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2215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docx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docx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

 

XXXXXXXX有限公司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

质量保证手册

 

20年1月

目录

第一章:

管理职责4

1.安全管理制度4

2.安全生产责任制5

3.氧、氮装卸过程关键点控制制度8

4.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10

5、各类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12

6、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13

7、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定期检验制度14

8、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检修制度15

9、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管理制度16

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17

11、充装资料管理制度18

1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制度18

13、用户宣传教育管理制度19

14、事故上报制度19

15、接受安全监察制度20

16、用户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21

第二章: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2

1、移动式压力容器内介质分析和余压检测操作规程22

2、充装量复查操作规程23

3、低温液体罐车操作注意事项与操作规程25

4、装卸用管耐压试验操作规程36

5、卸载操作过程39

6、事故应急处置操作规程41

第三章:

工作记录和见证材料45

1、充装介质成分检测报告(附录一)46

2、危化品装卸安全检查记录(附录二)47

3、充装记录(附录三)48

4、超装介质卸车处理记录(附录四)50

5、设备运行记录(附录五)51

6、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站安全检查记录表(附录六)52

7、员工岗位持证上岗和培训记录(附录七)53

8、质量信息反馈记录(附录八)54

9、充装用设备和仪器仪表的运行、巡视、维护保养、检修、定期检查、检定记录(附录九)55

10、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和讲评记录(附录十)60

 

第1章:

管理职责

1.安全管理制度

1、本单位生产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安全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非本单位人员严禁进入罐区,对必须进入罐区的人员需经站长或安全员的同意,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

进入罐区及生产区的人员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规定。

3、进入罐区的运行人员或操作人员都应是经过有关部门培训合格,熟悉罐区设备及使用要求,方可操作,否则不准单独操作。

4、罐区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罐区应保持清洁。

5、运行或检查人员在每次操作或检查后应做详细记录。

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6、严禁拖拉机、电瓶车和兽力车进站。

不准在生产区修车、擦车、放水。

外来人员不准在生产区乱走,未经批准不许进入充装台、烃泵房、压缩机房,未经批准不准动用站内生产设备。

7、生产区配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维修、更换。

消防器材不得挪作它用。

8、每年单位至少应进行四次对单位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

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下一年的安全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和要求。

9、每班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巡查,每日作一次巡查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年对重点设备由本单位的在线检验员进行一次运行在线年度检验,并填写检验报告存档。

2.安全生产责任制

总则: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公司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工艺操作等方面的安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管理组织

1、建立健全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

2、建立健全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为领导的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负责各部门、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由分管副总经理为领导,公司综合部具体负责,组成公司安全防火领导小组,下设公司义务消防队,负责全公司安全防火工作。

2.安全生产责任

1、总经理领导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劳动保护工作和安全防火工作。

2、各分管副总经理,对所分管部门的安全职责负有领导责任。

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安全生产责任是:

1)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法令、法规、制度和规定。

2)认真做好各自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3)定期组织、检查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情况,协调部门间的工作关系。

4)在编制分管范围内各部门的生产、基建、物资、培训教育等方面计划时,应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计划并贯彻落实。

3、综合部安全生产责任是:

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执行情况。

2)在拟制本公司工作计划和总结时,应同时计划和总结安全生产。

3)定期检查安全防火设施和工作情况。

4)经常对职工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制订卫生措施、防止职业病、传染病和食物中毒。

5)加强车辆安全使用工作。

6)按规定发放、检查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情况。

4.生产部安全生产责任是:

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执行情况。

2)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在生产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时,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情况。

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每月对生产班级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4)负责制订生产中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5)组织好全公司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

6)作为安全生产的职能部门,做好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

5.技术质量部的安全生产责任是:

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每月组织对全公司生产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杜绝隐患,确保安全运行。

3)负责制订电力、机械等设备运行的安全操作规程。

4)组织对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提出防范措施,坚持做到“三不放过”即:

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5)在编制技术培训计划时,应有安全技术知识内容。

6)负责制订化验设备运行的安全操作规程。

7)负责制订各类应急处理预案。

6.后勤部安全生产责任是:

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

2)做好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工作。

3)及时了解、反馈采购物资的安全情况。

4)做好门卫安全巡视工作。

7.财务部的安全生产责任是:

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

2)编制落实安全资金使用计划,专款专用,保障生产。

8.维修部的安全生产责任是:

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

2)严格按照各类安全操作规程工作。

3)定期维护保养设备。

9.管道维护分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是:

1)落实、检查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

2)严格按照各类安全操作规程工作。

3)做好管道安全巡视工作。

3.氧、氮装卸过程关键点控制制度

一、适用范围

1、为保证氧、氮充装的安全及充装质量,特制定装卸过程关键点控制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氧、液氮充装站氧、氮装卸过程。

二、装车过程关键点控制

1、槽车检查。

确认槽车有证,人员有证,安全附件齐全有效,检查槽车外观无明显缺陷,是否进行空车过磅,有无提货单等。

2、安全告知。

对槽车人员进行安全告知,避免人的误操作导致危险。

3、工艺管线检查。

确认工艺管线无跑冒滴漏现象,各阀门开关正确。

4.充装参数设定

1)严格检查槽车参数,并熟悉槽车容易,充装系数、工作压力等。

2)合理设定槽车充装量,避免槽车过充。

3)合理设定槽车排气压力,槽车排气压力必须大于装车环境温度下氧、氮槽车的饱和蒸汽压,避免氧、氮气化后排走,并确保槽车装车过程压力不超过槽车工作压力。

5.充装流速控制

1)槽车刚开始充装时,由于槽车内部压力低,系统与槽车压差大,先靠球罐压力自压装车,到槽车压力接近球罐压力时再开启氧、氮装车泵加压装车,装车过程必须随时检查流速,发现流速过快应调节手动阀,减小装车流量。

2)装车过程随时观察槽车流速,保证管道流速在流量计的1/3~2/3之间,避免流速超过流量计量程,流量测量不准导致槽车充装量不足或过充。

3)注意槽车排气时流量,槽车排气后压力下降,流速会增加。

4)关阀提前量,检查槽车是否在设定的关阀提前量,自动将紧急切断阀开度减小,以保证充装准确。

6.充装压力控制

1、刚开始充装时,槽车压力较低,靠自压装车。

2、启动装车泵后必须确保装车管线工作压力<1.3MPa。

3、检查槽车排气是否正常,压力达到排气压力设定值时,槽车自动排气,槽车排气不正常时,必须手动排气,保证槽车气相空间压力不超过槽车工作压力。

7.复检。

充装完成后必须进行复检,确保槽车不过充,过充槽车不得放行。

三、卸车操作

1、装卸臂连接前必须置换合格。

2、检查氧、氮回收气柜高度正常,单体回收装置运行正常,具备单体回收条件。

3、汽化回收卸车过程会产生低温,设备管道温度低,人员注意防冻。

4、卸车后期,放缓回收速度,使槽车温度逐渐上升到接近环境温度,保证槽车压力>0.20MPa,避免卸车结束时压力过低。

 

4.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生产经理兼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全面负责汽车槽车充装站的各项工作。

2)积极抓好液体氧氮的储存工作,保证液体氧氮的销售供应工作的正常进行。

3)提高安全意识,经常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执行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每天严格检查,作好记录,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汇报。

4)经常开展业务学习,提高职工素质,大胆管理,发现问题秉公办理,并带领全站工作人员搞好站卫生工作。

5)带领职工搞好优质服务,切实做好以用户为中心的售后服务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与用户发生矛盾。

做到文明经营,主动、热情、方便顾客。

6)负责保管单位所有技术档案资料。

7)熟悉各类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做好安全工作,对站安全负责。

8)组织实施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为单位的安全技术工作提供技术防范措施。

9)确定安全技术责任,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安全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1)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的强烈的事业心,提高警惕,忠于职守,切实做好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2)要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和各项放火安全规章制度,严格履行职责,准确形式职权,积极、主动地做好放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事故工作。

3)监守岗位,工作时间不准喝酒、睡觉、打扑克、下棋和擅离职守,要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手续。

4)安全员应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对重点部位要定时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处理并报告领导。

5)组织安全检查,督促落实安全隐患的整改,及时处理涉及安全技术的重大问题。

6)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演练。

3、充装检查人员岗位责任

1)充装检查人员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汽车槽车检验合格证。

2)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忠于职守。

3)认真执行《汽车槽车检查登记管理制度》。

4)认真履行职责,对每一次充装严格执行《汽车槽车检查操作规程》

5)检查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并做好超量充装的处理工作,装后泄漏的及其他异常情况的要报告技术负责人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6)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检查水平。

4、充装操作人员岗位责任

1)充装操作人员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证。

2)严格执行《汽车槽车充装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3)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汽车槽车不得充装。

4)充装后检查不合格汽车槽车必须协同检查人员做好处理工作。

5)及时做好充装记录。

6)时刻注意充装台上安全状态,有异常马上报告,认真学习事故预防及事故应急预案,发生异常应立即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

5、设备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1)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建立设备台帐。

2)熟悉每台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安全状况,负责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并做好记录。

3)制定设备的维修、检验计划,并认真落实,做好维修记录。

4.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对违反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的现象有权加以制止。

5.负责温度压力仪表、安全阀、灌装衡器等的校验、检定工作。

6.负责液体二氧化碳储罐检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5、各类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1.本单位的生产经理是主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每年必须对本单全体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2.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单位的安全员负责。

3.对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内容有:

国家有关汽车槽车充装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本公司质量手册中的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单位内部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培训都要记录,必要时进行有关内容的考试。

5.安全员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在有效期满时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培训换证。

6.充装检查人员、充装人员、压力容器在线检验人员是经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操作的,在有效期满时必须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培训换证。

6、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目的和范围

目的:

为了掌握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便于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分析特种设备故障原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了解日常管理等。

规定对特种设备所涉及有关资料存档、保管、借用等方面的要求。

2.职责

安保部、机修车间等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档案的收集、移交、监管工作,单位档案室负责档案的存档、保管管理工作。

3.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种类: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查证明等随机出厂文件;

2、特种设备安装、竣工验收技术资料;

3、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4、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大修、改造记录;

5、运行情况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6、事故及故障记录;

7、注册登记资料。

4.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及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好档案、资料的接收、登记、整理、保管、借阅等事宜,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5.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分厂、车间)负责人、机修车间负责人、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应监督本部门有关人员做好各种资料记录、汇总,并及时移送档案部门保管。

7、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定期检验制度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装卸用管维护保养坚持“预防为主”和日常维护与检修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精心维护保养。

保证特种设备长期、安全稳定的有效运行。

必须在设备参数和工艺参数严格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不得超出参数。

经常检查储罐、压力管道和装卸用管外观检查阀门、紧固件、密封件以及连接部件有无鼓包、变形、裂纹、腐蚀程度和泄露,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装卸用管必须每半年进行不少于1次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5倍的公称压力,试验结果要有记录和试用人签字。

压力容器一般应当于投入使用满3年时进行全面检验。

下次的全面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确定。

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一次。

安全状况为3级的一般没3年检一次。

安全状况为4级的,应当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

累计时间不得超过三年。

安全状况为5级的应当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得使用。

压力管道检验分为全面检验和在线检验。

在线检验是指在运行条件下进行检验,一般每年一次。

全面检验是指按一定的周期在管道停车期间进行较为全面的检验。

按照基于风险检验(RBI)的结果确定检验周期。

8、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检修制度

1、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明确安全附件及装置管理的职能部门,确定管理人员,负责安全装置的日常管理,送检、校验、修理更换等工作,做到职责分明。

2、安全附件与装置的设备、选型应该按照生产工艺要求提供的条件,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在进行压力容器设计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确定和选型。

对于在用容器和工艺系统选用安全附件必须充分考虑其安全效果使用性能。

3、建立安全附件技术档案和台帐,绘制安全附件设置位置图,标明每个安全附件的精度、压力等级、灵敏程度和性能,确定检修,校验周期,记载投用以来工作情况。

做到集中保管其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调校、检修报告。

4、安全附件应向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单位选购,保证产品性能稳定,结构合理,动作灵敏。

制造单位须提供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产品铭牌。

5、安全附件在使用中必须保持的完好,灵敏可靠,容器操作人员要加强维护,防止其铅封损坏和发生不能正确动作的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应及处理。

6、安全附件的检修、校验必须有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

其中安全阀需由经省级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单位负责检调;压力表、温度仪表需由经计量部门认可的单位校验;爆破片由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予以定期更换,对超过标定压力而未爆破的爆破片要及时更换。

7、新购置的安全附件投用前应进行校准。

8、危害性大或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安全阀或爆破片排出口排出的介质要用管道引出,妥善处理,不得任意排放,污染环境。

9、应妥善保管安全附件的备用品和配件,保持完好状态和清洁,

9、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管理制度

1.压力表、安全阀、液位计、温度计的安装与使用管理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压力表的校验和维护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压力表安装前就进行校验,并在刻度盘上标注最高工作压力指示红线,注明下次校验日期。

3.压力表、测温表校验后应粘贴校验合格标记,校验证书随档案保管。

4.压力表、测温表每半年校验一次,校验工作由设备管理员负责。

5.压力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停止使用进行校验或更换,更换后的压力表安装前也应校验:

(1)有限止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不能回到限止钉处;无

止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距零位的数值超过压力表的

允许误差。

(2)表盘封面玻璃破裂或表盘模糊不清。

(3)封印破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

(4)表内弹簧管泄漏或压力表指针松动。

(5)指针断裂或外壳腐蚀严重。

(6)其他影响压力表准确指示的缺陷。

6.液位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停止使用并更换:

(1)玻璃板有裂纹、破碎。

(2)阀件固死。

(3)出现假液位。

(4)液面计指示模糊不清。

7.测温仪表无合格证或超检验周期不准使用。

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目的:

因为我公司在生产过程,许多设备都是特种压力容器,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特制定此制度。

范围:

我公司所有参与特种设备操作生产员工,也包括生产管理人员,以及检验人员。

职责:

1、生产部提出用人计划申请,提出培训以及持证要求;

2、办公室负责和外部培训机构联系,组织培训员工参加外部培训。

3、有国家强制要求的,必须持证上岗的岗位,只有经过培训,考试合格人员才可以上岗。

4、没有取得相关证件的员工,公司必须组织其重新参与培训考试,对于第二次仍没有通过考核,公司有权调离其工作岗位。

5、办公室对证书进行保管,生产人员上班时间必须佩戴上岗操作证。

11、充装资料管理制度

1.资料保管由安全管理员负责。

2.资料保管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泄密。

3.对保管的资料要登记建档,收发有记录,需借阅的资料要办理借用手续。

4.技术资料档案包括:

(1)仪器设备档案

(2)学习培训考核记录

(3)充装前、后及充装记录

(4)质量信息反馈记录

(5)设备运行、检修和安全检查记录

(6)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记录

(7)压力容器、气瓶、压力表、衡器检验、检定报告

(8)年度压力容器、压力表、衡器检验、检定计划

(9)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质量手册等。

6.其他资料可以长期保存。

1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制度

1.为了能防范灾害于未然,定期举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以提高员工对危险化学品危害的认识,并加强员工处理发生意外事故的能力。

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预案演练,每半年举行一次,由站长统一指挥,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具体配合,全体应急救援人员在岗在位。

3.在实施预案演练前,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并事先向演练范围内的群众公告

4.安全员负责演练计划安排,并针对本站作业特性,对本站危害较大的灾害状况,如管道破裂、阀门泄漏等状况,列为本站演练的重点。

同时对演练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将演练结果记录在案。

5.在每次预案演练后,参练的部门和人员应总结经验,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预案。

13、用户宣传教育管理制度

1、初次进入站内的用户宣传液体氧、氮安全使用常识.

2、向用户宣传入站须知:

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严禁在站内检修车辆,严禁敲打铁器,严禁在作业现场穿,脱,拍打化纤服装,摩托车应脱离危险区域后发动.

3、定期向用户宣传液体氧、氮的特性知识,懂预防措施和扑救方法,会报警,会用灭火器材,会扑救.

4、向用户介绍检查管线是否完好无损的检验方法.

5、对到期未年检的槽车用户拒绝加气,登记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

6、向用户说明违反车用液体氧、氮管理要求的处罚办法.

14、事故上报制度

1.发生事故,当班人员要立即报警,同时按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扑救,不得隐瞒。

2.事故的调查处理按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单位安排值班人员按有关部门要求进行现场保护工作和配合事故的调查取证,经同意后方可组织清理现场,恢复生产。

3.调查处理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清责任,总结教训,落实防范措施,根据事故情节和严重程度,对有关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要求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的法律责任。

4.发生事故后,应将事故的经过、损失和调查处理情况,在事故记录中详细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呈报有关部门。

5.发生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方面的事故,按规定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6.事故上报程序

(1)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条查处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一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紧急情况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5、接受安全监察制度

1.本站全体职工应积极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安全监察,任何职工不得拒绝、阻碍各级部门的检查,一经发现我站将严肃处理。

2.配合上级部门检查的职工,应当跟踪记录上级领导检查的事项和内容,对提出的问题要热情作答。

事后要将上级领导检查的情况向本站站长汇报。

3.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当场进行整改的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对当场无法进行整改的要认真解释。

4.单位在接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出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后,应当立即整改,并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完毕;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完成整改的,具体负责人要及时向站长报告,我站将向上级部门提出整改延期的申请。

隐患未消除前不得投入使用。

5.在隐患整改期内,要做好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16、用户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

1.本单位工作人员对产品用户直接、间接、当面口头、电话、书面及其他形式提出的意见分类登记。

2.记录人员对记录的反馈信息应及时告知本单位责任人员。

3.要本着用户利益高于一切、用户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