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2374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docx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docx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一)关于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关于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特别是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这是多年来困扰我们很多同志的一个问题。

大家知道,尽管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这些年来是不断地加大,阶段性的成效也比较明显,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认可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一些部门仍然呈现着易发、多发的态势,很容易发生,发生的机率比较高、频率在增大,易发、多发这么一种态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案率高,特别是经济违纪、违法案件居高不下。

什么概念呢?

在被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当中,经济类案件大概要占到44%左右;在被查处的经济类案件当中,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案件大概要占到50%以上,一半以上;在被查处的行贿受贿的案件当中,建筑领域的案件将大概要占1/3以上。

第二、涉案的金额大。

我们有个统计,全国1988年到1997年这个十年当中,查办的经济犯罪金额在100万以上的经济案件,后十年比前十年增加了7倍。

1998年以后查办的经济类的案件涉及金额是继续攀升,1,000万以上的每年都有。

今年1月到7月份我们有一个片区(我们不是分华北、华东、西北片区吗),光有一个片区涉及到千万以上的经济案件就比去年同期上升50%。

现在有的团伙作案的案值达到几十亿,甚至是几百亿,涉案金额大。

第三、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增多,特别是一把手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现在领导干部当中的违纪、违法的案件从这两年情况看有不少涉及到一些要害部门,党政机关的要害部门。

第四、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比较突出。

现在利用公款吃喝玩乐、乱收费、甚至收受红包礼金、刁难群众等等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相当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也比较突出。

第五、涉案人员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有的反调查能力相当强,给我们查处案件、调查案件带来了新的难度。

(二)为什么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

这些年费了那么大的力,力度不断加大,也有成效,但为什么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有些不正之风屡禁不止?

老百姓对这个问题很还有意见呢?

对这个问题中央领导同志也非常重视,都是做了重要指示,要求我们深入思考研究。

下面我结合一个情况谈几点看法。

我认为当前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必须进行全面分析。

第一,从客观的和历史的原因来分析,主要是与体制转轨、结构转型、经济基础变化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我们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社会变革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推行价格体制改革、双轨制,在商品紧缺的情况下官倒盛行。

90年代以来随着房地产、金融、证券等各类要素市场相继出现,钻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的空子成为搞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这种现象不止是现在有,在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美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腐败高发的情况。

不止是现在有,也不止中国有,历史上就有过,国外就有过。

当时英国被称作是世界工厂,腐败现象也非常严重,许多市政当局都把出售议席作为创收的一个主要来源。

议会的议席拿出来卖,每一个议席,17世纪末只需要几英镑或者几十个英镑,但是到了18世纪末就涨到了2千多英镑,到了19世纪初,也就是一八零几年的时候,一个议席出售的价格涨到了10万英镑,它是市政当局创收的主要来源,在我们国家是坚决不允许的。

我们都学过近代史鸦片战争,当时在英国有个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向中国境内贩卖鸦片,他的特权和垄断权是怎么来的呢?

他就是通过贿赂国会的议员得来的。

英国的议会曾经对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境内贩卖鸦片过程当中的丑行有过一个调查,这家公司在给英国权贵的项目之下支出的金额是惊人的,连当时的英国女王本人也收受了酬劳费。

美国搞市场经济在英国之后若干年,美国在19世纪中期开始开发西部,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当中,也伴随着大规模的投资和腐败活动。

当时连邦政府出台了一个优惠政策,鼓励私人公司投资开发,一些议员和官员就利用政府合同与私人投资家进行交易,大肆的侵吞国库。

举个例子,当时西部大开发要联合开发一条叫作联合太平洋的铁路,铁路的整个建设费是9千4百万美元(当时的9千4百万美元),实际上,开发商只支付了包括贿赂金在内的4千4百万美元,其余的5千万美元全部落入了私囊,而受贿者当时就涉及到众议院的院长和副总统等高级的官员。

所以美国著名的学者亨廷顿曾经讲过,腐败现象往往是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伴生物。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一般都要经历上百年时间。

而按照我们党提出的目标,如果从上个世纪1978年年底改革开放开始算起来(即从70年代末开始算起),我们计划到2020年左右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按这个目标,我们国家计划要在40年左右时间建成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国家,像英国、美国这些发达国家,他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一般都花了上百年,美国花了一百几十年的时间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我们按照现在的计划是四十年左右。

所以从这个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市场化改革比较当年西方国家的进程要快得多,时间要短得多,所以各种矛盾和问题势必暴露得更加集中。

有些问题我们想到了,有些问题我们恐怕还没有想到,即使有些问题我们想到了,也采取了措施,但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确实也是比较困难的。

我这么讲绝不是说我们国家必然要腐败大幅度泛滥,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想说明腐败现象在新旧体制转化时期的大量出现不是偶然的。

我们还有一个特殊,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这同当年的英国、美国不一样,还有这么一个特殊的情况。

因此在新旧体制转化时期腐败现象大量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特点相联系的一种特殊现象。

也就是说,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或许将来成熟的市场经济建立之后不容易发生的现象,这两个方面的现象都有可能在这一个剧烈变革的过渡时期表现出来。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反对和防止腐败是一个历史过程,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

这个体制转轨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遏制腐败也是一个历史过程,这就是当年我们中国腐败现象易于发生的一个重要的背景、重要的历史原因。

我们是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这个角度讲,我们国家的反腐败斗争确实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认为是短时间内就消除腐败,那是不现实的。

当然,我们要有紧迫感,要增强紧迫感、增强责任感,把当前的工作要抓得紧紧的,把它做得更好。

第二,我国社会现阶段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当中来寻找原因。

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发展生产力造成的束缚,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同时,所有制结构调整会形成利益主体多样化,这个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有限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非常容易产生不正当的竞争,从而引发行贿、受贿等腐败问题。

前几年我们有一个省,曾经对县处级以上的干部的受贿案做过一个统计,结果显示,私营个体行贿的占行贿总数的36%,集体单位行贿的(包括挂靠的个体工商户在内)占行贿总数的39%,国有企业行贿的占21%,当然这只是一个省的统计。

我们国家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公民通过诚实劳动、通过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当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在分配条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分配不公的现象。

一个国家在经济腾飞的阶段,经济增长逐步往上走的过程中,收入差距是有可能扩大的,从人类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是有可能扩大的,只是差距大、差距小的问题。

只有当社会财富积累达到了程度,剩余部分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采取大幅度的克制来调节收入分配。

从我们国家情况来看,四年前,2000年,我们国家的吉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这是国际警戒线,已经超过了,一些国家公务员对收入偏低的状况产生了心理失衡,这也是诱发腐败的一个因素。

第三,主观上和工作上的原因。

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利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

在教育方面,一些党员干部还没有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理想信念动摇、私欲恶性膨胀,也有的是为乡情、友情所害,一念之差,从收受礼金红包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发展到违法犯罪。

这几年被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包括高级领导干部,在被查处过程当中有不少都表示了忏悔、非常的后悔。

我们党、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来三令五申、反复打招呼不听,出了问题以后后悔莫及。

对于大多数犯错的干部我们还是尽量要挽救,对于极少数顽固不化的腐败分子一定要使他在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心理上后悔莫及,没有什么后悔药可吃。

制度还不完善,落实不得力。

因为我们国家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当中,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薄弱的环节,客观给腐败滋生蔓延留下了可乘之机。

虽然我们高度重视法制建设,我们的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不断的健全之中,但是总的来讲还不够完善,有的还缺乏相应的配套和细化的措施,有的还落后于实际,还有许多法规制度落实不到位,特别是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执行不力,这样使得一些腐败分子可以利用其中的漏洞来谋取私利。

1996年以来全国11个省19名交通厅的厅长、副厅长被查出来,主要发生在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这些关键环节。

去年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大概3千4百多个亿,平均一个省要几百个亿。

如果制度管理、监督力跟不上,这么大一笔投资资金很容易出问题。

此外,我们有些地方和部门当中也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治党执政不严,好人主义盛行,对一些党员干部比较重视提拔使用,而忽视教育管理。

有的地方部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力度不够,反腐败的任务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党风廉政责任制是一个很好的文件,98年的,制定一个好文件难,而落实一个好文件就更难。

我们作为党和政府专职纪律监察的监督机关,我们纪委的工作也还存在薄弱环节,这是我们讲主观上和工作上的原因。

第四,社会上还存在着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仍然存在。

对外开放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致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在社会上滋长起来,侵蚀着一些人的思想,影响着社会公众的廉洁心态。

由于历史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整个社会廉洁光荣、贪污可耻这样一种风气、这样一种氛围还不够浓厚。

我看过一份资料,就是反映今年中秋节有一家商场一盒月饼的价格就卖到了31万元,这怎么得了啊,它迎合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心理,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啊。

北欧一些国家发案率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他们的社会教育、廉洁意识、文明程度很有关系。

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土壤当中、这么一个文化的环境当中开始反腐败的。

我们在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也表明56%的职工对腐败现象非常的痛恨,但是对“假如你了解一些腐败的线索,你会怎么样?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选择“怕打击报复不敢举报”的28%,选择“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才举报”的占15%,选择“如果行贿能解决你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你是否会去做”,竟然有35%的人选择“肯定会”,63%的人选择“依情况来定”,或者是“说不清”,只有2%的人选择“肯定不会”。

这说明现在一些领域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已经对社会公众的心态产生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而这反过来又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这个问题是深层的原因。

(三)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第一,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形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问题。

我们既要坚持不懈的开展反腐败斗争,又要警惕和防止敌对势力利用这个问题来诋毁党和社会。

前不久香港一个刊物就造谣说中央对全国三十一个省区市开展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共的满意率不足两成,完全是一派胡言。

现在有的别有用心的人编造谣言编的像真的一样,特别注意要警惕。

另外今年十月份互联网上也提了一篇署名文章,说某某机关某某什么透露,初步核实外逃贪官一万余人,涉及的款项是八千亿人民币,其中涉及到亿元以上的有四百三十多,十亿元以上的有二十七人等等,而且还公布了一张表,某某省多少人,某某省多少人,外逃出去的有多少亿人民币,毫无根据。

某某省三百六十七人,一百一十七亿元,某某省是二百零六人,二百五十亿元,某某省四百八十人,三百六十五亿元,看起来已经精确到个位了,全是造谣,毫无根据,无中生有。

特别是今年以来,敌对势力利用新型的媒体、利用网络集中攻击党和国家的一些要害部门,攻击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关键部门,攻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要利用网络铺设干线,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攻破,你共产党就控制不住了。

我们一切善良的人们一定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利用腐败问题造谣诬蔑,一方面确实增强了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正确认识反腐败形势的难度,所以我们一定看到这项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增强政治敏感性。

第二,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势,不仅有一个政治立场问题,还有一个思想方法问题。

有人讲现在腐败是越反越腐败,意思就是说你不反可能腐败还没这么严重,是越反越多,事实不是这样,首先我们进行量化分析。

去年我们处理党员是十七万四千多人,从机关系统来看一年处理的党员、处分的党员十五、六万,十六、七万,占全党党员总数是千分之二点一。

但是这些党员受处分要分析,不是说受处分了他就是腐败分子,不是的,违纪和腐败不能混为一谈。

这些受处分的党员当中,绝大多数不是因为腐败问题,有的是因为责任事故受到追究,包括各个级别都有,有的是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的是因为工作作风或者是因为生活作风不检点受到处分,所以违纪和腐败是不能混为一谈,腐败分子在我们党内是极少数。

腐败分子是政治概念,具体到人和事那就看是违纪还是违法。

所谓职务犯罪,从违法这个角度讲,从我们党内看,去年这十七万受处分的党员当中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的党员多少呢?

我们统计了一下,去年是9,718人,占整个党员总数的万分之一点五,在我们这个党一万人当中,一点五人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

当然这个比例这些年来都是波动的,但总的趋势是这个比例还是逐步下降的。

其次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近五年来我们中央纪委查处的省部级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时间跨度(就是从初始作案到最后案发的时间),我们大致计算了一下,平均为6.4年,六年左右。

比方说2003年,也就是去年,因经济问题被查处的十一个省份的干部当中,有九个人是1996年以前出问题的,是斗争深入了挖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腐败分子不可能把伪装得很彻底,纸是包不住火的,总有一天要被人们揭露出来。

我们还要客观的看问题,反腐败的成效究竟如何评判,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民意调查的数据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今年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和我们中央纪委研究室在十个省区、市当中进行万人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群众对反腐败成效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这个调查已经开展了九年。

今年和1996年比,满意程度由1996年的32.8%提高到今年的57.3%,去年是首次突破50%。

从随机抽样调查来看,人民群众对我们反腐败工作满意、比较满意的这两个指标去年首次突破50%,今年达到57%,不容易,很不简单的,这是抽样调查中各个层次、各方面的人都有。

认可程度,满意、比较满意,表示认可的这几个指标加起来,1996年62.4%,今年达到80.3%,你看提高的幅度有多大。

还要看到这几年外国一些政党、政治家对我们国家这些年来的反腐败的评价也已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前不久泰国某政党主席访问我国,听了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介绍反腐败工作的情况之后讲,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执政党都垮台了,中国共产党不但没垮而且站稳了脚跟。

上个月我们有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出国访问,有一个国家的议会议长多次讲到中国为什么经济发展这么快,建设这么好,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利,惩治腐败效果显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刚刚当选的印度尼西亚的新总统苏西洛对中国的反腐败经验给予充分肯定,提出要研究中国是怎样开展反腐败斗争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这是第二个我想补充的。

第三,我们既要看到诱发腐败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的客观现实,又要充分看到在我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有利条件也不少,至少有这么以下几条:

第一条,十六大以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措施有利,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的机遇。

第二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为我们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提供了更有利的体制条件和法制环境。

反腐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赖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点。

因此,十六大以后我们要在2010年以前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然后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体制条件逐步的健全起来。

依法治国的方略,特别是我们下一步在廉政立法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法制条件和体制条件都比过去九十年代,甚至比八十年代要好得多,这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第三、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增强,支持和参与反腐败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我们查办大案、要案大概70%的线索来自于群众举报。

我们今年有的案件,包括中纪委查办的案件,其中有一个重大案件就是来自于干部群众的举报,而且是署名举报,提供线索非常具体。

署名举报现在能占到12%左右,比过去大大提高了,说明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在不断地增强。

外部环境也比以前更加有利了,我们通过签署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组织之后外部环境更为有利。

第四、各级执法队伍在实践当中有效突破案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反腐败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办案周期同过去比大大缩短,办案效率不断提高。

第五、我们党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败的路子,积累了防止腐败的丰富经验,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党战胜腐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下面对反腐败的形势作一些介绍,仅供大家学习时借鉴和参考。

在介绍形势之前,先介绍一下认识形势应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政治的观点。

认识反腐败形势,要坚持政治的观点,就是通常讲的政治立场问题。

对形势的看法,一般来讲,只是一个方法问题,就是对问题的看法有些偏激,也是认识水平的问题。

但是,如果是敌对势力看我们的腐败,就是一个立场或政治问题了。

比如“6.4动乱”和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就是被西方国家站在对立面进行攻击的结果。

关于腐败问题,不仅是中国有,国际上其他国家也有,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同样也有。

如意大利90年代以来搞“廉洁运动”,政府中高级人员就有3000多人,逮捕600多人,由于牵扯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只得搞“净手运动”,就相当于我们的自查自纠来减轻或免于刑事追究。

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鲸吞民脂民膏50亿美元,他逃亡美国时携带了300箱行李,其中22箱比索新钞,278箱珠宝、黄金、证券等。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执政32年,聚敛财富300亿美元,相当于国家全部财产的40%。

所以,认识反腐败的形势,必须坚持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从本质上把握反腐败的规律和特征。

2、历史的观点。

从政治学角度讲,各个历史朝代都存在腐败问题,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过开明的君主,秉公廉洁的清官,但整个社会是一个腐朽奢靡透顶的社会,因为皇帝就是一个最大的腐败分子。

从经济学角度讲,腐败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消极腐朽现象。

我把它比作生物学上讲的一种“寄生物”,在寄生物与寄主的相互关系中,寄生物可以表现两种特性,寄生性和致病性。

植物针对寄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寄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表现出抗病性和耐病性。

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腐败问题,因为具有“同向性”,不会产生政权更迭;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腐败问题,需要更强的耐病性,否则就会被“寄生物”所取代。

我们现在正处在转型时期,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平均国民收入正处于1000---3000美元期间,按国外经济学、社会学的一般规律,正是在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危险期,在这个时期存在一个社会问题,就是贫富差距拉大,一部分人的仇富心理日益严重,对腐败问题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如果处理不当,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所以,要注意防止四种倾向:

一是无害论。

有的认为在这个时期产生腐败,有它的必然性,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自然解决,这是不对的,如果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失去执政基础;二是对立论。

有的对中央的部署、指示精神认识不高,理解不深,把反腐败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担心抓腐败会影响经济工作;三是速胜论。

有的存在急躁情绪,想一夜之间解决所有的问题,结果欲速则不达;四是悲观论。

有的认为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无可救药,怀疑我们的党和政府有解决腐败问题的能力。

这些错误认识,与中央精神是相悖的,要引起高度重视。

3、要用统一的观点看形势。

我们看形势要有统一尺度,不要搞双重标准。

大家知道,韩国的几任总统都因贿选而下台,金永三上台后,把前两任总统全斗焕、卢太愚都因受贿被送进监狱,有的人评价说,韩国体现了法制精神。

当中国政府惩处了成克杰、胡长青、陈良宇、郑筱萸,而有的人则说中国连高官都腐败了,真是无药可治了。

这就是双重标准。

西方敌对势力就是利用腐败问题来攻击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说我们的腐败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无法解决的,宣传只有按照他们的议会制和多党合作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千方百计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和侵略,如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

 一、关于反腐败的形势

 正确认识形势,是科学决策依据,也是作好工作的前提。

对当前的形势,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概括了三句话:

第一,工作力度加大,成效明显。

第二,形势依然严重,任务依然艰巨。

第三,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我就围绕着这三句话来讲一讲形势。

(一)工作力度加大,成效日益明显

反腐败工作力度加大,成效日益明显,主要看三点:

一看态度,从十四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每年都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反腐倡廉工作,总书记每年都要在中央纪委全委会上讲话,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国务院每年都要召开廉政工作会议,总理对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专门部署。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依照这种形式向全党部署反腐倡廉工作,所以,反腐败工作的力度是不断加大;二看成果,每届党代会期间都有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反腐败斗争成果,十二大以后至十七大的五届党代会,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78万件,每届有75万件左右,而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领导干部占3%以上,其中,省部级干部有378人,地厅级干部有8000余人。

如近年来查处的成克杰、胡长青、郑筱臾、陈良宇等,既打了苍蝇,又打了老虎,群众是满意的;三看走势。

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这既是对我国反腐败斗争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反腐败斗争走势的精辟概括。

对这条道路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1、开辟了一条反腐败的新途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开辟了一条在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的反腐败斗争新途径。

开辟途径:

就是开始寻找达到目的地的方法。

开辟即启动。

(1)形势追溯。

80年代是我国的腐败滋长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正之风还相当严重。

有些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阳奉阴违,拉帮结派;有的搞“关系学”,搞特权,谋取私利;有的弄虚作假,抬轿子吹喇叭,投机钻营;有的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是非不分,不敢坚持原则,做老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