有长期经营的打算;相反,开放程度小,政策不连续,投资经营者就会疑虑重重,不敢大胆投资经营房地产。

党的十六在十五大的基础上举好了“旗”,选择好了“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它昭示着政策的连续与稳定,显示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更加提高。

有鉴于此,房地产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

三、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决定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它对房地产发展具有较强的制约力量。

人口状况。

房地产是提供人们栖息居住、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

目前,我国人口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

我国是最大的住房消费市场,这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此外,人口规模还直接影响区域内商业的繁荣和工业的发展,从而直接影响商业与工业对房地产的需求。

根据人口状况与国家规定的人均居住目标,房地产企业应把握好投资开发规模,抓好新房开发,以住房开发为重心,兼顾非住宅商品房开发,满足城市人口居住的多种需要。

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化水平在急速提高,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人口呈几何级数递增,造成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

而农流者同样需要居住和创业的场所,这些又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的机会。

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人口已达1个亿,约相当于城市人口(指具有常居城市户口的居民)的四分之一,今后农村转向城市的人口每年还将平均以1500万的数量在递增,并且流动形式由个体转向家庭,居住方式由暂住变为定居。

以上说明房地产企业在细分市场时不可忽视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后形成的市场潜力和容量,为提供农流人口居住和谋业的空间,宜多开发商住房、微利房。

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制定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不能不分析家庭结构的因素。

一个地区在总人口不变的条件下,平均家庭人口越多,所需住宅单位数越少;反之,平均家庭人口越少,则所需住宅单位数越多。

现代家庭逐步在向二人世界或三口之家方向发展,这样的发展显然会增加住宅单位数,同时我国传统的天伦之乐和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的小型化与老年父母赡养和照顾之间存在着矛盾,他们对住宅的要求即要合乎青年夫妇独立生活“分”的愿望,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因种种原因而要求有“合”的功能。

这样,房地产企业就应根据家庭小型化趋势及“分”、“合”的要求,一方面有计划增加标准套房的开发量,以实现家庭小型化对住宅量增加的要求;另一方面规划设计符合“分”、“合”愿望的适宜住宅,如建设一定数量的多间套住房、复式住房等,使小夫妻能与父母“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四、政策法规和利税因素

政策法规和利税因素介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环境因素,它是制约和引导房地产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

政策与法规是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的重要机器,对市场主体的作用具有强制性,国家政策出台和法规的制定,必然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市场生机,也可能带来新的威胁。

故此,房地产企业面对市场要不断提高理解力和辨别力,善度时局,并加强对房地产有关政策、法规研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确立自己的经营原则,在合法经营的基础上,寻找发展机会,摆脱政策、法规变化带来的威胁。

房地产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因为房地产具有价值大、占用资金多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资金一半以上来自银行贷款,这样利率便成了影响房地产企业效益的敏感因素。

银行存贷款利率低,企业资金成本低,就会刺激对房地产投资;而银根紧缩、利率较高,投资者相对利润少,就会抑制房地产的开发。

另外,存贷款利率低也会刺激住房的消费,因存款利率低,存款利息低于房租,居民认为购房合算,购房热情高;贷款利率低,居民个人可以获得低息的优惠抵押贷款用于买房,买房欲增强。

反之,存款利率高,资金存入银行,利息收入高,不便于激发居民购房;此时居民若贷款买房,其还贷压力也大。

在存贷款利率一再下调的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可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但应特别注意融洽银行关系,积极筹措资金,从自身实际与市场情况出发,稳妥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

税费可以理顺和调整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之间利益的分配关系,是政策法规的具体实施,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与限制的双重作用。

税费合理,可对房地产市场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否则,只会导致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加重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的负担,减少房地产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压抑了居民住房消费。

税费项目各地有较大的差异,少则六、七十项,多则一百四十多项税费,有的地区差不多占房价的30%。

据此情况,自1997年元月以来国务院下令取消住宅建设中48项税费,要求全国各地严格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广州、北京、重庆等捷足先登,相继减免房地产税收,取消不合理收费,而后各地纷纷出台了清理对房地产的不合理收费举措,表现出规范市场的决心。

房地产企业在税费减少的条件下,要积极开展整体营销活动,通过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以及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等营销机能的配合,来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增强企业活力。

从以上四方面来看,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良好的政治环境、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利税条件,都为房地产这一支柱性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房地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泛海建设集团以房地产业为主业的公司,未来大有可为。

二.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

在我国,房地产业作为新兴行业,其发展的历程是曲折的。

以1987年深圳市率先试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作为标志,中国内地的房地产行业出现不过二十来年的时间。

然而近年来,房地产业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种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为改善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房地产投资年增幅在22%以上,远远高于宏观经济的整体增速。

到2005年,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已占到整个GDP总量的10%左右。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向规模化、品牌化、规范运作的转型时期,房地产业的增长方式正在由偏重速度规模向注重效益和市场细分转变,从主要靠政府政策调控向依靠市场和企业自身调节的方式转变。

在看到房地产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由于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并且发展速度较快,伴随着大量资金和企业的涌入,房地产法制环境还不完善,整个行业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其一、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热度持续增加,销售未同步增长,空置率逐步上升。

我国房地产投资“九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9.3%,但自2000年开始,平均每年都增长20%以上,2006年1-5月,同比增长更是高达32.9%,房地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最“热”的领域。

尽管同期销售也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房价不断上涨,供应结构不合理,导致越来越多的建成房屋空置。

据有关数据统计,至2006年12月底,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已达1.2亿平方米,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高档、大户型项目。

其二、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导致金融风险增大。

房地产投资的增加,主要是依赖银行贷款。

如2002年全国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规模达到6,616亿以上,个人贷款总额已达到8,253多亿,是1997年的35倍。

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占用,30%直接来自银行贷款,30-40%来自建筑施工单位,加上个人购房者的银行抵押贷款,几乎80%以上的资金直接来源于银行贷款。

房地产企业对银行负债如此高的比例,使得金融风险大为增加。

其三、销售市场无序、物业管理混乱,引起消费者不满。

房地产业持续升温,房地产企业良莠不齐,加之房地产销售、经营的相关法制不够健全,导致房屋销售和物业管理纠纷不断。

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开发商违规开发,商品房销售的“虚假”广告,销售面积的“缺斤短两”,中介市场混乱,物业管理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已引起消费者强烈不满,危害到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并没有阻挡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国家对房地产是我国一个支柱性产业的定位,使得国家通过不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保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针对房地产市场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空,颁布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简称“国六条”。

2006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以及7月14日《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明确了90/70原则,同时将个人住房按揭款的首付比例提高到了30%。

随后,国税总局、银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部等先后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从信贷、市场和土地调控等方面来规范房地产的发展。

在政策规范市场的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是房地产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我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

1978年,我国的城市人口为1.7亿,城市化率仅为17.92%。

到1990年,城市化率已经上升到26.41%,年均增长率为0.71个百分点。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持续加速,2002年我国在十五计划中首次把“积极推进城镇化”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

至2004年底,我国城市(镇)人口达到5.4亿,城市化率达到41.8%。

目前,全国大约60%的工业增加值、85%的第三产业增加值、70%的国内生产总值、80%的税收都来自城市。

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

同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城市整体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展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在一般城市,农民务工者和其他流动人口占城市户籍人口的比例在20%-30%左右,在发达地区,这部分人口可能是城市户籍人口的3-4倍,这些人有望在城市中逐渐找到位置,最终成为城市人口。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超过15亿,预计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即9亿人居住在城市。

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需求必将为我国房地产业注入不懈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组合、区域经济的合作深化,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向区域集中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了四大区域城市群,也就是中国的菱形发展区域。

尤其是以上海、京津、穗港为中心城市的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镇密集地带,三城镇密集地区以不到3%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4%的人口,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2%,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79%。

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看,房地产发展最快的区域必然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所以,四大区域城市群的崛起将给中国的房地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长期的发展动力。

①长三角地区土地面积9.97平方公里,人口7500多万,占全国的6.5%左右,但GDP却占到的全国17.2%。

以上海为龙头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构建,会使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沿长江流域的广大腹地,吸引了全国和全球投资向这一区域聚集,吸引了全国外资的1/4,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规划协调的加强,为房地产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人均GDP达2.05万元,支持着居民较高的购买力,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是长三角地区房地产最活跃的地区。

②珠三角地区共计4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不足1/4的土地面积,30.8%的人口,创造了78.6%的GDP,72.6%固定资产投资,95.2%的外贸出口,64.3%的财务收入,是华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香港与珠三角其他城市迅速融合,相互促进,未来珠三角会变成世界最大的都市圈之一,具备强劲的需求基础。

③环渤海地区重点城市是北京和天津市地区,其总面积2.87平方公里,人口2190万元,GDP占全国4.6%,GDP人均2万元,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北京经济发展受奥运的刺激,基础设施投资在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速,GDP增长强劲,带动房地产投资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的逐渐确立以及国务院将天津开发纳入规划,天津市的房地产前景看好,也应是重点的关注目标。

④华中三角区:

以武汉为龙头,配合长沙、南昌的较高度发展核心城市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由于华中三角区幅地较广,且有不少山地,城市化程度也较低,故不如沿海平原地区具备建设超级都会的条件,但可以加强协作来形成中心城市共同体。

华中三角区教育资源丰富,近年来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股力量,发展潜力巨大,也应该成为房地产公司关注的目标。

四大区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房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二、三产业在经济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必然不断地逐渐聚集到城市。

正是这种人口的空间转移,为城市房地产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机会。

另外,中央政府要求18亿亩耕地保有量底线到2020年基本保持不变。

至2005年我国现有耕地为1.22亿公顷(18.3亿亩)。

也就意味着15年内只有0.3亿亩耕地可转为建设用地,即平均每年200万亩。

在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越过的情况下,工业用地、建设用地之争不可避免,也就意味着工业地价和建设用地价格将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从各城市未来五年供应计划来看,存量土地开发基本上要占到30%-40%的水平,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预计近两年供应的主体还是存量土地开发。

目前存量土地面积约6.68亿㎡,这些土地进入市场可以一定程度缓解供给的矛盾,未来几年供应量的释放将比较平稳。

在一个关于“8·31”两周年的研讨会上有些人认为,土地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因为“8·31”后,国家规定所有的土地用地都实行“招、拍、挂”,土地价格由市场进行调节。

众多开发商的公开竞争,使得土地价格不断上涨。

在理论上,价格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调节的,而与土地的出让方式无关。

但是,市场上可供开发的土地较少,使得土地价格不断上涨,这是价值规律的正常结果。

由于地价的上涨和需求的增加,未来房地产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有上涨的空间。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业处于稳定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且发展空间巨大。

在未来的20年中,房地产行业还将会是一个充满发展前景的行业。

从我国实行住房改革的数年来,商品房的销售金额平均的年增长速度达到31%,销售面积平均每年增长26.5%。

特别是人们对于住宅的稳定持续大量的需求将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不计其数的利润,也将给国家财政带来无数的税收。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说明中国房地产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正如前面所述,我国房地产业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风险,对房地产投资的短期和中期风险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要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配合。

虽然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短期波动,但长期来看,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利于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安全、稳定发展,有利于消除房地产业发展的不规范、不健康、不理性、不安全的因素,有利于行业秩序规范、行业发展节奏调整、行业风险释放,我们不能放弃这难得的历史机遇。

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潮流,政策的波动、市场的限制、技术的瓶颈和观念的误区都只是发展中的插曲,不能阻挡房地产业前进的步伐。

泛海建设集团有着丰富的开发经验和历史累积,应该有足够的信心来面对各种困难,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三.未来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态势

未来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是企业各种组成要素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的完善这些要素,才能使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不断的作强做大,不至于被淘汰。

一、人力资源的竞争

人是地球上最具有创造性和执行力的动物。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

任何计划、方案的实施,都需要人去完成。

房地产企业更是不能例外。

房地产企业从根本上讲,就是属于一种资源整合性企业。

所有资源的整合,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执行。

有没有一批专业的人,能否留住这些专业的人,自己能否培养出这种专业的人,这些都是摆在各个房地产企业面前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凸显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

二、学习能力的竞争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知识老化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房地产企业不能简单的通过“高薪挖人”来应对市场的竞争。

房地产企业要培育自己的学习型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达到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学习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必须是在自己企业文化的作用下,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在学习中动态形成的这样培育的学习能力,它能使企业从外部获得的知识内部化,使企业内部的知识相互渗透化,从而形成自己企业独有的,别人不易模仿的竞争能力。

三、创新能力的竞争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分工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放弃贪大求全的从众思路,又由于国家建筑标准化的成熟,使得房地产产品趋同性增强。

所以,房地产企业之间不能总是跟风,而提高创新能力就成了房地产企业从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捷径。

创新能力的培育要在观念、制度、技术、管理、营销和产品等方面适合自己企业和行业的特点,要形成企业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同时,房地产企业还可以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内部管理、核心技术等方面创新。

只有敢于创新的企业才可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四、品牌的竞争

目前,品牌在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品牌不仅仅代表着企业的知名度和实力,同时也代表着产品的特色、信誉和品质。

房地产业发展到现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也越来越成熟,品牌在消费者购房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房地产企业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品牌理念,注重品牌的培育和塑造。

房地产企业在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中,应该将企业品牌战略与楼盘品牌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只注重楼盘品牌而忽视企业品牌,也不能只着重企业品牌而忽略楼盘品牌,企业品牌理念要体现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文化和内涵,是企业精神的集中反映,要将其融入房地产产品的建筑设计之中从而体现本企业独有的品牌特色。

同时,良好的物业管理也是房地产企业品牌的延续,没有良好的物业管理或者说物业管理公司对楼盘的设计思想、要创造出的生活氛围没有很好的理解的化,同样会体现不出房地产企业的品牌,使得品牌的作用不能够延续。

良好的物业管理也会使业主们更加认可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使得品牌真正的深入人心,从而增强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

五、资本的竞争

再好的软件也需要硬件的支持才能发挥更好地作用。

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任何房地产企业要想发展,充足的资金保证是前提。

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银行贷款的比重将进一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自身的资本实力将成为决定企业规模和成败的重要因素。

首先,合理利用自有资金。

一个企业资本运作展开必须以一定的自有资金为前提,企业内部自有资金是企业最为稳定,也最有保障的资金来源。

企业应该以务实的经营为基础,正确理解资本运作,精心考虑投资项目的长远发展潜力,不做一时之功,适时、适量地投入那些预计盈利丰厚且回报快的项目,建立健全资本金制度。

其次,注重资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银行贷款。

房地产企业资信等级的高低,直接决定融资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融资成本的大小,开发效益的好坏,因此,建立规范的资信体系至关重要。

第三,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并举。

房地产开发需要巨额资金注入,发行债券是房地产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

企业股票与企业债券的共性,就是它们都是有价证券。

通过发行企业股票进行融资是企业经济运作中筹资的重要手段。

由于房地产投资开发的投资大、风险高,房地产企业采用股票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非常重要。

六、战略管理能力的竞争

企业发展战略是以长期利益为目标的,未来的发展计划如何,面对什么样的目标区域,面对什么客户,先开发哪个项目,后开发那个项目,若跨地域经营,到哪里发展,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应如何积累,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这些对一个公司来讲,要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否则会发生非常混乱的结果。

战略规划能力决定了企业对其总体发展的把握。

从组织结构上看,这种能力主要存在于企业决策层,内容一般包括设定战略意图的能力、战评价战略环境的能力、中长期计划能力等,对于房地产企业,还包括地块价值与潜力的识别能力、前期论证与可行性研究的能力、认识市场需求的能力、建立核心业务能力等内容。

这种能力的基础是关于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和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七、合作中求生存

在未来的市场中,企业之间不光是竞争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