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呼吸系统知识讲解.docx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呼吸系统知识讲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知识讲解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一、选择题
[A/型/题]
1.呼吸系统呼吸部开始于()
A.细支气管
B.终末细支气管
C.小支气管
D.呼吸性细支气管
E.肺泡管
2.在鼻腔内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主要结构是()
A.呼吸部黏膜固有层的黏液腺
B.呼吸部黏膜固有层的静脉丛
C.呼吸部黏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
D.嗅黏膜的嗅腺
E.嗅黏膜固有层的血管
3.嗅黏膜中的嗅细胞是()
A.上皮细胞
B.神经细胞
C.感觉上皮细胞
D.腺细胞
E.双极神经元
4.在黏膜下层内含混合性腺较多的器官或结构是()
A.食管
B.气管和支气管
C.十二指肠
D.肺内小支气管
E.以上都不是
5.一个肺小叶的组成是()
A.小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和肺泡
B.终末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和肺泡
C.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和肺泡
D.呼吸性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和肺泡
E.肺泡管与其下属分支和肺泡
6.支气管哮喘是与下列哪种管壁的平滑肌发生痉挛收缩有关()
A.小支气管管壁
B.细支气管管壁
C.气管管壁
D.支气管管壁
E.肺泡管管壁
7.肺内各级支气管中,管壁内形成明显环行平滑肌层的管道是()
A.小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
B.叶支气管和段支气管
C.终末细支气管
D.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E.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8.不具有呼吸作用的是()
A.呼吸性细支气管
B.小支气管
C.肺泡管
D.肺泡囊
E.肺泡
9.I型肺泡细胞在电镜下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A.表面有许多长而直的微绒毛
B.含嗜锇性板层小体
C.线粒体相当丰富
D.粗面内质网发达
E.溶酶体多
10.下列关于终末细支气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上皮为单层柱状
B.有完整的环行平滑肌
C.有少量杯状细胞和腺体
D.上皮中有克拉拄细胞
E.黏膜皱襞明显
11.下列细支气管结构特征中,错误的是()
A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装纤毛柱状上皮
B.软骨片少或无
C.平滑肌少或无
D.杯状细胞减少
E.腺体少或无
12.下列关于肺巨噬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来源于淋巴细胞
B.见于肺泡隔和肺泡腔内
C.净化肺内气体的重要细胞
D.吞噬吸入的尘粒可称为尘细胞
E.心力衰竭肺淤血时,可变为心力衰竭细胞
13.参与气体交换的细胞是()
A.I型肺泡细胞
B.I型肺泡细胞
C.心力衰竭细胞
D.内分泌细胞
E.尘细胞
14.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I型肺泡细胞产生
B.可不断更新
C.主要成分是二棕桐酰卵磷脂
D.新生儿因先天缺陷而致表面活性物质产生不足或缺如,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E.吸气末时肺泡扩大,表面活性物质分布稀薄,肺泡表面张力减小
15.下列关于I型肺泡细胞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为立方形,染色浅
B.不参与构成气一血屏障
C.损伤后可自我增殖分化补充
D.胞质内细胞器少,但含有大量吞饮小泡
E.细胞菲薄处有大量窗孔
[B/型/题]
(16~20题共用备选客案)
A.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B.复层高平上皮
C.假复层柱状上皮
D.单层扁平上皮
E.单层柱状上皮
16.鼻前庭部黏膜是()
17.小支气管上皮是()
18.嗅黏膜上皮是()
19.终末细支气管黏膜上皮是()
20.肺泡上皮是()
(21~25题共用备选答案)
A.纤毛细胞
B.刷细胞
C.杯状细胞
D.基细胞
E.小颗粒细胞
21.气管上皮中,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的细胞是()
22.气管上皮内,游离面有许多纤毛且有净化空气能力的细胞是()
23.气管和主支气管上皮内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24.气管壁黏膜上皮细胞中属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是()
25.气管和主支气管上皮内可分泌黏液的细胞是()
(26~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相邻肺泡间的结缔组织
B.多个肺泡开口处
C.肺内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D.管壁上开始出现肺泡
E.平街肺泡间气压
26.肺泡囊()
27.肺问质是指()
28.肺泡隔()
29肺泡孔()
30.呼吸性细支气管()
[X型题]
31.肺泡隔内含()
A.弹性纤维
B.毛细血管
C.巨噬细胞
D.内分泌细胞
E.成纤维细胞
32.呼吸道站液性分泌物来自()
A.气管腺
B.小颗粒细胞
C.杯状细胞
D.纤毛细胞
E.刷细胞
33.下列关于肺泡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均衡肺泡内气体含量
B.起侧支通气作用
C.炎症时,病原微生物可经其扩散
D.参与组成气血屏障
E.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34.下列关于支气管树结构的变化特点,正确的是()
A.管径逐渐变细,管壁逐渐变薄
B.上皮逐渐变薄,杯状细胞逐渐变少以至消失
C.软骨呈不规则片状,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D.腺体逐渐变少,最后消失
E.肌层越来越薄
35.下列关于喉的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带膜都表面覆以复层扁平上皮
B.室襞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C.声带深部组织富含弹性纤维
D.声带肌为平滑肌
E.喉软骨均为弹性软骨
36.下列关于克掠拉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在细支气管上皮内出现
B.胞质内无分泌颗粒
C.是一种分泌细胞
D.细胞为柱状,有纤毛
E.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可分解黏液
37.杯状细胞存在于()
A.肺泡上皮
B.气管黏膜上皮
C.细支气管黏膜上皮
D.呼吸性细支气管黏膜上皮
E.鼻黏膜上皮
二、名词解释
1.终末细支气管
2.肺小叶
3.I型肺泡细胞
4.克拉拉细胞
5.尘细胞
6.肺泡隔
三、填空题
1.气-血屏障包括、、、和。
2.气管粘膜的浆细胞与上皮细胞联合分泌释放人管腔内,可抑制细菌繁殖和病毒复制。
3.相邻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称,内含丰富的,大量及细胞。
4.在组织切片上,识别肺泡管的依据是在相邻肺泡开口之间,可见,其表面覆有或单层扁平上皮,内部有被横切的环行。
5.气管的软骨环缺口朝向,缺口处有、和;软骨环之间以相连接。
6.鼻黏膜可分为、和三部分。
7.和管壁中的环行平滑肌可在自主神经的支配下收缩和舒张,调节进入肺小叶的气流量。
8.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皮是,管壁上有肺泡,在此处,上皮移行为肺泡的_
此管开始有功能。
9.肺的呼吸部从大到小包括、、和。
其共同特点是都有。
四、简答题
1.简述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
五、论述题
试述气管壁的结构特点及其肺内导气部管壁结构的变化规律。
一、选择题
[A型题]
1.D2.B3.E4.B5.C6.B7.E8.B9.B10.C11.C12.A13.B14.E15.D
[B型题]
16.B17.A18.C19.E20.D21.B22.A23.D24.E25.C26.B27.C28.A29.E30.D
[X型题]
31.ABCE32.AC33.ABC34.ABCD35.ABC36.CE37.BC
1.D[解析]呼吸系统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起始部)、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2.B[解析]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舍腺体,还含有丰富的静脉丛和淋巴组织,损伤时黏膜易出血。
固有层的腺分泌物与上皮内杯状细胞分泌物,共同形成一层黏液覆盖在纤毛上,静脉丛内丰富的血流通过散热及渗出对吸入的空气加温或加湿。
3.E[解析]嗅上皮是假复层柱状上皮,由支持细胞、嗅细胞和基细胞组成。
嗅细胞为双极神经元,可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入中枢,产生嗅觉。
4.B[解析1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下层相似都含有较多的混合性腺(气管腺)。
而食管和十二指肠管壁黏膜下层的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是黏液性腺;主支气管经肺门进入肺内后随着进一步分支,管壁逐渐变薄,三层分界不明显,腺体也是逐渐减少。
5.C[解析]支气管分支进入肺叶后,依次分支为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形成肺实质的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分支依次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形成肺实质的呼吸部。
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其各级分支及末端的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6.B[解析]在肺的导气部各段,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的平滑肌最多,收缩时对管径大小和气体流量影响最大。
当受到炎症因子或致敏物质刺激时,其管壁平滑肌发生痉挛,管径持续缩窄,导致肺的通气障碍,表现出呼吸困难,即为哮喘。
7.E[解析]肺导气部细支气管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很少或消失,环形平滑肌更为明显。
终末细支气管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全部消失,有完整的环形平滑肌。
8.B|解析]具有呼吸作用的是呼吸部各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冀肺泡。
小支气管属于导气部。
9.B[解析]II型肺泡细胞在电镜下,细胞表面有短小的微绒毛,核上方有较多高电子医度的分泌颗粒(为嗜镇性板层小体).可分动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这种板层小体与II型肺泡细胞功能直接相关,所以是其特征性结构。
10.C[解析]总结为“三无”“一多”一变”:
无杯状细胞,无腺体,无软骨片,平滑肌增多为完整的环行平滑肌:
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完全变为单层性状上皮,且主要细胞为无纤毛的克拉拉细胞。
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由于环行平滑肌明显,收缩后导致黏膜皱襞明显。
11.C[解析]细支气管管径约1mm,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已经很少或消失,环行平滑肌较小支气管更为明显,故黏膜常形成皱襞。
12.A[解析]肺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内的单核细胞。
13.B[解析)I型肺泡细胞覆盖肺泡约95%的表面积,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14.E|解析)II型肺泡细胞电镜下可见核上方有较多分泌颗粒,这些颗粒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即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这种物质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吸气末时肺泡扩大,表面活性物质分布稀薄,降低表面张力作用减少,即肺泡表面张力增大。
15.D[解析]构成肺泡上皮的I型肺泡细胞数量少,但覆盖肺泡大部分的表面积,细胞除含核部位略草外,胞质部分扇平菲薄,电镜下脆质含有吞饮小泡,上皮细胞之间存在紧密连接和桥粒,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参与气-血屏障的构成。
损伤后不能自我增殖,主要由型肺泡细胞分化补充
16~20.BACED(解析]鼻腔的上皮变化多端,可为复层扁平上皮(鼻腔前庭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鼻腔呼吸部)或假复层柱状上皮(鼻腔嗅部);从气管至小支气管,上皮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在细支气管的各级分支中,随着管径变细,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至终末细支气管则变为单层柱状上皮;肺泡壁上皮为典型的单层扁平上皮。
21~25.BADEC[解析]气管上皮是呼吸系统特有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有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基细胞。
纤毛细胞最多,呈柱状,游离面有纤毛,纤毛可向咽侧呈快速摆动,将黏液及附于其上的尘粒、细菌等异物推向咽部被咳出,故纤毛细胞有净化吸入空气的重要作用;杯状细胞较多,呈高脚杯状,顶部胞质内含大量黏原颗粒,可分泌黏液,与管壁内混合性腺的分泌物在上皮表面共同构成黏液性屏障;刷细胞数量较少,呈柱状,游离面有形如刷状的微绒毛,功能尚不清楚;小颗粒细胞较少,呈锥体形,单个或成团分布在上皮深部,为内分泌细胞,胞质内有许多致密核芯颗粒,含多种胺类或肽类物质,参与调节呼吸道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基细胞呈维形,位于上皮基底部,为干细胞,可不断增殖,并分化为上皮内其他各类细胞
26~30.BCAED[解析]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有散在的肺泡开口,管壁结构与终未细支气管相似,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在肺泡开口处,移行为单层房平上皮;肺泡囊是许多肺泡共同开口的囊腔,其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无结节状膨大;两相邻肺泡之间气体流通的小孔称肺泡孔,有均衡肺泡间气体的作用;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称肺泡隔;肺间质包括肺内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31.ABCE[解析]肺泡隔内含有丰富的连续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以及成纤维细胞、肺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毛细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32.AC[解析]气管管壁黏膜层的上皮内有杯状细胞,可分泌黏液;黏膜下层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含较多混合性气管腺,两者的分泌物在上皮表面共同构成黏液性屏障,黏附吸入空气中的异物,溶解吸入的有害气体,随黏液咳出。
33.ABC[解析]肺泡孔为相邻肺泡之间气体流通的小孔,有1至数个,直径1015μm,可平衡肺泡间气体含量。
当终末细支气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阻重时,肺泡孔可沟通相邻肺泡内的气体,平衡肺泡内气体含量,起侧支通气信用,防止肺泡萎缩。
而在肺部感染时,亦能造成细菌扩散。
34.ABCD[解析」主支气管进入肺叶后,在肺内反复分支呈树技状,称为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管壁变化规律包括:
管径逐渐变小,管壁逐渐变薄,管壁三层分界不明显。
上皮由厚逐渐变薄,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逐渐减少,固有层外平滑肌纤维相对增多。
35.ABC[解析]软骨构成喉的支架,软骨之间以韧带肌肉相连。
除会厌内部的软骨为弹性软骨外,其他多为透明软骨。
室襞和声襞是喉侧壁黏膜形成的上下两对皱襞,之间为喉室。
室装与喉室黏膜层的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均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混合性腺和淋巴组织。
声襞又称声带,分膜部(游离缘)和软骨部(基部)。
膜部表面覆有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含大量平行排列的弹性纤维,形成了致密板状结构,称为声韧带。
固有层下方的声带肌为骨骼肌。
膜部是产生声带振动的主要地方,声带软骨部的黏膜结构与室装相似。
36.CE[解析]从小支气管到呼吸性细支气管,克拉拉细胞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该细胞是一种分泌细胞,呈柱状,无纤毛,细胞顶部含有大量低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可分泌蛋白水解酶,使黏液分解,利于排出。
细胞内所含的氧化酶系可对许多药物及外来毒物进行生物转化,使其毒性减弱,或便于排出。
37.BC[解析]杯状细胞在肺内支气管树各级支气管管壁的上皮内逐渐减少,在终末细支气管中完全消失,因此在肺内呼吸部中不存在杯状细胞。
鼻黏膜分为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仅呼吸部粘膜上皮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合有较多杯状细胞,因此答案E是不准确的。
二、名词解释
1.终末细支气管:
由细支气管分支形成的管径约0.5mm的结构。
上皮为单层柱状,无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均消失:
环行平滑肌更明显,形成完整的环形层,黏膜皱襞明显。
2.肺小叶:
指一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所组成的肺组织。
肺小叶呈锥形,尖朝向肺门,底向肺表面,小叶间有结缔组织间隔,每叶肺有50~80个肺小叶,它们是肺的结构单位。
3.I型肺泡细胞:
细胞除含核部略厚外,其余部分扁平菲薄,电镜下胞质中可见较多的小泡,内有细胞春人的微小粉尘和表面活性物质,肺泡上皮细胞之间均有紧密连接和桥粒。
I型肺泡细胞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参与构成气-血屏障。
4.克拉拉细胞:
主要分布于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内,细胞呈柱状,游离面呈圆顶状凸向管腔,胞质染色浅,含较多滑面内质网和分泌颗粒,主要分泌蛋白酶、黏多糖和脂类,可分解管腔内黏液。
5.尘细胞:
肺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广泛分布于肺间质,于肺泡隔最多,也可进人肺泡腔。
具有活跃的吞障功能,能清除肺泡和肺间质的尘粒、细菌等异物,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吞味较多尘粒后的肺巨噬细胞称为尘细胞,6.肺泡隔:
指相邻肺泡上皮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内有密集的连续毛细血管和丰富的弹性纤维,还有成纤维细胞.肺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毛细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三.填空题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连续内皮
2.分泌型IgA(sIgA)
3.肺泡隔毛细血管弹性纤维肺巨噬
4.结节状膨大单层立方上皮平滑肌束
5.后壁弹性纤维韧带平滑肌束气管腺弹性纤维韧带
6.前庭部呼吸部嗅部
7.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8.单层立方上皮开口单层扁平上皮气体交换
9.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肺泡
四、简答题
1.简述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答:
(1)肺泡是支气管树的终未部分,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每侧肺有肺泡3亿~4亿个,吸气时总面积达140m2。
(2)肺泡为半球形小囊,一面开口于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其余各面与相邻肺泡彼此相接,其间有薄层结缔组织相隔,称肺泡隔;相邻肺泡间有肺泡孔相通。
(3)肺泡壁很薄,由单层肺泡上皮构成,肺池上皮由I型肺泡细胞和I型肺泡细胞组成。
①I型肺泡细胞量扁平状,覆盖了肺泡约95%的表面积,细胞含核处略厚,其他部分很薄,胞质内含有许多小泡,内有细胞吞入的微小粉尘和表面活性物质,细胞能将它们转运到间质内清除I型肺泡细胞与肺泡隔内连续性毛细血管构成气-血屏障,是进行汽气体交换的部位。
②I型肺泡细胞镶嵌于1型肺泡细胞之间,凸向肺泡腔,呈圆形或立方形,细胞核圆形,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
细胞游离面有短小的微绒毛,胞质富含线粒体和溶酶体,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核上方有较多高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内含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结构,其主要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和糖胺多糖等。
细胞将颗粒的内容物胞吐到细胞表面铺展成层薄膜,称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还有分化为I型肺泡细胞、在肺泡损伤破坏时修复肺泡的潜能。
2.简述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
答:
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出现少量肺泡,具有了换气功能。
管壁上皮为单层立方,有克拉拉细胞和少许纤毛细胞,上皮下有少量环形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
在肺泡开口处,单层立方上皮移行为单层扁平上皮。
五、论述题
试述气管壁的结构特点及其肺内导气部管壁结构的变化规律。
答:
由腔内到外,气管壁分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
黏膜又分为上皮和固有层。
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电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基细胞构成。
纤毛细胞数量最多.呈柱状,游离面有密集的纤毛。
杯状细胞较部多,呈杯状其分泌的黏蛋白和混合性腺分泌的分泌物在上皮表面构成黏液屏障,可黏附吸人气体中的异物、细菌等、并通过纤毛细胞的纤毛快速摆动,将粘液及附着的生粉细菌等指向咽部被咳出。
从而净化气体。
基膜较厚。
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富香弹性纤维弥散淋巴组织和浆细胞。
浆细胞和皮细胞联合产生slgA,可抑制气管内细菌繁殖和病毒复制。
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可见混合性气管腺。
外膜可见c形透明软骨环,软骨环之间有弹性纤维构成的韧带相接,C形软骨缺口处填充有富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混合腺、平滑肌束,构成气管膜性部。
肺内导气部管壁结构的变化规律:
①肺内导气部包括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②从叶支气管至小支气管,由于是气管较大的分支,结构与主支气管相似,但随着管道的分支管径渐细,管壁变薄,三层分界不明显,上皮仍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但逐渐变薄,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逐渐减少,平滑肌相对增多。
③从细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随着管径变细,细支气管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渐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到终末细支气管变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和黏膜下层逐渐变薄,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其深面的平滑肌从分散的螺旋排列逐渐相对增多,至终未细支气管形成完整的环行层:
黏膜层逐渐形成皱装,终末细支气管的黏膜皱襞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