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5218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docx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docx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

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

『自主学习』

一、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原因

(1)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

人为因素。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表现

(1)过度樵采:

主要发生在

能源缺乏区。

(2)过度

放牧:

主要发生在草原牧区。

(3)过度

开垦: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及绿洲地区。

[自我探究]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为集中、最为严重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52%。

导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提示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防治内容

2.

3.防治重点:

因地制宜地对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综合整治。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自我探究] 我国西北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 在农耕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在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无序增长。

(2)利用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自我探究] 营造防护林是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我国有哪些著名的防护林工程?

提示 “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工程等。

(3)调节

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5)控制

人口增长。

[自我探究] 草方格沙障的作用与不足有哪些?

提示 作用:

能使地表粗糙,减小风力;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不足:

固沙成本高,费用大。

『自我反馈』

1.人类活动常常对荒漠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人类活动会导致(  )

A.气候异常B.植被遭到破坏

C.降水变率增大D.干旱程度加剧

答案 B

解析 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均会破坏植被,加剧荒漠化。

2.人类活动不当是我国西北地区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原因,针对过度樵采,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A.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B.合理分配水资源

C.调整农、林、牧用地的比例

D.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答案 D

解析 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减轻过度樵采的有效途径。

3.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是(  )

A.植树造林,禁止伐木

B.建设人工草场,退耕还牧

C.修建水库,保护水源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答案 D

解析 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功能有(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设置草方格沙障有利于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存活;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提高植被的存活率。

『活动点拨』

[教材P20~21活动]

1.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特别是雨季前的高温期,风大干旱,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较差,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风沙活动准备了物质条件。

气候的过渡性必然导致植被的过渡性,沙漠与草原交错分布,为典型的荒漠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土地极易沙化。

2.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性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具有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整个草场的毁灭。

3.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农业生产不断地侵入牧业生产区。

农作区侵入牧区后,导致草场面积缩小,进一步会导致草场超载;同时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这就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加剧。

4.该图形象地表示了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加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环境、资源、贫困等问题的根源,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

只有采取控制人口增长与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才能使这个恶性循环问题得以解决。

[教材P23思考]

干旱区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所以绿洲区的植被一旦被破坏,荒漠化的速度很快,而一旦绿洲变荒漠后,要想恢复却异常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由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脆弱的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其次是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土壤贫瘠,难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水、土壤等自然条件,植物生长困难;再次是植被遭破坏后,荒漠化导致自然条件恶化,植被恢复更加困难。

探究点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下图为我国沙漠化土地及沙漠化快的地区分布图,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是什么?

(2)为什么次生盐渍化并非只在①②地区有?

[答案] 

(1)人口激增;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2)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蒸发旺盛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首先是人口的压力,人口的激增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其次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式,人类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加速了荒漠化的形成。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如下图所示: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另外,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不当,比如在绿洲地区,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会使河流下游水资源短缺,而易出现荒漠化。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大水漫灌等会导致生态恶化和次生盐渍化。

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下图是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关系图,读图回答

(1)~

(2)题。

(1)图示信息表明(  )

A.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

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

C.草地植被指数越低,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

D.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

(2)该生产模式易引起的问题是(  )

A.草场沙化B.土地面积减少

C.耕地质量下降D.森林覆盖率下降

[思维流程] 

[答案] 

(1)A 

(2)A

[方法指导]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1)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威胁。

(2)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荒漠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土地的生产力持续下降。

(4)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减少。

探究点

 荒漠化的防治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从林业人员植树播绿到全社会积极参与,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生态共识更加凝聚;从人沙大战到人与黄沙和谐共处,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15年双缩减,治沙行动赢得国际赞誉;从水土流失严重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强,农牧区经济结构实现二元向多元转变。

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全区生态环境实现完美逆袭。

“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工程先后在内蒙古强力推进。

从饱受沙害到林沙携手,绿色产业红利提升经济底气。

以林木种植、特色经济林培育、林下经济、沙生植物资源利用、野生动物繁育、生物质能源和森林沙漠旅游等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在内蒙古大地扎根蔓延,人造板、药品、饮品等一大批林产品享誉北部边疆。

以改革与创新为动力,坚持美丽与发展共赢。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年降水200毫米以下地区不能飞播造林”的观念制约着内蒙古治沙的进程。

我区坚持聚力科技攻关,终于在年均降水量150毫米左右、蒸发量高达3500毫米的阿拉善盟率先实现了飞播治沙的突破,大大加快了治沙进程和效率。

(1)据材料归纳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的主要措施。

(2)内蒙古自治区治沙重大突破是什么?

[答案] 

(1)提高环保意识,全社会积极参与;加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扩大植被覆盖率;充分利用林沙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坚持改革和创新,加大科技投入。

(2)飞播造林治沙。

荒漠化防治对策和措施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也主要是针对人为原因实施的。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西部地区,不同的位置合理用水的措施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民勤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

(1)~

(2)题。

 

年份

石羊河年径流量(108m3)

流入民勤县年径流量(108m3)

1957

13.31

4.64

2000

13.03

0.98

(1)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

A.全球变暖使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

B.流域内上游用水量增加

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

(2)图示地区防治荒漠化问题的措施可行的有(  )

①植被自然恢复 ②工程固沙,如设置草方格沙障 ③化学固沙,如在流动沙地上喷洒化学胶结物质 ④旱地节水,如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思维流程] 

[答案] 

(1)B 

(2)D

[方法指导] “由因索果法”分析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不同的区域荒漠化的成因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具体图解如下:

探究点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甚至造成“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景观,这是对十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该地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据此完成1~2题。

1.吉林省西部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A

解析 由“大风”“黄沙”“穷荒绝漠”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2.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答案 B

解析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导致现代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探究点

 荒漠化的防治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

据此完成3~4题。

3.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农作区——减少水井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减少水井数量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答案 D

解析 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寻找治理措施。

4.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

B.绿洲前沿地带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答案 A

解析 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绿洲前沿地带应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应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2、3、5、7、12

(1)

(2)

荒漠化的防治

4、6、8、9、10、11、12(3)、1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壤酸化D.水资源遭受污染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2.造成图中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原因有(  )

①过度使用水资源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樵采 ④过度开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使用水资源等。

下图是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

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据此完成3~4题。

3.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放牧、农垦,土地退化加剧

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C.城市面积扩大,非农用地增加

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M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处于农牧过度地带,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4.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是(  )

A.修建梯田,平整土地

B.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C.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D.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答案 D

解析 M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农垦导致荒漠化,治理荒漠化应规定合理的载畜量,以利于草场的合理利用,退耕还草。

下表是两个不同年份甘肃省荒漠化土地分析结果表。

据表回答5~6题。

荒漠化类型

2004年土地面积/万hm2

2009年土地面积/万hm2

动态变化/万hm2

年变化率/%

风蚀

1560.47

1549.83

-10.64

-0.14

水蚀

289.11

284.91

-4.20

-0.29

盐渍化

68.91

70.26

1.35

0.39

冻融

16.28

16.29

0.01

0.01

5.关于甘肃省荒漠化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最主要的类型是风蚀荒漠化,是因为当地多大风

②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远小于风蚀荒漠化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地面径流少 ③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变化小,是因为受人为因素影响小 ④甘肃省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由表可知,风蚀荒漠化和水蚀荒漠化面积在减少。

甘肃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这是因为甘肃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天气,该省气候干旱,水蚀荒漠化面积远小于风蚀荒漠化。

冻融荒漠化与气温有关,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小。

6.甘肃省盐渍化土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下列治理措施可行的有(  )

①实行排灌结合 ②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③种植耐盐碱的作物 ④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实行排灌结合均可使地表盐分减少;种植耐盐碱作物是生物治盐的方式,有利于遏制盐渍化的发展。

科尔沁草原属半湿润到半干旱的过渡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有大量汉族人口迁入。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B.大量植树造林

C.过度垦殖D.禁止放牧

答案 C

解析 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8.治理科尔沁沙地的合理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B.大量植树造林

C.禁止放牧D.生态移民

答案 D

解析 该地为农牧交错带,汉族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治理该地的合理措施是进行合理的生态移民。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

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

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

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读图,完成9~11题。

9.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

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

答案 C

解析 草方格沙障使地面粗糙,有利于减小风力,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故C项正确。

10.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

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入少

答案 B

解析 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难度大,环境污染大,资金投入多,成土时间短。

11.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  )

A.土层厚B.温差大C.降水多D.风力大

答案 B

解析 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沙漠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 西北地区部分河流20世纪后半期径流量变化表(单位:

亿立方米)。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塔里木河

56.2

53.2

43.3

44.8

39.2①

黑河

12.3

11.1

9.8

11.2

6.9②

石羊河

5.47

4.31

3.15

2.29

0.63③

注:

①为1990~1995年,②为1990~1994年,③为1999年。

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及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结构图。

(1)试分析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

(10分)

(2)简述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8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6分)

答案 

(1)变化特点:

径流量呈下降趋势。

自然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

(2)湖泊萎缩、干涸,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水矿化度上升,水质下降。

(3)压缩高耗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行退耕还草工程,大面积推行滴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解析 第

(1)题,从表中可以得出,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河流水量的减少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自然原因与气候变化有关,人为原因与流域内用水量增加有关。

(2)题,由于河水被过度利用,河流断流,湖泊干涸,自然植被数量减少;下游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水矿化度上升,土地盐渍化加重。

第(3)题,要解决该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要减少农田灌溉的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2分)

材料一 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见下图)。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

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

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

(6分)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10分)

(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6分)

(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10分)

答案 

(1)热带草原气候区与热带沙漠气候区。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向南移动。

(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4)原因:

绿化带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

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能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解析 第

(1)题,图中绿化带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2)题,荒漠的自然成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降水较少,加上信风带风力较大,故“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第(3)题,本地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第(4)题,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绿化带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的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现稀树草原景观,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不能有效地降低风速,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因此,树种特征应更加耐旱、旱季不落叶且能密集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