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876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docx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docx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

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方案(2017-2019年)

 

大田县人民政府

二○一七年二月

目录

附件1: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2017-2019年)

附件2: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表

第一章示范点基本情况

1.1经济社会发展

镇域概况:

广平镇是大田的工业重镇、人口大镇、文化古镇,位于大田北部,处在尤溪、沙县、三元、永安、大田五县市区的结合部。

北连尤溪县八字桥乡、沙县湖源乡,南接建设镇,东邻奇韬镇,西与三元区中村乡、永安市槐南镇接壤。

距三明市区45公里,离大田县城关71公里,省道306线穿铭栋而过,素有“大田北大门”、“七狮落洋”之称。

全镇总面积182.9平方公里,15个建制村,人口44142人。

总体规划:

以广平城镇为中心,中心村为副中心,以306省道和广平至铭溪公路为主要发展轴,形成“一心、三组团”的布局结构。

一心,为广平镇区,是镇域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

三组团,一是以工业集聚区为主的栋铭组团;二是包括元沙、苏桥的元苏组团;三是以丰庄村为龙头包括东景、西园、大吉在内的西部组团。

其中栋铭组团是广平镇域经济重心所在,能源型产业集中分布区;元沙组团是以元沙水库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西部片区是广平镇域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发展战略:

积极利用广平镇交通优势为广平镇的物流运输提供方便;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茶叶、油茶和林竹等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建材水泥、冶铸机械加工和矿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广平循环工业园区建设。

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构筑广平镇“宜居宜业新广平”的形象品牌;利用广平镇资源,形成广平镇特色循环经济产业,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充分体现广平镇的“宜居宜业”。

经济发展:

2016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亿元,完成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4元。

积极发展“一村一品”项目,成立五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铭溪早晚稻机械化生产及五峰再生稻高产示范片,扩大东景、广平等大棚种植基地规模,大吉峰达鳗鱼养殖基地和西园、元沙牛蛙养殖基地已建成投产。

2016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8亿元。

继续落实镇班子成员挂项目、包项目制度,全年新确定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13.27亿元,2016年新完成投资3.5亿元。

其中重点县和重点乡镇水土流失项目共投资完成800万元。

投资30万元改造广平农贸市场。

开发建设五龙山生态茶园、茶叶加工美食一条街,并落地开工建设。

1、元沙村概况

元沙村少石多沙,明代名玄沙,后改元沙。

位于大田县北部,广平镇西南部,直距3.5公里,与广平村毗邻,属广平镇。

东至广平村,西至栋仁村,南至苏桥,北至沙县湖源。

辖有7个自然村,分别为:

鑑口、东坑、岬头坂、水亭洋、田厝、下坑、崩兜,面积有16.516平方千米,有梅广主要交通干道。

现有人口6550人,27个村民小组,1510户,耕地面积2600亩,属于农业大村。

主要农业有水稻、地瓜、甘蔗、茶叶等。

元沙村现有茶园6200多亩,以茶叶种植、加工的农户有10多户,科技致富培训基地1个,科技致富协会1个、会员8人,茶叶经纪人5人,曾多次举办制茶培训班、茶叶采摘、修剪技术培训班等技术培训。

2015年大量种植烟叶400多亩,建烤烟房25座。

同时在阳光充足田地种植莲子70亩,种植树苗50亩(美国紫薇)。

引用山区干净水源养殖绿色牛蛙20多亩。

元沙村人口较多,每年都有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吸收学习外面的经验,现有100多户在外做小吃创业,同时又有村民结合元沙村实际情况,在村里开办三健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竹笋加工)。

元沙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开办少量加工厂,又有外出务工创业人员,解决多数村民的生产就业问题。

2、五峰村概况

五峰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广平镇所在地中部,全村12个村民小组,360户,人口2130人,其中水田面积937亩,林地面积6139亩。

境内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劳动力主要从事石灰石采运、烧石灰等工副业。

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瓜类等。

经济作物有林业、水果、药材、蔬菜等,养殖业以养猪、养牛、养鸡、养鸭、养鱼等为主。

1.2特色产业

广平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石灰石、硫等矿产,特色优势农业进一步凸显,大田县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中国高山硒谷”称号,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大田高山茶”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1、农业发展布局规划

(1)做好元沙、五峰的粮食基地建设,稳定粮食产业发展。

(2)组织实施元沙“五龙山”“猪—沼—茶”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快元沙茶叶加工集中区及龙宫、万筹生态茶园建设步伐,做大做强茶产业。

(3)推进油茶、林竹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扶持和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4)以大吉为中心建立农林业观光区,培育富有特色的山体型多种农业基地,一手抓农业发展,一手抓山体型农业观光旅游。

(5)在各村特别是西部片区发展一种或两种特色农产品建设基地,使广平镇成为组团式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区。

2、工业发展布局规划

(1)调整工业区布局结构,以现代产业为主导,改造传统产业,工业区布局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型发展。

(2)以建材水泥、冶铸机械加工和矿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广平循环经济示范园,使镇域中的大部分产业向工业区集中,以达到集聚效益。

1.3生态资源

大田县广平镇境内有文昌阁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黄岩洞、东岩寨、慧林洞、白鹤洞、狮牯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大吉生态村—北洋崎生态旅游休闲项目待开发,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乡村民宿游、茶园生态游、古村风情游悄然兴起。

积极做好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万宅村的保护,依托银杏树的自然优势结合万宅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银杏公园。

2016年11月份在广平镇万宅村开展“首届银杏文化节”,通过此活动吸引各地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1、旅游发展定位

广平镇旅游业的发展定位为:

以森林公园观光、水库休闲度假、田园观光为主题功能,以自然山水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旅游为特色产品,突出高尚的环境品质和服务品质,成为具有鲜明特色、高尚品质的山水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

2、旅游产品开发

包括自然山水生态旅游产品、水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田园观光类旅游产品。

自然山水生态旅游产品主要有北洋崎森林公园,水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主要为元沙水库休闲度假区,田园观光类旅游产品主要有农业观光和农家乐。

3、万宅银杏公园

万宅银杏公园位于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三明市历史文化名村万宅村坑口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8公里,园区面积200亩,共有大小银杏500余棵,其中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有23株,其中被三明市首届树王评选大赛评为“银杏王”的树龄更是达800多年,据说此棵银杏树最初是由余姓先祖余成观在山东做官时带回的。

2015年5月份结合美丽乡村打造银杏公园,投入60万元,建造银杏亭一座(赋对联:

千年银杏泽桑梓,万宅成观启后昆),修筑木座椅30张,铺设鹅卵石漫步道400米,改造观光假山鱼池一个,每到金秋十月,省内外摄影爱好者纷纷慕名前来拍照观光,2015年共接待北京、厦门、福州等周边县市区游客80多批次5000余人参观。

2017年计划再投入500万元铺设绕山木栈道300米,复原开发古寨一座。

4、郭居敬书院

郭居敬,字仪祖,大田县广平人,元代学者,著有《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百香诗选》。

据《延平府志》卷之二十四•人文志•孝友•元记载(明万历十年1582年):

“郭居敬,尤溪人。

博学好吟咏,诗文不尚富丽。

性至孝,事亲左右承顺,得其欢心。

既没,哀有过而与礼称。

尝摭虞舜而下二十四人孝行之概,序而诗之,名二十四孝诗,用训童蒙。

时虞集、欧阳玄诸名公欲荐于朝。

居敬牢让不起。

今隶大田”。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对二十四孝故事人物进行筛选,再配上诗歌而成的著作。

语言通俗易懂,一般老百姓都能理解。

每则故事配以图画和一首五言绝句诗,平直亲切,长短适中,便于上口和记忆,十分适宜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事迹。

”因为这个缘故,《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曾长期被当成儿童的启蒙教材,成为宣传普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郭居敬因《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的广泛流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对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5、元沙水库

位于广平镇元苏洋上游,1965年动工兴建,1972年正式投入运行,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6.3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367万立方米,库水面面积471亩。

担负着下游4200亩的农田灌溉任务,涉及下游元苏洋4000亩农田、10000多人口及800余座房屋等的防洪安全,起着苏桥、岩峰电站的水能调节任务。

2014—2016年,广平镇共投入480万元实施了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水库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

2015年,镇里整合镇水利站成立元沙水库管理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主任,负责水库的日常安全管护工作。

元沙水库水资源丰富,森林植被完好,五龙群山环抱,目前全镇正在积极探索发挥水库旅游休闲和生态观光的功能。

1.4环境保护

大田县被授予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称号,探索总结了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园”模式经验。

2016年全镇共投入资金254万元,完成河道清淤整治8.9公里、河堤砌筑2.1公里、渠道防渗15条6700多米,水坝修复3座。

已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具体如下:

①河道治理。

先后投资120多万元对铭溪、广平溪、元苏溪河底河床进行清淤整治,对河道进行疏浚,滤清水源、极大提高了河道拦洪蓄洪、排洪泄洪的能力。

②加大执法。

由综合执法队联合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对水洗砂河流进行“全天候巡查”,一经发现立即给予强制性取缔,2016年共打击取缔3处非法洗砂点,分别扣押小型铲土车2台、农用运输车2辆,摧毁大型洗砂设备1套。

③治理污水。

坚持“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流域内企业污水、废渣及粉尘排放的监管工作,严禁生产期间乱排放污水、废渣等;

④垃圾清理。

各村建立了垃圾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级环境月度考核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按大、中、小村给予补助,各村配有保洁员2名、保洁车1辆,摆放垃圾箱共1000多个,做到垃圾一日一清理,切实减少了河道生活垃圾污染。

⑤环境整治。

开展环境综合大整治,成立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全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

⑥项目支撑。

完成2014年“8.19”洪灾水毁水利和河岸石栏杆水毁恢复工程,完成元沙小流域整治河堤建设2100多米;完成总投资800万元的重点县、重点乡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2016年完成绿化工程6643.5亩,其中人工造林970亩、幼林抚育5233亩、新建防火林带5条440.5亩。

1.5基础和优势

近年来,广平镇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优势,抢抓规划的莆炎高速公路大田段在广平栋仁设互通口的机遇,继续打好“五个大田”项目会战,以建材水泥、冶铸机械加工和矿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加快原美化工二期工程项目、鑫城水泥等龙头企业及鑫盛物流、德润物流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犁田峰、施坑新型建材等工业园区建设,形成特色经济园区;全力抓好苏桥、元沙、水井坑等煤矿续建、生产工作,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全面建设富裕、美丽、和谐新广平。

集镇建设迅速启航,以广平至铭溪8公里公路为主轴线,对居民区、工业区、办公区布局规模进行规划修编,当前,广平村“金龙山”及栋仁村“下坂厝”、“官丘”、“葛藤坪”等新村点初具规模,逐步发展成为美丽乡村的一张名片;文化底蕴丰厚,万宅村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绍恢堡、光裕堡、深原堂、文昌阁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黄岩洞、东岩寨、慧林洞、白鹤洞、狮牯洞等名胜古迹,“北洋崎”生态旅游休闲项目有待开发。

第二章总体规划

2.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文件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小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程的意见(明政办[2016]162号)》为指导,坚持“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以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水土保持防线为重点,建设生态型、清洁型小流域的指导思想,形成以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产业为重点的绿色产业体系,力争通过3年的广平溪小流域试点培育,将广平镇建设成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宜居宜业美丽小城镇示范点,进而带动广平镇整体经济社会发展。

2.2总体要求

1、防治结合,注重系统建设。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做到近期与长远统一、局部与全局兼顾。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培育,改良乡村农田生态系统,改善当地人居生态系统,为大田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2、突出特色,提高生态效益。

结合自然地形、山水格局和传统风貌,因地制宜的创造特色城镇格局与景观,达到山、水、城有机相融。

立足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果蔬、茶叶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特色化、规模化、生态化、效益化的产业基地和集聚区。

加强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3、因地制宜,注重生态。

保护环境、保育生态、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根据当地河道特点,尽可能就地取材和减少土地占用;注重生态技术和工程技术结合,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避免河道渠化、减少河岸硬化,恢复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4、综合整治,协调推进。

建立集约发展模式,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视资源的保护、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的建设,综合考虑河道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环境等功能,注重整治方案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衔接,各类项目协调推进,集中发挥整治效益。

2.3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广平溪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改良农田生态、改善人居生态系统等一系列试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达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环境更好,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

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将本流域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全部治理,水土流失量减少90%。

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经济目标:

发挥综合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主导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运行机制,构筑广平镇“宜居宜业新广平”的形象品牌。

以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全面美化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

4、治污目标:

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流域内集中村落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治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

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处理和清理,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

5、小流域总体目标:

环境清洁、景观优美、自然和谐、人居舒适、产业发展、宜居宜业、农民富裕。

2.4主要建设任务

2.4.1保护河湖水生态系统

1、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以河长制为龙头,深入开展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实施镇域水环境整治和村庄水环境建设,打造一批“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生态河、景观河。

建设完善饮水源头保护设施,建设管理房2个、、沉淀池6个、蓄水池1个、小水坝1个,并对配水管进行维护,以确保示范点1870户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2、强化水污染防治

加快推进小流域污染整治,以河道清淤、岸坡整治、水系联通和生态修复为重点,加强生态护坡、驳岸、防洪堤及岸线景观建设,实施示范片区内河网水系综合整治。

实施河道清淤3.5公里、护岸整治5.9公里、修建河堤景观3公里,以达到水污染防治的要求。

2.4.2提升森林生态系统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以科技示范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选择耐水吸污能力强、净化隔污效果好的植物,科学造林、合理配置、乔灌草结合,大力开展生态防护林建设;加大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力度,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实施新造林地森林抚育946亩。

2.4.3改良农田生态系统

1、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产能区建设

以“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产出高”的标准农田为目标,实施机耕路、水渠、护岸、排洪沟等建设,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达到高产高效目标。

2、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果蔬

推广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创建园艺标准园,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理念,着力巩固发展壮大本土果蔬产业。

实施建立果蔗新品种示范推广片区,创建园艺(蔬菜)标准园2个,主要种植葡萄、百香果等;建设休闲观光农业50亩,游客服务中心1个,在给农民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收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推进现代茶业健康发展

实施引进新优品种茶叶100亩,拓展网络销售渠道。

发展观光休闲茶园,带动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2.4.4改善人居生态系统

1、提升乡村绿色品质

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为绿化重点,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新造10亩生态和景观林,种植珍贵树种420株,以加强绿化美化乡村。

2、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五清楚、两特色、一机制”要求进行建设,解决完善村内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房屋立面整治、主要景观节点建设等项目。

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转运、县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加强街道卫生环境整治,定点投放7个3立方米垃圾箱体、130个垃圾箱、18个手推车、80个果皮箱,并雇用专职保洁员进行收集清理。

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保持乡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

加快改善村民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进行6.5公里的道路拓宽改造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3、加快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加强污水收集管网的配套建设和管理维护,尤其是支管网建设,扩大纳管范围,稳步提高区域内污水收集能力,采用氧化塘污水处理设施,并完善管网配套工程,解决片区内的污水处理问题。

第三章建设方案

3.1重点建设项目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程,围绕保护河湖水生态系统、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改良农田生态系统、改善人居生态系统等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分项实施归类如下:

1、保护河湖水生态系统

(1)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

建设饮水源头相关保护设施,确保示范点1870户村民的饮水安全,投资350万元;

(2)强化水污染防治工程:

防治工业污染,进行河道清淤、护岸整治、植物造景等工程,投资1140万元;

2、提升森林生态系统

(1)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采用割灌除草的抚育方式,新造林地进行森林抚育946亩,投资9.46万元;

3、改良农田生态系统

(1)推进现代茶业健康发展工程:

引进新优品种茶叶100亩,拓展茶叶网络销售渠道,投资80万元;

(2)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果蔬工程:

建立果蔗新品种示范推广片区,创建园艺(蔬菜)标准园2个;建设休闲观光农业50亩,游客服务中心1个等,投资98万元;

(3)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产能区建设工程:

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区机耕路、水渠、护岸、排洪沟等田间工程,投资559.39万元;

4、改善人居生态系统:

(1)提升乡村绿色品质工程:

新造10亩生态和景观林,种植珍贵树种420株,投资10万元;

(2)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公路硬化6.5公里,加强街道卫生整治,沿街房屋外立面改造,杜绝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实行对生活垃圾定点收集,投资670万元;

(3)加快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程:

采取氧化塘污水处理设施,并完善管网配套工程,投资350万元;

3.2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大田县广平溪小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实施重点项目18个,项目总投资3266.85万元,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资金筹措采取“上级补助+财政配套+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具体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情况详见附表。

第四章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流域治理率将增加到90%,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产出率;通过整治可以使原来未利用地及其他闲杂地变成农田或林地,可以增加大量可种植土地,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通过土地整理和村庄基础设施改善、污水垃圾的处理等加速村镇建设步伐,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是综合提升流域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4.2生态效益

通过小流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试点工程建设,完善防治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从注重保水保土转变到与种植结构调整、产业开发相结合,形成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发展区域经济,使小流域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目的。

4.3社会效益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减少滑坡、泥石流、山洪的发生,对防洪、交通起到保护作用,减轻了自然灾害的破坏作用。

流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增加河道生物多样性、创造适宜的气候和宜人的自然景观,流域的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为居民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随着流域内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逐步完善,将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提高流域内居民卫生环境质量,减少疾病的传播,全方位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有利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绿色福祉,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章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责任机制。

成立大田县小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程领导小组,由县长为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试点工程建设,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管理、决策、督促、检查、协调等工作,审定项目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年度实施计划、总结报告等,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供必要的政策、经费、物资、技术、人力支撑。

5.2政策保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同时,良好生态环境也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国家及省市政府都对小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福建省水利厅关于加强重要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科技支撑工作意见》、《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小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程的意见》(明政办[2016]162号)等相关政策文件。

5.3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小流域生态修复及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将小流域生态修复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和激励,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治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4人才保障

县、乡镇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结合重要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工作实际,加快水利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和推广能力、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水利局科技推广工作站的科技推广服务职能作用,完善县乡镇水土保持、灌溉试验等技术推广网络的技术推广协作机制。

5.5机制制度创新

1、开展环保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