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5086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

一、填空题。

(29分)

1、0.47读作(),表示()。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计数单位是(),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3、8.01扩大10倍是()、800缩小100倍是()、0.28扩大()倍是280、()缩小100倍是28.5。

4、2870040000吨改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是()亿吨。

5、在7.99,7.090,7.009,7.09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相等的是()和()。

6、在40°,89°,93°,120°,140°,180°六个角中,()是锐角,()是钝角。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平方米10平方分米=()平方分米2.05吨=()吨()千克4千米50米=()千米6.8米=()米()厘米

8、在下图中,已知∠3=50°,∠1=()°,∠2=()°,∠4=()°。

1234

9、填出下表所缺的数加数265被除数除数商加数28476145626和9304386

二、判断题。

下面各题,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打“×”。

(5分)

1.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2.8.32先扩大1000倍,再缩小100倍是83.2。

【】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做梯形。

【】

5.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1,说明被除数等于除数。

【】

三、选择题。

从各题的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一个,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5分)

1.甲乙两人跑完100米,甲用了15秒,乙用了13秒。

()①甲比乙跑得快②乙比甲跑得快③甲与乙跑得同样快

2.443+285+15=443+(285+15),运用了()①加法交换律②加法结合律

3.0.3和0.30比较,()。

①大小相等,意义相同。

②大小相等,意义不同。

③大小不同,意义不同。

4.大于5.1而小于5.3的'小数有()①1个②9个③无数个

5.下面的三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表示的意义相同。

②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③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商不变。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4分)

6.5+4=()95+19=()300÷1000=()1-0.01=()0.5×100=()0.2÷10=()7.52+0=()0÷72=()

2.求未知数x。

(6分)

(1)702÷x=18

(2)x-8.6=4.2(3)15×x=900

3.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18分)

(1)25×44+75×56

(2)15.6+18.2-15.6+18.2(3)13.94-8.37-1.63(4)78×l25×8(5)225÷15×(265一250)(6)(56-224÷14)×l2

4.文字题。

(8分)

(1)15的16倍减去125,再除以5,商是多少?

(2)735与1265的和,除以310除以12的商,商是多少?

五、应用题。

(25分)

1.学校舞蹈队买了40套衣服,上衣每件70元,裤子每条46元,买上衣比裤子要多用多少元?

2.车间第一星期生产零件500个,第二星期生产的比第一星期的3倍还多370个,两个星期共生产多少个?

3.每人每天大约吃食盐12克,300人20天要吃去食盐多少千克?

4.新星机床厂计划生产一批机床。

如果每天生产机床120台,30天可完成任务。

由于改进了生产工艺,实际每天多生产30台,多少天可完成任务?

5.粮店原有2400千克大米,卖出1430千克后,现在又运进20袋,平均每袋100千克,粮店现有大米多少千克?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

2016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分数的加减法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同整数。

(4)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

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不同点

长方体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用字母表示:

S=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

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

(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体积÷宽÷高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h=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

V=S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

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L=1dm31ml=1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专项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专项练习题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由一个自然数(0除外)和一个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大于1。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用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带分数或整数化成假分数:

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所得的和作分子;用指定的一个整数作分数的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例1:

读出下面的分数,再把它们分类。

136

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例2:

下面说法对吗?

为什么?

(1)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

(2)带分数比假分数大。

()

(3)真分数都比1小,假分数都比1大。

()

(4)整数都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

(5)分母是7的真分数只有6个,分子是7的假分数有7个。

()

(6)3是带分数。

()

(7)小强一口气吃了蛋糕的。

()

(8)如果是假分数,那么A一定大于5。

()

例3:

把下列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

====

例4:

把下列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1=3=2=7=

8=54=5=

例5: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假分数。

3和22和314和4

练习

1、在分数(a为整数)中,若a小于2012时,它是()分数(填“真”或“假”);若a()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单位是的分数中,最大的真分数是(),最小的假分数是().

3、的分数单位是(),它有()这样的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结果是4.

4、分数单位是的真分数有().

5、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最小带分数是().

6、9个组成的分数是(),它比1(),是()分数.

7、8个组成的分数是(),它比1(),是()分数.

8、把下面直线上的点用分数表示出来.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

2.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l的假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4.小于的真分数只有6个,大于的假分数只有2个.()

5.凡是分子能被分母整除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三、选择题

1.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个.①3②4③5④6

2.当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这个分数实际上是().

①假分数②带分数③真分数④整数

3.5里有20个().①②③④

4.要使是真分数,同时使是假分数,x应该是()

①3②4③5④6

四、在()里填上“>”、“<”或“=”

1.()1()1()12.()()()3.()3()21()

五、解决问题。

1.工程队13天完成一项工程,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5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师傅4小时做3个零件,徒弟5小时做3个零件,他们每小时做几个零件?

谁做的快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学习体会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学习体会》,这源于3月24日在人教社组织的系列教材分析讲座中,聆听了卢老师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的讲座后,心中颇有感触,

首先是讲座的标题引人入胜—《春林初盛,由浅鉴深》,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就觉得很喜欢,柔美中伴着深度的思考,

其次内容,与众不同,卢老师在讲座中谈到三大问题:

1、数学学习中有特殊的阶段吗?

是否存在最重要的年级?

2、如何进行教材解读?

3、艺术教学。

在第1个问题中卢老师谈到,每个年级都有他的意义,要尊重其在孩子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价值。

尊重,体现了教材的神圣性,权威性;体现了教材对于孩子数学学习具有非凡的意义,始终值得我们用心研读。

虽说每个年级都有其重要性,但却可以寻找其在数学学习结构上的特殊价值,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能找到某个阶段它具有的特殊价值。

如何进行教材解读?

我们应该常常自问以下几个小问题:

(1)什么是教材?

(2)教材为什么重要?

(3)解读教材是什么?

(4)解读教材的意义。

(5)今天所指的解读教材。

(6)错误解读教材的后果。

(7)解读教材与教学评价的联系。

到底该如何进行教材解读呢?

卢老师分享可以从内容与目录的对比中思考,观察占比,观察序列,观察定名,古人常说的: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艺术教学,卢老师分享这样一句话:

很多事,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建构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

他谈到数学学科的结构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科学,教师机智,教学处理,学生生成等则是艺术。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一定是要适合儿童的教学,能够促进儿童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并且找准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最后也以卢老师分享的大数学家罗素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