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心理复习知识点word版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2143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展心理复习知识点word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会展心理复习知识点word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会展心理复习知识点word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会展心理复习知识点word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会展心理复习知识点word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展心理复习知识点word版本.docx

《会展心理复习知识点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展心理复习知识点word版本.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展心理复习知识点word版本.docx

会展心理复习知识点word版本

会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会展消费心理2)会展服务心理

会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

心理学科出现的标志:

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三大流派:

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过程:

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

认知过程:

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注意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

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

指人们在处理各种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它集中反映了人们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和个别性。

个性心理倾向:

指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由于个人的种种因素和条件的不同,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

参展商心理1.树立企业形象。

2.了解市场动态。

3.销售与成交。

4.宣传与促销

影响参展商心理的外部因素1)展览会的定位2)展览会的知名度3)展览内容4)展览时间5)展览地点

心理因素:

知觉、学习、动机、态度、人格等。

生理因素:

如年龄、健康、性别等。

社会因素:

国籍、民族、生活观念、价值观、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从事职业、时间支配等。

会展产品内在性质与外在形象1)参展企业要尽可能地陈列产品实物,尽量演示产品的操作过程,展示产品功能与实际效果;2)实在无法展示实物,需发挥设计师特长,设计制作一些产品模型或音像资料,使观众更多了解产品;3)产品陈列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多则拥挤杂乱,少则贫乏空洞;4)展台搭建要有创意、美观,能吸引观众。

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因素:

1)感觉与知觉:

消费者对对象的知觉及对该对象能否满足本人需要的能力的认识。

2)学习与记忆:

参展商有学习的需要,以求有利于其消费决策,而推销会展产品则应满足其需要。

3)需要与动机:

要理解消费者为什么要参与会展活动,为什么要在会展活动中购买产品。

4)态度:

消费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人购买哪些产品服务。

5)人格:

了解消费者个性,可以预测其行为,调节其消费行为。

6)社会因素:

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特色、家庭、群体、阶层、社会文化等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

感觉是较为简单的一个层次,它只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并立即分辨出刺激的个别属性。

知觉是诸如光、色、声、味等感觉被挑选、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它不仅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及其重要属性,而且知道该刺激所代表的意义。

知觉的选择性:

指人对外来信息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能力。

人不可能同时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a我们会从众多的刺激中去知觉已经熟悉的或有意义的事物,对于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其他事物则知觉得比较模糊,这些模糊的事物则成为我们知觉的背景。

B.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就越容易;反之,就越困难。

C.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依存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互相转换。

对象的变化和运动: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物体容易被选择。

对象的组合:

人们感知外界刺激时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在感知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知觉对象的组合也影响着知觉各部分的辨认。

组合包括两种:

接近组合和相似组合。

知觉的持久性:

1)亮度的持久性2)大小的持久性3)颜色的持久性

知觉的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即心理上的定向趋势。

作为会展知觉的心理定势,可分为微观心理定势、宏观心理定势和流行心理定势。

微观心理定势:

又称为个体心理定势,是指受当事人个体的综合性心理素养捌约和影响并在县麥事件中表现出的心理定势。

它主要侧重于社会认知方面,其特点是易受暗示、情感性强。

首因效应:

即“第一印象”,是指个体在首次接触某种事物时所形成的印象。

晕轮效应:

指个体根据不完全的信息而形成的对知觉对象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经验效应:

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

移情效应:

是反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的心理活动现象,表现为人情效应和物情效应两种形式。

宏观心理定势,即人们常说的群体心理定势,是指一定范围内人群共有的、积淀深厚且作用广阔的心理定势。

它具有群体性、地域性和传承性等特点,主要包括社会刻板印象、地域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等。

社会刻板印象:

指对某类人或事所持有的固定的、一致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地域文化心理:

由于自然及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造就了不同地域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这种民族文化反映在本民族成员的心理活动中,就是民族文化心理。

主要由民族意识、民族情感和民族习惯三个部分组成。

流行心理定势,是指短期内在人群中相互感染、不久即自然消失的一类心理定势。

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时尚:

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迅速传播或风行一时的生活样式,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具有新奇性、短暂性和循环性等特点。

流言:

指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依据,而在一定社会成员中广为传播的一种特定的消息。

骚乱:

指在某一特定场合或局部范围内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府状态,具有突发性、发泄性、交互感染性、破坏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会展消费者在做决策时,常遇到的风险有以下几种:

1功能风险2资金风险3心理风险

知觉风险与会展决策:

首先,消费者自身的特点如文化层次、知识经验等,在同一情况下不同的人会知觉到不同的风险水平。

高风险知觉者与低风险知觉者的抉择往往不同。

其次,消费者的风险知觉还取决于他们购买的会展产品的层次、级别和种类。

实际存在的风险并不等于会展消费者知觉到的风险。

会展地域:

是会展活动的发生地。

了解人们对会展发生地的知觉,有助于会展活动的策划、宣传和组织管理。

消费者对会展地域的知觉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及其不同知觉方式:

会展消费决策阶段:

间接知觉、会展消费实施阶段:

直接知觉

会展企业的据此可采取不同对策:

第一阶段:

加大宣传力度;第二阶段:

提高会展质量。

知觉与会展层次:

我国会展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展层次较低

改变会展参展商和观众的知觉,须从提高会展层次、树立展会品牌方面着手。

而要提高档次、树立品牌须做到展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大型化、及特色化。

1)国际化:

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来、走出去,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技术、经验与管理方法。

2)专业化:

专业化会展既可吸引业内人士的注意,又能形成规模效应。

例如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法兰克福的国际博览会。

3)大型化4)特色化:

定位合理,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特点,确定办展内容,会展才会富有特色,具有吸引力。

需要:

有机体缺乏某种物质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需求的反映。

简言之,需要就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需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感到缺乏;二是期待满足。

按照需要的起源,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两大类。

生理的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只是人的生理需要和动物的生理需要在满足方式上有根本的区别:

动物仅仅是以自然环境中现成的天然物为对象,而人则是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

需要的特征

(1)对象性:

需要总是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

换句话说,需要总是和满足需藉要的目标联系在一起。

(2)紧张性: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形成的某种心理状态。

当某种需要产生后,便形成了紧张感、不适感或烦躁感等,从而在人脑中形成某种需求。

(3)驱动性:

人为了消除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构成寻求满足需要的驱动力,推动人们去行动,以求得生理或心理上的平衡。

(4)层次性:

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先是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旨要,而后是满足社会和精神需要,人们的需要总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5)发展性:

人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

这不仅仅体现在需要的标准不断提高上,而且体现在需要的种类日益复杂多样上。

需要与会展消费之间的关系:

会展消费的增长首先表现在会展消费者对会展产品的购买欲望;会展消费的增长还表现在消费者对会展产品的购买能力;会展消费的增长还表现在会展市场中的有效需求

需要与会展消费行为的促成:

消费者从最初接触展会信息到最后决定参展或参观一般会有5个阶段的反应过程:

知晓、认识、接受、确信、参展(参观)。

所谓动机:

就是激发、引导和保持一个人行为的内部或外部力量。

内部力量指完成某项特定行动带来的内心满足感;外部力量指完成某项特定行动可从外部获取的回报。

动机的产生,是由两个因素促成的:

一个是主观需要,一个是客观刺激(正负诱因、目标)。

会展动机是会展需求产生的主观条件

会展动机转化消费行为的客观条件有:

经济条件;时间条件;社会条件

会展动机的激发:

从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努力开发有特色的会展产品和服务、提高会展水平等方面入手。

从展会立项和策划开始,就应该了解展会举办所需要的各方面信息,充分利用展会定位的号召力;充分挖掘市场,树立展会品牌影响力;会展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宣传力度;加强会展管理和会展服务

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既指人们的内在体验,又包括人们的行为倾向。

态度是潜在的,主要通过人们的言论、表情和行为来反映。

态度:

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对象:

态度所针对的人、事、物、制度、观念。

态度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因素:

认知因素:

个人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

情感因素:

个人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并和人的行为紧密相联。

意向因素:

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或行为的准备状态,就是个体对态度对象做出何反应的准备状态。

态度的特点:

1态度的社会性:

态度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2态度的对象性:

态度总是针对一定的对象的;态度对象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

3态度的协调性:

当事人在外界影响下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

4态度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态度形成后,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当各种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态度也会随之改变。

5态度的潜在性6态度的价值性:

态度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取向;

事物的主要价值:

理论的价值、实用的价值、审美的价值、社会的价值、权力的价值、宗教的价值、事物的价值大小,一方面取决于事物本身,另一方面取决于接受者的价值取向。

   

影响会展消费倾向的因素

态度至少有两个特征对倾向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这两个特征是态度的强度与态度的复杂性。

态度的强度态度的复杂性:

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掌握的信息量和信息各类的多少,它反映了人们对态度对象的认知水平。

态度越复杂,改变越困难。

改变会展消费者态度的策略①提升展会的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程度。

②重视会展宣传。

③引导人们参加会展活动。

人格:

是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在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人格独特性的原因:

遗传与环境因素;人格共同性的原因:

同一社会群体,相似的环境与文化;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个性中包含共性,共性通过个性体现

(2)整体性:

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个人的所有行为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他的独特精神风貌。

(3)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统一:

人格的稳定性:

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偶发的行为一般不能被视为人格特征。

人格的变化性:

随着社会生活条件和个人的心理年龄的增长,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

  

(4)功能性:

刺激→人格→行为、人格会体现在具体的行为特征中、人格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事业的成败(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原因在于人格的形成基础是生理机能与社会影响。

人格的类型:

(1)荣格的心理学人格类型:

1913年提出了内倾和外倾的心理“定势”理论

(2)斯普兰格的社会人格类型:

他认为,每个人具有6种基本价值取向:

理论、经济、审美、社会、政治、宗教。

气质:

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A.胆汁质(兴奋型)。

B.多血质(活泼型)。

C.黏液质(安静型)。

D.抑郁质(抑郁型)。

性格:

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人格的性格按占优势的心理机能可分为4种:

理智型:

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按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分为外倾型、内倾型、内外平衡型。

按个体活动独立性的程度可以分为顺从型、独立型。

气质对会展消费的影响:

胆汁质:

对自己确定的消费行为从不动摇,稍不慎言,反应激烈;多血质:

乐于与别人打招呼,决定快、变化快;黏液质:

动作迟缓,少言少语,独立挑选,少询问;抑郁质:

犹豫不决,情感内敛,细致,不主动询问。

特质是一个人的行动中一贯具有的倾向性的东西。

特质不是习惯,习惯比特质更特殊。

特质不是态度,态度比特质更特殊。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

他将人的特质分为以下3类:

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人格结构理论前苏联普拉图诺夫的4个分结构说:

①为生物特性所制约的分结构(如气质、性别、年龄等);②心理分结构,包括已成为人格特征的某些心理过程的个体特点(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感情和意志等);③社会经验分结构,如人的知识、技能、熟练和习惯等;④人格倾向性分结构,如欲望、意愿、兴趣、爱好、理想等。

人格结构对会展消费的影响:

1)按消费者购买目标的选定程度划分

(1)确定型

(2)半确定型(3)不确定型2)按消费者购买态度与要求划分

(1)习惯型

(2)理智型(3)经济型(4)冲动型(5)感情型(6)疑虑型(7)不定型3)按消费者在会展现场的情感反应划分

(1)沉静型

(2)温顺型(3)活泼型(4)冲动型

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同或向往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指个人或群体生活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形式,也就是对人们如何生活、如何花费时间和金钱的方式的总称。

生活方式的三个方面:

一是活动:

消费者经常或喜欢的行为。

二是兴趣:

对所注意的对象的兴奋程度。

三是观点:

对问题的解释、期望和评价。

影响会展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1)国籍和民族特点2)职业的特点3)年龄和性别4)经济状况

经济因素:

1)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对会展消费的影响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会展消费的影响。

(2)新型社会经济体制决定了消费者的社会地位,也由此产生总体消费行为规范。

2)经济收入对会展消费心理的影响

(1)消费者绝对收入变化对会展消费的影响

(2)消费者相对收入变化对会展消费的影响(3)绝对收入与相对收入之间的关系(4)消费者现期收入与预期收入变化对会展消费的影响(5)消费者过去收入对会展消费的影响

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型:

单身家庭核心家庭直系家庭扩大家庭

家庭消费决策分工:

提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

影响家庭购买决策方式的因素:

家庭购买决策方式:

个人\部分人\全体成员

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家庭购买力;家庭阶层;商品重要性;购买风险;家庭权威类型;购买产品类型。

参照群体:

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并影响着他对商品和服务的看法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的人的总称。

参照群体包括两大类:

成员群体崇拜性群体

参照群体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依据1.模仿心理模仿是仿照一定榜样做出类似动作的行为的过程2.从众心理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变成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去的一致认识的认为倾向3.提示心理提示与人的数目有关4.认同心理消费者在一个群体中长期生活,消费需求,购买动机,购买方式等会逐渐产生众多的心理认同。

5.循环刺激心理在一个群体内部,若干个消费个体消费个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刺激形成了互动关系。

社会阶层的划分

(1)职业

(2)收入(3)教育(4)财产

中国的社会阶层分析:

划分标准:

城镇发展和家庭收入

(1)富有阶层

(2)富裕阶层(3)小康阶层(4)温饱阶层(5)贫困阶层。

美国社会阶层的划分:

(1)上上层

(2)上下层(3)中上层(4)中下层(5)下上层(6)下下层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会展消费行为的异同:

(1)同一阶层会展消费心理的相似性

(2)同一阶层消费心理差异性(3)不同阶层消费心理的差异性

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亚文化:

亚文化就是对社会文化的细分,是从群体差异的角度考察文化现象。

每一群体自身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即为亚文化。

社会文化与会展消费的关系

(1)共有性

(2)差异性文化差异性的表现:

1.价值观念的差异2.生活方式的差异3.审美观念的差异(3)变化性(4)适应性

会展服务的流程一般分为4步:

第一步,对参观者显示出积极、友善的态度;第二步,辨识会展观众的需求;第三步,满足观众的需求;第四步,设法让会展观众成为忠实顾客。

会展工作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建立在态度的3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对自身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的充分认知;对目身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时刻为观众提供所需服务的准备状态。

服务态度传达给观众的途径:

1)外表显示个人态度2)体态语言表达态度3)说话语气传递态度4)精神状态影响态度

在会展服务过程中保持热情,传达提供帮助的诚意的途径:

1)从认知的角度:

1会展服务人员要做企业的主人2要有对事业的热忱3要有对待具体事情的意愿和决心4要有自我负责的精神2)从情感的角度:

良好的心态对任何工作都很重要,尤其是对服务人员。

要确立良好的服务态度,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工作情绪:

1.不可背着一个“情绪包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2.在平时训练自控、忍让的精神;3.还要事先多做几种假设,多准备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遇到问题才能有备无患。

3)从行为的角度:

1通晓你的产品与服务2诚实3了解展位4了解展览5穿着得体6保持自信7保持展位的整洁与吸引力8公平对待每一位观众

会展服务语言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服务语言能满足人们对会展的知晓欲、沟通欲。

第二,通过服务语言的合理使用,给人以诚挚感,有利于双方的进一步交流。

第三,合理运用服务语言可以给人以幽默感,使双方心理愉悦。

第四,会展服务中的“非语言”也具有无穷的魅力。

提高服务语言的表达技巧:

1)语言沟通1清楚明确2谦逊得体3风趣幽默4驾驭语言5耐心倾听2)非语言沟通1表情语言首先要注意目光投向的部位。

其次,要注意目光投向的时间。

第三,注意目光投向的方式。

第四,注意引导会展观众的眼神。

微笑语的运用。

2动作语言①手势语②走姿语

会展服务的专业化,体现在会展服务的人性化、知识化和技能化等方面。

服务人员对观众的心理影响力,关系到双方沟通的成败,关系到会展活动的成败。

会展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1职业素质①具有强烈的事业心;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③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业务素质①商品知识②顾客知识③人文知识④售货技术3能力素质①敏锐的观察能力;②灵活的反应能力;③出色的表达能力;④较强的控制能力;⑤美观大方的仪表。

4心理素质①良好的情绪。

②坚强的意志。

③完美的气质。

④成熟的性格。

2)会展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1接近会展消费者的技巧①问候式接近。

②参考式接近。

③提供样品式接近。

提问式接近。

⑥客户利益式接近。

⑦介绍式接近。

会展服务中的提问技巧①封闭式问题。

②开放式问题。

③复述式问题

4重导式问题。

5摘要式询问;6装傻式问题

会展服务中的产品展示技能①开场白。

②介绍产品功能。

③介绍产品利益。

④介绍客户可以获得的利益。

⑤其他注意点。

会展服务中促成交易的技巧①选择成交的恰当时机。

②与客户达成成交意向的技能。

.寻求订货型成交;.假设型成交;.赞扬型成交;.选择型成交;.利益总结型成交。

.小点促进型成交.连连称“是”型成交。

.供应压力型成交。

防止在会展现场过分推销:

①对自己和自己的产品有充分的信心。

②顺其自然。

③相信水到渠成。

增强成功销售的自信心①提前做好遭受拒绝的心理准备。

②了解客户拒绝的可能原因。

会展消费者的心理发展过程①展区展台外貌感受阶段。

②认知产品阶段。

③观察了解阶段。

④获得印象阶段。

⑤功能联想阶段。

⑥欲想拥有阶段。

⑦比较评价阶段。

⑧确立信心阶段。

⑨采取行动阶段。

⑩购后感受阶段。

服务时机策略:

1正确判断顾客的意图,抓住时机接近顾客2适时展示产品,激发购买兴趣3正确启迪与诱导,刺激购买欲望4加深产品的印象,促进你购买行动5办妥成交手续,话别送行

会展服务的差异性的表现:

1.服务质量或形式因服务人员而异;同一服务人员的服务因时因地而异。

2.对服务的评价与要求因客户而异、因客户的期望而异。

会展服务的差异性对会展的利弊:

1不利于会展服务难以标准化规范化,影响服务质量的稳定性;2有利于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提高服务的灵活性,有利于进行服务创新。

会展服务个性化的表现:

1.服务多样化;2.服务特色化;3.服务差异化。

有的放矢的个性服务:

观察消费者,了解购买动机,提供个性化服务。

AIDA模式:

(一)引起注意

(二)发生兴趣(三)激发欲望(四)促成交易

展览会的基本类型:

台面类、分区类、展位类。

展位的基本类型:

排式展位、环形展位、半岛形展位、岛形展位。

消费者投诉处理程序1.耐心倾听,弄清真相2.诚恳道歉,表示同情3.及时处理,满意处理4.表示真诚的赞赏和谢意

会展消费者一般心理特征:

在会展服务的终结阶段,会展消费者的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

会展消费者希望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组织展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规划、贸易和产业政策等,兼顾其他因素作展会决定。

会展商品的性质一般应该具有针对性、代表性、独特性的特点。

1针对性2代表性3独特性4层次性5精美性

会展商品的陈列与参观者心理:

1会展商品的陈列与参观者的视觉效果2会展商品的陈列与参观者的嗅觉效3展商品的陈列与参观者的触觉效果4会展商品的陈列与参观者的联觉效果

观众对于静态和动态的物体观察时,更注意动态的产品.

现场产品演示至少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

1.追求高品质2.突出主题3.“只能成功,不许失败”鲁姆的期望理论:

激励水平(M)=目标效价(V)×期望值(E)

只有当人对某一行动成果的效价和期望值同时处于较高水平,才有可能产生强大的激励力。

用期望理论调动职工积极性①努力工作导致良好的绩效;②好的绩效导致报酬;③报酬满足一项重要需要;④满足需要的强度足够使人认为努力是值得的;⑤主观上认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高,足以获得报酬;⑥如果获得报酬的可能性很低,那么报酬应很高。

弗鲁姆指出:

效价受个人价值取向、主观态度、优势需要及个性特征的影响。

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它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1趋势冲突。

②双趋冲突。

③双重趋避冲突。

④双避冲突。

挫折耐受力:

也叫挫折容忍力,是指一个人忍受挫折、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维持正常适应的能力。

挫折耐受力的高低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一个是人的身体条件,另一个是成长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经验与价伹规的稳定程度。

挫折后的行为表现。

攻击,冷漠,幻想,退化,固执。

心理防卫机制。

压抑作用,合理化作用,补偿作用,升华作用,投射作用,反向作用。

会展企业要做到了人性化管理的几点要求:

1管理者应有亲和力2界定好严格与善待的尺度3适度放权4透明激励机制5给员工更多活动空间6和员工交朋友

管理心理学在界定群体概念时,使用了3个标准:

各成员相互依赖;各成员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各成员有“我们同属于一群”的感受。

1追求平等感的心理趋向2追求友谊的心理趋向3追求承认的心理趋向4追求自我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